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会计案例大汇总6.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258407 上传时间:2025-0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案例大汇总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会计案例大汇总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会计案例大汇总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会计案例大汇总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会计案例大汇总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九、中期报告(一)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中期财务报告,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中期,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所以,中期是在这一会计年度之内、但短于一个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它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半年,也可以是其他短于一个会计年度的期间,如1月1日至9月30日的期间。因此,中期财务报告可以指是月度财务报告,也可能是季度财务报告或者半年度财务报告,当然也包括年初至本中期末的财务报告。至于企业以什么中期为基础编制财务报告应当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或者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定。比如,我国一

2、般企业需要向有关方面提供月度会计报告,月度报告就属于中期报告;我国上市公司需要公开披露季度、半年度,以及年度报告,其中季度和半年度报告就属于中期财务报告。会计报告的频率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衡量指标。在会计信息日益因其及时性受到使用者责难的现代社会,提高披露频率,无疑是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中期报告的价值,就在于其披露信息的及时性,使信息使用者能够尽早据此评估当期的营业结果和预测今后盈利的趋势。通常情况下,企业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对外披露,但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只能待年度终了后的一定期间内才能对外提供,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要求在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披露之时很多信息已经时过境迁,

3、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已经不具有价值了。而中期财务报告正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年度财务报告时间间隔过长的缺陷,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要求上市公司按照季度或者半年度为基础对外披露中期财务报告。比如,美国早在60年前就要求其上市公司编报季度财务报告,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挪威、泰国等国家或者地区也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季度财务报告。而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巴西等国家或者地区则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半年度的中期财务报告。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提供中期财务报告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股票在该所上市交易的8家公司(又称“老八股”)首次对外披露半

4、年度的中期报告。1993年5月6月,国务院分别发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公开发行股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正式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半年度的中期报告,并应当遵守国家会计制度和证券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随后,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三号。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发布的通知,开始要求部分上市公司编制季度报告。而自2002年第一季度起,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编制并披露季度报告。对上市公司披露财务信息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应当看到,中国证监会的信息披露准则或者规则仅仅涉及到中期报告的披露内容问题,没有涉及相应的确认与计量。而在实务中,上市公司披

5、露的中期财务报告良莠不齐,信息质量不容乐观。例如,有些上市公司在编制中期会计报表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时,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不计或者少计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其他资产减值准备,不计或者少计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等情况;有些上市公司中期报告披露的上半年经营业绩较好,而在其他条件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年度报告披露的经营业绩却出现了大幅度滑坡乃至巨亏损;有些上市公司中期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过于简单,掩盖或者忽略了一些重要信息,使投资者很难据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等。因此,要求上市公司提供中期财务报告信息固然重要,但是对上市公司在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会计原则进行规范则显得更为重要。为此,财政部

6、于1998年正式立项,着手研究和制定中期财务报告会计准则,1999年11月形成准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2001年11月2日发布中期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并自2002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中施行。(二)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的理论基础中期财务报告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一体观和独立观两种。所谓独立观,是将每一中期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其基本特点是:中期财务报告中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确认与计量原则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其中所应用的会计估计、成本分配和应计项目的处理等也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应用独立观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优点是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可以直接采用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时已有的一套会计

7、政策和确认、计量原则,便于实务操作,而且在中期财务报告中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相对比较可靠,不容易被操控;缺点是容易导致各中期收入与费用的不合理配比,一方面会影响企业业绩的评价,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各中期列报的收益波动较大,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年度结果的预测。所谓一体现,是将每一中期视为年度会计期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年度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会计期间,其基本特点是:中期财务报告中应用的会计估计、成本分配、各递延和应计项目的处理必须考虑到全年将要发生的情况,即需要顾及会计年度剩余期间的经营结果,所以,会计年度内发生的成本与费用,需要以年度预计活动水平,如预计受益期间、预计销售量和

8、产量等为基础,分配至各个中期。应用一体观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因会计期间的缩短而导致的各中期收益的非正常波动,从而有利于年度收益的预测。缺点是许多成本和费用需要以年度结果为基础进行估计,因此需要依赖于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且可能所估计的结果因缺乏客观、可靠的依据作为佐证,因此容易操控收益,影响中期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独立观和一体观,各有利弊,各国在制定中期财务报告会计准则时,一般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侧重于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作为其制定准则的理论基础。美国、我国台湾等少数国家或者地区采用中期财务报告的一体观,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对中期财

