收藏 分销(赏)

“新基建”背景下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0691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4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基建”背景下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基建”背景下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基建”背景下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济师 2023 年第 09 期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大数据时代下,黑龙江省要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神经末梢”转变为新时期的开路先锋,必须积极抢抓国家支持“新基建”、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集中爆发等重要机遇,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启动新引擎,助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以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基建”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探索“新基建”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机理,提出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2、。关键词:“新基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黑龙江省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140-03一、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1.产业引领作用逐渐凸显。2021 年,黑龙江省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单位数为 726 户,实现工业增加值 526.1 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 10.9%。当前,黑龙江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八大领域,其中高端装备、高技术产业正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神州航天器、嫦娥探月工程

3、、C919 大飞机、国产首艘航母等一批“国之重器”,黑龙江工业都为之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内首款 7 吨级民用 AC352 直升机首飞、首台国产上海 250W 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出厂等高精尖产业不断涌现;核电装备和燃气轮机、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高速重载铁路货车等一批创新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2.企业影响力不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中国一重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铸锻刚生产基地,其锻造的加氢反应器刷新世界纪录;哈电集团在 2022 年中国制造业 500 强中名列第390 位,以 247.98 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国内最具价值的制造业品牌之一,其自主研制的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

4、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全球最大;节能环保产业的哈尔滨锅炉厂,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超临界 1000MW 锅炉、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等高效、节能、环保产品的设计制造能力;新材料产业的东北轻合金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最大的铝镁合金加工基地”;新能源汽车的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电力电池在质量、生产技术、规模方面已居全国前列。3.支撑发展的诸多因素具有一定比较优势。黑龙江省拥有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科技研究机构,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智力支持和保障。拥有安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内哈工大、哈工程、东北农业大学等一批高等

5、院校,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哈尔滨哈飞汽车集团、中国航空工业东安发动机集团等大型科技企业实力雄厚。“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64 项,累计登记科研成果 7325 项。在地理区位上,黑龙江省毗邻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与俄罗斯接壤,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与外国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合作,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走出去”的天然优势。(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准确评价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近两年黑龙江省工业统计月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情况表的数据,选取主要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市场效益、规模效益、研发投入、社会影响等五个方面指

6、标建立指标体系来进行综合评价,测算了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产业的综合发展指数(如表 1 所示),并以此进一步分析目前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细分产业发展不均衡。从数据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产业中生物产业的发展特色比较突出,排在第一位,其他依次为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规模效率最低,利润率不高,人均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数字创意产业市场效益最低,经营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R&D 研发经费支出不够,

7、缺乏人才支撑,需要进一步加大重视及投入;数字创意产业的社会影响度最低,需要进一步加大该行业企业的培养。2.创新发展能力普遍较弱。2013 年黑龙江省 R&D 经费投入是 164.8 亿元,R&D 经费投入强度 1.15%,位居全国第 17位;到 2021 年,黑龙江省 R&D 经费投入 194.6 亿元,R&D 经费投入强度 1.31%,虽有所增长,但位居全国位次下降至第 23位,说明创新投入仍不足。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环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需科研能力支撑。且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少,主营业务收入偏低,战略性

8、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在眉睫。3.政策跟踪落实机制不完善。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层面需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尽管黑龙“新 基 建”背 景 下 黑 龙 江 省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研 究程敏表 1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发展指数 综合指数综合指数 规模效率规模效率 市场效益市场效益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 研发投入研发投入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 0.66 2.11 0.71 0.00 0.00 0.69 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 0.69 1.54 1.08 0.36 0.

9、20 0.47 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 0.50 1.02 0.65 0.10 0.14 0.84 生物产业生物产业 0.92 2.13 1.50 0.23 0.27 0.78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 0.70 1.12 2.49 0.02 0.05 0.44 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 0.71 1.62 1.93 0.03 0.01 0.45 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0.40 0.97-0.22 0.26 0.32 0.54 数字创意产业数字创意产业 0.34 1.99-0.58 0.00 0.00 0.00 荫区域发展140要要经济师 2023 年第 09 期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财税政策

10、、企业创新能力、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领域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但发展规划战略前瞻性、引领性和实际投入值得深入研究,各项政策跟踪落实机制还不完善。需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建立起全方位的立体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支持、跟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黑龙江省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优势、科教人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优势为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面临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还要不断引导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壮大,促进新兴科技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二、“

