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国文学专题作业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一、 填空题1、 在30年代欧洲文坛向左转的时期,英国出现了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剧作家旭恩.奥凯西和小说家威斯坦.休.奥登。2、 “生气的青年”得名于约翰.奥斯本的剧本生气的回忆。3、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出色的女作家,她于6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色笔记。4、 罗曼.罗兰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5、 安德烈.马尔罗是作家又是政治活动家,曾数次来到中国。他著有两部描写中国工人罢工和起义的作品:制服者和人的情况。6、 雷马克最知名的作品是西线无战事。小说以客观的状态、生动细腻的笔法描写战争的残酷场景,写年青的士兵的经历和感受,因而具备
2、震撼人心的力量。7、 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重要作品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和美国的悲痛。8、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之一是菲兹杰拉德,他的代表作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9、 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是飘,作品写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10、 20世纪美国在戏剧方面的重要成就除奥尼尔的作品外,尚有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和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等名剧。11、 萧伯纳在巴巴拉少校中塑造了一个大军火商的形象,他名叫安德谢夫。12、 赫索格的作者是索尔.贝娄。13、 契科夫重要的戏剧作品有三姐妹和樱桃园等。14、 肖洛霍夫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二、 简答题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有哪
3、些基本特性?p11-14首先,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20世纪上半叶,“罗兰主义”是现实主义作家的基本立场。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训斥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妙将来。但因为把“博爱”当作出发点和终点,宣扬“爱能拯救一切”,视贫富均等为最后目标,因此在本质上因袭了19世纪的老式而没能达成新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探索精神,如 20、30年代就曾有一批作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或社会主义思想去观测社会现实,试图站在崭新和时代高度去分析问题。5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出现了革命
4、倾向,作品中的劳感人民不再是受命运摆布的小人物,而成了勇于跟罪恶势力作斗争的“强者”。 其次,作家们一直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标准。以现实的、详细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应。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批判的眼光审阅复杂、残酷的现实,历史主义地体现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力图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环境的艺术概括,回答“老是存在而又无法处理”的问题,令人信服地揭示旧制度、旧生活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趋势。较之19世纪现实主义,叨世纪现实主义在反应现实的及时性和撷取题材的政治性上更进了一步。许多作品,往往在被描写的事件刚才结
5、束甚或尚未结束时就写了出来。并且,在反应现实之中寄托了变化现实的愿望,又使作品的政治色彩十分鲜明。有的还直接以重大政治事件为题材,展现知名政坛人物的政治活动。 第三,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向内心世纪掘进”是20世纪欧美文学和美学的一股时尚。当代主义各流派在体现主观真实方面所导致的一次次轰动效应,使现实主义文学引起艺术上的自本省察和自我调整。20世纪的现实主义跟老式现实主义的较大差异,就在于突出了人物的主观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写。作家们在综合中不停创新,既融会了自然主义的客观写实手法,又汲取了象征主义手法、意识流手法等当代主义的艺术技巧。诸如内心独白、梦幻描写
