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毕业论文(设计)语言学中的预设分析.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826596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121 大小:9.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语言学中的预设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毕业论文(设计)语言学中的预设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毕业论文(设计)语言学中的预设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毕业论文(设计)语言学中的预设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毕业论文(设计)语言学中的预设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要语言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形式意义的关系,上个世纪90年代汉语语法学界的一场大 变革,进一步推动了这种研究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欧美学界引进的预设理论逐 渐渗入到现代汉语研究的各个领域,在目前的语言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种学术气 氛下,关于预设的研究很自然成了语义学、语用学的热点,预设分析手段也越来越多地 为语法研究者使用.预设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如果能合理地解释清楚与预设 相关的诸多问题,并且在语言分析中地正确使用预设分析手段,那么语言研究将得到极 大的拓展,语言研究的深度也将大大深入。本文运用逻辑学、语义学、语用学理论,并 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对预设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全

2、文共分七章,各部分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预设是语言表达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的存在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要 求。语言中的预设现象与语言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关联,研究预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预设的研究在对外汉语、语言测试、词典编撰及信息处理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 值。第二章对预设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评价,在肯定前贤研究成 绩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汉语学界在预设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探讨预设的本质,主要分析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在确定预设从根本上来说 是属于说话人的这一语用性质的前提下,按照分析切入角度的不同,将预设分为语义预 设与语用预设,既肯定预设的语用本质,又突出语义预设分析可以脱

3、离语境的特征。本 章还在评价已有的预设判定方法的得失的基础上,探讨了预设与否定的关系,并试着解 释否定预设的语用动因。第四章着重理清预设与衍推、隐涵的区别,指出在现有的研究中对三个概念的使用 上存在着混乱不清的地方,提出与衍推发生纠缠的是语义预设,与隐涵界限不清的是语 用预设,有针对地提出鉴别衍推与语义预设、隐涵与语用预设的方法,在厘清三个概念 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三个概念的关系框架。第五章是第六章的理论基础.主要考察了潜在预设的各种诱发语,分析已有预设投 射理论的得失,提出影响潜在预设实现为现实预设有句内因素和局外因素,对两种因素 分别做了探讨。第六章依据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的分类、运用潜在预设

4、理论及认知语言学中的心理 空间概念,对现代汉语中部分预设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现代汉语中动词的叙实性、名词项与预设的关系、副词与预设的个例,考察影响潜在预设实现为现实预设的句内因 素,并探讨了语言研究中使用预设分析时应该注意的原则及方法.第七章总结全文,评价本文的研究,指出创新所在及不足,提出今后在预设理论研 究中可以加深研究的课题,关键词:预设语义预设语用预设规约预设潜在预设现实预设预设诱发 语语用推理衍推隐涵心理空间AbstractThere are signs that more attention is devoted to the subject on the connection

5、of form and meaning in linguistic researches,as promoted by the innovation in Chinese grammar research in 1990s.The presupposition theory,borrowed from European and American researchers,is becoming one part in Chinese language researches and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current linguistic analysis.A

6、s a result,presupposition is becoming a signiHcant topic i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and granunarians are increasingly using the methods fbr presupposition analysis.Presupposition has a unique usefulness in language expressions,so if there are reasonable explanations on the subjects related to it an

7、d the methods for its analysis are properly used in linguistic analysis,then the range and depth of linguistic research would be extended greatly.This dissertation is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deep investigation on presupposition phenomenon,using logical,semantic and pragmatic theory,combining with re

8、lated theory in cognitive lingaistics.There are seven chapters as below.Chapter 1 assumes that presupposition is a necessary element in language expressions,cater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economy.Presupposition in language expressions is relative to many subjects in linguistic resea

9、rch and theoretically,the research on it has significant value.It is also useful for L2,language testing,lexicographic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卿licatious.Chapter 2 makes a survey and an evaluation about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supposition research.Based on the positive evaluation

10、on the research results,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Chinese study on presupposition.Chapter 3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s of presupposition,focusing on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and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After confirming that presupposition,in nature,belongs to the speakers,we categorize

11、it as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and pragmatic one.this opinion not only recognizes the pragmatic features of presupposition,but also makes it clearer that presupposition analysis could be separated from context.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upposition and negation,based on t

