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曲阳北台乡30兆瓦地面光伏电站项目
电 缆敷设安装、二次接线安装 作 业 指 导 书
编写: 年 月 日
审核: 年 月 日
批准: 年 月 日
甘肃国华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前言
本作业指导书依据以下标准编制
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5161.17-2002
2、《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2006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9-2010
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06
7、《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规程》Q/GDW 248-2008
8、《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 的通知基建质量〔2010〕 19 号
9、《国家电网公司业主、施工、监理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2010年版)》
10、《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 1753 号
1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 1752 号
12、《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11〕 1759 号
13、《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Q/GDW250-2009
1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 DL509.3-1997
15、《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部分》Q/GDW665-2011
目 录
1 施工任务------------------------------------------------------------------------------第1页
2 施工准备阶段--------------------------------------------------------------------------第1-2页
2.1 人员组织--------------------------------------------------------------------------第1页
2.2 准备工作--------------------------------------------------------------------------第1页
2.3 技术交底--------------------------------------------------------------------------第1-2页
2.4 填写并签发安全作业票 -------------------------------------------------------------第2页
3 施工阶段------------------------------------------------------------------------------第2-6页
3.1 作业(或每个工作日)开工----------------------------------------------------------第2页
3.2 施工内容、方法及标准--------------------------------------------------------------第2-6页
3.3 作业(或每个工作日)结束----------------------------------------------------------第6页
4 安全技术措施--------------------------------------------------------------------------第7页
4.1 风险预测及控制措施----------------------------------------------------------------第7页
4.2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第7页
4.3 应急措施--------------------------------------------------------------------------第7页
5 标准工艺控制措施----------------------------------------------------------------------第8页
6 结束阶段------------------------------------------------------------------------------第10页
