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检查手册.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23078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检查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检查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检查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检查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检查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你一定要坚强,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因为,人生,就是你一个人的人生。=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目 录1总则2术语、符号及代号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测量5.1 一般规定5.2 平面控制测量5.3 高程控制测量5.4 施工放线测量6路基 106.1 一般规定 106.2 施工排水与降水 106.3 土方路基 106.4 石方路基 12 6.5 路肩 13 6.6 构筑物处理 136.7 特殊土路基 13 6.8 检验标准 167基层 227.1 一般规定 227.2 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227.3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 247.4 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

2、土类基层 257.5 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26 7.6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 277.7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 287.8 检验标准 298沥青混合料面层 348.1 一般规定 348.2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398.3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438.4 透层、粘层、封层 438.5 检验标准 449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479.1 一般规定 479.2 沥青贯入式面层 479.3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499.4 检验标准 4910水泥混凝土面层 5110.1 原材料 511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310.3 施工准备 5610.4 模板与钢筋 5710.5 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5810.

3、6 混凝土铺筑 5910.7 面层养护与填缝 6010.8 检验标准 6011铺砌式面层 6311.1 料石面层 6311.2 预制混凝土砌块面层 6311.3 检验标准 6412广场与停车场面层 6612.1 施工技术 6612.2 检验标准 6613人行道铺筑 6813.1 一般规定 6813.2 料石与预制砌块铺砌人行道面层 6813.3 沥青混合料铺筑人行道面层6913.4 检验标准 6914人行地道结构 7114.1一般规定 7114.2现浇钢筋混凝土人行地道 7114.3预制安装钢筋混凝土结构人行地道 7314.4砌筑墙体、钢筋混凝土顶板结构人行地道 7414.5检验标准 7415

4、挡土墙 7715.1 一般规定 7715.2 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7715.3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7715.4 砌体挡土墙 7715.5 加筋土挡土墙 7715.6 检验标准 7716附属构筑物 8116.1 路缘石 8116.2 雨水支管与雨水口 8216.3 排水沟或截水沟 8216.4 倒虹管及涵洞 8216.5 护坡 8316.6 隔离墩 8316.7 隔离栅 8316.8 护栏 8316.9 声屏障 8316.10 防眩板 8416.11检验标准 8417冬雨期施工 17.1 一般规定 17.2 雨期施工 17.3 冬期施工18工程质量与竣工验收 92附录 A分项、分部、单位

5、工程检验记录表 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1总则2 术语、符号及代号2.1 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6 路 基6.3土方路基6土方分层开挖的每层深度,人工开挖宜为1.52m;机械开挖宜为34m。2填方材料的强度(CBR)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最小强度应符合表6.3.9-1规定。表6.3.9-1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填方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CBR)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它等级道路路床0308.06.0路基30805.04.0路基801504.03.0路基1503.02.03填方中使用房渣土、工业废渣等需经过试验,确认可靠并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使用。4路基填方高度应按设计标高增加预

6、沉量值。预沉量应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压实系数和地基情况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商定确认。5不同性质的土应分类、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填土中大于10cm的土块应打碎或剔除。6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规定宽50cm。7路基填筑中宜做成双向横坡,一般土质填筑横坡宜为23,透水性小的土类填筑横坡宜为4。8透水性较大的土壤边坡不宜被透水性较小的土壤所覆盖。9受潮湿及冻融影响较小的土壤应填在路基的上部。10在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应视压实机具的功能确定。人工夯实应小于20。11路基填土中断时,应对已填路基表面土层压实并进行维护。12原地面

7、横向坡度在1:101:5时,应先翻松表土再进行填土;原地面横向坡度坡度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形,每级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m,台阶顶面应向内倾斜;在沙土地段可不作台阶,但应翻松表层土。13压实应符合下列要求:1)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6.3.9-2的规定。表6.3.9-2路基压实度标准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道路类别压实度()(重型击实)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挖方03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51000m2每层1组(3点)细粒土用环刀法,粗粒土用灌水法或灌砂法次干路93支路及其它小路90填方08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5次干路93支路及其它小路908015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3次干路90支路及其