11、新基建”赋能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一)“新基建”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龙江”建设以“新基建”为依托,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关键生产要素数据,又对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整合,二者不断协同演化,形成完整的数字产业链,进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当前,黑龙江省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化发展能够在产业数字化发展方面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培育形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动全面推广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龙江”建设。(二)“新基

12、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创新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工业互联网为例,黑龙江省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突出,但产业基础偏于传统,需要依托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黑龙江省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已初步建成,随着工业互联网体系的日趋完善,能够进一步优化重组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数据等网络集聚资源,推动生产模式由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向遵循市场需求的批量化定制转变,提升技术效率。同时,推动核心知识与技术在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之间传播扩散,促进各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三)“新基建”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网络空间集聚,加速产业集群发展与传统产业不同,战略性新兴

13、产业对规模经济有着更高的需求,更倾向于通过地理空间集聚增加规模经济正外部性产生的溢出成果。“新基建”的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地理空间集聚走向网络空间集聚提供契机,产业网络集聚不仅能发挥传统地理空间集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而且能有效弥补传统地理空间集聚的缺陷,避免“拥塞效应”出现,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三、“新基建”赋能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一)因地制宜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是以“新基建”为牵引,鼓励相关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制造智能,因地制宜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哈尔滨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布局智能应用示范区集群。二是集中力量打

14、造各具特色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形成一条有时突出、特色鲜明、协同联动、集群发展的高端装备产业带。三是根据战略性产业基地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建设标准,引入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智慧产业,推动产业基地向专业化、智能化、特色化发展。四是进一步提高园区 5G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共享度,加强相同产业的空间聚集整合,吸引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向园区聚集,逐步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五是鼓励双创资源引流参与园区建设,面向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二)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力一是在制造、医疗、交通等相关领域的数据平台、图像及语音识别、智能控

15、制、智能检测等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生产等方面提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建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攻关重点产品、关键技术和设备、先进工艺。三是实施一批基础好、有应用前景的产业化项目,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医疗、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等重点领域的深度应用。四是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创新作用,加强金融机构大数据和全产业链分析,找准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着力点,通过开发金融产品、创新信用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合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云”一是以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

16、公司、哈尔滨联通客车有限公司、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宇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管理上云、服务上云、设备上云和产品上云,并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积极引导黑龙江省有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业务等方面应用,有效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激发经济活力。三是制定有关激励措施,发挥好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支持云平台建设和企业上云。四是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强产业集聚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为企业上云提供高带宽、低成本、广覆盖的网络服务。五是组织开展企业上云培训工作,积极参与国内云平台服务商组织的专题培训、交流对

17、接等活动,普及上云知识,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企业上云意识。(四)发挥数据辐射效应,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扬帆出海”一是针对俄罗斯重工业实力雄厚,日本、韩国在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的发展优势,发挥数据在跨区域、跨产业的平台辐射效应,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区域合作为拓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体系,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二是以对口合作为半径,依托 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在各区域间的高效互通,做强做大经济发展“同心圆”。加快“龙广合作”步伐,借助广东在高新技术产业、石墨产业等的发展优势,促进机器人、生物医药、石墨等新材料与广东战略性新兴产

18、业对接,把以石墨为代表的碳基材料、以轻量化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产业,打造成最具潜力和优势的产业。三是充分发挥高端装备制造业产能强大的优势,主动对接西部地区和沿线发展中国家在交通、能源、高端机械设备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形成协同放大效应,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2020 年度课题:黑 龙 江 省 装 备 制 造 业 产 业 安 全 影 响 因 素 及 对 策 研 究(20JYB025)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1 伍先福,钟鹏,黄骁.“新基建”提升了战略(下转第 143 页)荫区域发展141要要经济师 2023 年第 09 期(上接第 141 页)性新兴产业的

19、技术效率吗J.财经科学,2020(11)2 刘畅,王普生.“十四五”时期新兴产业发展:问题、趋势及政策建议J.经济纵横,2020(07)3 张继强,鲍荣富.“新基建”加速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崛起N.中国工业报,2020(02)4 刘萍萍.“新基建”背景下黑龙江省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0(04)5 朱沛东.支持“新基建”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原理及建议基于产业周期和技术创新视角J.开发性金融研究,2020(10)6 孙辉.黑龙江省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5(07)7 袁雪刚,顾雪莲.“一带一路”和黑龙江省产业升级探究基于发展战略性新兴