9、务报告所依据的理论基础都是独立论。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应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实际上倾向于独立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规定中期会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应当采用与年度会计报表相一致的会计政策,是选择的独立观作为其理论基础。(三)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而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规定,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

10、流量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四个部分。具体来看,企业应当提供以下比较会计报表:(1)本中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和上年度末的资产负债表;(2)本中期的利润表、年初至本中期末的利润表以及上年度可比期间的利润表(其中上年度可比期间的利润表是指上年度可比本中期的利润表和上年度年初至可比本中期末的利润表);(3)年初至本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和上年度年初至可比本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企业在中期财务报告中提供比较会计报表时,还应当注意以下三点:(1)企业在中期内如果由于新的会计准则或有关法规的要求,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列报或分类进行了调整或者修订,或者企业出于便于报表使用者阅读和理解的需要,对会计报表项目作了调整,从而导致本年度

11、中期会计报表项目及其分类与比较会计报表项目及其分类出现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比较会计报表中的有关金额应当按照本年度中期会计报表的要求予以重新分类,以确保其与本年度中期会计报表的相应信息相互可比。同时,企业还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会计报表项目重新分类的原因及其内容。如果企业因原始数据收集、整理或者记录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无法对比较会计报表中的有关金额进行重新分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对比较会计报表重新分类,但是,企业应当在本年度中期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不能进行重新分类的原因。(2)企业如果在中期内发生了会计政策变更或者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则应当调整相关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有关项目,视同该

12、项会计政策在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一贯采用或者该重大会计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得到了更正。对于比较会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或者重大会计差错,应当根据规定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当一并调整。(3)对于在本年度中期内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企业应当调整本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同时,中期财务报告中相应的比较会计报表也应当为已经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后的报表。中期会计报表附注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编制,重点披露自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的,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的重要事项或者交易。同时,对于理解本中

13、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重要事项或者交易,也应当在中期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中期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信息:(1)中期会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上年度会计报表相一致的说明。如果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应当说明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理由及其影响数;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应当说明理由;(2)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理由及其影响数;如果影响数不能确定,应当说明理由;(3)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及其更正金额;(4)企业经营的季节性或者周期性特征;(5)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企业发生变化的情况;关联方之间发生交易的,应当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的类型和交易要素;(6)合并会计报

14、表的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情况;(7)对性质特别或者金额异常的会计报表项目的说明;(8)债务性证券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回购和偿还情况;(9)向企业所有者分配利润的情况(包括在中期内实施的利润分配和已提出或者已批准但尚未实施的利润分配情况),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总额和每股股利;(10)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分部收入与分部利润(亏损);(11)中期资产负债表日至中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非调整事项;(12)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所发生的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变化情况;(13)企业结构变化情况的说明,比如企业合并和重组,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共同控制关系或者控制关系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购买或者处置,

15、终止营业等;(14)其他重大交易或者事项,如重大的长期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重大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取得情况、重大的研究和开发支出、重大的非货币性交易事项、重大的债务重组事项、重大的资产减值损失及其减值损失的转回情况等。(四)中期报告确认和披露中的特殊要求1、季节性、偶发性收入对于编制中报而言,某些季节性很强的企业的季节性收入与成本费用的确认与计量举足轻重,处理不当会严重损害中报经营成果衡量的决策有用性。假定某企业一贯地在财务年度的某些中期赚取比其他中期更多的收入,根据独立观,应按收入实现原则在收入发生时予以确认。但这可能对年度的收益预测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报表使用者可能不会意识到季节性因素而对

16、后续期间的收益产生错误的预测,比如棉花的销售只发生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因此棉花生产企业只在这两个季度有收入发生,这样就给收益预测造成较大困难。持一体观者就基于赋予中期报告以更高预测价值的角度出发认为应预计年度收入并分配与中期,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对各期收入的人为平滑将造成收益信息严重失真。因此,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规定:“对于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的收入,除了在会计年度末允许预计或者递延的之外,企业都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当在中期会计报表中预计或者递延。”因此,中期报告中的收入确认与年度一样,都应当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