7 附件----------------------------------------------------------------------------------第10页
7.1 机械、工器具----------------------------------------------------------------------第10页
7.2 材料------------------------------------------------------------------------------第12页
1 施工任务
二次电缆敷设、电缆防火与阻燃。
2 施工准备阶段
2.1 人员组织
施工负责人:曹志军
安全员: 吴玉祥
质检员:刘 鹏
技术员:张建军
施工人员:张晓东、冯召杰、张同会、盖军涛等
2.2 准备工作
序号
内 容
标 准
备 注
1
现场调查
掌握各电压等级设备区及保护室具体位置符合安装条件。
2
技术准备
施工图、新编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作业卡、安装记录表格准备齐全。
3
机械、工器具准备
开工前一次性准备完毕。
见附件6.1
4
材料准备
开工前一次性准备完毕。
见附件6.2
2.3 技术交底
队长、技术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图纸、施工作业卡、施工作业指导书交底。
2.4 填写并签发安全作业票
各工序工作负责人认真填写安全作业票,并经施工队技术员、安全员进行审核,队长签发,保证安全作业票的正确。
3 施工阶段
3.1 作业(或每个工作日)开工
序号
内 容
1
工作负责人带领工作班成员,列队宣读安全作业票,交代安全作业票内容及危险点,经施工人员确定后在安全作业票中签名。
2
给施工人员分发施工作业卡。
3
划定施工范围。(依照施工图纸具体描述)
4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相关规定合理布置工器具、材料及吊装设备。
3.2 施工内容、方法及标准
电缆防火涂料涂刷
技术交底
电缆沟防火墙制作
电缆孔洞封堵
施工准备
工作结束
3.2.1 施工流程图
二次接线
技术交底
电缆支架、预埋管件安装
电缆敷设
施工准备
工作结束
电缆敷设、二次接线施工流程图 电缆防火施工流程图
3.2.2 施工步骤、方法法及标准
序号
步 骤
方 法
标 准
1
电缆护管制作安装
2.1外观检查。
2.2选择电缆管敷设路径。
2.3根据各设备所需,用卷尺对保护管进行测量,若超过整根管尺寸可对接使用。
2.4对保护管进行弯制。
2.5电缆管接地。
2.1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管内壁应光滑无毛刺,管材应符合设计要求,管口无毛刺和尖锐棱角。
2.2考虑使管材用量少,弯曲少,穿越基础次数少。每根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排水坡度不小于0.1%。
2.3管的内径不应小于所穿电缆外径的1.5倍,实测数据要准确,延长管连接处内壁光滑。
2.4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弯曲电缆管时,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瘪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管有两处以上的弯曲时,管的内径不应小于所穿电缆的2倍。在电缆管加工时应注意使用的模具应正确,顶弯及下料的尺寸应正确。
2.5用φ6园钢与主地网可靠连接,焊口处防綉漆、银粉漆两道处理。
2
电缆敷设
3.1检查支架、电缆放线架、钢轴尺寸及外观。
3.2核对电缆规格型号,检查电缆外观。
3.3检查电缆敷设路径。
3.4电缆二次搬运。
3.5电缆敷设及电缆排列。
3.1支架应齐全,防腐完整。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外观无损伤满足载重要求,长度与电缆盘宽度相匹配。
3.2核对电缆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外观检查完好无损伤。
3.3电缆敷设路径应畅通,熟悉电缆敷设的起止点位置。
3.4将待敷设的电缆集中堆放在便于支轴的地点。
3.5.1电缆盘的转动速度与牵引速度应很好配合,每次牵引的电缆长度不宜过长,以免在地上拖拉。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
3.5.2每敷完一根电缆,必须绑好电缆牌。电缆排列整齐,无交叉,固定牢固。
3.5.3电缆敷设时,电缆沟转弯、电缆层井口处的电缆弯曲弧度一致、过渡自然。所有直线电缆沟的电缆必须拉直,不允许直线沟内支架上有电缆弯曲或下垂现象。
3.5.4直埋电缆埋深应不小于700mm,上、下须铺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盖保护板或用砖块铺盖。
3.5.5光缆敷设应在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敷设结束后进行,对于非金属加强型进站光缆,必须全线穿设PVC 保护管,对于厂家提供的无钢铠网线及2M线,穿PVC软管。
3.5.6电缆的排列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分开排列。