20、产业的视角J.中国市场,2016(04)8 张雷,刘珊.2020 年黑龙江省新开通 5G 基站 1.9 万个N.人民邮电,2021(01)9 李明月.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20.10 郭启光,邢智仓.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内蒙古N.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12)11 余东华.“十四五”期间我国未来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20(05)12 完世伟,汤凯.“新基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0(05)(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作者简介:程敏,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

21、所高级经济师,从事产业经济研究。(责编:贾伟)联方身份的确认。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对衡阳市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系统性的审查,对存在债务风险的问题要予以高度的重视,防范于未然,从而降低政府债务对衡阳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危害。(二)加强衡阳市政府财权与事权的科学界定衡阳市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政府财权与事权的科学界定,充分合理地考虑收益范围、收益原则。一是对衡阳市政府内部存在的各项政府事务的处理权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从而保障衡阳市政府工作中财权与事权能处于相互平衡、统一和谐的发展状态。二是加强衡阳市与上级部门之间构建“共同事权”分配结构,上级部门与下级各部门之间协同发展,事权方面相互协调。衡阳市政

22、府要充分考虑阻力问题,各级政府之间分步骤逐步上移责任,构建责任上移的秩序性科学体系,为衡阳市各级政府地方财政的支出降低阻力、减少压力。三是涉及到衡阳市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当地政府理应给予充足的保证,特殊情况下当地政府出现资金不足,并难以保障社会公共用品的充分供给时,上级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和资金拨付流程,向各级地方政府提供资金、物质等方面的援助。四是涉及到社会民生工程,或者其他区域性特征十分显著的公共设施建设时,可以联合多个地方政府协同共建,共同承担资金分配任务,达成多个政府之间协同合作实现财权与事权的合理分配,减低地方债务风险。(三)完善衡阳市政府债务监管机制作

23、为衡阳市地方财政主管部门,财政肩负着政府债务的担保工作,应该及时完善各级政府债务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定期向地方政府公开债务相关的实际情况、应用现状、偿还状况等,从而为其他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工作提前做好准备。一是加强衡阳市人大对地方债务的审查监督工作,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紧盯政府债务管理与监督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衡阳市政府地方举债行为的规范化,使得政府资金能够科学、合理投入到地方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当中。二是衡阳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加强日常监督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强化日常监督,同时,对各级地方现有的债务情况进行仔细的审查与分

24、析,对债务规模有清晰地了解,对各项债务产生的实际原由、真实用途,依据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对其进行科学的监督与控制,以便于能够有效地防范这些存在的政府债务在将来的工作中引发各种财务风险3。三是衡阳市政府要全面地加强与当地纪检部门、司法部门进行深入有效沟通,让公检法部门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作用,从执法角度、法治层面,自上而下地对衡阳市各级地方政府官员加强法治约束及监督力度,确保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意识,对不符合规章制度的地方政府债务可以采取强行治理措施。(四)整合优化衡阳市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方式当前,衡阳市政府地方债务审计工作要推进信息化发展进程。一方面,当地政府各级部门要对政府债务审计方式进行全面的优

25、化整合与创新发展。为了促进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的高效,要科学地把合法性审计、内容审计、风险升级、绩效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等多种审计方式进行优化重组,从而方便审计部门能够更加全面地获取有效债务数据信息,能够更加客观、有效地研究地方政府是否具备债务偿还能力以及或将需要承担的偿债风险。另一方面,构建政府债务审计大数据管理中心,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涉及到政府债务相关的审计信息、审计流程、审计结果等及时上传到政府债务在线审计大数据中心,实时对其进行监控,及时反馈债务风险危机,以便于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做出应对方案与解决措施。三、结语综上所述,虽然当前衡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外部因素与政策的影响,地方性政

26、府债务风险指数有明显的风险隐患,但是,当地政府积极组织召开市级领导班子会议,全面发挥政府审计管理职责,通过加大审计力度、对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机制加强投入监管力度、平衡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内容、完善地方税收机制等措施进行整改,构建科学完善的地方性政府债务风险审计体制,帮助衡阳市地方政府有效地规避债务风险,从而促进衡阳市地方经济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基金项目:2022 年衡阳市社科基金项目 基于政府审计视角下的衡阳地方债务问题研究之成果,课题编号:2022D012参考文献:1 徐玉德,李化龙.公共风险视角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治理逻辑 J.财会月刊,2022(02):130-136.2 范志忠.流动性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21(07):73-78.3 李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及其治理J.地方财政研究,2018(12):58-65.(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作者简介:田雯婕,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内部审计风险防控。(责编:贾伟)荫区域发展143要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