12、h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means for presuppositions judgment Whats more,it tries to explain the pragmatic cause for negative presupposition.Chapter 4 focuses on the distinguishes between presupposition and entailment and implicature,pointing out that current study is confusing when using the three c

13、oncepts and entailment is contrast with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and implicature with pragmatic one.Then it propose the methods fbr distinguishing entailment and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and implicature and pragmatic one.At last,it shows the rel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distinguishing the three concept

14、s.Chapter 5 provides a theory basis for chapter 6t investigates various possible triggers,evaluates the existing theory about projection theory,assumes that there are elements in sentences and elements out of sentences for the realizations of pre-supposition and makes a deep discuss on them respecti

15、vely.Chapter 6 analyzes some phenomena on presupposition in modem Chinese,using the categorization of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and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pre-supposition theory and the concept of mental space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It investigates the elements in sentenc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16、pre-suppositions and argues there are som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needing to notice in presupposition analysis in linguistic research.Chapter 7 draws conclusions and evaluates the research of this dissertation,pointing out the creative ideas in it and some short hands and proposing some extensive su

17、bjects in future research on presupposition.Key words:presupposition,semantic presupposition,pragmatic presupposition,conventional presupposition,presupposition,actual presupposition,presupposition triggers,pragmatic inference,entailment,implicature,mental space第一章绪论预设(presupposition)的概念源于哲学、逻辑学,但对预

18、设研究最多、最热情的是语 言学界。对预设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德国数学家、哲学家弗雷格(GottlobFrege),而明 确的“预设”一词则是由英国哲学家斯特劳森(Strawson,1950)提出的。从二十世纪 七十年代开始,受斯特劳森及奥斯汀(Austiii)和塞尔(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影响,语言学界开始了对预设的热烈讨论,关于预设的研究至今仍是热门话题,其中涉及的问 题诸如:预设表达的是逻辑语义的、具有真值功能的关系(G 弗雷格,斯特劳森 预设是句子、命题、言语表达或者说话者所话者心理态度之间的关系(Stalnaker(1972,1974)(Keenan(1971k Karttune

19、n(1973);或者预设既是语义的,具有真值功能,又 是语用的,是语句与表达者的心理态度之间的关系(Lcxch(1981)、Gazdar(1979);或者预设是使用语言表达所必需的、取决于语境的、与言语相关的语用条件,是依赖于 语言行为和语言规约的(Mey(1993),Yule(1996)。所有这些观点都试图对预设概念 进行界定,目的在于为预设概念在一个或几个语言学描写层面上寻找依据。简单地说,预设是语言使用者在表达时预先假定有些信息对受众而言是已知的,它 是交流的前提、基础,是不必作为断言表达出来的。本章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预设 在语言学研究中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1.1预设是语言表达中不

20、可缺少的因素斯珀伯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198al995)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有追求认知 效率的倾向,认知效率和其他效率一样,是为了寻求成本(8矶)和收益(benefit)之间的最 佳平衡,这种最佳平衡便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的根本所在。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最佳平衡 决定了预设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预设的这个性质也决定了它是语言学研究的对 象,尽管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哲学家、逻辑学家提出的.预设的本质是把已经表达了的信 息用旧信息、已知信息的形式隐藏在词语、格式、句式背后,并把这些旧信息作为引出 新信息的起点。如“老张结婚了”这个信息被表达以后,我们谈论老张的妻子的方方面 面时不必

21、时时都明示“老张结婚了”,语言表达若成了那样,是无法进行下去的。“老张 结婚了,他的妻子很漂亮”中,“他的妻子”以简洁的形式把前面已经出现过的断言信1逻辑学家V-Franssen对这个定义做了形式的发展,Lakoff.Hom及Karttunen也都使用或假定过这种类 型的预设。息“老张结婚了”包装在词语背后,而且“他的妻子”是引出新信息“很漂亮”的起 点。语言表达离不开预设,语言的基本单位一语句的意义可以说是由断言、疑问、祈 使、感叹等加上预设组成的。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话语表达都会包含这样那样的预设,离 开预设,人们实际上是无法进行言语交际的。以简单的话语为例:(1)老师肯定了她的开题报告.这句