17、租赁等的规定,在收入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2、非均匀发生的费用国际会计准则认为如果非均匀发生的费用在编制年报时不能预计或递延,则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也不能预计或递延,而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而美国则认为如果这类费用的受益期超过一个中期,就应在受益的各中期之间进行分配。显然,这种处理方法较为合理。以大修理费用为例,如果大修理发生在上半年,若不对此加以分摊,那么编制中报时,就因为负担了巨额的修理费而影响了上半年业绩的正确衡量,下半年业绩将会由于没有分摊相应的修理费而优与上半年,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使分析者误以为企业的业绩在不断提升。但是这样一来,又为企业调控中期业绩提供了空间,所以,

18、从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出发,我国中期会计准则要求对于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除了在会计年度未允许预提或者待摊的之外,企业都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当在中期会计报表中预提或者待摊。非均匀发生的费用是分析者在分析中期财务报告中最应当关注的几个方面之一。因为很多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的特点,某些费用的发生在一年内是非均匀的,而中期报告准则要求对这些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就使得分析者必须要对企业的相应费用实际发生的期间非常了解。比如啤酒行业的公司,由于第四季度是销售淡季,同时又在第四季度需要进行管道整修等工作,相应的费用根据准则的要求进入当期,因此往往该季度净利润为负值。对于此类公司不能简单的

19、用前三季度利润对全年利润进行推算,而要考虑到全年利润很可能会低于前三季度利润。3、中期所得税所得税的课征是一种特定的年度现象,一般是按年计征、按季度或月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但在中期财务报告准则中同样要求企业计算所得税,这是因为所得税是一种费用,而会计要求费用要与收益相配比,因此必须在中期报告中列示所得税。如果不计算中期所得税,将影响企业的利润分配项目和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即将影响企业中期的财务成果和中期期末的财务状况。独立观下中期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应当与年度会计报表相一致。如果企业在年度会计报表中采用了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则在中期会计报表中也应当按照应付税款法的核算原则预计中

20、期所得税;如果企业在年度会计报表中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则在中期会计报表中也应当按照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核算原则预计中期所得税。其中如果企业在年度会计报表中采用的是递延法核算所得税,则在中期会计报表中也应当按照递延法的核算原则预计中期所得税,如果企业在年度会计报表中采用的是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则在中期会计报表中也应当按照债务法的核算原则预计所得税。同时,在具体计量各中期所得税时,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包括对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判断也都以年初至本中期末的数据为基础,不考虑全年预计发生的情况。比如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季度报告编制,公司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33。那么企业一个会计

21、年度中将进行四次中期财务报告,即在第一季度末、第二季度末、第三季度末、第四季度末均要进行中期财务报告。第一季度的中期所得税比较容易计算,我们可以将第一个中期的结束看作是一个短的会计年度的结束,按照计算年度所得税的方法来计算第一个中期的所得税,即首先计算出第一季度的税前会计利润、第一季度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得出第一季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照适用的税率计算出第一季度的应交所得税和本季度时间性差异的影响;最后得出第一季度的所得税费用。第二季度所得税的计算比较复杂,应以年初至第二季度末为基础,即首先计算出年初至第二季度末的税前会计利润、年初至第二季度末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得出年初至第二季

22、度末的应纳税所得额;然后计算出年初至第二季度末的应交所得税以及时间性差异的累积影响数,再分别减去第一季度的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的影响,即可得出第二季度的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的影响,进而得出第二季度的所得税费用。其他中期的所得税费用计算可依此类推。4、中期会计变更企业在中期如果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其中,在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能够合理确定的情况下,除非国家规定了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应当对所提供的以前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和这些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进行追溯调整;同时,

23、涉及到本会计年度内会计政策变更以前各中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数字的,也应当予以追溯调整,视同该会计政策在整个会计年度和可比会计报表期间一贯采用。(1)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第1季度的情况如果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的第1季度,则企业除了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之外,在会计报表的列报方面,只需要根据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编制第1季度和当年度以后季度会计报表,并对根据规定要求提供的以前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和这些会计报表的其他相关项目数字作相应调整;在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方面,应当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年度的累积影响数(包括对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期初留存收益的

