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2分)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A实行“仁政” B“无为而治”C依法治国 D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2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
2、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4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A B C D5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B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十几年的抗清斗争C屯田垦荒,开设学校D将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6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7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3、是()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8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yy)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A鸦片泛滥成灾 B西方传教士活动猖獗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国家主权不断丧失9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
4、救国10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的中心也随之转移至图中的()A B C D11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12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会战)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
5、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这次战役(会战)是指()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湘西会战 D百团大战132015年3月21日,搭载着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下列史实与抗美援朝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B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C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14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那一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八大”胜利召开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A B C D151984年,有国际媒
6、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A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1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A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C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17达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时代巨人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他创作的蒙娜丽莎(如图)之所以美主要是因为该作品()A画像细致逼真,色彩
7、调和 B取材打破传统,敢于创新C主题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D反映了基督教文化的复兴18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凡尔赛时,路易十六惊呼:“什么!这是叛乱!”他身边的一个近臣却说:“不,陛下,这是革命!”这段对话的历史背景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法国大革命爆发C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D俄国十月革命爆发19近年来,美军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A签署了九国公约 B参加了巴黎和会C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D加入了国际联盟20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A都严重挫伤了劳
8、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C都巩固了工农联盟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1罗斯福新政中既增加就业机会,又为经济发展拓展空间的措施是()A改革银行制度 B整顿农业 C调整工业 D兴建公共工程22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反映了()A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C美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非选择题,(共28分)本卷共3小题,第23小题10分,第24小题10分,第25小题8分,共计28分2320世
9、纪,有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领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救国篇】材料一:“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族的人便排斥他”;“我们并不是恨满族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即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批判革命党内片面“反满”思想的讲话(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进行了什么革命?建立了怎样的国家?“恨害汉人的满洲人”的实质是什么?【建国篇】材料二:“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
10、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什么重要文件?这一文件有什么重要作用?【强国篇】材料三:“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讲话(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了“消灭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4)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位伟人的共同追求是什么?24三次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
11、活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上述材料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工业革命爆发所需要的条件?材料二:(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棉纺厂和装配线分别使用什么作为动力?汽车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材料三: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科学成果项目基础研究年份应用研究年份生产
12、推广年份蒸汽机168717111785电话182018761881发电机183118881889计算机193619461946激光195819601961(3)从材料中科学成果项目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生产推广年份的间隔,你能获取哪些主要历史信息?(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计算机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5回首,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铭记与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御侮”,洋务派引进西方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制造枪炮船舰;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同样处于危机之下的日本,也走上了变革的道路1868年,明治政
13、府开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政府大力兴建铁路、工厂,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还积极扶持私人企业,向西方选派留学生,高薪聘请西方专家和技师到日本工作;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整理自岳麓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史实梳理】(1)依据材料,谈谈日本从哪些方面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对日本人来说,中国人从有头脑的、内省的和充斥于德川时代艺术家绘画中的圣贤,一变而成为1895年印刷商们所描述的在近代日本军队面前仓皇逃跑的乌合之众这样他们就成了笨拙而忸怩的学生,在20世纪初的东京街头上,往往因其发辫和衣着而受到玩童们的嘲骂普林斯顿大学历史教授马里乌斯詹森【问题分析】(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
14、知识,指出中国人从“圣贤”变成了“乌合之众”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材料三:这是19世纪下半叶一水之隔的邻邦,一边是从圣贤到乌合之众,而另一边则崛起为亚洲帝国主义,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两种不同的归宿,这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吴燕落霞【感悟探究】(3)“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两种不同的归宿”,中日改革一败一成面对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认识(要有观点,有史实,史论结合)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2分)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A实行“仁政”
15、 B“无为而治”C依法治国 D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家思想的认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韩非,主张法治和改革,强调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选C2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的有关内容【解答】汉代在张骞出使西域的基础上开通了丝绸之路
16、,它促进了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的知识点,重点掌握其根本原因【解答】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由于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所以唐朝的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但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故选B4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
17、是()A B C D【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经济的发展【解答】本题是识图题,图A是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图B、图D是唐朝的筒车和曲辕犁;宋代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产量首位,图C是南方的水稻插秧机故选C5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B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十几年的抗清斗争C屯田垦荒,开设学校D将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解答】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的民族英雄故选A6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