8、它小路9015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0次干路90支路及其它小路872)压实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均匀一致。压路机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h。3)填土的压实遍数,应按压实度要求,经现场试验确定。4)压实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地下管线、构筑物安全。5)碾压应自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保持安全距离,压实度应达到要求,且表面应无显著轮迹、翻浆、起皮、波浪等现象。6)压实应在土壤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值的2时进行。6.3.10 旧路加宽时,填土宜选用与原路基土壤相同的土壤或透水性较好的土壤。6.5 路肩6.5.1 路肩应与路基、基层、面层等各层同步施工。6.5.2路肩应平整、坚实,直线段肩线

9、直顺,曲线段顺畅。6.5.3土路肩与硬路肩施工应依据所用材料宜参照本规范相关章节关于施工要求的有关规定。6.6构筑物处理6.6.1路基范围内有既有地下管线等构筑物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应根据管线等构筑物顶部与路床的高差,结合构筑物结构状况,分析、评估其受施工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2构筑物拆改或加固保护处理措施完成后,应进行隐蔽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形成文件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3施工中,应保持构筑物的临时加固设施处于有效工作状态。4对构筑物的永久性加固,应在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承受施工荷载。6.6.2新建管线等构筑物间或新建管线与既有管线、构筑物间有矛盾时,应报请建设单位

10、,由管线管理单位、设计单位确定处理措施,并形成文件,据以施工。 6.6.3沟槽回填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回填土应保证涵洞(管)、地下建(构)筑物结构安全和外部防水层及保护层不受破坏。2预制涵洞的现浇混凝土基础强度及预制件装配接缝的水泥砂浆强度达5MPa后,方可进行回填。砌体涵洞应在砌体砂浆强度达到5MPa,且预制盖板安装后进行回填;现浇钢筋混凝土涵洞,其胸腔回填土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顶板以上填土应在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3涵洞两侧应同时回填,两侧填土高差不得大于30cm。4对有防水层的涵洞靠防水层部位应回填细粒土,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石、碎砖及大于10cm的硬块。5涵洞位于路基范

11、围内时,其顶部及两侧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用压路机压实;2)管道胸腔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得小于93; 3)管顶以上25cm范围内填土压实度不得小于85;2550cm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得小于87;4)当管顶至路床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80cm时,管顶以上5080cm范围内填土的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小于93;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得小于90; 5)当管顶以上覆土厚度小于80cm时,应对回填材料进行改性,或对管道进行加固。6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应经试验确定。7回填过程不得劈槽取土,严禁掏洞取土。6.7特殊土路基6.7.1特殊土路基的加固处理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

12、作:1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核查特殊土的分布范围、埋置深度和地表水、地下水状况,根据设计文件、水文地质资料编制专项施工方案。2做好路基施工范围内的地面、地下排水设施,并保证排水通畅。3进行土工试验,提供施工技术参数。4选择适宜的季节进行路基加固处理施工,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湖、塘、沼泽等地的软土路基宜在枯水期施工;2)膨胀路基宜在少雨季节施工;3)强盐渍土路基应在春季施工;粘性盐渍土路基宜在夏季施工;砂性盐渍土路基宜在春末夏初施工。6.7.2软土路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软土路基施工应列入地基固结期。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压,预压期内除补填因加固沉降引起的补方外,严禁其它作业。

13、2施工前应修筑路基处理试验路段,获取各种施工参数。3置换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填筑前,应排除地表水,清除腐殖土、淤泥。2)填料宜采用透水性土。处于常水位以下部分的填土,不得使用非透水性土壤。3)填土应由路中心向两侧按要求分层填筑并压实,层厚宜为15cm。4)分段填筑时,接茬应按分层作成台阶形状,台阶宽不宜小于2m。4当软土层厚度小于3.0m,且位于水下或为含水量极高的淤泥时,可使用抛石挤淤,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使用不易风化石料,石料中尺寸小于30cm粒径含量不得超过20%。2)抛填方向应根据道路横断面下卧软土地层坡度而定。坡度平坦时自地基中部渐次向两侧扩展;坡度陡于1:10时,自高侧向

