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学原理教案下载-样章.doc教 案 首 页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专业、层次(本、专科)本科总学时38本学期学时38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其他):理论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为主;以启发式教学为平台,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景跃进,张小劲,政治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楚树龙,唐虹,政治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美) 杰弗里庞顿, 彼得吉尔,政治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英大卫马什,格里斯托克:政治科学的理
2、论与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政治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初步的政治问题分析技术,具有初步的政治分析能力。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政治与政治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为主;以启发式教学为平台,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和难点:政治、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政党、政治社团、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社会化、政治革命、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含义教研室或课程负责人意见符合要求。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实施
3、情况及分析:该教案得到较好的实施。 年 月 日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篇第一章 政治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政治的含义。二、教学要求1、了解政治的起源与发展2、掌握政治的定义3、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观4、掌握政治的社会地位三、参考书目1、张明军,孙力,政治科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华世平,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孙荣,政治学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4、(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政治的定义2、政治的社会地位五、教学步骤1、简要介绍该课程。时间3分钟;2、分析、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
4、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政治的含义。3、总结概括本节所学内容,布置习题)。时间2分钟。六、教学方式1、多媒体教学为主2、以启发式教学为平台,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3、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七、教学时间2学时八、作业要求1、剥削阶级思想家是如何解释政治的?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是什么?3、迄今为止,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政治的解释有哪几种主要观点?你倾向于哪种观点?为什么? 4、现代西方政治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5、现代西方政治学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现代西方政治学? 6、什么是行为主义
5、政治学?如何评价行为主义政治学? 7、中、西方政治学具有哪些差异? 8、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9、学习、研究政治学具有什么意义?九、教学内容第一章 政治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什么是政治?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反复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但是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及侧重点不同,因而对政治一词的解释也就各不相同。总体来说,可以把所有对政治的解释分为两大类: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古今中外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看法或诠释可以说五花八门,择其主要,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
6、范性的社会道德。这是古代东西方国家较为普遍的观点。2、把政治说成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实际上就是一个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过程。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法学家凱尔森。3、认为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或者说政治就是“权术”、“统治术”、“权谋”。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基雅弗利。4、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活动。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中国的孙中山。5、认为政治就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这是当代西方国家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观点。上述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政治的内涵,展示了政治的某个侧面或某一特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国家、权力、管理等政治核心问题,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它们又都没有全面
7、深刻揭示政治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因此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许多不同场合下都曾对政治进行过深刻的论述,其主要观点是: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来界定政治。2、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这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揭示政治的实质。3、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三、政治的确切内涵 如何给“政治”这一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下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定义,可以说是所有研究、学习政治学的人都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但
8、由于政治这一概念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宽泛,要给它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中外有些政治学者在编写政治学著作或教科书时就干脆回避这一问题,即不对政治这一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我们认为这种作法是不妥当的。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政治学教科书都对政治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但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因而所下的定义也就有不同。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社会关系说。如,“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二是原则、制度说。如,“政治是处理社会
9、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力与服从关系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处理一国家权力为中心,以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之间的斗争为基础的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姜涌编著:政治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页);三是活动政治说。如,“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政治是指一定社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国家政权、组织国家政权、巩固国家政权,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
10、的全部活动。”(王松王邦佐主编:政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四是综合政治说。如,“政治是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以及由此达成的相互关系。”(施雪华主编:政治科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如此等等。由此可见, 要给政治下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定义,确实比较困难。为此,我们下定义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要考虑到政治范畴的周延性;(2)要考虑到政治范畴的确定性;(3)要考虑到政
11、治范畴的本质性。按照上述原则,综合各家所长,可以给政治下这样一个定义,即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第二节 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政治社会、以非阶级利益差别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以阶级利益对抗与政治统治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以非阶级利益差别的协调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再到无政治社会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二、政治的社会地位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政治具有特定的社会地位,这种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
12、互联系和相互区别中体现出来的。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形成了社会政治的基础,并且对社会政治具有前提性和决定性意义。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首先,法律是由特定的政治权力机关制度和认可的社会规范。其次,法律必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法律对于政治又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作为特定的社会的意识形态,宗教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会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及其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现象。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宗教已不再支配社会政治生活。
13、尽管如此,在当今世界,宗教对于政治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或者作为不同的政治价值观的精神形式,或者作为特定政治力量结合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或者作为维护特定权利的精神理由,或者作为维系特定政治合法性的精神力量,在社会政治生活和国际政治生活中具有巨大影响。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一,政治是社会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利益关系得直接体现,而道德则是社会意识形态,受经济关系支配,但也反映和体现其他社会关系。第二,政治具有权力强制性,而道德是靠不具有权力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和人们的心理信念来实现的。第三,政治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事务,而道德则常以个人为作用对象。两者的联系在于:第一,政治对于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政治权力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强化或改造社会道德内容,使之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第二,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社会的道德善恶标准往往影响政治权力的统治基础、作用方向和方式,同时,道德也规范着政治成员的政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