22、话中,“老师”、“她”都是存在的、有所指的,但“老师”、“她”的存在不是这句 话陈述的内容,而是这句话预设的,即说话人认为话语中的“老师”、“她”听话人是知 道的,因此不必陈述这两个指称表达式的所指。同时,这句话还预设了“她写/做了开 题报告”,同样,说话人认为或假定听话人知道“她写/做了开题报告”,“她写/做了开题 报告”不是说话人打算传递给听话人的新信息,而是说话人的预设,他不打算就这个信 息与听话人探讨。这三个预设都在语句(1)的否定句(2)中被保留:(2)老师否定了她的开题报告.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话语中的否定是针对焦点的,话语中的焦点是人们进行交际时要传 达的新信息,这个新信息是交际时

23、共同关注并要加以讨论的,而预设是说话人预先假定 他与听话人共有的已知信息,是话语的背景信息,是不需要讨论的,因而这个部分通常 不被否定。一般情况下,预设在否定句中被保留,这是预设的一个重要的特征。1.2 预设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预设是如此常见,可又非常复杂,预设问题涉及到语言的 诸多问题。(德)哈杜默德布斯曼(2003)2指出预设问题涵盖了语法研究中的一系列 老问题(如强调结构、从属关系、主题一述题关系、外延与内涵意义等):预设研究与 焦点、话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联系,对预设的认识影响到对焦点、话题的认识及解释。预设也是语义学、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因为“预设提出了语义

24、学中的一些带根 本性的问题,特别是如何解释语义学和语用学之间一即意义与使用之间的关系问 题”(利奇,1981).预设研究备受重视,是一系列语言学课题的热门问题,它涉及到诸如解释语义学与 生成语义学的界定、逻辑学与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关系、语言学知识和百科知识之间的界 限等问题,特别是在篇章理论中,预设研究对篇章组织、连贯和语篇指称成分确立的解 决等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德)哈杜默微布斯曼(2003)语言学词典商务印书馆1.3 预设分析是语言分析不可缺少的工具预设的意义在本质上是受语言的现实制约的,它们通过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约束和指 示而表述并传达预设意义的内容.作为一个语义、语用范畴,预设的意义内

25、容必须通过 具体的形式手段来实现e特定的词语、特定的格式、语气和语调的形式等等,这些都可 以共同负责传达预设的意义内容,都可以成为预设意义的诱发语,而在实际的语境中预 设要实现其预设的要求,会受到语句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的各种制约,语言学研究的任 务之一就是要找出这各种制约的规律和机制.利奇(1983)把句子的意义分为两个部分:预设与断言.断言是语言使用者(说话 人/作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要向语言受用者(听话人/读者)传达的信息3,是该交际过 程中出现的新信息,而预设是语言使用者在表达时预先假定有些信息对语言受用者而言 是已知的,它是旧信息,但它是交流的前提、基础,是不必作为断言表达出来的.预设

26、 的内容构成句子的预设义,分析语句的意义时不能只考虑断言部分而忽略预设部分。非 但如此,预设对句子中某些词语的选择、句子哌序的安排以及话题的确定都有或多或少 的影响,预设分析是句义分析、歧义鉴别(如否定歧义的区别)的有效工具之一,因此,可以说预设分析是语言分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借助预设分析可以帮助和深化句法 分析和语义分析。本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点.13.1句法语义方面131.1词义辨析沈家靖(1999:85)在分析“差点儿P”和“差不多P”的区别时,用预设义、衍 推(entailment)义、隐涵(implicature)义来解释说明,他把两个词语的差别归结如下:预设 衍推 隐涵差

27、不多P 接近P 非P差点儿P 接近P 非P沈家熠认为“差不多”和“差点儿”的不对称可以通过上述区分得到解释:(3)黑桃差不多全了,但还差点儿.(4)?黑桃差点儿全了,但还差不多。由于“差点儿”的预设是“接近P”,也就是“差不多P”,因此,“差不多P”可以作为 交谈的话题,像(3)那样置于句首,而(4)则本末倒置。从话语表达的结构安排来讲,一个语句的预设只能在该句之前出现,而不能在其后出现。13.U句义比较3为了方便,我在后面的行文中.用“说话人”指代语言使用者(说话人/作者),用“听话人”指代语言受 用者(听话人/读者)3(5)老王没买那本书。(6)老王没买到那本书。两句表层结构上的差别仅仅一