14、低侧抛填,并在低侧边部多抛投,使低侧边部约有2m宽的平台顶面。3)抛石露出水面或软土面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平、碾压密实,再铺设反滤层填土压实。5采用砂垫层置换时,砂垫层应宽出路基边脚0.51.0m,两侧以片石护砌。6采用反压护道时,护道宜与路基同时填筑。当分别填筑时,必须在路基达到临界高度前将反压护道筑完。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规定,且不应低于最大干密度的90。7采用土工材料处理软土路基应符合下列要求:1)土工材料应由耐高温、耐腐蚀、抗老化、不易断裂的聚合物材料制成。其抗拉强度、顶破强度、负荷延伸率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2)土工材料铺设前,应对基面压实整平。宜在原地基上铺设一层305

15、0cm厚的砂垫层。铺设土工材料后,运、铺料等施工机具不得在其上直接行走。3)每压实层的压实度、平整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于其上设铺土工材料。土工材料应完好,发生破损应及时修补或更换。4)铺设土工材料时,应将其沿垂直于路轴线展开,并视填土层厚度选用符合要求的锚固钉固定、拉直,不得出现扭曲、折皱等现象。土工材料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30cm,采用锚接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5cm,采用胶结其胶接宽度不得小于5cm,胶结强度不得低于土工材料的抗拉强度。相邻土工材料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30cm。5)路基边坡留置的回卷土工材料,其长度不得小于2m。6)土工材料铺设完后,应立即铺筑上层填料,其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8

16、h。7)双层土工材料上、下层接缝应错开,错缝距离不得小于50cm。8采用袋装砂井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采用含泥量小于3的粗砂或中砂做填料。砂袋的渗透系数应大于所用砂的渗透系数。2)砂袋存放使用中不得长期曝晒。3)砂袋安装应垂直入井,不得扭曲、缩颈、断割或磨损,砂袋在孔口外的长度应能顺直伸入砂垫层不小于30cm。4)袋装砂井的井距、井深、井径等应符合设计要求。9采用塑料排水板应符合下列要求:1)塑料排水板应具有耐腐性、柔韧性,强度与排水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塑料排水板贮存与使用中不得长期曝晒,并应采取保护滤膜措施。3)塑料排水板敷设应直顺,深度符合设计规定,超过孔口长度应伸入砂垫层不小于5

17、0cm。10采用砂桩处理软土地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砂宜采用含泥量小于3的粗砂或中砂。2)应根据成桩方法选定填砂的含水量。3)砂桩应砂体连续、密实。4)桩长、桩距、桩径、填砂量应符合设计规定。11采用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选用含泥砂量小于10、粒径1963mm的碎石或砾石作桩料。2)应进行成桩试验,确定控制水压、电流和振冲器的振留时间等参数。3)应分层加入碎石(砾石)料,观察振实挤密效果,防止断桩、缩颈。4)桩距、桩长、灌石量等应符合设计规定。12采用粉喷桩加固土桩处理软土地基应符合下列要求:1)石灰应采用磨细级钙质石灰(最大粒径小于2.36mm、氧化钙含量大于80),宜选

18、用SiO2和Al2O3含量大于70,烧失量小于10的粉煤灰、普通或矿渣硅酸盐水泥。2)工艺性成桩试验桩数不宜少于5根,获取钻进、拉斗、搅拌、喷气压力与单位时间喷入量等参数。3)确定固化剂喷入形式(浆液或粉体)选择施工机械纵组合,与浆液搅拌、供浆或控制粉喷的要求。4)柱距、桩长、桩径、承载力等应符合设计规定。13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按设计与施工设计要求记录各项控制观测数值,并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时勾通反馈有关工程信息指导施工。路堤完工后,应观测沉降值与位移至符合设计规定并稳定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6.7.3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应作好施工期拦截、排除地表水的措施,且宜与设计规