24、影响数和以前年度可比中期损益的影响数)和对第1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在当年度第1季度之后的其他季度会计报表附注中,则应当披露第1季度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对当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和年初至本季度末损益的影响数。(二)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内第1季度之外的其他季度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内第五季度之外的其他季度,如第2季度、第3季度等,企业除了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之外,在会计报表的列报方面,还需要调整根据规定要求提供的以前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和比较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以及在会计政策变更季度财务报告中或者变更以后季度财务报告中所涉及到的本会计年

25、度内发生会计政策变更之前季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在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方面,企业需要披露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年度的累积影响数包括对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期初留存收益的影响数和以前年度可比中期损益的影响数(这里所指的可比中期损益的影响数包括可比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和可比年初至季度末损益的影响数),以及对当年度变更季度、年初至变更季度末损益的影响数和当年度会计政策变更前各季度损益的影响数,同时,在发生会计政策变更以后季度会计报表附注中也需要作相应披露。例如,某企业在第3季度发生了会计政策变更,则在其第3季度财务报告中,需要调整上年度年初留存收益和上年度末资产负债表、上年度第3季度利润表和上年度年初至第3

26、季度末利润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同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需要对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年度累积影响数、上年度年初留存收益影响数、上年度第3季度净利润影响数、上年度年初至第3季度本净利润影响数,以及对本年度第3季度净利润影响数、本年度年初至第3季度末净利润影响数和本年度第1、2季度净利润影响数分别作出说明。案例:棉花价格及作物生产周期改变业绩面貌新农开发中期财务报告分析新疆塔里木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新农开发)系由新疆阿克苏农垦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独家发起,采用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于1999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农业种植、牧渔养殖、农产品、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

27、,种子及种衣剂的生产及销售,农业机械制造及修理, 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的销售,以及汽车运输等业务,2002 年公司农作物播种面积41.8 万亩,棉花播种面积37.3 万亩,其中细绒棉21.4 万亩,长绒棉15.9 万亩;粮食播种4.5 万亩。由于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于棉花生产和销售,因此,棉花的作物生产季节性特征对公司的中期报告业绩造成较大影响。农作物一季度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为冬灌、春耕、春播;二、三季度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为田间管理;四季度为收获期,因此,我们在利用中期报告预测该公司年度业绩时,需要着重考虑作物生产规律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以下是公司2002年度的第一季度、半年度,和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的

28、部分披露内容,我们可以尝试着根据这三份报告及棉花价格的走势来估计企业2002年的年度业绩水平。表一、2002年第一季度利润表一、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54,785,007.28 折扣与折让-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54,785,007.28 主营业务成本46,400,890.8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50,000.00二、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8,134,116.43 其他业务利润141,965.42 营业费用-31,157.34 管理费用21,758,061.35 财务费用1,912,462.07三、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15,363,284.23 投资收益142,795.46 期货损益-

29、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170,956.4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营业外支出68,856.43四、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15,118,388.79 所得税- 净利润-15,118,388.79第一季度经营情况:第一季度公司积极为春耕春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计划2002年播种面积41.8万亩。棉花37.3万亩,其中细绒棉21.4万亩,长绒棉15.9万亩,预计皮棉总产41840吨;粮食4.5万亩,总产7900吨。主营业务及其结构较前一报告期无发生重大变化。完成收购企业新疆阿克苏塔里木棉桨粕厂的生产恢复工作和全年生产原料的采购,同时做好天南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收购准备工作和收购后的前期开发工作。由于公司所处农

30、业种植行业的特殊性,季节性收入明显,1-3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变化不大,但期间费用却逐渐增加,另外2002年销售的上年结转棉花价格的下降,预计2002年中期本公司仍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亏损。表二、2002年半年度利润表一、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206,360,908.95 折扣与折让-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206,360,908.95 主营业务成本184,496,235.9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500,000.00二、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21,364,673.03 其他业务利润3,176,511.60 存货跌价损失- 营业费用2,179,683.98 管理费用48,710,104.25 财务费用

