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猪轮状病毒病的特征及防控措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2528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9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轮状病毒病的特征及防控措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猪轮状病毒病的特征及防控措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猪轮状病毒病的特征及防控措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饲料2023 年 6 期作者简介谢淑敏(1992-),女,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1 猪轮状病毒病定义及特征猪轮状病毒病是猪感染了轮状病毒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不仅在动物间传播,在人群中传播的速度也很快。据报道,每年全球范围内有35 万-60 万儿童死于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金佳宁等,2021)。该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常在寒冷冬季、早春季节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张明煜,2020)。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 RNA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无囊膜,有双层衣壳,从内向外呈放射状,外观形似车轮状,呈二十面对称;血清群较多且复杂(乔成鹏,2019);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耐

2、酸、碱、低温,在 pH 值为 39 的条件下,可长期存活;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活 7-9 个月,在-20条件下可长期存活。对温度、消毒剂较为敏感,在 56条件下,可存活 30min;在 70%乙醇、4%甲醛、1%的次氯酸等消毒剂条件下,仅可存活数分钟(郭绪成,2020)。2 猪轮状病毒病流行特点2.1 传染源及易感动物病猪、隐性感染猪和带毒猪以及其尿液、粪便、分泌物等是主要传染源。另外,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土壤、车辆、用具、器械等也是重要传染源。轮状病毒的易感动物较多,猪、牛、马、羊、犬、鹿、兔、猴、鼠、禽类等多种动物以及人类,但猪轮状病毒的只感染猪仔猪较成年猪更易感,其中 8 周龄以下的仔

3、猪最易感。2.2 传播途径和方式猪轮状病毒病大致有四种传播途径。第一种是经粪口传播,健康猪只通过呼吸或者口腔接触到了病猪粪便中排出的轮状病毒而被感染;第二种是直接接触传播,健康猪只通过直接接触患病猪只而被感染;第三种是间接接触传播,健康猪通过接触患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被其污染饮水、环境、饲料等而被感染。第四种是垂直传播,患病妊娠母猪通过胎盘、羊水等传染,而致使仔猪感染。2.3 发病情况不同性别、年龄、品种的家猪均易感染发病,且患病或带毒猪可持续长时间排毒,不断扩大猪只感染范围。病猪症状表现受猪只日龄、生活环境、寒冷天气、营养水平、自身免疫状况等多种条件的影响,易与其他病毒、细菌(大肠杆菌、

4、梭菌)、寄生虫等疾病发生混合感染,从而加重轮状病毒病情。母猪、中年猪、种猪具有低发病率、低死亡率的特点;幼龄猪则具有高传染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特点。3 临床症状猪轮状病毒病的特征及防控措施作者:谢淑敏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农业农村局摘要:猪轮状病毒病是由于猪感染猪轮状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人畜共患传染性病,该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特点,是一种严重制约养殖业发展、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病。鉴于此,养殖场户应增强防范意识,将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以降低轮状病毒病的发生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猪轮状病毒病的特征、诊断方法以及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养殖场户更好地了解该病提供一定参考。关键词

5、:猪;轮状病毒病;临床症状;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8613(2023)06-0049-03淫疾病防控淫49窑窑广东饲料2023 年 6 期猪轮状病毒病发病突然,潜伏期较短,一般为 1224 h,母猪、中年猪、种猪多呈隐性感染,一般可耐过,不表现临床症状;而幼龄猪则出现以腹泻、脱水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病猪初期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走动等症状;随后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排出黄白或暗黑色水样或糊状样粪便,且伴有较为明显的腥臭气味;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出现体重下降、严重脱水等症状,最终因水盐代谢紊乱衰竭而亡(崔婷婷,2014)。4 病理变化对病猪进行剖检

6、观察,其病变主要部位是小肠,可见小肠肠壁变薄、松弛、弹力下降,肠内含有大量灰白色或黄色液体;肠黏膜出血、充血、肿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充血、出血;肠绒毛脱落、变短、萎缩;胃部膨胀,富含内容物(吴奇英,2013)。5 检测方法猪轮状病毒病检测方法有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学检测实验室检测等多种方法,一般可通过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病理学检测对猪轮状病毒病做出初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电镜观察和病毒分离鉴定两种方法。电镜观察(electron mi-croscopy,EM)可以直接观察到轮状病毒粒子的形态,该方法操作简单、直观性强

7、、可信度高,但对设备和操作人员要求高,投入成本大,不适于在基层广泛推广使用(马士博,2015)。病毒分离鉴定是猪轮状病毒一种常用的经典诊断法,但操作复杂、过程繁琐、费时、耗资,不适用于临床诊断(李元新等,2022)。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等方法。免疫荧光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等优点,但结果判定不精准、操作员主观性强、结果保存时间短,且对设备、操作技术、样品质量要求高,限制了其在临床及基层养殖场使用(乔成鹏,2019)。ELIS 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诊

8、断轮状病毒病的标准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既可对病毒进行定性分析,也可进行定量分析,且能同时对大批量样品进行快速检测,不仅能满足实验室需求,也可在基层养殖与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使用,所以说是一种快速便捷的诊断方法(赵高伟,2013)。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环介导 等 温 扩 增(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技术。PCR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操作方便、检测迅速,对检测样品要求低,准确度高,已被基层广泛使用(陈元坤等,2