18、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分析】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设立【解答】据所学知识,军机处为清朝雍正帝设立的行政机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然后传达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大臣的地位没有提高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故选D7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
19、南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考点】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纸的发明和改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出现的时间顺序【解答】战国时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西汉前期,中国发明造纸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排列顺序正确的是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故选D8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yy)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A鸦片泛滥成灾 B西方传教士活动猖獗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国
20、家主权不断丧失【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分析】考查鸦片走私的危害【解答】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的意思是鸦片危害极为严重、主张严禁鸦片鸦片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军官、士兵吸食鸦片,使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所以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鸦片泛滥成灾故选A9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考点】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
21、解答】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故选C10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的中心也随之转移至图中的()A B C D【考点】北伐战争【分析】本题考查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北伐军胜利进军【解答】1926年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民战争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22、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处于图中的位置故选B11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考点】红军长征【分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内容【解答】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经过一年的艰苦行军,行程2万多里,长征取得胜利,是历史上的壮举长
23、征途中红军对沿途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A、B、C是正确的长征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成功故选D12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会战)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这次战役(会战)是指()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湘西会战 D百团大战【考点】百团大战【分析】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的史实【解答】据材料“尤其
24、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可知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故选D132015年3月21日,搭载着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下列史实与抗美援朝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B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C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考点】抗美援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内容【解答】根
25、据题干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可知这指的是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ABD符合题意,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选C14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那一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八大”胜利召开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A B C D【考点】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56年发生的大事【解答】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中共“八大”胜利召开是在1956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是在1957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是在1966年符合题意故选A15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
26、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A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解答】根据材料中“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可知,这是1984年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B16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A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
27、基本保障C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考点】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就业制度的认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故选C17达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时代巨人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他创作的蒙娜丽莎(如图)之所以美主要是因为该作品()A画像细致逼真,色彩调和 B取材打破传统,敢于创新C主题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D反映了基督教文化的复兴【考点】文艺复兴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结合所学
28、即可解答【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伟大的画家,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画面中,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被称为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封建神学思想故答案为C18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凡尔赛时,路易十六惊呼:“什么!这是叛乱!”他身边的一个近臣却说:“不,陛下,这是革命!”这段对话的历史背景是()A
2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法国大革命爆发C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D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考点】法国大革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点【解答】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材料反映的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历史事件故选B19近年来,美军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A签署了九国公约 B参加了巴黎和会C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D加入了国际联盟【考点】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分析】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内容【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结合所
30、学可知是对华盛顿会议的描述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1921年1922年间,美、英、法、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美国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故选A20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A都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C都巩固了工农联盟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分析】本题考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解答】据所学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1、是在当时战争的特殊情况下实行的一项非常政策,对于战胜国内外敌人起了积极作用,新经济政策,也有力地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两者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1罗斯福新政中既增加就业机会,又为经济发展拓展空间的措施是()A改革银行制度 B整顿农业 C调整工业 D兴建公共工程【考点】罗斯福新政【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内容【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罗斯福新政中既增加就业机会,又为经济发展拓展空间”结合所学可知是对罗斯福新政中兴建公共工程的描述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其中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
32、,为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故选D22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反映了()A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C美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解答】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故A表述不正确;从题干材料“权力”表述可知指的是政治格局,不是经济格局,故B不符合题意;当今美国仍处于世界霸主地位,故C表述不正确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终结,随着中国、欧盟、俄罗斯等国的发展,暂时形成