6、。潜意识体现、性心理描述、时序颠倒、荒诞变形、多角度的情节发展和多层次的结构形式等等,这些在老式现实主义中不被采取甚或遭到排斥的艺术伎俩,在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已是屡见不鲜、习以为常了。 第四,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经典性格描写。理性信念的失落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特性。而现实主义作家素以直面人生为本色,面对20世纪复杂错综的社会生活和变幻莫测的世态人情,他们在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强化了客观务实的立场,疏远或放弃了理想化、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主人公大体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人物,他们有对生活目标的执著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
7、任感,但内心世界复杂,在具备某些闪光点的同时,并存着许多并不高尚甚至并不道德的思想品质。另一类是有缺陷有弱点的一般人,他们低能、笨拙、脆弱,有时还怯懦;对生活有点浑浑噩噩,或许还带点玩世不恭;但他们是好人,并不为非作歹,并不损人利己,而是实实在在地干了不少被人忽视、被人不屑却有益于社会的事,世界正是由他们组成的。2、托马斯.曼的现实主义和老式现实主义有哪些不一样?p35曼在思想上继承了19世纪的人道主义老式,同时又深受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因此他既保持了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又吸取了20世纪初当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既是积极的,又是悲观的。积极的一面是
8、他对旧的社会持严肃的批判态度,悲观的一面是他对新世界的出现一直持保存态度,这也是20世纪西方大多数知识分子共有的态度,而曼是其经典代表。在艺术上,曼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基础调是现实主义的,但在手法上又融合了众多当代派的原因,如意识流、超现实主义、梦幻和反讽等。因此,他是个当代作家,而不是当代派作家。他的小说结构都是精心设计的,情节和人物通过细致安排,这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遗风,但他的小说在局部和细节的处理上比19世纪的现实作品要丰富得多。另外,他讲究遣词造句,被公以为德国20世纪的语言大师。3、布莱希特“叙事剧”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叙事剧”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p39-40 在布莱希特
9、看来诉戏剧强调戏剧冲突,强调戏剧性,这是一个建立在亚里士多德有关命运悲剧理论基础上的戏剧。也就是说通过模仿引起恐惧和怜悯的使观众的思想产生恐惧和怜悯,从而在道德上得到净化。而布莱希特倡导的叙事剧,却是要让观众产生思考的兴趣,激发观众变革现实的愿望,并使观众相信世纪是可变的,从而培养观众积极的处世态度。 叙事剧在艺术上的特点,包括“陌生化”的手法,使观众用新的眼光观测和了解司空见惯的事物。导演和演员借此故意识地在舞台与观众之间制造一个感情上的距离,使演员既是角色的扮演者,又是角色的裁判,使观众成为清醒的旁观者,用探讨和批判的态度看待舞台上的事件。4、什么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p61社会主义现实
10、主义是在1934 年8 月召开的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制定的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措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详细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详细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感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保艺术创作有特殊的也许性去发挥创作的积极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格调和体裁。它既体现了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苏联时期的自我更新的机制,诞生了20 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独属于苏联的自己的方式,同时也因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惟我独尊的地位而束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空间。五、六十年代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三、论述题分析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
11、格利高里.麦列霍夫的形象。P68一、格利高里的性格特性葛利高里是出生在漂亮的大草原上的哥萨克,他热爱劳动, 淳朴热情, 心地善良, 割草时误伤一只小野鸭,“心里发生了一个忽然袭来的非常怜悯的感情”。他本来过着宁静的生活, 可战争暴发了, 接踵而来的是大革命年代,“人都变得比狼还坏, 四周都是仇恨”, 然而, 葛利高里却努力保持着人的自尊和自信, 从未丧失良知和同情心, 没有堕落为野兽。他第一次砍死一名奥地利士兵, 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 深沉的痛苦使他“人都变得瘦了”。他同情惨死于战争的人, 尤其对被盲目标仇恨和偏狭心理所支配的滥杀俘虏和反人道行为感到生气和痛心, 因此, 一个哥萨克残忍地劈砍俘
