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2758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9月 第21卷第3期艺术教育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的关键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在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诸方面将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高校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因此,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也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迫切需要。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2、在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思政课作为高校“育人”的核心内容,进一步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是在增作者简介:古哈尔班 吾买尔,女,维吾尔族,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项目基金:本文为2023年度自治区社科联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新疆各族群众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ZJFLY07)阶段性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古哈尔班 吾买尔(新疆艺术学院乌鲁木齐830049)摘要高校是培育塑造青年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新时

3、代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崇高使命。思政课程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入课程中,不仅是思政课落实“五个认同”的需要,也是服务于我国各项建设目标的需要。通过阐述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建设原则,并为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原则策略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113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新疆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

4、Y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强维护祖国统一的向心力、提升社会安定和谐度上会产生巨大作用。(一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起着导向作用。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育人的核心课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过程中,重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力和弘扬力,尤其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认同、在认同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与践行的自觉性。(二二)巩固大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巩固大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一代代中华儿女

5、凭借强烈的国家统一意识和爱国精神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面对新形势,各族人民也要时刻保持认知上的清醒,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中国及其政治制度的政治认同,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大学生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其是否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直接影响着祖国的未来发展。因此,高校必须注重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其全面渗透到思政教学与学生生活之中,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巩固国家统一意识。(三三)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民族团结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有助于学生正

6、确认识民族团结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国家长久治安的重大现实意义,促使其树立抵制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支持党和政府的民族工作,自觉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的义务。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结合当下的新形势、新需要,积极落实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其在学习与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团结,形成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四四)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价值的体现。大学生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是联结党和政府与高校的重要桥梁。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场域,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7、,将其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唤起学生同属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进而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促进优秀文化基因的弘扬与传承,借助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发奋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认同。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原则思政课作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抓手,在思想育人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政课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建设目标,并将其全方位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更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笔者建议将思政课建设置于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需坚持以下原则:(一一)教学目

8、标教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大学生因社会阅历较浅,情感、思维及意志还不够成熟与坚定等,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呈现出较强的可塑性。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资源传播速度前所未有,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亟须加强。如果长期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会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也会严重削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因此,思政课建设必须紧紧围绕1142023年9月 第21卷第3期艺术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目标,严格遵循“以生为本”原则,使大学生受益于思政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建设目标层面,一是分解思政课知识与技能目标,归纳总结思政课程中已有的与中华民

9、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存在关联、逻辑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自觉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并辩证、系统地认知其现实意义;二是细化思政课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大学生历史认知情况将史论与思政课相结合,唤醒学生历史记忆,加深其历史认知,促进自主思考与探究学习,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三是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立场,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提升爱国意识,增强其发奋图强、严于律己、匹夫有责的意识,促使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之中。(二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坚持逻辑统一坚持逻辑统一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使大学生深刻领悟其本质内涵,透彻理解其精神实质,就必须坚持理论

10、、实践、历史层面的逻辑统一,从整体视角出发进行深入研究,把握爱国主义思想对共同体意识的传承意义。思想课涉及多门学科,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全人类解放的价值取向,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使学生认识民族团结对国家长久治安、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其对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切实增进各民族学生的交往和交流。从理论逻辑角度来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以历史实践为支撑,建立于社会发展基础之上。高校思政课必须扎根于历史和现实,运用中华民族文明史、改革史等历史经典,依据“两个结合”原则,以大历史观引导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学习实践

11、。(三三)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坚持坚持“三贴近三贴近”思政课既要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又要注重将民族文化、民族特色、民族历史贯穿于思政课教学体系,保持教学目标、教材、课程相统一的同时,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三贴近”原则,灵活运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参观观摩等教学策略,强化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一是贴近实际。课程本身的实效性要求,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因势创新,“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二是贴近生活。思政课建设要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三进”,重在挖掘和使用真实生动

12、、富有感染力的历史事实与现实之经典案例,从正面坚定、坚决批判民族分裂观点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三是贴近学生。大学生处于身心快速成长阶段,对于新鲜事物拥有较强的好奇心理,思维方式逐渐从具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思政课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搭建思维由具象向抽象的升华。虽然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甚至了解许多民间故事,但更为倾向感性认知。因此,有效的思政课应激发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切实增强其对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历史认 詹小美,李征.民族观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思想理论教育,2019(01):22.张雷声.关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