33、一超多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加速发展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28分)本卷共3小题,第23小题10分,第24小题10分,第25小题8分,共计28分2320世纪,有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领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救国篇】材料一:“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族的人便排斥他”;“我们并不是恨满族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即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批判革命党内片面“反满”思想的讲话(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进行了什么革命?建立了怎样的国家?“恨害汉人的满洲人”的实质是什么?【建国篇】材
34、料二:“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什么重要文件?这一文件有什么重要作用?【强国篇】材料三:“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讲话(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了“消灭
35、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4)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位伟人的共同追求是什么?【考点】材料解析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党的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开放性问题【分析】(1)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及辛亥革命的实质等内容(2)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其所起的作用(3)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知识(4)本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共同追求的概括能力【解答】(1)由材料“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族的人便排斥他”可知,本材料描述的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民族主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进行的革命是辛
36、亥革命;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恨害汉人的满洲人”的实质是反对清王朝反动统治(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直到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才出现(3)为了“消灭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4)孙中山推行三民主义;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并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邓小平领导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富强之路可见三位伟人的共同追求是:民族的独立自主;国家的富强民
37、主;社会的文明和谐;人民的自由幸福等故答案为:(1)辛亥革命(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民主革命亦可得分);资产阶级共和国(答中华民国亦可得分);反对清王朝反动统治(答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或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亦可得分)(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答共同纲领亦可得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意思相近亦可得分)(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改革开放之路给一半的分)(4)民族的独立自主;国家的富强民主;社会的文明和谐;人民的自由幸福等24三次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
38、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上述材料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工业革命爆发所需要的条件?材料二:(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棉纺厂和装配线分别使用什么作为动力?汽车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材料三: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科学成果项目基础研究年份应用研究年份生产推广年份蒸汽机168717111785电话182018761881发电机183118881889计
39、算机193619461946激光195819601961(3)从材料中科学成果项目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生产推广年份的间隔,你能获取哪些主要历史信息?(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计算机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考点】材料解析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发展特点及用途;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爆发所需要的条件(2)本题考查棉纺厂和装配线使用的动力及汽车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等知识(3)本题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4)本题考查计算机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解答】(1)由材料“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
40、流动资本”等可知工业革命爆发需要有市场、资金;由“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可知工业革命爆发需要有市场、资金和劳动力(2)棉纺织业的发展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主要依靠蒸汽机作为动力福特汽车公司的装配线生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汽车、飞机等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3)从材料中科学成果项目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生产推广年份的间隔来看,生产推广与基础研究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生产推广与应用研究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科学和技术越来越紧密结合并迅速应用于生产(4)计算机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事实就可,应该辩证地看待例如:计算机的应用如
41、网络技术能进行远距离,高速度的信息交流,大大缩短了全球空间,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计算机的应用改善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社会交往等同时计算机的应用也对人类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如电子垃圾污染环境,信息泛滥,虚拟社会让人沉迷,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等我们需要趋利避害,积极应用于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方面故答案为:(1)市场、资金和劳动力(2)棉纺厂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装配线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汽车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亦可)(3)生产推广与基础研究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生产推广与应用研究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应用于生产(其它答案意思相近,酌情给分)(4)影响分为积极影响
42、和消极影响,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事实,答一个方面给一半的分例如:计算机的应用如网络技术能进行远距离,高速度的信息交流,大大缩短了全球空间,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计算机的应用改善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社会交往等同时计算机的应用也对人类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如电子垃圾污染环境,信息泛滥,虚拟社会让人沉迷等25回首,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铭记与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御侮”,洋务派引进西方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制造枪炮船舰;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同样处于危机之下的日本,也走上了变革的道路1868年,明治政府开
43、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政府大力兴建铁路、工厂,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还积极扶持私人企业,向西方选派留学生,高薪聘请西方专家和技师到日本工作;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整理自岳麓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史实梳理】(1)依据材料,谈谈日本从哪些方面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对日本人来说,中国人从有头脑的、内省的和充斥于德川时代艺术家绘画中的圣贤,一变而成为1895年印刷商们所描述的在近代日本军队面前仓皇逃跑的乌合之众这样他们就成了笨拙而忸怩的学生,在20世纪初的东京街头上,往往因其发辫和衣着而受到玩童们的嘲骂普林斯顿大学历史教授马里乌斯詹森【问题分析】(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44、,指出中国人从“圣贤”变成了“乌合之众”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材料三:这是19世纪下半叶一水之隔的邻邦,一边是从圣贤到乌合之众,而另一边则崛起为亚洲帝国主义,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两种不同的归宿,这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吴燕落霞【感悟探究】(3)“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两种不同的归宿”,中日改革一败一成面对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认识(要有观点,有史实,史论结合)【考点】材料解析题;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明治维新;历史开放性问题【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中提及的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内容(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理解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知识(3)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解答】(1)由材料“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政府大力兴建铁路、工厂,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还积极扶持私人企业,向西方选派留学生,高薪聘请西方专家和技师到日本工作;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可知,日本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创立近代化军队(2)由材料“对日本人来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