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学习目标】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自学交流】1张骞通西域(1)时间:西汉 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2)目的:第一次,联络大月氏共同 。第二次,第二次,与西域各国交好。(3)意义: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 的开通。(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总管西域事务。意义:从此,今天的 , 。2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路线: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 通过 、 ,运往 ,再转运到
2、 ,又把西域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地位:丝绸之路是沟通 。(2)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还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合作探究】1葡萄、水稻、石榴、丝绸、核桃、苜蓿、小麦这些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2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3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4你如何评价张骞和班超?【巩固训练】1“无有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通西域( )A加强了与欧洲国家的
3、联系 B促进了西藏经济发展 C使新疆归属中央政权 D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交流2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3.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D.宣政院的设置4.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 ) A.玄奘西行 B.张骞出使西域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5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6中国的丝织品经由丝
4、绸之路转运到欧洲最早是在( )A秦朝 B西汉 C隋朝D唐朝7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欧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山了重要贡献。它穿越了今天我国境内下列哪一地区?( )A西藏B新疆 C湖北D广西8.“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9读图回答问题:(1)上图的路线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描述其主要路线(必须包括图中字母所示的地区)。(2)概括这条路线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课后
5、作业】识记学案中“自学交流”的内容和“合作探究”,家长检查背诵并签字。【学后反思】我的收获和疑惑: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学案)【学习目标】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重点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自学交流】1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甘肃天水汉墓里出土了一张 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 改进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 。2九章算术和地动仪(1)九章算术:成书于 时期,是一部 名著,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 成就,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
6、先进水平。(2)地动仪:东汉晚期科学家 创制了 ,能测验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3华佗和张仲景(1)东汉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医学体操“ ”,能强身健体。(2)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写成 ,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后世尊称为“ ”。【合作探究】1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2张仲景在205年开始撰写伤寒杂病论,他写此书用了较长的时间。有的史书上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华佗是208年被曹操杀害的。想一想,华佗说过这话没有,为什么?3
7、右图是明朝人绘的孔子圣迹图中的一部分,图中错误很多,比比看,谁找的错多?4列举秦汉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想一想我国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是什么?【巩固训练】1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A丝织技术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造纸术2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 )A西汉早期B西汉后期C东汉早期D东汉后期3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因为他( )A改进和推广造纸术 B出使西域归来 C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D东渡日本成功4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大的科学家是( ) A张衡 B蔡伦 C华佗 D张仲景5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是
8、( )A齐民要术B九章算术C缀术D水经6下列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华佗制成“麻沸散”B蔡伦改进造纸术 C李春发明地动仪 D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7医术高明,擅长外科手术,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沸散”,他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8三国演义中有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华佗的行为?( )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 B使用了外科手术 C运用“五禽戏”帮助康复D参考了本草纲目9以下关于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汉前期,我国发明了造纸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B张仲景有神农本草经一书,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C华佗制成的全
9、身麻醉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D张衡的地动仪制造于132年,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课后作业】识记学案中“自学交流”的内容,家长检查背诵并签字。【学后反思】我的收获和疑惑: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学习目标】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重点难点】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自学交流】昌盛的秦汉文化(学习要点) 家长检查背诵并签字 1.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佛教的传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
10、果能忍受苦难,虔诚的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2)道教的兴起: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 。道教尊 为教主,称“太上老君”。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2司马迁和史记:西汉汉武帝时的史学家司马迁,编写 ,记叙了 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 ,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3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 ,形象地展示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合作探究】1在一部电视剧里,有一个情节描写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想一想,到底是谁错了,为什么?2王充在论衡中说:“人
11、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你是否同意王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3已发掘出的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4到目前为止,秦兵马俑已发掘的四个俑坑,代表了古代军队编列的左军、右军、中军和指挥部。其中一个中军俑坑未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结合秦末的形势,想想看,这是为什么?【巩固训练】【课后作业】识记学案中“自学交流”的内容,家长检查背诵并签字。【学后反思】我的收获和疑惑:第18课 三国鼎立(学案)【学习目标】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自学交流
12、】1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实力增强;袁绍盘踞河北,势力很大,想消灭曹操。(2)时间: 年。(3)结果: 以少胜多,大败 。(4)作用:奠定了曹操统一 的基础。2赤壁之战(1)背景: 基本统一北方,想统一 ;南方 、 的势力有所发展。(2)时间: 年。(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在周瑜指挥下用 的办法,大败曹军。(4)作用:奠定了 局面的基础3三国鼎立的形成: 年,_ 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 ,定都 ,东汉结束; 年, 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 ;222年,孙权称_ ,国号吴,后定都_ 。4三国的经济:魏国修建水利工程;蜀国 兴旺, 行销三国;吴国 业发达。吴国船队到
13、达 ,加强了内地和 地区的联系。5襄阳地区与“三国”:(1)成语典故: 、马踏檀溪、水淹七军等。(2)历史遗迹: 、水镜庄、庞公祠、马踏檀溪处等。(3)历史人物: 、司马徽等。三、合作探究1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3为什么会形成三国鼎立局面?4你对本课中的哪个历史人物最感兴趣?谈谈你的看法。【巩固训练】1官渡之战中,袁绍拥有“精兵十万,骑万匹”,但曹操却大胜,曹操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采取正确计谋 B军事力量强大 C袁绍刚愎自用 D得到人民支持2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牧野之战3公元
14、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4“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阳隆中,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5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6易中天品三国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的曾风靡全国的节目。他所品读的“三国”是指 ( )A夏商周 B宋元明 C元明清 D魏蜀吴7.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请说出三国
15、鼎立局面最后形成是在( )A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结束 B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 C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 D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8在三国鼎立形势图中,位于北方的政权是( )A洛阳 B魏 C蜀 D吴9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D西晋10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作( )A台湾 B夷洲 C琉球 D柴桑11.三国时,哪国船队曾经到达夷洲(今台湾)( )A东汉 B魏 C蜀 D吴12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 )
16、A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局部统一 B结束东汉统一局面,国家处于分裂状态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 D分裂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挂,水面偏能用火攻。”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谁?(2)材料一中“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3)材料二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4)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六、布置作业识记学案“自学交流”的内容,家长检查背诵并签字。【学后反思】我的收获和