28、个词”到乙但是其预设义不同,因此使用条件也不一样。“老王买到了那本书”,与“老王没买到那本书”,这两句均预设“老王要/想买那本书”,因为若“老王买到了那本书”为真,那么“老王要/想买那本书”为真,若“老王买到 了那本书”为假,即“老王没买到那本书”,那么“老王要/想买那本书”仍为真。曾有 留学生提出过一个问题,当老王觉得书太贵而没买的时候,能否说“老王没买到书,当然不能,这个例子正好说明使用“买到(着)/没买到(着尸时,施事主体是有目的 的,不能实现“买”的目的的情形只有一种;“买”的对象没了.若施事主体没有这个 目的,或受客观制约(如觉得价格高)那么只能用“没买那本书”的形式表述了。1313

29、连词的选择连闻是连接词、短语、句子的虚词,这是连词的语法特征,而连词实际上往往表达 说话人对事物间关系的认识。在使用连词表达认识时,不同的预设自然会影响说话人对 连词的选择。例如:(7)这一下没冲出围困,反倒被射死四匹马(8)?这一下没冲出围困,但是被射死四匹马.“反倒”与“倒”有相同的用法,有时预设陈述的情况不是与常情相反,而是与期望相 反,“但是”没有这种预设义,只对其连接的前后两句做反向对比,因而,在表达“没 冲出围困”与“被射死四匹马”的关联时,“反倒”与“但是”相比,当然是选择“反 倒”更能准确地表达出言者的思想说这句话的目的和用意。13.1.4语序安排预设的内容在话语交际中是被当作

30、已知的信息的,因此,一个预设的内容一般不能 作为断言出现在预设之后.如:(9)?老张戒烟了,老张曾经抽烟。道理简单:预设的内容被当作已知信息,是说话人不打算与听者讨论的信息;若该信息 又被当作新信息来陈述,就显得说话人自相矛盾了.132语用方面语言是用来交际的,是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的.按照格赖斯(Gris)的会话理论,每个有效的表达都要传达新的信息,也就是都有焦点。焦点是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要 传达的新信息,焦点中心也是新信息中心;而预设是语言活动中说话人预先假定有些信 息对听话人而言是已知的,或听话人能从说话人的话语中推导出这些信息来,因此,预 设的内容是已知信息,在话语结构中通常是一种背

31、景信息。焦点和预设在话语中是密切 关联的,表层结构相同的语句,预设不同,具体表达时突出的焦点便不同。对于焦点的 4分类语言学界存在着分歧,但无论是哪种观点都承认,焦点不同,预设也不同。例如:(10A)!邠?隼我考上了大学。预设:某一年我考上了大学。B An A0B)(定义公式中的符号:“”表示预设,“=”表示衍推,”表示否定。)这个定义描写出了人们最初认识到的预设的典型特征,但是,这个定义是在传统二 值逻辑框架下用衍推关系来定义预设的,被认为带来了致命的漆误:按照这个定义及逻 辑规则,B是永真的咒事实上预设不可能是永真的,相反,言语交际中经常有预设为 假的话语。对语义预设的另一个诘难便是:如果

32、预设是语义关系,那么它与语境无关.但是,预设与语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样的表达式在不同的语境下,有时含有预设,有时无预 设。因此,很多语言学家倾向于预设是语用的观点.塞勒斯(WSlhrs,1954疮预设(见徐烈烟,1995:179)一文中,以用法论语义观 重新解释了预设概念。从这一角度解释的预设,通常被称作“语用预设”,斯特劳森认 为这种预设与自己所分析的预设是不同的范畴。20世纪70年代初,语言学家斯塔尔内克尔(Stalnaker)和凯南(Keeenan,1971)、卡 图南(Karttunen,1971)等人便提出了与语言运用现实语境密切相联系的“语用预设”,以代替语义预设,从而避免其封闭的

