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猪丹毒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2838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丹毒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猪丹毒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8 期 吉林畜牧兽医15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猪丹毒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包广玲吉林省通榆县开通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通榆 137200 摘 要:猪丹毒病是通过猪丹毒杆菌所导致的一种传染病,在较多区域均表现出零星出现的情况或者大范围暴发情况,在没有及时诊断和防控的前提下,势必会影响到养殖效益。本文主要以如何诊断和防控猪丹毒病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进行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基本概述与猪丹毒病的症状介绍,其次分析猪丹毒病的诊断思路,最后从规范化处理疫情、及时免疫接种、加强圈舍饲养和管理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猪丹毒病的有效防控措施,更好地提高猪丹毒病诊断准确率,及时防控生猪患病

2、,促进生猪健康生存,目的是给相关研究带来条件支持。关键词:猪丹毒病;流行病学;诊断思路;防控措施生猪养殖中出现的猪丹毒病,每一种类或者每一个年龄段的生猪都可发病,尤其是架子猪出现率更高。近些年,养殖行业表现出规模化的变化倾向,患病猪的症状越来越繁琐,经常有继发性感染的情况。一些病例是通过丹毒病所致,阻碍养殖户的正常经营和管理。本文重点剖析猪丹毒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以促进生猪群体健康生长。1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1.1 病原分析猪丹毒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一般情况下此杆菌无法运动,存在于自然环境内,即便是健康生存的猪,也有可能携带丹毒杆菌,大多数分布在个体的扁桃体部位或者回盲瓣部位。猪丹毒杆菌有一

3、定抵抗外界环境的性质,在相对阴暗的情况下可以生存一个月以上,阳光充分照射中也可生存 7 d。在个体中存有的菌体,需要用沸水充分熬煮 2 h,可以完全杀灭。并且猪丹毒杆菌对较多消毒药物均有敏感反应,要借助戊二醛提高杀死效率。1.2 传播形式患病猪或者带有一定病菌的生猪个体,作为传染猪丹毒病的介质,相关粪便、鼻分泌物中也会有病菌的存在,污染生产器具,影响水资源质量,之后在生猪群体中互相传播。猪丹毒病还会以消化道或者皮肤损伤为主进行传播,甚至涵盖昆虫或者鼠类。1.3 发病一年中的每一个季节都可能出现猪丹毒病,春季和夏季的出现率更高一些,表现为地区流行特征。通常来讲,多雨的潮湿环境会加快疾病出现速度,

4、重点是因为雨水冲刷涉及携带病菌的土壤,造成疫情蔓延。2 猪丹毒病的症状2.1 最急性以处于断奶阶段的仔猪为重点群体,患病生猪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便发病,死亡速度快,体温增加迅速,表现为抽搐的症状,病程往往小于 1 d。2.2 急性败血流行初期会出现此种病症,患病生猪有发病急促特点,基本症状是寒战或者跛行,结膜有充血现象,食欲降低,伴随呕吐现象。患病早期有硬结粪便排出的情况,随后有稀便排出。诸多患病生猪均会在出现病症后 2 d 内死亡,在腹部或者胸腔部位有红斑产生,病死率在 88%左右。2.3 亚急性患病猪有精神萎靡、体温增加迅速的特点,基本症状是皮肤表面伴随疹块,在 2 d 内有胸部皮肤、背部皮肤

5、或者肢体外侧皮肤出现疹块的问题,且疹块有方形状态或者菱形状态,起始表现为淡红色,后续发展为紫色。在疹块发展中,患病生猪的症状会得到改善,几日后消失,之前的凸起状态疹块有下陷趋势,表面呈现结痂。轻症患病生猪会自主痊愈,重症患病生猪接连产生疤疹,在干涸之后逐步脱落。诸多患病生猪会转变为慢性病症或者败血病症,持续 14 d 左右。2.4 慢性和急性病症、亚急性病症存在关系,更多表现为皮肤坏死、心内膜炎现象。在患病生猪属于浆液性纤维素关节炎时,其肘部关节以及腕部关节会有肿胀问题,有一定疼痛感,步态蹒跚或者跛行;在患病生猪属于皮肤坏死时,其耳根和背部等部位的皮肤会被病菌所感染,有肿胀、隆起甚至坏死的情况

6、,逐步有新生组织分离,到脱落留瘢痕;在患病生猪属于疣状心内膜炎时,其心跳速度加快,呼吸受阻,伴随一些杂音。增加了治愈难度,较多患病猪因为心脏麻痹死亡,治疗价值较低。16 2023 年第 8 期 吉林畜牧兽医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3 猪丹毒病的诊断思路实施猪丹毒病的诊断和判断,在生猪个体没有显著症状的情况下,应及时开展实验室判断。借助血液标本加以涂片镜检、动物检验或者平板凝聚检验。在此期间应重视对猪丹毒病以及猪瘟、猪肺疫加以区别判断。前者的鉴别上,猪瘟会在多个季节中出现,发病后传播速度比较快,对生猪个体的生存产生更大威胁。患有猪瘟的个体会有体温迅速增加现象,达到42,患病生猪皮

