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随着课改深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 高,尤其是数学核心素养问题更关注的焦点。 数学课程标准提 出10个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养成 的具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包含技能、能 力、观 念 和 品 质 等。 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表现在数学习题的解题能力,更重要的 是能用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 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数学意识的培养;而 良好的数感有助于科学直觉的形成。 一个人的数学意识与数感 如何,不仅反映其数学态度,同时也
2、反映了其数学素养的层次。 具有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具有对数字及其运算的足够的 敏感性与适应性。 会有意识地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观察、解 析与表现客观事物的数据特征、数量关系及其空间的形式。 还 会及时捕捉生活中许多问题所包蕴含着的数学特征。 因此,教 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创设生活情景,把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紧 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有,无 时 不 在。 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培养起小学生数学意识。 现行苏教版教材图文并茂、编排灵活。 教学内容都是切合 学生实际经验的生活情景图, 教材都是从小学生已具备的学 习、生 活 经 验 出 发。 例 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在教“年、月、
3、日” 时,设置了“生日聚会”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与同学聚 会时的互相提问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充分感受年、月、日知 识生活中的运用。 再如,四年级教材上册“除法”,设计了多个图 书馆借阅图书的情景, 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中让学生能根 据具体的事物灵活地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 法,能进行较大数的大小比较及几千几百加减法的口算,同 时 掌握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让学生建立初 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其余各个学习单元也是如此处理。 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让数学问题生 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生活情景,从生活 中提取生活素材,在互相映衬中实施数
4、学分析,寻求解题答案。 只有这样的数学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意 识及数学素养。 2 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数学直觉 估算是对客观事物的宏观把握, 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 作为一个人数理逻辑思维的结晶,其优点是简便、迅捷、高 效。 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对提高学生分析、判断 能力,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 创造性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挖掘估算教学 课程资源,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亲历估算的过程,掌握科学的 估算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运用数学方法,灵活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无疑具有
5、巨大的帮 助,从而达到形成科学的数学直觉的目标。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估算资源:到超 市去购物、各班参加植树活动、体育课拍皮球次数,让学生用数 字充分进行表达和交流。 一般是先估计物品或活动的大约数量, 交流说明估计的思路后,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验证,慢慢形成科 学数学的直觉。 课本不但在数量上设计了估算,在计算中也设计 了估算。 这样,让学生能结合具体生活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在 形成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由上可知,教师只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生活 经验,对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分析、思考,让学生大胆估计、反 复实践,提高归纳能力。 使学生对问题
6、的分析有理有据,而不是 毫无根据地瞎猜,那么,学生的估算能力一定会日有所进,稳步 提高,最终形成科学的数学直觉。 3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只有在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真 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提 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探究能力属于 数学素养中最核心的成份与最本质的特征。 想要提高学生数学 探究能力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训练。 数学教学 理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综合 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真才
7、实干,教师必 须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 长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学会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堂上不仅让学生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还要让学生动手、动口、 动脑。 调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四板块中,设计了 6 次综合 实践活动。其中第三次的实践活动是“了解千米”。这一活动分两 部分,前一部分是“走走看看”。 在学完新课后,即可让学生进行 实践。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到室外走走、看看。 也可以 结合郊游、游园等户外活动,让学生在游玩的同时,融合课内所 学的数学知识。前一部分是“查查填填”。教师布置一些课外实践 作业,让学生用自
8、己的脚去丈量学校运动场的跑道,让他们切身体验一下跑 50 米、100 米、400 米的时间差距与距离差距。 让学 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千米的长短。 在活动的全程中,提高 学生记录、分析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数学素养说到底就是一种文化素养, 实施数学教育也就是 实施文化素质的教育。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任重道远。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各种数学探究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 光去观察世界、数学的思维去分析世界、 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 促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不 仅习得一系列的抽象知识, 而更多的是掌握一种方法, 一种文 化,一种思想,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感受,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