33、句义限制,非语境性、静态性等弱点,实现了预设 的语境性、开放性、动态性,尤其是预设的合适性(appropriateness)和共知性(mutual knowledge).这其中最有影响的语用预设定义是Stalnaker(1972)提出的,他对传统的 语义预设的解释提出非议,他认为预设关系实际上不能孤立地用语句的意义或内容来解 释,还必须联系语句的说出者人的信念、思想、希望等命题态度来说明预设。鉴于 此,他提出了一个有别于语义预设的语用预设(1972):(2)在一给定时间的谈话中,一个说话人如果他有意以他的语言行为表明,他 好像认为B的真是理所当然的,并且他好像假定他的听众也这样认为,那么该 说

34、话人语用预设B。Stalnaker后来又稍稍发展了他的这个定义(1974):(20 一个命题B在已给定的语境里是一个说话人的语用预设,如果说话人假定或 者相信B,并且假定或者相信他的听众认为他正在做出这些假定或具有这些信 仰。对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的区分,反映了不同理论背景支持下的研究,语义预设的研 究是在逻辑真值理论背景下进行的,语义学理论从客观存在、真值的角度出发,把预设 看作是真实和虚假的命题之间的关系,认为预设是逻辑推理中认定的前提,是句子内部 与一定的词语和结构有关的一种基本语义关系;而语用预设的研究则是在语用学理论背 景下进行的,把预设看作是有关言者或听者的信念的一种言语行为的一种状

35、态问题,或 者是言者或听者共同具有的、使交际顺利进行的背景知识。“有关论证及笔者对此论证的看法见3.2.13的有关部分.也有学者(利奇,1981、Gazdar,1979)采取折中的态度,把预设看作是语义语用 范畴,从逻辑语义学和语用学两个方面来研究预设。利奇的折中的预设定义是:(3)X的前提.为丫意味着:(a)X蕴涵Y;(b)X的否定命题的含意为Y 这个定义中,(a)为逻辑条件,(b)为语用条件。(Leech,1981:426)Gazdar则提出了潜在预设(przupposition),他认为从语义分析得到的预设,只是 一种潜在预设,潜在预设一旦进入交际语境中,便出现复杂多变的情况,有的被消除

36、,有的则成为实际的预设(actual presupposition),Gazda既希望避免语义层面和语用层面 的相互纠缠,又希望在两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预设的研究中,关于预设的取消问题(presuppositionvancdling)及预设的投射 问题(presupposition-projection)一直是热门问题对预设投射的解释模式实际上分为两 类:1、语义解暮模式:累积假设和通道塞子过滤器学说;2、语用解释模式:组合说和含 义取消说。其中影响较大的两个解释模式是:Karttunen模式(1973)与Fausnnicr模式(1984),前一种模式是语义解释模式,后一种模式是认知语言学

37、解释模式。预设的取 消问题和预设的投射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即预设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变化。对 预设的消除现象的研究使得语言学界认识到,否定本身就是有歧义的,有保留预设的否 定,有消除预设的否定,这种认识使有关否定的研究更加细致。关于预设的投射问题则 有太多的研究内容,从询汇到句式,从语义到语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止于从句、分裂 句等少数句型,实际上依据Gazdar的潜在预设理论,这个方面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语言学家开始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进 行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如 FiUmore(1985),Fauconnier(1985,1997),Lakoff

38、(1987).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式和图形背景理论解释预设的成因及消失现象,见王文博(2003)。在May(1993,2001)看来上述对语用预设的解释都是在微观语用学的范围内进 行的,作为欧洲大陆语言学家,May的语用学观点不同于英美的日常语言学派的微观语 用学观,他的语用学包括的内容不单有微观语用学,还包括宏观语用学、元语用学叱 在这样的语用学观点下,他认为预设是属于言者的,但预设是否实现,依赖于听者是否 合作,预设不能说是一种纯语义关系,也不像某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是交际双方共有的知 识,它完全取决于语境,是一种语用推理.这种看法成为用关联理论解释预设的某些现 象的理论依据,如预设的可取消性的依