13、践逻辑相统一的思考兼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09):48-56+159.李玟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社会主义论坛,2019(8):33 顾超,王学俭新时代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9(7):167-173115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新疆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同的自觉性。综上所述,思政课建设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行为,严格遵循“三贴近”原则,经过不断地创新改革与实践探索,提升思

14、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包括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等,从实践中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责任感,更好地服务社会。三、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思政课是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课程。全面深化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三全育人”机制,营造良好软环境。(一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师专业提升思政教师专业素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打造高质量、高素养的师资团队是提

15、升思政课教学水平、落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师的知识储备、学识结构及教学功底关乎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影响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因此,高校应加强思政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合理的师生比设置专职教师岗位,也可通过制定严格的选聘办法来引入兼职教师或特聘教师,以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政治觉悟的思政教师队伍。同时,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政治觉悟、理论自觉以及行动自觉,从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准确融入教学全过程。此外,思政课教师还应加强自我学习,积极参与专题研讨、共享

16、教学经验和资源,巩固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做到主动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确保思政课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高校应积极打造相应的科研平台,促进思政教师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研究,以科研成果支持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二二)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建立资源共建共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享机制一是要强化学生价值引领,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实践表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涉及理论、实践、历史和当下等多重维度,要求思政教师盘活历史资源,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发现能够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件或人物,从中国之治的视角出发发掘这些故事反映的深层内涵。思

17、政课教师要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目的是让学生达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行一体。这就要求,一方面,在把准大学生的思想态势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五观”,强化大学生为祖国奉献青春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保持亲和力,利用语音、肢体、语调等表达方式,以人格魅力打动学生,提升课堂感染力,实现与学生的思想共鸣。二是要打造思政课第二课堂,实现教学双向互动。社会实践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形式,提升课程的实践育人功能。例如,开办专题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 陈锦均民族高等院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时代使命 J.中国高等教育,20

18、19(20):54-56 青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轨迹与深化逻辑兼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路向 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5):45-531162023年9月 第21卷第3期艺术教育动,为学生打造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平台;组织学生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创作诗歌、小品、话剧等文艺作品,使其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转换,透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信念;邀请民族团结模范人物开办专题讲座,通过讲述先进事迹,向学生传递民族团结的现实意义,示范并引领学生践行民族团结;带领学生参观民族团结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民族团结精神,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学生头脑。

19、此外,思政课实践教学还要突破部门之间的隔阂,加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多方教育主体的通力合作,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该教学与实践的全过程。三是要搭建“线上+线下”教学机制,促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随着近几年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介已渗透大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以往“灌输式”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传统课堂教学逐渐被“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所替代,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向学生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渠道,致力打造高质量的思政

20、网课,拓宽思政教育形式和思政教育范围,注重思政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通过深挖思政课教育的内核,依托网络平台打造有内涵的“硬核”思政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三三)完善完善“三全育人三全育人”机制机制,营造良好软环境营造良好软环境思政课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主阵地,但单纯依靠课程并不足以实现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目标,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势在必行。其中,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坚持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七支队伍、教学与管理过程、时空协同育人”,为推进思政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新的思路。高校党组织应统筹领导思政课建设,组建铸牢学生中华民族

21、共同体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规划设计思想研讨活动、校级交流活动,促进全员互动,共同参与意识形态工作;在尊重意识形态教育内在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年级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意识形态教育,注重育人的阶段性和连贯性;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渗透作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结语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离不开高校持续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的守正创新,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责任编辑韩迈 龙金菊,

22、高鹏怀.民族心态秩序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心理路径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12):9.蒋朝莉,平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J.理论观察,2019(01):36-38.117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新疆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eat

23、ing a Strong Sense of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Guharban Umair(Xinjiang Arts University,Urumqi830049)Abstract:Universities are an important front for young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 mainstream ideology,and it is incumbenton them to shoulder the noble mission of creat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

24、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cultivating for thestudents in the new era.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effectively integrate creating a strong sense of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nto the curriculum.It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veIdentities i

25、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but also the demand for serving the various construction goals of ourcountry.By elaborating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reat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n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roposes princip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aimed to creat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it.Key Words: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PrinciplesStrategies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