b.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由上而下配置。
c.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3层。
d.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2层。
e.垂直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固定。
f.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处固定。当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米固定。
3
二次接线
4.1电缆穿入屏柜(箱)。
4.2电缆头制作及接线。
4.2.1剥除电缆外层护套及屏蔽线焊接。
4.2.2控制电缆、低压动力电缆头缠绕聚氯乙烯带,热缩电缆管加热收缩,高压电力电缆采用冷缩电缆终端头。
4.2.3按电缆的接线顺序挂设电缆牌。
4.2.4芯线整理、布置。
在电缆头制作结束后,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分开,将每根芯线拉直,从电缆头上部开始,按照一定的间距将每根电缆的线芯单独绑扎成一束。在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从芯线束中将芯线向端子排侧折90度弯,分出线束引至接线位置
4.2.5芯线标识、接线:
4.2.5.1首先检查电缆对侧是否接线来判断校线,校线用试灯,传递信息用对讲机,接线侧对地,被校侧用试灯。
4.2.5.2盘柜内的电缆芯线应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芯线引至接入端子的对应位置,对于在线槽外固定接线的芯线,在靠近端子排附近宜向外折成S弯,在端子排接入位置剪断芯线、接入端子,对于在线槽内固定接线的芯线,一般可直接水平接入端子。
4.2.5.3用剥线钳剥除芯线护套,长度和接入端子排所需的长度一致,剥线钳的规格和芯线截面一致。
4.2.5.4对于螺栓式接线端子,需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圈; 对于插入式接线端子,可直接将剥除护套的芯线插入端子,并紧固螺栓;对于多股的芯线,应采用线鼻子进行压接方可接入端子
4.2.5.5弯圈或接入端子前需套上线帽管。
4.2.6备用芯、屏蔽处理。
4.2.6.1备用芯长度宜至屏顶,备用芯套异型管并标注电缆的编号。
4.2.6.2电缆的屏蔽层接地线从电缆的背面成束引出,压接线鼻子后接至接地排。
4.1.1端子箱内电缆就位的顺序按电缆在端子箱内接线序号进行排列,穿入的电缆在端子箱底部留有适当的弧度。电缆从支架穿入端子箱时,在入口处应整齐一致。屏柜电缆就位前先将电缆层电缆整理好,并用扎带将整理好的电缆扎牢。根据电缆在层架上敷设顺序分层将电缆穿入屏柜内,确保电缆就位弧度一致,层次分明。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尽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
4.1.2电缆在屏柜内绑扎要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受机械应力,高度、方向一致。
4.2.1在剥除电缆外层护套时,屏蔽层应留有一定的长度,以便与屏蔽接地线连接;屏蔽接地线与屏蔽层的连接采用焊接方式,接地线采用黄绿相间4mm2软线,电缆接地线焊接应使用中性焊剂。
4.2.2.1电缆头的制作高度一致,制作样式统一。
4.2.2.2聚氯乙烯带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电缆管长度统一,热缩管的热缩范围在电缆直径之内。
4.2.3电缆牌采用专用打印机打印,电缆牌采用竖版打印。电缆牌的固定采用交叠或并排,上下高低错位等方式挂设,高度一致、间距一致,电缆牌的绑扎采用扎带、细PV铜线芯等材料。
4.2.4按图施工,配线整齐、美观;导线绝缘良好。尽量减少交叉。导线束可用钢筋扎头套上颜色一致的塑料管绑扎、固定。导线束绑扎应匀称,当垂直走线时,间隔为200mm;水平走线时,间隔为150mm。
4.2.5.1根据施工图对线芯逐一校验,校验准确,不得一芯同时有两芯试灯亮现象,两侧所用线芯数量一致。
4.2.5.2将芯线向端子排侧折弯90度,以保证芯线的水平,每个直插接线端子只能接入一根线,对于螺栓式端子排,当接两根线时,中间一定要加平垫。震动场所螺丝必须有弹簧垫。
4.2.5.3芯线护套长度不宜过长,剥线钳的规格和芯线截面一致,不得损伤芯线。端子排外部裸露的线芯长度应控制在1mm以下。不应有螺丝压住线芯绝缘皮现象。
4.2.5.4硬线的煨圈旋向应与所接端子排螺丝的紧固旋向一致;多股芯剥除外层护套时,其长度要和线鼻子相符,不得将芯线露出,采用的线鼻子应与芯线的规格、端子的接线方式及端子螺栓规格一致,不得剪除芯线的铜丝,接线孔不得比螺栓规格大。
4.2.5.5端子头标号应含回路号、电缆编号。端子头标号应采用打号机打印,端子头上文字书写顺序为:垂直端子排由左向右书写,水平端子排由下向上书写。
4.2.6.1备用芯长度满足本屏端子排接线要求。备用芯护套应加在线芯端部,整齐一致。
4.2.6.2多根压接根数不宜超过4根。屏蔽线接至接地排的接线方式一致,弧度一致,一螺栓压接地线鼻子不能超过4根。螺栓穿向里侧。
