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 年 级 物 理 第 二 次 月 考 试 卷(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215=30)1、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在阳光属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 B皮影戏中的“手影” C立竿见“影”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2、如图所示,小叶用激光笔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发生了漫反射,地面发生了镜面反射C地面发生了漫反射,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D墙壁发生了镜面反射,地面发生了折射3、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有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小燕子向下俯
2、冲过程中,通过湖面所成像的虚实、及其与像之间距离的变化是A虚像、距离变小 B虚像、距离变大 C实像、距离不变 D实像、距离变小4、下图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右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A2.0 m B0.5m C4.5m D5m6、如图所示,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A变得疏了 B变得密了C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 D疏密没有变化7、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8、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
3、斜射人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水直到加满的过程中,光斑将A仍在原来位置 B向右移动后静止C向左移动后静止 D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9、如图所示,用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 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0cm小于20cm B等于20cmC小于10cm D大于20cm10、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5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时,成像的规律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成像规律相同A照相机 B投影仪C放大镜 D近视眼镜11、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
4、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 cm B12.5 cm C4.5 cm D 10 cm 12、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13、有一天晚卜小芳同学在未开灯的房问里看电视时,拿着一个凸透镜在电视机与对面端壁间移动,忽然她看到墙壁上出现了电视机屏幕的放大画面。那么关于像的性质和这一成像原理的应用判断正确的是 ( )A正立的像;放大
5、镜 B倒立的像;照相机 C正立的像;望远镜 D倒立的像;投影仪14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15、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二、填空(130=30)16、绵阳夜晚当涪江三桥上的
6、灯光开亮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三桥下涪江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 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m;若涪江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m。17、多媒体教室大都安装了表面粗糙的高清玻纤白幕布,这样可以利用光的 _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而且这种白幕布能反射 _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18、早晨你面带微笑走进校园后以1m / s的速度走向整容镜,你在镜中的像以 m / s的速度向你靠近,你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甲 乙第19题图19、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
7、,在我省北部将能观察到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 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 传播的原理。20、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_(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 _ m/s2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度,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_入射角(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2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
8、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现象23、2011年1月8 日,在寒冷的吉林,天空出现了“三个太阳”的罕见“幻日”奇观。这是由于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冰晶,当太阳光通过这些小冰晶时,发生了光的_形成的。24、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反射角是_,折射角是_度。25、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 (都是实像/都是虚像/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
9、(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镜的焦距26、小红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她利用该相机做了如下实验:(1)去下镜头,让太阳光正对镜头,可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说明镜头相当于_。(2)用该照相机镜头当作放大镜来观察地面上的蚂蚁时,发现蚂蚁被放大了,此时镜头距蚂蚁的距离_(填“大于”、“等于”、“小于”)50mm。27、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简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
10、察到_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功能:_。28、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如果图中h=40 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 cm三、作图(26=12)29、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30、O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3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32、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
11、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水面在CD时,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33、如下左图所示,请在中画出光线进入玻璃和穿出玻璃后的光路图。34、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右上光路。四、实验(128=28)35、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如果
12、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 。3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 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7所示(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选填 “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
13、直接观察白纸,通过 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7、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_;(选填“大”或“小”)(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处时,光屏上_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3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填
14、“左”或“右”)移动。(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次数123456物距(cm)403530252015像距(cm)13.5141516.72030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的实像。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 (填“大”或“小”)。(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填“左”或“右”)移动。39、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
15、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3)重新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18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的实像(填“放大”、“缩小”、“等大”),生活中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40、小雪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焦距的
16、关系”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1)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_。(写出一点即可)次数物距u/cm焦距f/cm像距v/cm11557.52817.531029.0(2)他们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_;根据你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_。(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图乙原放置玻璃板处图甲纸张AB41、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
17、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 _。做完后请别忘了认真检查哦!第二次月考试卷八年级物理 答卷纸 一、 选择(215=30)123456789101112131415二、填空(130=30)
18、16、_ _。17、 _ _。18、 19、 20、 _ _ 21、_ _ 22、_ _23、_ _ 24、_ _ 25、 26、_ _ 27、_ _ _ _ _。28、 三、作图(26=12) 、 四、实验(128=28)35、 。 、 ; 。36、 37、_ _ _ _ _ 38、_ _ _ _39、_ _;_ _ _40、_。_ _41、 _。 _。竹山中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八年级物理(2011年12月) 答案 一、 选择(215=30)123456789101112131415DBACCBCCCBABDCB二、填空(130=30)16、12 23 17、漫反射 各种色光 18、2 不变 1
19、9、平面镜 直线 20、大 3108 21、120 小于 22、折射 反射 23、凝华 折射 24、COF 40 25、都是实像 小于 26、凸透镜 小于 27、焦点 右 倒立 取下套筒可作放大镜使用 28、放大 倒立 改变光路 20三、作图(略)四、实验(128=28)35、漫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不能 在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36、A 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白纸上不能呈现的A像37、(1)10 (2)大 (3)不能38、(1)左 (2)缩小 大 (3)左39、(1)10 (2)烛焰、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等,只要合理即可(3)放大 投影仪 (
20、4)靠近40、(1)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稳定;跟燃烧蜡烛相比,LED发光体更安全、环保(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科学、合理可得分)(2)越大 越大41、(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分)(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1分)(3)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1分);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1分);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1分)。任一种答案都可得分 说明:不说处理过程,只答出像与物位置关系不得分。(4)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1分)(答出更容易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