12、虏时, 他气急之中朝他开了一枪;哥萨克士兵轮奸波兰姑娘, 他出于义愤挺身解救; 情敌司捷潘在战场上落马遇险, 他冒死救下这个几次蓄意杀害自己的人; 当红军军官波特捷尔柯夫不经审判枪杀白军军官时, 他大为震惊, 竟离开红军队伍。作为一名叛军首领, 他率队疯狂向红军冲杀, 心里却苦恼万分; 他不但自己从不抢劫, 严禁部下抢劫, 连他的爸爸要趁机捞一把, 也遭到他的斥责制止; 他公然违抗上级命令, 放走被囚的红军, 保护他们的妻儿老小, 骂杀死红军战士的嫂子是“好狠毒的娘们”。尽管生活的残酷一度让他迷惘, 与狼共舞, 但他并没有变成狼, 在人性泯灭的时代, 他人性依存,执着于真善美, 显示了他的人格
13、魅力。他越来越感到屠杀红军是不可饶恕的罪恶行径, 发出了凄惨的呼喊:“砍死我吧! ”正是主人公身上那战争也不能摧毁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使我们看到了葛利高里人性的光芒与做人的尊严。展目前我们面前的葛利高里是复杂的、矛盾的, 既有反抗旧的老式观念的一面, 又有和哥萨克老式意识相妥协的一面。哥萨克, 这个帝俄时代特殊的军事农民阶层, 有着勤劳、勇敢、独立不羁的性格, 也有愚昧、保守、宗法制的特点。对葛利高里这个哥萨克无法单一地用美或丑、善或恶来界定, 他善良、正直,却又凶狠、暴烈, 酷爱自由, 向往正义, 勇于探索真理, 然而又左右摇晃。他大胆追求爱情, 忠于爱情, 但同时又屈从父命娶娜达莉亚为妻,
14、 婚后对她冷酷无情, 在两性关系上也不无放荡行为。他既为革命效过力, 又屠杀过革命者, 他有着与一般劳感人民血肉相连的高尚人格。不过, 他的思想认识水平却停留在原始的层次上。他性格的善恶美丑并不是简单的并列或彼此割裂、泾渭分明, 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映衬的, 主人公的心灵是个战场, 上帝与魔鬼在此搏斗。葛利高里很羡慕坚定的革命者珂晒沃依和反动透顶的白军军官李斯特尼茨基,“他们从一开头就什么都清清楚楚, 可是我到如今还是什么都糊糊涂涂”, 其实, 这恰是他卓尔不群的地方。肖洛霍夫通过葛利高里形象揭示了人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交织交融, 极难去判断它的是与非, 但需要
15、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灵魂。这就是人格魅力所在。 二、格利高里的形象经典格利高里是一个探索追求的经典。这个善良、勤劳、纯朴的哥萨克身上具备哥萨克劳动者的一切美妙品质。他身上又带着哥萨克时代的种种偏见。哥萨克是俄罗斯民族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热爱劳动、崇尚自由、粗犷善战的特质, 在沙皇愚民政策下哥萨克阶层又保存着许多中世纪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 一个盲目标优越感体目前葛利高里身上。首先, 能够看到哥萨克中下层人民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善战、勤劳热情、老实正直和富有同情心。另首先, 他又受到哥萨克落后老式和道德偏见的影响, 盲目崇敬军人荣誉, 把争取哥萨克人的生存权和自制权看得高于一切。
16、葛利高里堕入匪帮, 是历史悲剧在葛利高里身上的体现, 是国内战争中哥萨克悲剧性波折道路的延伸和深化, 而这种历史悲剧是带有历史的必然性的。葛利高里之因此毅然脱离匪帮,是具备历史的必然性。正因为这么导致他认识真理和接收革命的艰难, 他寻找中间道路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屡次碰壁, 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 葛利高里两次参加红军, 三次投入白军和叛军, 同各种社会力量代表人物都发生过冲突。葛利高里的矛盾和痛苦显然与他所属的那个特定群体不可分开。透过他的悲剧命运, 反应在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中一部分哥萨克农民主义现实主义的框架的命运。三、格利高里悲剧根源性格利高里的悲剧根源性重要来自两个方面及社会根源和家庭根源。
17、格利高里在很大程度上想超越和反抗周围的环境,因为这个环境贬低生命的意义,漠视生命的尊严。他不停地追求,但他一直处在一个自我否定之中。对人的爱与恨,对他所做的事情的憎恶与疑惑,对历史事件的拥护与反抗,回避与投入,一道要求主宰着他的灵魂,揉碎着他的心。葛利高里作为生命个体,有着美妙的个性,他的向往和探索体现了人的价值和意义。不过顿河地区独特的地位和军事生活形成的哥萨克强烈的自我意识、整体感、内聚力、优越感和排外性一直左右着他,使他不也许彻底超越。他在颠沛流离中一直试图将自己融入届时代斗争、人民大众的洪流当中去,但他顽固的个性主义和怀疑一切的立场,使他最后未能实现与人民的结合。他在奋斗与挣扎中最后失
18、败,不但仅反应出一个个性主义者的生命悲剧,更重要的是反应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他有着对生命的无限热情和渴望,只是这种渴望无所着落。在经历了人生各种苦难之后,葛利高里将原始的激情消磨殆尽,也没有找到精神的归宿。他在个人生活中,格利高里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婀克西妮亚之间,两次回到妻子身边,三次投入情人怀抱,使这两个都深爱他的女人为他死得异常悲惨娜塔莉亚痛恨丈夫的不忠,私自堕胎身亡,然而,她到临死前,仍然是原谅他了,仍然那样深刻的爱着他,但小说却没有安排格利高里和娜塔莉亚最后的诀别,没有爱,没有恨,然而却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悲伤;另一面在婀克西妮亚与葛利高里逃亡途中,原以为两个人能够度过难关,逃到另
19、外一个地方好好生活,然而却被枪打死了。肖洛霍夫最后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这么的爱情结局确实让人心痛。格利高里的悲剧,还在于他骨子里的那份善良之心。是的,曾经的他是一个十分冷淡,残酷无礼,冲动草率的哥萨克小伙子。然而他对人民却又爱得那样的深沉,这份感情直接导致着他悲剧的发生。小说中展示的战争是极端残酷的,而生活在战争中的哥萨克们更只能如此,为了生存,他们生活在生死之间,在仇恨与怜爱之间,在一次次放下武器,然而又一次次被当初环境而被迫重新拿起武器之间。诚然,他在如此独立而孤傲的世界中,成果只能是一个悲剧。 四、格利高里人性魅力从1928 年静静的顿河第一部问世起, 人们对小说主人公葛利高里