4
电缆防火
5.1、户外电缆沟隔断采用防火墙。
5.2、电缆竖井处采用角钢或槽钢托架进行加固,放入防火板,在防火板上浇铸无机堵料进行封堵。
5.3、电缆保护管口采用有机堵料严密封堵。
5.4、屏柜、端子箱进口处采用防火包进行封堵,屏柜、端子箱底部用防火隔板进行封隔,在防火板上浇铸无机堵料进行封堵。
5.5、防火涂料涂刷
5.1、按设计图纸施工,封堵的上平面要平整,其外形美观,电缆周围采用大于20mm的有机堵料进行包裹。
5.2、设置阻燃的封堵层,应能承受巡视人员的荷重。底部的空隙口及电缆周围采用大于20mm的有机堵料进行封堵和包裹。无机堵料厚度大于20mm。
5.3、其外形呈球形,厚度大于10mm,不能造成积水。
5.4、电缆之间的间隙不得封堵不严,无裂纹、脱落现象,无机堵料厚度大于20mm
5.5、孔洞两侧的电缆耐火涂料涂刷应均匀,其厚度应≥2mm且无漏刷欠刷现象。在防火墙两侧2—3米区域,以及电缆并行敷设的其它电缆同一长度范围内,应采用防火涂料做阻燃处理。
3.3 作业(每个工作日)结束
序号
内 容
备 注
1
工作现场清理及施工人员撤离现场。
每天执行
2
作业完毕填写安装记录并签字。
4 安全技术措施
4.1 风险预测及控制措施
序号
作业项目
风险预测
控制措施
1
电缆轴搬运
电缆轴倾倒伤人
千斤顶位置必须准确,保持电缆轴平衡,防止倾倒,就位时防止压手。吊车吊电缆轴时,应有专人指挥和监护。
2
剥开电缆外皮
开剥电缆刀具使用不当
刀具用力要平稳,防止刀具折断伤人;刀具使用方向应向外,防止割碰操作者。
3
电缆敷设
人员占位不当
人员站在电缆路径外圈,加强监护。
4
电缆穿管
人身伤害
电缆穿管时,施工人员避开电缆护管口,加强呼应。
5
电缆敷设、电缆防火
电缆支架伤人
电缆沟内行走、施工作业时注意电缆支架
4.2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执行项目部《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
4.3 应急措施
施工现场发生紧急情况,应由第一发现人先进行必要的处置,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由现场负责人立即报告本单位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应力求准确说明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张耀东
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赵彦海、曹志军
执行项目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5 标准工艺控制措施
电缆敷设及二次回路接线应用的标准工艺包括:
1、0102050302穿管电缆敷设,工艺标准为(1) 管道应排列整齐,走向合理,管径选择合适。(2) 管口排列整齐,封堵严密。
2、0102050303支、吊架上电缆敷设工艺标准为(1) 电缆应排列整齐,走向合理,不宜交叉,无下垂现象。室外电缆敷设时不应外露。(2) 最小弯曲半径应为电缆外径的 12 倍;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多芯应为 15 倍,单芯为20倍。(3) 电缆绑扎带间距和带头长度规范统一。(4) 各电缆终端应装设规格统一的标识牌,标识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5) 电缆下部距离地面高度应在100mm以上。(6) 防静电地板下电缆敷设宜设置电缆盒或电缆桥架并可靠接地。
3、0102040104二次回路接线,工艺标准为(1) 屏柜内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 500V 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2.5mm2;其他回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1.5mm2。(2) 连接门上的电器等可动部位的导线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线束应有外套。塑料管等加强绝缘层;与电器连接时,端部应绞紧,并应加终端附件或搪锡,不得松散、断股;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子固定。(3) 电缆排列整齐,编号清晰,无交叉,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4) 芯线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回路编号正确,绝缘良好,无损伤。芯线绑扎扎带头间距统一、美观。(5) 强、弱电回路,双重化回路,交直流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6) 二次回路接地端应接至专用接地铜排。(7) 直线型接线方式应保证直线段水平,间距一致;S形接线方式应保证S弯弧度一致。(8) 芯线号码管长度一致,字体向外。(9) 电缆挂牌固定牢固,悬挂整齐。