9、011)。LAMP 具有快速便捷、省时省力、敏感度高、特异性好、临床实用性强,对操作技术和仪器要求低。总之,各种检测方法都有优缺点,在日常生产中,养殖场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检测方法,但最好同时选择多个方法来进行判断,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为后期能够较好地进行防治打下良好基础。6 防控措施6.1 加强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密度目前,对于猪轮状病毒病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猪场应时刻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有目的、有计划地给猪按免疫接种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做到应免则免、不落畜、不落针,提高免疫密度。猪轮状病毒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安全性良好、易运输和保存,但免疫效果得不到保证,且

10、注射剂量大、成本高;弱毒疫苗免疫时效快,但存在毒力返强的风险。2014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在临床使用中证实了其良好的免疫效果,该疫苗安全有效,减少免疫次数与免疫应激,可实现对猪轮状病毒病精准高效的防控。6.2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免疫力在养殖生产中,首先应为猪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及时清扫卫生,保持圈地面干燥与整洁;加强通风,减少有害气体浓度;维持合理的饲养密度,确保猪只运动自如;维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降低冷热应急的发生率;保持舍内安静,减少噪音污染。其次,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猪只生长需要选择合适的饲料,确保饲料营养全面均

11、衡,严禁饲喂变质、污染、发霉、有毒的饲料。淫疾病防控淫50窑窑广东饲料2023 年 6 期摘要:饲粮添加维生素和抗氧化剂一直与增强免疫力有关,并在家禽业中广泛使用。然而,大家对其在肉种鸡母鸡上的应用知之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肉种鸡母鸡饲喂添加富含维生素和发酵提取物的保护性生物因子和抗氧化剂复合物是否能诱导后代肉鸡对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tis)产生抗性作用。分别在对照组和母源饲喂添加复合物组选取 3 日龄后代雏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并在感染后第 4 和第 11 天致死,以确定肠炎沙门氏菌入侵和定植是否存在差异。测定血清和空肠中各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母源饲喂添加生

12、物因子和抗氧化剂组的雏鸡盲肠肠炎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为 3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64%(=0.002)。攻毒后第 11 天,母源饲喂添加生物因子和抗氧化剂的雏鸡肠炎沙门氏菌阳性率(肝脏为36%、盲肠为 16%)显著低于对照组(肝脏为 76%、盲肠为 76%)(0.001)。盲肠内容物中可恢复肠炎沙门氏菌水平在攻毒 11天后也较低(=0.01)。除了在入侵和定植方面的差异外,两组后代肉鸡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也明显不同。母源饲喂添加生物因子和抗氧化剂的雏鸡空肠中白介素-16、白介素-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趋化因子 RANTES 和血清中白介素-16 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的含量显著高于

13、对照组。攻毒后第 11 天,母源饲喂添加生物因子和抗氧化剂的雏鸡空肠中 干扰素的水平降低。总之,以上数据表明,在肉种鸡饲粮中添加受保护的生物因子和抗氧化剂复合物可为后代肉鸡提供一种跨代保护,抵抗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同时减少定植。这种调节作用可能一定程度上是由肠道局部和全血中强健和独特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反应介导的。关键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饲料添加剂;维生素;沙门氏菌;传代保护资料来源:2023 Poultry Science https:/doi.org/10.1016/j.psj.2023.102531种鸡饲粮添加生物因子和抗氧化剂复合物可使后代肉鸡获得抗肠炎沙门氏菌的跨代保护阮栋 译/校

14、淫国外科技淫最后,做好仔猪的护理工作,确保其早日吃上初乳,以提供机体免疫力。6.3 加强消毒,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养殖场户应根据本场情况制定消毒制度,将消毒工作贯彻到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坚持日常定期消毒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原则,将消毒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落实生物安全措施,严防外来人员、车辆进入养殖场,严防老鼠、野猫、野狗等外来动物进入场区,严防饲养员来回串岗或混岗;做好打蚊灭蝇工作。6.4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避免猪只因脱水死亡,因此应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以缓解腹泻症状;饲喂抗菌药物,以防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饲喂中草药、维生素等绿色饲料添加剂提高猪只抗病能力。总之,猪

15、轮状病毒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时刻威胁着人的身心健康。养殖场人员应深刻认识到该病的危害性,从日常抓起,做好疫苗预防工作的同时,加强饲养管理,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参考文献:1 崔婷婷.猪轮状病毒四川株的分离与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4.2 郭绪成.猪轮状病毒病鉴别诊断及防控 J.畜牧兽医科学,2020,(7):78-79.3 金佳宁,王伟,王伟明.人感染轮状病毒致病机制中西医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报,2021,23(4):98-101.4 李天芝,于新友,李峰.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与防控措施J.养猪,2022,(3):111-114.5 乔成鹏.2015-2016 年中国部分地区猪轮状病毒感染检测及病毒分离与鉴定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6 吴奇英.猪轮状病 TaqMan 荧光定量 RT-PCR 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7 张明煜.猪轮状病毒病的鉴别诊断及其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20,(11):47.8 赵高伟.猪轮状病毒 DN30209株的驯化培养D.东北农业大学,2013.淫疾病防控淫51窑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