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互联网 ”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四重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5518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 ”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四重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互联网 ”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四重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互联网 ”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四重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2 月第 9 卷第 23 期“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四重论甘子成(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510925)“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新时代高校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探索,发挥党的历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具有实践必然性。然而新时代高校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却面临着社会形势发生重大变革、教育使命越来越重大、教育对象呈现新特点等诸多挑战。因而“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议题。本文立足信息社会到来的现实境遇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网络化的特征,探讨“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希

2、望实现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创新的目标。一、“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缘起“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之间的有机融合2,这已经日益成为突破传统边界,推动创新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迫切需要汇聚改革创新的力量,不断推进教育内容、形式、方法的转型升级,切实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因此,“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逻辑合理性,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互联网+教育”具有显著动能优势“互联网+”被认为是典型的中国符号3。2015 年 3月,我国 政府工作报告 首次在官方层面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构想,同年 10 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实施“

3、互联网+”行动计划。从此互联网不断地实现与各个行业的跨界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为传统行业领域转型升级赋予了重要动能。经历多年的演进发展,互联网迸发出的能量已经充分渗透了教育领域,并且体现出显著的优势。一方面,“互联网+教育”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技术支持,有利于打破传统教育边界、整合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形式、收集教育数据等;另一方面,“互联网+教育”为高校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维、新理念,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和强化教育对象的体验感。目前,“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已经得到实践的充分论证。2021 年第 47 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4、统计报告 指出,通过全面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我国教育信息化已进入融合创新阶段,“互联网+”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支撑教育现代化4。显然,“互联网+”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得到全方位显著提升,为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这为“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二)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亟须增强实效性高校是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阵地。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的历史使命,这决定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必须要体现出明显的实效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升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将有利于增强厚

5、德明理教育,促使大学生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利于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提升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有利于提升“五育并举”的协同效应,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践行DOI:10.16681/ki.wcqe.202323004作者简介:甘子成(1983),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本文系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项目;2022 年广东高校党建研究会党建课题“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时代高校党建高

6、质量发展研究”(编号:2022GZ020);2023 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精神富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023GXSZ141)。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缘起,然后论述了“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蕴,接着分析了“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挑战,最后提出了“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互联网+”;高校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23)23-0013-05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2 月第 9 卷第 2

7、3 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新时代高校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具有一定的迫切性。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对人才的标准有更高要求,故高校必须不断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以党史学习教育资源为重要条件,履行育人与育才的使命担当。基于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高校必须把握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以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为抓手,引领大学生把握历史大趋势,积极投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新时代大学生是“强国一代”,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互联网已经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故其对于“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基于此,高校党史学习教育

8、需要以互联网的力量变革教育思维、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克服以往党史学习教育吸引力、针对性、亲和力不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务求实效。”互联网作为社会发展新兴技术力量,是新时代社会特质的一种体现,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等的改革创新将会产生正面效应。正是基于对实效性的不懈追求,“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跨界赋能也就具有了内在的逻辑契合性。二、“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蕴“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种跨界思维和开放态度的反映,将打破原有的党史学习教育模式,重塑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结构关系,从而产生具有变革性影响的多维实践价值,具体来说,包括以

9、下三个方面。(一)丰富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载体党史学习教育的载体是指为了达成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而被利用的物质工具或思想介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传统空间载体包括教室、校园可利用的活动场所等,传统传播载体包括课堂教学、会议讲座、校报专栏、宣传专栏、校园广播节目等。而互联网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核心,能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各类学习网站、学习终端、智慧校园、翻转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等网络载体,从而形成突破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传统载体的效应。“互联网技术具有共享性、开放性、虚拟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征”5,所以互联网赋予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以新型载体,这将会产生多维价值。首先,它有利于增强高校党史学

10、习教育的传播力,使传播空间更宽广、时效更强和更持久;其次,它有利于促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性和趣味性的有机融合,增强教育过程的活力和吸引力;最后,它有利于促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信息“留痕”,为改革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升级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撑。(二)变革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生态教育生态是指以教学主客体为中心的各种教育要素所构成的空间结构和存在状态。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传统生态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存在对学生需求不够重视、教学资源比较有限、教学环境相对封闭、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即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正面临诸多挑战,变革原有教育生态已成为必然选择。“互联网的开放性正在撬动传统学校教育封闭的大门,重

11、构着教育服务体系。”6显然,互联网的跨界赋能将使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生态发生重大变革。一是传统教学环境与网络教学环境“双元并存”,且网络已经跃升为“第一教学环境”,虚拟辅导和研讨成为重要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虚拟空间的多向互动交流成为新常态。二是教学内容供给途径多元化。互联网环境下,“教材不再是获取教学内容的唯一途径,知识扩散不只依靠老师”7,而各式各样的网站、资源库、APP 等能为大学生学习提供海量的资源。三是师生角色的重构。教师知识话语权在降低,学生中心地位在提升,师生之间可逐步形成双向平等交流的关系。四是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管理将依托网络信息技术而减轻人力的负担,从而走向数据化