39、据。Yule(1996)0从交际的角度切入,认为单 纯的词和短语并不含有预设,只有言者和听者有预设。Yule认为预设是一个依存于说 话人的概念,是说话人在说话前所做的一系列设想。1217GeorgeYule(1996)语用学(英)M上海外语教育.200016参见徐盛桓为May的(英)语用学所写的导读,F2815JacobL.Mey语用学引论(英)M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这个成了利奇定义的(b)利奇的“前提”即预设,“含意”即隐涵.义有问题,按照他的这个定义,无法与藐酒真正区别开来,因为当X-Y时,XAY是可接受的,而14此定义引自该书的中文译本,译者将presuppo加。n译为“前提”,将i

40、mplicature译为“含意”.利奇的定语言学界对预设的热情远远高于哲学界和逻辑学界,因为预设是一种语言现象,其 表现出的种种特性都反映了语言的特征,透过预设,语言学界发现了语言中还未被挖掘 出的语言事实及规律。对预设的研究大大地推动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并使得语言 学的这两门分支学科的理论水平大大提高,尤其是使得语用学多多少少摆脱了原来给人 的那种随意而为的印象,同时,预设的研究也大大地深化了句法研究的某些方面。2.2国内研究2.2.1 主要的几个方面国内预设研究的路子大致是:先是理论的引进,然后是汉语的解释,再进一步是立 足汉语,对理论进行补充。李大忠(1981)介绍了俄语学界对预设的

41、研究叫沈家盛(1986)从英语学界引入预设理论,徐烈炯(1990)最早在语义学教材中专章介绍预设理论巴 此后国内对预设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90年代有了较多的译介及研究文章。总的来说,这些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预设的理论探讨,如预设的性质、种类,预设与 蕴涵、隐涵的关系,预设的消失与投射问题,预设的否定测试等等。见周礼全、沈家煌、徐盛桓、李锡胤、石安石、范晓、张克定、刘宇红等。2、运用预设理论描写、解释汉 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使一些长期困扰语言学界的老问题得到合理解释,如对一些能诱 发预设的副词的描写,对一些产生预设的特殊句式的描写等。见文炼、张谊生、戴耀晶、张亚军、肖溪强、殷志平、吴中

42、伟、兰宾汉等。3、结合预设理论研究焦点、信息等问 题,见范开泰、袁毓林、张豫峰、张克定、李宝伦、潘海华、刘顺,熊仲儒等。4、语 篇中的预设问题,相对整个预设研究来讲,这方面有一定数量的文章,见苗兴伟、徐则 宇、顾海悦、李锡肌、阎丽君、刘伊俐、侯家旭等人。另外,也有一些文章研究广告中 的预设现象。5、预设理论与教学研究,见刘颂浩、蒋严、卢华岩、马晓丽、陆亚丽等。2.2.2 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些研究以上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是,在预设理论研究方面,周礼全(1994)在Stalnaker的 定义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个语用预设规则,在规则的基础上给出一个语用预设定义,这个定义为分析汉语预设提供了理论原则:(4

43、)在交际语境C中,说话者S对听话者H说出一句话“U(FA)”时,S预 设词语、短语、或子句“B”所指谓的对象或事态存在,当且仅当(I)根据预设 规则,S相信“B”所指谓的对象或事态存在并且相信H也相信所指谓的李当时使用的概念是“前提,19徐使用的概念是“先设”.13对象或事态存在.(II)S相信H知道(I周礼全的预设规则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对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中的预设判定方面 具有相当的系统一致性,可操作性强。沈家靖在引进国外预设理论的同时(1986),也着重理清蕴涵弋预设、隐涵、先设 这些概念(1990),并把这些概念应用到汉语中的一些语言事实的分析(1987),把句子 的意义区分为三个

44、方面:衍推义、预设义、隐涵义,在较好地解释了“差不多”和“差 一点”的差异的同时,建立了一种新的句法语义分析模式。更为重要的是预设、隐涵 等理论的引入为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新的突破口。袁毓林(2000,2003A,2003B)立足句子层面的结构,考察预设与焦点的关系,认为焦点结构决定预设意义,焦点影响预设。文炼(2002)认为预设对句子的理解是很 重要的,有些句法问题应该根据颈设来解释,如“他早就报名了”,汉语中“了”在后,表示出现了新情况,但语句中的“早就”看起来与新情况是矛盾冲突的,以前的语法理 论对这个矛盾难以解释,文练认为用预设理论能很好地解释这种矛盾:虽然“他报名”的事早已发生,