17、疑惑: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学习目标】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重点难点】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自学交流】(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曹丕死后, 控制了魏国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 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 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 。280年, ,结束了分裂局面。2、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的“ ”耗尽了西晋的国力。3、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和西方陆续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 、羯、 、 ,历史上称为“五胡”。316年,内迁 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二)淝水之战1、317年,西晋皇族 重
18、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 。2、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 统一了黄河流域。3、请说出淝水之战的时间、作战双方、结果、影响和成语典故。时间作战双方结果影响成语典故 年 和 大败 淝水之战后, 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4、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 ;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 和 ;江南地区的战乱较 ,社会秩序 ;南北方劳动人民的 。2、主要表现:修建了许多 ,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
19、田;种植水稻开始使用 ,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种植推广到江南;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等地也得到开发。3、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 奠定了基础。【合作探究】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2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3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巩固训练】1下列人物分类排列,司马懿应在哪一类( )A曹丕、司马炎 B陈胜、吴广 C蔡伦、张衡 D屈原、司马迁2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现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A北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3标志着西晋实
20、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西晋定都洛阳 B灭蜀 C西晋迁都长安 D灭吴4居住在绍兴的李先生说他祖籍在山东,请问他祖先最早可能在何时迁徙到此(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5历史上常把少数民族称为“羌人”或“胡人”,灭亡西晋的一支“胡人”是( )A氐 B羌 C鲜卑 D匈奴6西晋灭亡后,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刘裕 B苻坚 C王猛 D司马炎7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淝水之战发生于四世纪的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8成语典故“草木皆兵”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21、9被大将纂夺政权的是(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秦朝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此地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安定A B C D【课后作业】识记学案“自学交流”的内容,家长检查背诵并签字。【学后反思】我的收获和疑惑: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学习目标】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自学交流】1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4世纪后期, 族建立了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2)黄河流域各族人员长
22、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成为趋势。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原因:北魏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 ;采用汉族的 、 ;学习汉族的 ,尊崇 ,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2)历史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4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
23、 。【合作探究】1、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以后,对于中原地区的生产或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2、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迁都洛阳有什么积极意义?3、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4、为了方便理解记忆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你能将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浓缩一下吗?看谁缩减得最好最妙?5、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6、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巩固训练】1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魏晋南北朝时
24、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2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统一北方的是曹魏孙吴前秦北魏( )A B CD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A盘庚B隋炀帝 C北魏孝文帝D元世祖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粮食问题 B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C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D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5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6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
25、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 B C D7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属于北魏孝文帝最突出的历史功绩( )A建立统一国家 B创立科举制度 C维护国家统一D促进民族融合8“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改革中,使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趋同,促进民族融合的是()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管仲改革D吴起变法9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A政府分给农民土地 B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 C迁都洛阳 D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10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
26、或重复,皆改之。”请回答:(1)材料中的“魏主”是谁?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3)“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课后作业】识记讲学稿中“自学交流”的内容,家长检查背诵并签字。【学后反思】我的收获和疑惑: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学案)【学习目标】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农历。【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自学交流】(学习要点) 家长检查背诵并签字 【合作探究】【巩固训练】【课后作业】识记学案中“自学交流”的内容,家长检查背诵并签字。【学后反思】我的收获和疑惑: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学案)【学习目标】初步认
27、识书法艺术。【重点难点】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自学交流】1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1)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2)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他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3)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出色的画家是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2辉煌的石窟艺术:(1)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统治者令人开凿石窟,雕凿佛像。(2)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朝著名的两大石窟。【合作
28、探究】1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怎样理解王羲之书法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应学习王羲之在治学上的哪些品质?2你还知道王羲之其他的书法作品吗?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你是否还能讲出一两个来?3书法艺术对中华民族有深远的影响。从史书大量存在的各式各样的书坛佳话里,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全社会对于书法艺术的喜爱。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学习书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顾恺之的画为何活泼传神?5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大石窟?石窟中的雕像有什么特点?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石窟的宗教内容与艺术形式?6看图分析:龙门石窟中的北魏礼佛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巩固训练】1
29、一节历史复习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判断具有以下特征的古代书法家是谁( )东晋人 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 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后人尊称他为“书圣”。王明同学的判断完全正确,你认为他的答案是( ) A颜真卿 B欧阳询C钟繇 D王羲之2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A陶渊明的诗 B顾恺之的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D云冈石窟的浮雕3王羲之的兰亭序所运用的书法艺术形式是(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行书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A王羲之 B陶渊明 C吴道子 D顾恺之5观察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你会发现顾恺之在画中突出表现的是( )A人物特征 B名山名水 C花红柳绿 D飞禽走6王羲之、顾恺之都生活在( )A三国时期B西晋时期 C东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7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是随着宗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这种宗教是( )A伊斯兰教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8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A绘画 B书法 C石窟D诗歌9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 D龙门石窟佛像【课后作业】识记学案中“自学交流”的内容,家长检查背诵并签字。【学后反思】我的收获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