12、、智能化、个性化及科学化。(三)创新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思维互联网带来最深刻、最深远的影响是“对我们思维模式的影响”8。有学者指出,互联网思维“本质是一种 以人为本 的民主化思维,强调开放、透明、平等参与和去中心化等”9。因此,“互联网+”的最核心价值是赋予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以思维变革创新。“互联网+”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思维影响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互联网具有信息资源丰富性、交往便捷性等特点,这将有助于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主体拓展和开阔思维视野;二是互联网强调遵循用户需求至上思维,这将有助于促进高校党史学习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2 月第 9 卷第 23 期教育更加重视大学生的主体需要

13、和主观体验,使教育主体以开放平等、相互尊重的理念激发大学生学习内在驱动力;三是“互联网思维提倡打造多方参与、多方共赢的生态圈”10,这将有助于推进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重视打造校内与校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教育主体与教学客体、线上与线下等协同育人的共同体;四是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要始终保持更新迭代的思维,这将有助于启迪高校始终走在时代前沿,重视党的理论发展新动态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并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三、“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挑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重视其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教育载体、变革教育生态、创新教育思维的同时,不能忽视其

14、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现实挑战。只有直面和化解这些现实挑战,“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应有的实效。(一)受到保障体系薄弱的制约“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种保障体系的全面性支撑。然而当前“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保障体系还显得有些薄弱,仍需要不断地加强提升。“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硬件保障体系比较薄弱。加强互联网硬件设施建设,是保障“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条件。尽管高校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缺乏足够的智慧课室是突出的表现之一。智慧教室是指“以承载教学的基本单元课室为基本单位,在现代以人

15、为本教学理念下,将网络、通信、传感、触控、人工智能、环境控制等多种先进技术融合在一起”11的教学空间。然而当前高校教学仍以由计算机、液晶投影机器、数字视频展示台、控制系统、投影屏幕、音响等设备构成的传统多媒体课室为主。与智慧课室相比,传统多媒体课室难以形成教学大数据,难以积累校本教学资源,难以与校内、校外资源相对接,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大平台。“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软件保障体系比较薄弱。“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通过图像处理显示、触觉传感、人机交互等技术将党史形态转化成为适合虚拟仿真技术呈现的数字化资源。这个转化过程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投入大量

16、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这会导致不少高校很难做到高投入地开发各种数字化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另外,数字化党史学习教育资源需要跟上时代步伐、学生需求变化,进行更新迭代。这要求高校对数字化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的开发不能“一劳永逸”,而是要不断地对数字化党史学习教育资源进行维护及更新,这将导致数字化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管理难度增大。这两大背景产生的重大挑战源于数字化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的不足或落后,难以保障“互联网+”赋能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持续有效运行。(二)面临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互联网环境的独特性,容易导致有害思想滋生及传播,其中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是最需要警惕的。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新样态,它利用

17、互联网高度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以娱乐性的自由化手段大肆歪曲历史,肆意传播错误观点。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是制约“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阻碍之一。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别有用心、颠倒是非,容易断章取义、混淆视听,企图借助网络“解读”和“重构”历史,扰乱网民认知。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娱乐至上、掩人耳目,企图利用娱乐产品和娱乐至上的价值观包装历史,让人们放松警惕,其包裹的价值目标可以潜移默化地改造人们对历史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反对那些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12。“互联网+”赋能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要加强与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大力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生存空间

18、及恶性影响,让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历史方法论占领和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三)存在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鸿沟“互联网+”赋能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关键因素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然而当前技术与教育之间存在“两张皮”的问题,融合还体现出比较大的现实鸿沟。从教育主体方面而言,“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工作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然而从事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师群体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很难独立地将党史资料转化成数字资源,一般都需要与专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2 月第 9 卷第 23 期门的信息技术人员合作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另外,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又存在一定的不足,他们对“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了解的广度

19、和深度又是非常有限的,同时也难以把握党史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本质,独立完成党史资源数字转化难度非常大。这就存在“懂教学与懂技术”两者之间不平衡的问题,难以有效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教育实施方面而言,“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互联网+”是手段,是为了达成目标,增强效果的中介;利用党史育人是根本,即通过各种党史资源实现立德树人是本质目标。然而当前“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存在一定的本末倒置或把握不够好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是片面强调“互联网+”的作用,忽视党史资源的育人价值,陷入了“互联网+”的形式主义陷阱;二是生搬硬套、漫无目的,强行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出现“为了用而用”和“想用就用,

20、不想用就不用”等情况;三是停留表面,效用不强,不少教师对“互联网+”的使用仅停留在备课收集资料及课堂播放视频等一般形式上,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互联网+”的实际效应。四、“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互联网+”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要以“守正创新”的理念作为根本,通过打造平台、重视内涵、创新形式、强化监管等实践路径,努力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重要目标。(一)打造平台,建设“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阵地犹如革命斗争需要建立根据地一样,高校促进“互联网+”赋能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建立有效的网络平台,为学生获取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师生进行党史教学交流等实践活动架起桥梁。首

