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何为“语文素养”? 用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来理解,就是:“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练习写作文字的技能。而这些,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归宿。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良好学习习惯奠基语文素养 如果说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素养体现,那么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字书写工整,能直接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学校开设了书阅课,书法课堂上,老师认真指导
2、每个字的笔画,提醒坐姿,慢慢的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每天书写半小时,只要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一定能养成好的书写习惯。阅读课上,更是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推荐书目,进行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练笔,多阅读,这些习惯是语文学习中经常强调的内容,相信我们学校的书阅课一直坚持下去,必将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注重课内外积累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一
3、)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内的积累必须要提高效率。这就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指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交流平台,更是训练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平台,教学时应尽量做到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定然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积累词句,拓展阅读,敢于交流,乐于写作,在这样的课堂熏陶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得到提升。 (二)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单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应
4、有量的保证,应让学生走出教材,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地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 但仅仅依靠每天在学校的半小时阅读课显然是不够的,怎样好好利用这阅读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让他们明白不同的文体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不但能节约时间还能收获更有益的知识。其次,引导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课外读物。考虑到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里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
5、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选好合适的读物能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这种氛围仅仅是依靠阅读课可能还不够,有些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还是不知如何读书,或者根本体会不到读书带给他的乐趣。所以,老师要经常组织班上同学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把阅读课上或者课外时间看到的有趣的知识来和大家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书中有这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阅读兴趣。通过这样的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怎么会得不到提高呢? 三、周记提升语文素养 就语文学科而言,除了语文
6、教材的人文解读,“鼓励学生日记”,培养学生“日记习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恐怕很难,许多同学每天写不出很多新鲜的事情来,这样下去,有可能会让他们丧失写日记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要求他们写周记,记录一周中自己想写的事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提高起来了,而且对于上交周记也不做硬性规定,但是对于上交的同学老师会认真批改并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这样的方法带动不愿写周记的同学。周记是写孩子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在叙述的同时,既训练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更使自己从事件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形成相应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期训练下去,在习作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无处动笔,
7、甚至有时候会发现周记中也有习作的素材。 四、指导运用是关键 儿童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运用语言,即运用明确具体的语言文字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交流。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开学初,我会让学生准备好一本课堂练笔本,争取每堂课都要留给学生写的时间,有时是写字,但高段教学中,更多的是写片段,针对课文的学习相应的写出一段话,长期积累下来,学生的习作水平能得到提高,他们会发现许多小练笔在习作中还能运用上。 关于习作的批改,它既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习作的实际,又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习作的优缺点。我在具体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不同的形式:我先示范,再让学生自己改;采用教师批学生改,我使用一些固定的符号,写几句简明的要求,让学生据此修改;有时,我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采用面批面改;还有时,我采用互批互改,以若干学生为一组,选择某个学生的习作互相讨论,共同修改。 总之,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亦指出:“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让语文课程“致力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不断的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