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231488 上传时间:2025-0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张富清的故事一辈子的“突击队员”尘封63年的军功被发觉后,张富清不愿接受媒体采访。他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比起他们,我有什么资历显摆本人的功绩?”儿子给他做工作:“把您的故事讲出来,能鼓励非常多人。”因此,面对一拨又一拨的来访者,95岁的张富清又一次拿出了当年的“突击队员”作风。他用一条腿撑起身体,忍着病痛,讲述平日里并不愿过多回忆的战火纷飞的岁月。突击队员,是张富清的“老本行”。1948年3月,24岁的张富清参军,在历次战斗中都是冲锋在前。由于作战骁勇,当年8月,他便被连队推荐火线入党,成为预备党员。老人回忆,那时候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几乎

2、天天在行军打仗,每次战斗本人总是主动要求担任突击队员。“突击队员确实是敢死队,是冲入敌阵、消灭敌军火力点的先头部队,伤亡最大。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张富清说,本人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为党和国家牺牲是荣耀的。张富清事实上也怕,战争的残酷让他在几十年后仍会在深夜里忽然惊醒。令他经历深入的永丰战役,“一夜之间换了3个营长、8个连长。”那是1948年11月27日夜,张富清作为班长,和两名战友组成突击组,扒着墙砖缝隙攀上永丰城墙。他第一个跳下去,冲进敌群,端着冲锋枪猛扫,“忽然感到头顶好似被人重重捶了一下,后来又感受血流到脸上,用手一摸头顶,一块头皮翻了起来”那天晚上,张

3、富清击退外围敌人后,冲到一座碉堡前,刨出一个土坑,将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然后拉弦引爆。他单独坚守到天亮部队进城,炸毁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此役,他荣获军里的一等功。新中国成立后,将军功勋章藏于箱底的张富清,却没有不记得本人突击队员的军人本色。1954年,组织告知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湖北省恩施地区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我是党培养的干部,党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本来能够凭军功留在大城市的他,又一次担任起“突击队员”,带着结婚不久的妻子,赶赴鄂西深山。在来凤县的30多年里,张富清一次又一次地主动担任“突击队员”当时的三胡区粮食短缺,干群关系不好。担任副区长的张富清

4、,时常在村民家里一蹲确实是二十来天,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村民看看共产党的干部是什么样。”三胡区当年就顺利完成了为国家供粮、为百姓存粮的任务。原卯洞公社最偏僻的高洞片区深居大山,不通水不通路,老百姓常常吃不上饭。时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张富清,在班子成员分配片区时抢先选了高洞,住在村民家的柴房里,带着村民们肩挑背扛,修出一条能走马车、拖拉机的土路。“张老真能够说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曾和张富清在卯洞公社共事的田洪立感慨。老兵暮年,气概不减。88岁时,张富清的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烦恼,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他凭着一名突击队员的坚强,术后一周就忍痛下床锻炼。他给本人做

5、了一个简易推车,手扶车子用一条腿坚韧地站了起来。迎难而上,为党和国家而战的突击队员本色,张富清保持了一辈子。张富清的故事两种态度待公私一碗苞谷饭、一碟黄豆合渣、一盘炒青菜,这是张富清的晚饭。素净的饮食,一如老人离休后淡泊的生活。时至今日,张富清还住在就职于建立银行来凤支行时分配的宿舍。30多年过去,当初的简易装修早已老旧不堪,泛黄的墙壁、斑驳的木门、拼凑起来的家具、被熏黑的厨房,诉说着主人的节俭。过着朴素的生活,张富清却知足感恩:“我吃得好、住得好,比往常不明白好了多少倍,比贫困农民也好非常多,只要国家开展得好,我们的日子都会好起来。”从县粮食局到乡镇领导,再到外贸局、建行,在湖北省来凤县工作

6、的30多年里,张富清首先想到的不是为本人的小家改善生活条件。“我是党的干部,不仅仅是一个小家庭的家长,我要为大家做点有益的事。”为了“大家”,张富清常常顾不上“小家”。来凤县原教委主任向致春记得,当年他担任过张富清小儿子和小女儿的小学班主任,每次去家访,饭桌上总是“老三样”:青菜、馒头、油茶汤。“我在他家吃过不下10次饭,没见过肉腥。”向致春笑言,张富清当时是来凤县原卯洞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是老百姓眼中的“大官”,但家里的伙食比一些社员还差。按照国家拥军优属政策,张富清的妻子孙玉兰被招录为供销社公职人员,端上了“铁饭碗”。但三年困难时期,全面精简机构人员,时任来凤县原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首先发动