4、0102050401电缆终端制作及安装,工艺标准为(1) 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宜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从里往外逐层降低;同一区域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和样式应统一。(2) 热缩管应与电缆的直径配套,要求缠绕的聚氯乙烯带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3) 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方式应满足规范要求。(4) 户外铠装电缆钢带应一点接地,接地点可选在端子箱或汇控柜专用接地铜排上。钢带接地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引出,其引出位置宜在电缆头下部的某一统一高度。(5) 电缆屏蔽线、钢带接地线应在电缆的统一的方向分别引出。
5、0102050501电缆沟内阻火墙,工艺标准为(1) 敷设阻燃电缆的电缆沟每隔80~100m设置一个隔断,敷设非阻燃电缆的电缆沟宜每隔 60m设置一个隔断,一般设置在临近电缆沟交叉处。(2) 阻火墙中间采用无机堵料、防火包或耐火砖堆砌,其厚度一般不小于 150mm,两侧采用 10mm以上厚度的防火板封隔。(3) 阻火墙顶部用有机堵料填平整,并加盖防火板;底部必须留有排水孔洞。(4) 阻火墙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支架进行固定。(5) 阻火墙两侧不小于1m范围内电缆应涂刷防火涂料,厚度为(1±0.1)mm。(6) 沟底、防火板的中间缝隙应采用有机堵料做线脚封堵,厚度大于阻火墙表层的10mm,宽度不得小于2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7) 阻火墙上部的电缆盖上应涂刷红色的明显标记。
6、0102050502孔洞、管口封堵,工艺标准为(1) 孔洞底部铺设厚度为10mm的防火板,在孔隙口及电缆周围采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厚度不得小于20mm。(2) 用防火包填充或无机堵料浇筑,塞满孔洞。(3) 在孔洞底部防火板与电缆的缝隙处做线脚,线脚厚度不小于1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的宽度不小于40mm。(4) 电缆管口封堵露出管口厚度不小于10mm。
7、0102050503盘、柜底部封堵,工艺标准为(1) 盘、柜底部以厚度为10mm防火板封隔,隔板安装平整牢固,安装中造成的工艺缺口、缝隙使用有机堵料密实地嵌于孔隙中,并做线脚,线脚厚度不小于10mm,宽度不小于20mm,电缆周围的有机堵料的宽度不小于40mm,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2) 防火板不能封隔到的盘、柜底部空隙处,以有机堵料严密封实,有机堵料面应高出防火板10mm以上,并呈几何图形,面层平整。(3) 在预留的保护柜孔洞底部铺设厚度为10mm 的防火板,在孔隙口用有机堵料进行密实封堵,用防火包填充或无机堵料浇筑,塞满孔洞。在预留孔洞的上部再采用钢板或防火板进行加固,以确保作为人行通道的安全性,如果预留的孔洞过大应采用槽钢或角钢进行加固,将孔洞缩小后方可加装防火板(孔洞的规格应小于 400mm×400mm)。
6 结束阶段
序号
内 容
备 注
1
总结安全、质量情况。
2
安装记录及相关技术资料整理。
7 附件
7.1 机械、工器具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无齿锯
台
1
2
电焊机
BX-500
台
1
3
弯管机
台
1
4
放线架
支
2
5
线帽机
M-11C
台
1
6
电缆牌打印机
M-450
台
1
7
计算机
IBM
台
1
8
标牌机
brother
台
1
9
二次接线工具
套
若干
10
热吹风机
个
5
11
电烙铁
300W
把
5
12
圆锉
Φ10
把
1
13
卷尺
3m、5m
把
1
14
梯子
3m、4m
架
2
15
开孔器
个
1
16
剪线钳
把
1
17
剥线钳
把
若干
18
水平尺
30cm
把
3
19
焊帽
个
5
20
轴杠
Φ40
个
1
21
手锯
个
1
22
压线钳
23
对讲机
对
2
24
电钻
25
铁锹
把
10
26
洋镐
把
5
27
水钻
吧
1
28
吊锤
个
3
29
墨斗
个
1
7.2 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型 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锯条
把
若干
2
毛刷
中号
把
5
3
防锈油漆
Kg
若干
4
银粉漆
Kg
若干
5
记号笔
细型
根
10
6
异型管
Φ1.5、Φ2.5、Φ4
米
若干
7
电缆牌
45x30
个
若干
8
色带
M-450
盘
5
9
塑料卡子
15cm、17cm
包
若干
10
地线
4mm2
米
若干
11
焊锡
kg
若干
12
中性焊剂
kg
若干
13
热缩管
Φ15、Φ17
米
若干
14
焊把手套
副
若干
15
电焊条
Φ3.2
包
2
16
铁锹
把
10
17
洋镐
把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