21、先,高校打造“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络平台时要重视与智慧课室建设相结合。把先进互联网技术有机地融入课室环境,形成智慧型的教学空间体系,为大学生提供线上、线下两种便捷的学习模式,实现课前、课中、课后连贯性学习、实时性互动、拓展性锻炼,真正打造混合式的学习生态链。其次,高校打造“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络平台时要贴近大学生快节奏生活特点和思维特点,突出快速便捷地登录及高效率地获取资源的功能优势。这使学生不仅能随时随地、简单快速地进入网络平台,而且能够高效地使用平台的各种资源,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平台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再次,高校打造“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络平台时,要突出海量资源优势。高校

22、要以师生对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的需求为切入点,收集、整理、制作海量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师生使用。同时,高校要注重时效性,持续更新网络平台的党史资源。高校还要注重打造平台特色,在网络平台上传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贴近学生实际的优秀党史资源。最后,高校打造“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络平台时要突出功能多元化的特点。除了有资源共享的功能,高校还要打造网络平台的在线教学功能,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创造条件;要打造网络平台的互动交流功能,建设党史学习教育交流的“微社区”,促进师生、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要打造网络的反馈评价功能,为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反馈评价提供技术、数据的支持。(二)内容为本,筑牢“互联网+党史

23、学习教育”的根基“互联网+”赋能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以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作为根本。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切的技术支持和思维创新都会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没有基础保障。“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要素,影响到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发挥”13,因此“互联网+”赋能党史学习教育一定要筑牢内容为王的根基。“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要做到内容为王,首先,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坚持唯物史观,做到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底色”。其次,要确保党史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重

24、要历史人物,防止虚构或歪曲党史,避免大学生对党的历史事实和发展规律有错误认识。再次,要避免互联网传播产生的相关负面问题,包括多元社会思潮渗透、学习碎片化影响、片面追求流量和点击率的价值偏差等,要让“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在一条正道上行稳致远。最后,要通过不断地收集、整理、挖掘各种党史资源,包括党史事件、党史人物、红色文化资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等,促进“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获得更多内容支撑,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内容的需求。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2 月第 9 卷第 23 期(三)创新形式,深化“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体验大学生思维活跃、求新求异的倾向显著,特别排斥呆板、枯燥的教育形式。

25、有学者指出,传统党史学习教育过于强调其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从而出现了形式呆板,具有明显的宣传说教色彩,缺乏感召力和鲜活力的问题14。“互联网+”赋能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的特点不能丢,同时也要在创新形式上下功夫,以学生喜闻乐见、亲切亲近的形式开展教育实践。“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创新要以提升学生体验为中心,首先,要做到形式多样化,即在传统教育形式的基础上加入更多与互联网相关的形式,包括动画、视频、音频、全息投影、虚拟仿真、网络游戏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进行学习。其次,要重视沉浸体验形式。教师通过互联网手段联通重大党史遗址、党史博物馆等,还原重大党

26、史事件发生的场景,重现重要党史人物的人生历程,可让学生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最后,要追求有“情”“趣”。“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要体现出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情感关怀,不断深化学生知党爱党的情怀;“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贴近学生专业实际,找准切入点,力求做到妙趣横生,却又不脱离实际。(四)强化监管,完善“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保障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互联网的虚拟特性使得其监管难度较大,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暴力问题突出、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对“互联网+”赋能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为了取得更好的立德树人效果,“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

27、”需要强化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加大“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监管力度,要以完善保障体系作为着力点。一是国家必须加快完善针对“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立法与政策改革的效能,加强对网站、新媒体等“互联网+”载体的规范。二是要持续开展“清网行动”,高度警惕互联网上的不良言论、不良行为、多元社会思潮等,运用道德规范、法律制度制约和打击不良言论、不良行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思潮。三是在处理互联网热点问题、舆论事件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做到有理有据,符合道德法律,尽可能地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理,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四是高校要建设好大学生使用正确网络工具的“防火墙”,加强

28、大学生网络安全、网络言行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辨别网络信息真伪,形成抵制不良影响的思想防范体系。五、结语“互联网+”赋能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实践的必然性,是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尽管“互联网+”赋能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具有显而易见的价值,但是我们要始终坚持以辩证的思维方法来看待、分析问题,以高度的警觉洞察“互联网+”赋能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将会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互联网背景对党史学习教育主体素质提升的要求、网络多元文化思潮对党史价值观的冲击、互联网海量信息资源对师生辨别能力的冲击、碎片化学习对党史教学时效性的消减等。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加强“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研究,

29、紧贴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潮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产生的冲击,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养分。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2 张廷元.中国互联网与“互联网+”战略J.中国培训,2016(16):1-5.3 李刁.“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4 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报告发布 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融合创新阶段J.中国教育网络,2021(增刊 1):9.5 伍敏敏,许惠举.云网络技术赋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通信管理与技术,2021(1):15-17.6 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

30、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4):3-8.7 祁生莲.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生态重构分析J.电子技术,2021(11):278-279.8 谭天.“互联网思维”深受推崇背后J.人民论坛,2014(16):54-56.9 阮俊华.互联网思维与育人机制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5(3):110-112,104.10 冯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4-8.11 谢舒潇.智能教室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2):47-48.12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71.13 汪倩倩.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目标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8):44-46.14 陈园园.“互联网+党史教育”与宁波高校育人研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1(7):45-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