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采用尝试教学法,对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按照基本练习、导入新课、新课练习、巩固练习、课堂总结五个步骤进行“先练后讲”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语文教学 应用 所谓尝试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原有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先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其一般结构分为基本练习、导入新课、新课练习、巩固练习、课堂总结五个步骤。尝试教学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2、性。现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一、用基本练习导入新课练习题与新课密切联系 一般来说,基本练习是讲授新课前的准备练习,能起到安定学生情绪、有效组织教学的积极作用。对语文教学来讲,其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不十分明显,需要寻找与新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为新课教学服务。在讲授南州六月荔枝丹之前,可以选择已讲过的景泰蓝的制作作为基本练习题目。据此,可设计的练习题目为:什么是说明文?它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景泰蓝的制作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提示,指出说明文的五种类型,然后提示景泰蓝的制作属于程序说明文,即将学习的南州六月荔
3、枝丹则为文艺性说明文,从而在复习景泰蓝的制作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新课练习自学课本 基本练习题的出现,往往能立即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但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对多数学生,需要教师出示自学内容并给予点拨。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目的有五个: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以引用为重点,学习用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课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认识上受到一定的启发教育;领会课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三、尝试练习信息反馈 自学提纲和自学例题实际上就是不同类型的尝试题。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可以初步了解新知识,解答出自学提纲和自
4、学例题所给出的问题。为使其感到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并不困难,可采用引导法帮助完成自学例题。如对“课文题目引用了一句古诗,这句诗说明了荔枝的哪些特征?”这则例题,应进行这样的引导分析:课文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虽只有短短的7个字,但内涵丰富。南州,泛指产地在我国南部地区;六月(公历七月)点明了成熟的季节;荔枝丹则写出了鲜果的色彩,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和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当然,为加快教学进度,可将学生分组,分别讨论不同的内容,再集中全体学生讨论,给出更为恰当的解答。 四、巩固练习师生间的互补作用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了新问
5、题,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急于使用自己刚获得的知识。这里,可借助类似的描写加深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方法的认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尝试练习中解决,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课文第10段说明的是荔枝的花,在分段处理上有一些分歧,如课文的练习,把它归入内部结构,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因而有的就把主体部分分为“果、花、产地、习性”四大段,这种分段法是比较恰当的。 五、课堂总结尝试后的教师讲解 课堂总结能够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课堂总结是:课文介绍的是荔枝的生态特点,从生理特性写到生活习性,这是文章总的说明顺序。而写荔枝的生理特性,主要是按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描写果实的特点,条理非常清楚。由此可见,要说清楚一个事物至少要具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有一定的说明方法、准确简明的语言等三个条件,其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最为重要。这就要根据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进行重点说明,以便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有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查阅有关资料。 从语文教材中随手拿来的例子,很能说明在生活的广阔空间语文学习尝试的重要性。这样的尝试形式,本身就是对语文学习的极大丰富。语文学科的尝试教学,起步较晚,需要不断深入开掘,积极探讨。 =本文结束=TXT&DOC=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