45、但说话人颈设听话人不知道这一情况,对听话人来说,“他报名”是新 情况,因此句末用“了”。显然,预设理论在语法研究中也是可有作为的,殷志平(1997)在理论上对此做了一定的探讨,目前这类研究还较少。在语言中副词是个比较特别的类,它不同于名词、动词这样的类,更多地表现为语 用的特征,在语句中的副词往往针对语句的某个成分而带上一个预设,这样的预设要依 据语境析出,如频率副词“又”,预设其针对的成分至少出现或发生过,如“他又来了”,预设“他来过张谊生利用预设概念对“白”类副词的语义特征、语用功能的研究让 人耳目一新,虽然他认为“白”类副词是否定预设的副词,这个观点很有商榷之处,任 瑚琏(2002)指出

46、该类副词的语义功能不是否定话语的预设而是使话语具有特定预设,这是该类副词的词义具有该预设,用于话语时即将其带入话语所致。在任瑚琏看来,“白”的功能不是否定预设,而是引入新的预设.无论怎样,用预设理论来研究副词的语义特 征及语用表现是一条很好的研究路子。目前对副词的研究很多是从其预设特征角度加以考察的。对“毕竟”的众多研究中,董付兰(2002)认为“毕竟”的语义功能是标识原因焦点,使之醒目、突出,引起听话 者的注意。这样的观点使我们要特别明确副词究竟是标识焦点的,还是诱发预设的,抑 或这两个功能并不冲突,既可以标识焦点,又可以诱发预设。国内英语学界在预设理论的引进与消化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束定

47、芳(1989)对 预设的理论问题的探讨,李锡胤(1990)对预设与衍推关系的思考,徐盛桓(1993)对 预设的重新思考以及把预设与隐涵联系起来比较研究,王相锋、刘龙根(1995),方丽 青、姜渭清(2000).刘宇红(2003)等人对预设投射理论的引介,杨先顺(1997)对20沈本人一直便用“衍推”这个概念,以区别于逻辑上的“蕴涵工14Gazdar预设理论的介绍等等,这些研究工作为国内语言学预设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 理论背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预设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带上了这门学科的色彩,有很 多研究者试图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解释预设中的一些复杂现象,尤其是预设消失问题。王文博(2003)

48、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在理想化认知模式(ICM)和图型一背景理论框 架下,解释预设的成因和消失现象,把否定分成两种,一种是同ICM,被激活的潜在预 设构成双方共同的认知环境,否定后预设仍然保留;一种是不同ICM,由于一定因素的 作用,被激活的预设与否定词相连进而突显出来,失去了作为背景的机会,打破了原有 的图型一背景图式,激活的预设成了焦点,否定是对预设的否定。90年代,很多研究文章集中在预设与语篇的关系上,苗兴伟(2000)用英语写作的 博士学位论文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这方面的问题。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对19792006年期刊网中收录的文章以“预设”为关键 词搜索,得到405

49、篇文章,手工检索这405篇文章,排除属于文学及哲学理论”的研究,大致得出如下结论:以预设为主题的研究文章128篇,仅仅在分析中使用了预设分析方 法的大约108篇。在笔者论文后附的参考文献中,有198篇中文文章与预设直接有关,这些文献中属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仅7篇,属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有66篇,本世纪 以来的文献有125篇。事实上,90年代的文献也大多集中在96年以后,这说明汉语学 界对预设的高度热情是近十年的事情。2.3研究中的热点问题23.1 预设的性质。预设是语义关系还是语用关系,这个问题源起于对下面句子的思考:(5)The King of France is not wise fbr

50、there is no King of France.(6)The clouds werent hiding the moon-there werent any clouds.(Kempson 1975)(7)John doesnt regret failing,because,in fact 加 passed.(Gazdar 1979)对这类否定的讨论,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观点,Kempson(1975),Wilson(1975),Boer&Lycan(1976),因为这些语句而认为没有预设这样的东西,Gazdar(1979)和 Levison(1983)则因此认为没有语义预设这样的东西,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