7、肤伴随紫红色斑块,可是用手充分按压之后不会有褪色的情况。起始阶段患病生猪会有便秘的问题,后续有下痢趋势,对患病生猪进行剖检,会见到肾脏形状不出现变化,然而肾脏以及脾脏中会有差异化的出血点,另外淋巴边缘也会伴随出血问题。后者的鉴别上,患病生猪有散发的特征,伴随急性发病趋势,以育肥猪为主要群体。患病生猪体温不会超过 41.5,出现呼吸困难,伴随鼻腔有黏液症状,具体观察患病生猪的咽喉部位或者颈部,能够见到炎性肿胀现象。剖检之后了解到淋巴结伴随出血,肺部有胸膜肺炎的病变可能。4 猪丹毒病的有效防控措施4.1 规范化处理疫情第一,进行规范化隔离以及消毒。在生猪个体出现猪丹毒病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应实施隔离

8、操作,全方位对圈舍的环境进行清扫,严谨做好消毒工作。清除的粪便应利用无害化的方式综合性处理,患病个体尸体和病变器官,都要按照无害化的原则处理,尚未出现病变的肉品应基于高温的方法加工。并且针对群体中尚未有疾病出现的生猪,应结合青霉素的使用说明注射对应药物,持续注射 3 d,起到控制疫情传播的作用;第二,进行药物干预。西药治疗方式以抗生素为主,有青霉素或者阿莫西林药物,首次进行药物剂量的调配,可以适当增加,使得血液内的药物浓度可以满足一定指标,借助存在解热镇痛性能的药物干预患病生猪,可取得良好治疗成效。若条件允许,应事先开展药敏检验,以高敏药物为首选药物,充分管理好疫情。病情相对繁琐,思考混合感染

9、的可能性,借助不相同敏感化药物干预。患病猪食欲和体温有所改善的情况下,还要继续进行两次药物使用,降低病情反复发作概率。治疗中患病猪使用板蓝根注射液 0.2 mL/kg、头孢噻呋钠 5 mg/kg,进行混合配置对患病生猪进行肌肉注射,每日治疗一次,持续治疗 3 d。并且患病猪应使用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 0.04 mL/kg 干预,每日治疗一次,在患病猪体温达到正常后不再注射药物。对圈舍饲料基于每 75 kg 加入 10%阿莫西林粉剂 100 g 的形式配置,且每 100 kg 饲料中加入黄芪多糖 100 g,混合后对生猪群体投喂,持续干预 7 d。中药治疗选取 15 g 白芍、15 g 葛根、5

10、g 寒水石、10 g雄黄以及15 g连翘,对上述药物进行粉末研制,对患病生猪进行投喂。每日使用两剂量,持续治疗2 d,患病生猪的不良症状会得到显著改善。还可以对生猪进行 15 mL 穿心莲注射液注射,每日治疗3 次,持续治疗 3 d,提高患病生猪的治疗有效性。4.2 及时免疫接种养殖户在进行猪丹毒病的防治中,应形成免疫接种的意识,给予生猪个体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备受疫情影响的区域,要借助接种过程控制发病。三联活疫苗是常用的,包含猪瘟疫苗、猪丹毒疫苗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接种阶段围绕疫情变化趋势设定科学接种方案,适当接种提高免疫接种的成效。若圈舍内有猪丹毒病,应适当增加接种次数,每年春季以及秋

11、季都应该对圈舍的生猪个体进行接种,且一周内不要对生猪个体进行抗生素干预,在病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完成疫苗接种。4.3 加强圈舍饲养和管理第一,坚持安全引种的原则。圈舍中要贯彻自繁自养的形式,控制外地引种,降低病菌传入概率。若有必要引种,要选取健康生猪引进,全方位分析引入生猪的生存环境和接种疫苗的信息,经过隔离观察正常才能够混合饲养;第二,科学进行日粮配置。不相同生存时期的生猪个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有所差异,所以应结合生长需要进行营养规范化配置,体现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的均衡化。并且融入添加剂,促进生猪个体健康生存,让其免疫力水平可以提升。在具体转群的过程中,控制应激反应,让生猪个体可以规范化采食;

12、第三,创设优质生存环境,圈舍纳入全进全出的原则,充分清扫圈舍、消毒圈舍。圈舍中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十分重要,养殖户应保持圈舍中有冬暖夏凉的环境,确保空气可以全面流通。在消毒操作中,制定消毒方案,及时驱虫干预,避免生猪个体有环境应激反应。调整生猪个体的饲养密度,确保饲养密度可以适宜化,否则会影响圈舍环境的有效建立,增加生猪患病率。5 结语 综上所述,猪丹毒病是生猪养殖中发病率较高的病症,每个养殖户和兽医都要高度重视。结合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症状,制定有效的诊断方式。完善防控体系,时刻关注生猪健康状况,做到规范化处理疫情、及时免疫接种、加强圈舍饲养和管理,全方位给生猪生存创设良好环境,早发现和早治疗猪丹毒病,缩短生猪恢复健康时间,避免养殖户有较多经济损失。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