7、妻子“下岗”。“要完成精简任务,就得从本人头上开刀,本人不过硬,如何做别人的工作?”思想工作好做,实际困难却难解。“下岗”后,为了补助家用,孙玉兰当过保姆、喂过猪、捡过柴、做过帮工。回忆那段艰苦岁月,孙玉兰不住地摇头,“苦,太苦了,吃穿用度、养育子女都成咨询题。”“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维持不了全家的生活,每次放了学,我们就去拣煤块、拾柴火、背石头,或者帮妈妈盘布扣,我们几个都学会了补缀衣服。”小儿子张健全回忆。当时,张家住在卯洞公社一座年久失修的庙里,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挤了两个大人、4个小孩。就在那时候,张富清的大女儿患了脑膜炎,因未能及时救治而留下后遗症。这也成了张富清一辈子两件最遗憾的事情之

8、一。另一件遗憾的事,是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那是1960年初夏,张富清收到陕西汉中老家发来的两封电报,一次是母亲病危,一次是母亲过世。那段时间,他正主持三胡区一项重要培训,本来想等工作告一段落再回去探望,却没想到竟是天人永隔。多年之后,他在日记中如此写道:“当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工作任务重,在外地工作想回家探亲的同志也多,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不能向组织提要求、找烦恼,干好工作确实是对亲人们最好的报答。”“把大家的事办好,我们的小家才能过得舒适。”张富清对待公和私的原则,在张家被严格地执行着,“不能给组织添烦恼”是全家都要恪守的规矩。大儿子张建国高中毕业后想参加招工,分管这项工作的张富清

9、不仅对儿子封锁信息,还让儿子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到卯洞公社的万亩林场;大女儿常年看病花钱,他从未向组织伸过手;小儿子读书考学,他有言在先:“我没有力量也不会帮你找工作。”张富清4个子女,患病的大女儿与老两口相依为命;小女儿是卫生院一般职工;两个儿子从基层老师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县里的干部。有人不理解,咨询他为何不能“灵敏点”“通融些”?张富清答复:“我是党培养的干部,要是以权谋私,如何对得起党,如何面对老百姓?”张富清的故事三枚奖章映丹心尽管年代已经有些长远,但张富清的3枚奖章在灯光下照旧闪着光辉。第一枚军功章上,在艳丽的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像下方,“人民功臣”4个字闪闪发亮,这是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

10、“人民功臣”军功章;第二枚奖章,五星红旗映衬着巍峨群山,奖章上刻着“解放西北纪念章”;第三枚奖章的外形是由银色和金色两颗五角星重叠而成的多角形,正中是红色的五角星和天安门,稻穗和长枪穿插,位于天安门下,意味着保卫祖国。在退役军人信息登记过程中,3枚奖章出如今世人面前,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的事也迅速传开。退役军人事务部要求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怀着对组织如实汇报的办法,他才拿出这些奖章。这么多年,他甚至对子女都没有提起过。面对前来探望、采访的人们,张富清显得低调而平静,“我只是一名95岁的一般党员、一般公民,没有什么特别的。”“在战场上也好,在和平时期也好,只要是党给的任务,就要好好完成。”接受采

11、访时,张富清话音洪亮、思路明晰,但毕竟是95岁老人了,时间久了难免精力不济。可面对来来往往的人,他没有说过一个累字。张富清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反响还在持续。国家博物馆得知后,希望征集张富清的奖章和立功证书。国博相关负责人说,张富清老人及其军功章、立功证书,加上彭德怀直截了当签发给个人的报功书,完好而系统地反映了西北解放过程的艰苦卓绝,目前来看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绝版文物。为此,他们联络到张富清的家人。家人咨询张富清是否舍得,他笑着说:“当年国家需要战士,我能够捐躯。如今国家需要文物,我如何会舍不得几个牌牌和几张纸呢?”名和利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要是党的任务、人民的需要,他依然那个能够随时挺身而出的

12、“战士”。一颗忠诚的心,确实是他最亮丽的奖章。张富清的箱底,还压着一张转业时拍的照片。照片上,他戴着3枚奖章,年轻的脸庞露出一丝微笑,眼中透着坚决的目光。在这之后,3枚奖章被压在了箱底。60多年过去了,岁月爬上了他的脸庞,染白了他的两鬓。张富清的日记中写道:勋章箱底压,子女犹未白。整天一脸笑,只知是老兵。张富清的故事四次选择彰显党性涵养“小心点,别摔了啊。”看到记者拍照,张富清的小儿子张健全小声提示。那是一只老掉牙的搪瓷缸,一面印着天安门、和平鸽的图案,一面印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 保卫和平”等字样。张健全笑言,这是父亲张富清的“宝贝”,用了60多年还不舍得丢掉。1953年,