31、2,622,887.36三、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28,971,490.96 投资收益2,258,560.58 期货损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423,077.98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营业外支出151,794.83四、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26,441,647.23 所得税-五、净利润 净利润-26,441,647.23中期经营情况:由于受棉花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影响和公司所处地理环境的季节性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亏损2644.16 万元。公司管理层认识到主营业务单一并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反映出公司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这对公司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营模式及管理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公司业

32、绩大幅度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加入WTO 后,因国内棉花市场与国际棉花市场的接轨,棉花价格的大幅下降。特别是长绒棉价格,其售价比上年同期降低44%。虽然销售量增加105%,主营业务收入增加35%,但主营业务成本也因销量的原因,比上期增加117.69%,使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同期降低68.35%。出现业绩的大滑波。另外管理费用本期增幅较大,与上年同期比增加26%,因报告年度对低产农田及工副业资产进行了必要改造,土地开荒费及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管理费用中折旧额的提取及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额增加,对净利润影响较大。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季节周期特点,在下半年里此局面将得到扭转。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事项:据有关资料显

33、示,近期全国棉花市场库存老商品棉平均交易价格为9464 元/吨,比去年全年平均交易价8200 元/吨上涨了1264元/吨,全国棉花市场呈现出棉价逐渐攀升的强劲势头,如果此势态能保持到年底,这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表三、2002年19月利润表(三季报)一、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235,280,812.32 折扣与折让-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235,280,812.32 主营业务成本196,337,361.74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750,000.00二、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38,193,450.58 其他业务利润5,822,270.04 存货跌价损失- 营业费用4,198,3

34、59.00 管理费用64,580,373.09 财务费用4,421,190.47三、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29,184,201.94 投资收益2,258,560.58 期货损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852,999.92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营业外支出390,178.94 分给外单位利润-四、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26,462,820.38 所得税- 少数股东损益191,603.59五、净利润 净利润-26,654,423.97第三季度经营情况:本报告期内,公司处于持续的生产状态,与上期末相比政策法规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营业务及其结构较前一报告期无发生重大变化。2002年公司主要经济农作物棉花播种

35、面积37.3万亩,由于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预计今年公司棉花产量有望创历史最好水平,皮棉总产可达4.2万吨以上,目前公司农产品进入全面的收获期。分析者在面对这样三张报表的时候,如果没有企业经济状况的背景知识,一定会对该公司2002年的年度业绩得出比较悲观的结论,因为从三张季度报表来看,公司一共亏损了2600多万,难道在最后一个季度还能起死回生吗?事实上,如公司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披露的,由于棉花作物的生产销售特征,公司收入的很大部分将在第四季度产生,同时由于国内棉花价格从2002年7月起的上涨也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年度业绩奠定了基础。以下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新农开发的生产及销售期间特征 棉

36、花作物一季度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为冬灌、春耕、春播;二、三季度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为田间管理;四季度为收获期。因此,棉花的销售也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从每年9月到次年3月为主要的收获与销售期间,跨年度边收边销。一般75计入当年销售收入,35结转下年。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公司全年的业绩决定于第四季度的棉花收获与销售,并且只有这个期间的棉花价格才对公司的全年业绩水平产生重大影响。二、棉价2002年逐波走高图、国内及cotlookA国际棉花价格指数2002年6月至11月底走势 由于国内棉花减产及棉制品出口拉动需求的作用,国内棉花供需平衡被打破,价格自2002年中期起出现了持续上涨。新农开发的新棉售价在年底大致为:细绒棉9800元/吨,较上年上涨约2200元/吨;长绒棉约15500元/吨,较上年上涨约2500元/吨。综合两个品种,全年加权平均售价应比2001年有15%左右的上升。这样,估计新农开发全年可以实现销售收入6个亿左右,净利润3000万左右。尽管截止2002年9月底公司还亏损2000多万。 在对中期报告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分析者不应受到财务报告表面数字的误导,而得出新农开发2002年度将出现亏损的结论,而应从企业生产销售的时间性特征出发,结合时间区间商品价格的波动,对企业全年的业绩作出合理的估计。怎样利用中期报告,找出企业业绩年度内变化的轨迹,将是会计分析师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管理学资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