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Z市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21997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Z市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Z市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Z市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一、基本情况依据 Z 市环保局下发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名单及监管部 门绿色信贷客户的分类标准, 截至2016年8月末, Z 市各银行 共对工业绿色信贷名单企业发放贷款476户、 355.1亿元,主 要涉及绿色农业开发、绿色林业开发、工业节能节水环保、 资源循环利用、 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 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其中:环保信用绿色企业 216户、贷款 金额132.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 28户、 38.6亿元;环保信 用蓝色企业 179户贷款金额 179.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 64 户、 49.2万元;环保信用黄色企业66户贷款金额38.1亿

2、元、 分别比年初减少6户、 2.2亿元;环保信用红色企业15户贷款 金额4.9元、分别比年初减少18户、 4.7亿元。二、推进绿色金融业务的主要举措及成效(一)严格授信准入,促进节能减排。一是严格行业和 客户准入标准。按照国家绿色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监管部门绿 色信贷的监管要求,各银行总分行基本都下发了绿色信贷业 务发展指导意见并积极抢抓绿色金融债券发展机遇制定相 应的投放政策。在具体拓展业务时,多数银行参照已经建立 的“四色三类”绿色信贷标识体系对拟提供融资支持的法人 客户实施环境风险全流程管理机制, 在调查评估、 审查审批、 贷后管理等阶段设置了不同的评判标准,合理评估客户的环 境和社会风险、

3、环境和社会表现,对项目审批、环境评价、 节能评估等方面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 决制”。少数银行为提高分支机构拓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信贷长效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业务 授权、风险定价、经济资本考核等方面的差异化政策,综合 运用绩效考核、贷款规模、贷款限额、风险权重以及经济资 本占用比例等手段, 促进环保绿色、 环保蓝色贷款占比提升, 压缩环保黄色、环保红色贷款比重。二是科学筛选重点项目 和重点客户。一方面辖内各银行按照监管要求,参照相关部 门公布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名单、节能先进企业名单等建立 了绿色企业专户档案进行重点支持。另一方面各银行大多结 合原有的业务优势

4、,确立自身业务拓展重点。如农业银行 Z 分行积极支持绿色农业开发、 绿色林业开发、 工业节能节水、 自然保护、生态修复、灾害防控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节能环 保领域发展。建设银行 Z 分行按照总行出台的中国建设银 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将清洁能源领域、清洁交通 领域等9大领域列为绿色信贷鼓励支持领域,进行优先支持。此外,各银行总分行基本都明确要求各分支机构对环保不达 标的客户和项目、环境违法违规的客户和项目、高污染、高 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客户和项目等五大类客户及“两高一剩” 企业类进行严控,逐步压缩退出(二)完善产品服务体系,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一是注 重打造绿色金融专业能力。部分银行在上级行的指

5、导下成立 了以行领导为组长、以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 金融工作小组, 负责推动执行全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 政策、 目标和发展规划。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还精选业务骨干成 立了专门的绿色产业营销团队,主动走访绿色企业及客户, 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加快绿色贷款审批速度。南京银 行 Z 分行等机构则紧抓绿色金融发展机遇,主动加强与当地环保部门合作,定期收集相关环保信息,并安排专人负责信 息的收集、整理、移送和通报工作,定期到当地招商局获取 新招入企业信息,及时更新绿色企业“项目库” 。二是加快 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多数银行为加快绿色金融业 务发展,积极开发与绿色金融有关的创新的金

6、融产品。如建 设银行 Z 分行按照上级行的要求加快推进用能权、排污权质 押等新型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节能服务商、节能减排设备 供应链融资等新融资模式的创新,大力发展能效贷款、合同 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排污权质押贷款、碳排放权 质押贷款等新的信贷产品。招商银行则先后开发了排污权抵 押贷款、节能收益抵押贷款、绿色设备买方信贷、绿色融资 租赁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解决方案。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 在绿色金融领域起步较早的机构除了已经形成的覆盖绿色 产业链上下游的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还积极探索新型 投资银行业务,采取表内外交叉营销、开展资产证券化、成 立股权投资基金等措施加大绿色环保领域专属客户

7、的支持 力度。三、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一)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合作不畅。一是信息交换渠 道不畅。绿色金融包含了环保和金融两大领域,各自都具有 专业性和复杂性,双方所持有的企业信息在量上、结构上和 对信息的分析理解不完全一致,银行在获取企业环评信息时 突出面临环保信息发布滞后、环保信息发布渠道与标准不统 一性等问题,较大程度影响银行在某一时点对企业风险信息 的判断。如辖内多家银行反映目前仍在使用2014年企业环评 表没有最新信息,使得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无法控制每个企业的具体数据、技术的环境要求和指标。二是相关 部门监管标准不一。绿色金融涵盖环保和金融两个领域,各 单位缺少一