19、定的拦截、排除、防止地表水下渗的设施结合。2路基内的地下排水构筑物与地面排水沟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3施工中应详探道路范围内的陷穴,当发现设计有遗漏时,应及时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进行补充设计。4用换填法处理路基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换填材料可选用黄土、其它粘性土或石灰土,其填筑压实要求同土方路基。若采用石灰土换填,消石灰与土的质量配合比,宜为石灰:土等于9:91(二八灰土)或12:88(三七灰土)。石灰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的有关规定。2)换填宽度应宽出路基坡脚0.51.0m。3)填筑用土中大于10cm的土块必须打碎,并应在接近土的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5强夯处理路基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20、夯实施工前,必须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位置及标高,严禁在其上方采用强夯施工,靠近其施工必须采取保护措施。2)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现场选点进行试夯,通过试夯确定施工参数,如夯锤质量、落距、夯点布置、夯击遍数和夯击次数等。3)地基处理范围不宜小于路基坡脚外3m。4)应划定作业区,并应设专人指挥施工。5)施工过程中,应设专人对夯击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当参数变异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6路堤边坡应整平夯实,并应采取防止路面水冲刷措施。6.7.4盐渍土路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过盐渍土、强盐渍土不得作路基填料。弱盐渍土可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路床1.5m以下范围填土,也可用于次干路及其它道路

21、路床0.8m以下填土。2施工中应对填料的含盐量及其均匀性加强监控,路床以下每1000m3填料、路床部分每500m3填料至少应作一组试件(每组取3个土样),不足上列数量时,也应做一组试件。3 用石膏土作填料时,应先破坏其蜂窝状结构。石膏含量可不限制,但应控制压实度。4地表为过盐渍土、强盐渍土时,路基填筑前应按设计要求将其挖除,土层过厚时,应设隔离层,并宜设在距路床下0.8m处。5盐渍土路基应分层填筑、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6盐渍土路堤施工前应测定其基底(包括护坡道)表土的含盐量、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分别按设计规定进行处理。6.7.5膨胀土路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应避开雨期,且保

22、持良好的路基排水条件。2应采取分段施工。各道工序应紧密衔接,连续施工,逐段完成。3路堑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1)边坡应预留3050cm厚土层,路堑挖完后应立即按设计要求进行削坡与封闭边坡。2)路床应比设计标高超挖30cm,并应采用粒料或非膨胀土等换填、压实。4路基填方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前应按规定作试验段。2)路床顶面30cm范围内应换填非膨胀土或经改性处理的膨胀土。当填方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m时,应对原地表30cm内的膨胀土挖除,进行换填。3)强膨胀土不得做路基填料。中等膨胀土应经改性处理方可使用,但膨胀总率不得超过0.7。4)施工中应根据膨胀土自由膨胀率,选用适宜的碾压机具,碾压时应保持最

23、佳含水量;压实土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土粒径块不得大于5cm,且粒径大于2.5cm的土块量应小于40。5在路堤与路堑交界地段,应采用台阶方式搭接,每阶长度不得小于2m,并碾压密实。压实度标准应符合本规范表6.3.9-2的规定。6路基完成施工后应及时进行基层施工。6.7.6冻土路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基范围内的各种地下管线基础应设置于冻土层以下。2填方地段路堤应预留沉降量,在修筑路面结构之前,路基沉降应基本趋于稳定。3路基受冰冻影响部位,应选用水稳定性和抗冻稳定性均较好的粗粒土,碾压时的含水量偏差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4当路基位于永久冻土的富冰冻土、饱冰冻土或含冰层地段时,必须保

24、持路基及周围的冻土处于冻结状态,且应避免施工时破坏土基热流平衡。排水沟与路基坡脚距离不得小于2m。5冻土区土层为冻融活动层,设计无地基处理要求时,应报请设计部门进行补充设计。6.8检验标准6.8.1土方路基(路床)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路基压实度应符合本规范表6.3.9的规定。检查数量:每1000m2 、每压实层抽检1组(3点)。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环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2弯沉值,不得大于设计规定。检查数量:每车道、每20m测1点。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一般项目3土路基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1的规定。表6.8.1 土路基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路床

25、纵断高程(mm)-20+10201用水准仪测量路床中线偏位(mm)301002用经纬仪、钢尺量取最大值平整度路基各压实层2020路宽(m)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9152路 床15153路床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401用钢尺量路床横坡0.3%且不反坡20路宽(m)92用水准仪测量9154156边坡不陡于设计值202用坡度尺量,每侧1点 注:B为施工时必要的附加宽度4路床应平整、坚实,无显著轮迹、翻浆、波浪、起皮等现象,路堤边坡应密实、稳定、平顺等。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6.8.2石方路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挖石方路基(路堑)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主控项目1)