13、全军抽调有作战经历的连职及以上军官参加抗美援朝,已在新疆喀什安定下来的张富清主动请缨,和战友们马不停蹄地赶赴北京。才到北京,朝鲜停战协议签订,这批战斗骨干就被送去学习文化知识。几个月后,在全国人民慰咨询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赴各地部队开展慰咨询活动时,正在江西南昌防空部队文化速成学校学习的张富清和战友们一人获得了一块纪念章、一只搪瓷缸。“刚从战场下来,九死一生,过了几天安稳日子,为什么又争着返回战场?”有人咨询。“我们是人民的军队,眼看着要打到中国来了,我们假如不出头,人民就没好日子过了嘛。”张富清答复。张富清第一次选择为人民而战,是在1948年3月。这之前,张富清曾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充当了两年多的杂

14、役。在瓦子街战役中,被“解放”的他没有领遣散费,而是主动要求参加解放军。“共产党的军队仁义、讲规矩,是真正为劳累群众打仗的军队,参加解放军确实是为本人打仗,为人民打仗。”张富清说起往事照旧大方激昂。入伍4个多月,作战英勇的张富清选择坚决地跟党走:参加中国共产党。至今他还记得,入党介绍人是连长李文才、指导员肖友恩。1954年12月,张富清从文化速成学校毕业后有多种选择:留在大城市,海阔天空;回陕西老家,能够方便赡养老母。当组织找他谈话时,他当即决定响应党的号召,去鄂西山区最偏僻、最困难的来凤县。这是别人生的第三次重要选择。“我是一名党员,党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战场上死都不怕,苦点怕什么?”

15、谈及当年的决定,张富清至今仍然态度坚决。妻子孙玉兰原以为丈夫到了来凤,为当地贫穷相貌的改善做点奉献,就能回大城市或者老家去。却没想,这一去便是一辈子。1965年,张富清从来凤县原三胡区调往原卯洞公社。当时来凤县有“穷三胡富卯洞”的说法,三胡区的老百姓常常要吃救济粮,而卯洞公社由于有码头、船厂、林场等社办企业,条件相对较好。本以为生活会有所改善的孙玉兰,却没想到丈夫又一次作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选择”,他主动要求分管条件最苦的高洞片区,扛着铺盖卷上了山。张富清一年到头忙着带着高洞的村民们修路、抓消费,一连几个月不着家。大儿子张建国还记得,有一次他上山给父亲送饭菜,走到天黑还没赶到地点,只得投宿在村

16、民家中。为党分忧,为人民谋幸福,是任何时代的共产党员都应有的选择。95岁的张富清坚决地认为,在人生的诸多岔路口,他选择了最应该走的那条路跟着党走。张富清的故事五个岗位背后的为民情怀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是张富清转业后的5个主要工作单位,新中国70年开展历程,他是参与者、建立者。“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张富清说。上世纪60年代,张富清在湖北省来凤县三胡区任职。当时的经济条件一般,人们的温饱咨询题还没处理,张富清的首要任务是处理吃饭咨询题。为真正理解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张富清想了一个方法,他找最穷、最困难的家庭,和他们一起栽红薯、种苞谷,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从生

17、疏到熟悉、从隔膜到认同,张富清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也将党的声音传到了遥远山区。张富清说:“干群关系亲密了,工作就好开展了。”上世纪70年代,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富清抢先选择最偏僻的高洞片区,那儿不通路、不通电。张富清决心给当地修路,他一边给粮田被占的农民做思想工作,一边和社员一起肩挑背扛。张富清靠着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过硬的实干作风,给高洞修了第一条公路。上世纪80年代,张富清调任建立银行来凤县支行副行长。当时建行只有几个职工,资金更是困难。单位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只得借用其他单位的土瓦房,职工也没有住处,所有的业务只是发放贷款。摸清情况后,张富清一方面狠抓学习,提升职工的业务才能,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积极改善职工的实际困难,想方法处理职工办公室和宿舍咨询题。当时正逢建行“拨改贷”改革,国有小型煤矿田坝煤矿是当时建行最大的贷款户,张富清经常去煤矿理解消费销售情况,常给企业出谋划策。建行来凤县支行行长李甘霖说,当年建行放出的贷款,没有一笔呆账。光阴荏苒,离休后的张富清过着俭朴的生活。一所简陋的屋子,几件一般的家具,张富清却甘之如饴:“如今的条件比往常好太多了,我非常知足。”张富清非常一般,慈眉善目,不愿给别人添烦恼。然而,他又是不平凡的,通过战火的洗礼、时代的淬炼,信念之光却愈创造亮。他的眼中,永远是脚下那片土地,他的心中,永远装着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