8、个共同合作平台,具体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并导 致交叉管理、 重复管理, 政策效力下降, 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制约绿色金融深入发展。(二)拓展绿色金融业务专业能力不足。一是绿色金融 产品体系尚不完善。除了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少数起步较 早的银行之外,多数银行服务绿色企业的产品主要还是表内 外传统信贷产品,针对绿色金融的特色产品较为单一,在能 效融资领域、水效领域、碳金融、排污权等方面需要进一步 研究开发特色产品,丰富产品体系。二是绿色金融业务的营 销渠道业务不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银行的分支机构对绿 色金融的认识更多的是理念的认同,在资源配套及激励机制 不足的情况下,大多缺乏拓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9、同时,与 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相比,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对接政府 部门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难度较大。三是环境金融风险评估 能力不足。绿色金融发展涉及对贷款企业和项目环境和社会 风险的识别、评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判断,需要专 业人员利用大数据对企业环境与社会风险进行评级、对高风 险或成长型行业进行评价、对不同领域或区域企业环境与社 会风险进行评估等,以有效提升客户环境社会风险识别能 力,同时发掘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价值客户予以支持,而目前 基层银行业务人员对相关节能及环保法规政策了解不足,加 上绿色金融某些领域如节能减排及环保工程的复杂性,银行 业务人员往往难以对绿色金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风险做出

10、判断,增加了项目营销及评审的难度。(三)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隐藏潜在风险。一是部分高 污染企业套用环保技术的骗贷风险难以识别。虽然政策对 “三高一剩”行业贷款拧紧了水龙头,但是环保技术项目却 不受贷款限制。在节能环保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由于信息 不对称和技术市场不规范,银行无法了解并掌控技术风险对 贷款质量的影响,不排除个别企业以引进环保技术为名骗取 银行贷款用于耗能技术的扩大生产上。二是部分绿色金融支 持产业容易出现行业危机。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绿色金融需求持续扩大,在国家和地方财税政策的引导 与支持下,众多企业纷纷涌入与绿色

11、经济、低碳经济、循环 经济相关的行业,但是正如前期的光伏业与风电,盲目发展 极易引起产能过剩,最终为绿色金融发展增添了诸多不确定 性。(四)外部配套的经济环境发展滞后。目前,我国正处 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 “三去一降一补”的 五大任务尚在艰难推进之中,对于部分欠发达地区而言,原 有的产业结构偏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阻力较大。以 Z 为 例,包括电力、造纸、化工、机械在内的高污染、高能耗产 业在现有产业结构中仍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对财政收入贡 献大, 短期内难以有很大改变, 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需要, 保证财政收入、迁就保护企业的行为较多,造成环保部门公 开披露企业环保不达标信息难

12、,银行对环保不合格的企业不 贷款难,退出贷款更难,导致绿色信贷政策难以全面落实。 多家银行反映当前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主要困难为 Z 地区绿 色金融相关企业较少,导致信贷投放不足。(五)盈利能力不确定影响绿色金融发展积极性。绿色 金融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品属性,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有 限,而银行机构更多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导 致商业银行在衡量利润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时,往往会倾向 于自身利益,间接阻碍绿色金融的良性发展。四、工作建议(一) 加强协作, 形成合力。 由人民银行牵头联系环保、 银监、发改委、经贸、银行等部门建立跨部门的协调联动机 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构建环保信息交流与共享平

13、台, 为银行提供及时、全面、动态、有效环保政策、产业发展动 态和企业环境行为情况,便于银行合理判断企业的排污情 况、能耗水平,准确地进行业务决策。(二)完善政策,细化标准。密切关注国内绿色金融业 务发展情况,适时对激励和监管政策进行跟踪评估、调整完 善。尽快细化绿色金融行业标准,增强绿色金融业务的可操 作性。加强绿色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金融信息 和统计数据共享,尽快建立绿色环保、金融统一的统计分析 系统,重视对绿色金融结构的统计分析,建立健全相关分析 预警机制,强化对绿色金融资金运用的监督和评估。(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宣 传力度。人民银行应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宣传

14、绿色金融领域的 优秀案例和业绩突出的金融机构和绿色企业,推动形成发展 绿色金融的广泛共识,形成共建生态文明、支持绿色金融发 展的良好氛围。二是要通过搭建平台,组织各银行学习、分 享绿色金融业务经验、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及同业先进案 例,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共同发展。(四)强化引导,创新产品。一是引导银行完善绿色金 融客户营销激励机制,将绿色金融业务拓展纳入银行内部绩 效考核,奖优惩劣。二是鼓励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为绿 色产业发展获取相对稳定的中长期资金。三是强制推行绿色 保险制度,将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与其各项环境评估结 果、获取信贷的资质等挂钩。四要协调设立绿色产业基金。 通过政府财政划拨一部分资金、设立环境税或收取企业排污 费等方式筹集绿色产业基金,对绿色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或投 资控股等,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意识、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金融保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