26、上边坡必须稳定,严禁有松石、险石。 检查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一般项目2)路基挖石方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2-1的规定。表 6.8.2-1 路基挖石方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 路床纵断高程(mm)50 -100 201用水准仪测量路床中线偏位 (mm)30 1002用经纬仪、钢尺量取最大值路床宽(mm)不小于设计规定B401用钢尺量边坡()不陡于设计规定202用坡度尺量,每侧1点2填石路堤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主控项目1)压实密度应符合试验路段确定的施工工艺,沉降差不得大于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检查数量:每1000m2,抽检1组(3点)。检验方法:水准仪量测。

27、一般项目2)路床顶面应嵌缝牢固,表面均匀、平整、稳定,无推移、浮石。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 3)边坡应稳定、平顺,无松石。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4)填石方路基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2-2的规定。表6.8.2-2 填石方路基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路床纵断高程(mm)-20+10201用水准仪测量路床中线偏位(mm)301002用经纬仪、钢尺量取最大值平整度(mm)各压实层3020路宽(m)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9152路床20153路床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401用钢尺量路床横坡0.3%且不反坡20路宽(m)92

28、用水准仪测量9154156边坡不陡于设计值202用坡度尺量,每侧1点注:B为施工必要附加宽度。6.8.3 路肩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般项目1肩线应顺畅、表面平整,不积水、不阻水。 检查数量:全部。 检验方法:观察。2路肩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3的规定。表6.8.3路肩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压实度()901002用环刀法检验,每侧1组(1点)宽度(mm)不小于设计规定402用钢尺量,每侧1点横坡1且不反坡402用水准仪具测量,每侧1点 注:硬质路肩应结合所用材料,按本规范第711章的有关规定,补充相应的检查项目。6.8.4 软土路基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29、换填土处理软土路基质量检验应符合本规范第6.8.1条的有关规定。2砂垫层处理软土路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砂垫层的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2)砂垫层的压实度应大于等于90。 检查数量: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检1组(3点)。 检验方法:相对密度法(GB 50123)。一般项目3)砂垫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4-1的规定。表6.8.4-1砂垫层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B401用钢尺量厚度不小于设计规定20092用钢尺量9154156注:B为必要的附加宽度。3

30、反压护道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压实度不得小于90。检查数量:每压实层,每200m 检查1组(3点)。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环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一般项目2)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用尺量。4土工材料处理软土路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土工材料的技术质量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次按5抽检。 检验方法:查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检。2)土工合成材料敷设、胶接、锚固和回卷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查施工记录、隐蔽验收记录。一般项目3)下承层面不得有突刺、尖角。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查

31、施工记录、隐蔽验收记录。4)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4-2的规定。表6.8.4-2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下承面平整度(mm)1520路宽(m)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9152153下承面拱度1%20路宽(m)92用水准仪测量91541565袋装砂井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砂的规格和质量、砂袋织物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2)砂袋下沉时不得出现扭结、断裂等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并记录。3)井深不小于设计要求,砂袋在井口外应伸入砂

32、垫层30cm以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钢尺量测。一般项目4)袋装砂井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4-3的规定。表6.8.4-3袋装砂井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井间距(mm)150全部抽查2且不少于5处两井间,用钢尺量砂井直径(mm)+100 查施工记录井竖直度1.5%H查施工记录砂井灌砂量+5%G查施工记录 注:H为桩长或孔深,G为灌砂量。6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塑料排水板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2)塑料排水板下沉时不得出现扭结、断裂等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

33、。3)板深不小于设计要求,排水板在井口外应伸入砂垫层50cm以上。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查施工记录。一般项目4)塑料排水板置设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4-4的规定。表6.8.4-4塑料排水板置设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板间距(mm)150全部抽查2两板间,用钢尺量板竖直度1.5%H查施工记录 注:H桩长或孔深。7砂桩处理软土路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砂桩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2)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设计规定值。检查数量:按总桩数的1进行抽检,且不少于3处。检验方法:查复合地基承载力

34、检验报告。3)桩长不小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查施工记录。一般项目4)砂桩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4-5的规定。表6.8.4-5 砂桩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桩距(mm)150全部抽查2,且不少于2棵两桩间,用钢尺量,查施工记录桩径(mm)设计值竖直度1.5%H注:H为桩长或孔深。8碎石桩处理软土路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碎石桩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2)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设计规定值。检查数量:按总桩数的1进行抽检,且不少于3处。检验方法:查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3)

35、桩长不应小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钢尺量测。一般项目4)碎石桩成桩质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4-6的规定。表6.8.4-6碎石桩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桩距(mm)150全部抽查2,且不少于2棵两桩间,用钢尺量,查施工记录桩径(mm)设计值竖直度1.5%H注:H为桩长或孔深。9 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水泥的品种、级别及石灰、粉煤灰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2)桩长不应小于设计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钢尺量测。3)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设计规

36、定值。检查数量:按总桩数的1进行抽检,且不少于3处。检验方法:查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一般项目4)粉喷桩成桩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4-7的规定。表6.8.4-7粉喷桩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桩距(mm)100全部抽查2,且不少于2棵两桩间,用钢尺量,查施工记录桩径(mm)不小于设计值竖直度1.5H6.8.5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处理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 路基土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和本规范表6.3.9规定。检查数量: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检1组(3点)。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环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一般项目2 湿陷性黄土夯实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5的

37、规定。表6.8.5 夯实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夯点累计夯沉量不小于试夯时确定夯沉量的95%(mm)200路宽(m)92查施工记录9154156湿陷系数符合设计要求路宽(m)92见注9154156注:隔710d,在设计有效加固深度内,每隔50100cm取土样测定土的压实度、湿陷系数等指标。6.8.6盐渍土、膨胀土、冻土路基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6.8.1条的规定。7基层7.1一般规定7.1.1石灰稳定土类材料宜在冬期开始前3045d完成施工,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在冬期开始前1530d完成施工。7.1.2高填土路基与软土路基,应在沉降值符合设计规定且沉降稳定后,方可施工道路基

38、层。7.1.3稳定土类道路路基材料配合比中,石灰、水泥等稳定剂计量应以稳定剂质量占全部土(粒料)的干质量百分率表示。7.1.4 基层材料的摊铺宽度应为设计宽度两侧加施工必要附加宽度。 7.1.5 基层施工中严禁用贴薄层方法整平修补表面。7.1.6用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水泥混凝土做道路基层时,其施工应分别符合本规范第810章的有关规定。7.2石灰稳定土类基层7.2.1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亚粘土、粘土。塑性指数大于4的砂性土亦可使用。2)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3)使用旧路的级配砾石、砂石或杂填土等应先进行试验。级配砾石、砂石等材料的最大粒

39、径不宜超过0.6倍分层厚度,且不得大于10cm。土中欲掺入碎砖等粒料时,粒料掺入含量应经试验确定。2石灰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用13级的新灰,石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7.2.1的规定。表7.2.1石灰技术指标类别项目钙质生石灰镁质生石灰钙质消石灰镁质消石灰等 级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858070807565656055605550未消化残渣含5mm圆孔筛的筛余(%)71117101420含水量(%)444444细度0.71mm方孔筛的筛余(%)0110110.125mm方孔筛的筛余(%)13201320钙镁石灰的分类筛,氧化镁含量(%)5544注:硅、铝、镁氧化物含量之和大于5%的生石灰,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指标,等75%,等70%,等60%;2)磨细生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用;块灰应在使用前23d完成消解,未能消解的生石灰块应筛除,消解石灰的粒径不得大于10mm。3)对储存较久或经过雨期的消解石灰应先经过试验,根据活性氧化物的含量决定能否使用和使用办法。3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7.2.2石灰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种土应按5种石灰掺量进行试配,试配石灰用量宜按表7.2.2-1选取。表7.2.2-1石灰土试配石灰用量土壤类别结构部位石灰掺量()12345塑性指数12的粘性土基层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