20、的兴趣经久不衰。究其原因, 重要是因为这一形象所具备的独特人格魅力。1957年, 肖洛霍夫在接收采访时透露:“对于作家来说他自身首先需要的是把人的心灵的运动体现出来。我在葛利高里麦列霍夫身上就想体现出人的这种魅力。”通读静静的顿河, 让我们意识到作家并不是单单想以浓重的手笔来描述一个小人物的悲剧人生, 更重要的是想通过主人公葛利高里这个人物来体现些什么, 我想这就是本文的核心主题; 通过人物的命运来体现人性的魅力,以小人物的悲剧人生来折射本文的主题。作者明确表示要通过这个形象的“心灵运动”来体现人的魅力, 人物的悲剧性和人格魅力有机交织, 组成这一形象特异的色彩。葛利高里的魅力就在于痛苦地抗挣
21、战争对他的人性腐蚀和扭曲, 就在于他的人格力量超出其他人。这是因为在这里历史伦理标准被悬置, 代之以审美标准。作业2一、 填空题1、鬼魂奏鸣曲是体现主义戏剧的经典作品,它的作者是斯特林堡。2、德国的体现主义戏剧作品重要有格奥尔格.凯泽的从清晨到午夜;弗朗.魏德金德的春情萌动;恩斯特.托勒的转变等。3、卡夫卡的重要作品有变形记、审判、城堡等。4、天边外是奠定奥尼尔(填作家名)美国重要戏剧家地位的作品。剧本写两个乡下青年故事。5、“意识流”最初是心理学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884年刊登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首先使用。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意识的“绵延说
22、”、“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支柱是无意性和性本能的理论。6、乔伊斯的重要小说作品有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33)、写作时间连续之久的为菲尼根守灵。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尤利西斯。7、到灯塔去的作者是吴尔夫。8、“约克纳帕塔法”是美国作家福克纳虚构的一个小说世界。其中最知名的长篇小说是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也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二、简答题1、体现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性?p912、城堡的多解性是怎样体现的?p1003、荒原的当代性表目前哪些方面?p1254、什么是意识流小说中的“内心独白”?p133三、论述题尤利西斯体现了
23、怎样的思想内容?p139体现主义这一概念的起源:最初是利用在给画评论中,后利用于文学批评界。体现主义是一个反老式的当代主义流派,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都有不一样的体现。其特性为;(1)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如梦似幻的情节;体现内在的激情;强烈的反差对比;使用突破常规的体现伎俩。2、城堡的多解性是怎样体现的?城堡是一部具备多重解释的作品,是因为“城堡”意象的朦胧和神秘所带来的。 神学观点:虽然都是持神学观点,但他们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1)城堡是神和神的恩典的象征,K追求的是最高的和绝正确拯救。2)以城堡比方神,然而K的种种行经都是意在反对这种既有秩序,想证明神是不存在的。3)城堡根本
24、不代表神,假若城堡里有神,这也是一位躲藏起来不见人的神。4)K处在基督教义上的信与不信之间,代表没有神能够依赖的人类的悲痛。5)K的处境就是犹太教、犹太人的处境,一切的努力在于得到非犹太世界的认可。 心理学观点:城堡客观上并不存在,它是K自由意识的外在折射,是K真实的外在反应。 存在主义观点:城堡是荒诞世界的一个形式,是当代人的危机。K被任意摆布而不能自主,他挣扎着,意欲追求自我和存在的自由,他徒劳地努力,从而代表了人类的生存状态。 社会学观点:城堡中官僚主义严重,效率极低,城堡里的官员既无能又腐败,彼此之间布满矛盾,代表着瓦解前夕的奥匈帝国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又是作者对法西斯统治者罪行的预感
25、,体现了当代集权统治的症状。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同样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人,也有不一样的见解:1)K的恐惧来自于个人与物化了的外在世界之间的矛盾。小说将个人的恐惧感一般化,将个人的困境作为历史和人类普遍的困境,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益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积极向上的文艺观。2)城堡中描写的不只是历史的真实,在社会主义世界中也有现实主义,并且K努力克服自己的处境,要求自己的权利,有积极向上的一面。 形而上学的观点:1)K努力追求和探索的,是深层的不可知的秘密。他在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2)城堡的一切出自善意,因为K不了解城堡而不能真正认识它。3)K的目标不明确,他只是为了谋求而谋求,而谋求是必要的,需
26、求能够显出生命的强力,能够显出人格的力量。 实证主义观点:详细考证作者生平,以此阐明作品产生的背景。指出城堡中的人物、事件同卡夫卡身处的时代、社会、家庭、交往、工作、旅游、疾病、婚事、个性等等有亲密的关系。也有结合生平从其他研究入手,以为K寻找的是现实生活的稳定。城堡的各种解读融为一体,并无主次之分。城堡是神的恩典的象征,是神驾驭人的命运的象征。城堡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统治机器的缩影。城堡是犹太人无家可归的写照。城堡是荒诞世界的象征。城堡是卡夫卡爸爸的象征。 3.荒原的当代性表目前那些方面?1)为了体现荒凉、病态和邪恶的主旨,荒原彻底摒弃了浪漫主义诗歌以健康、美妙、高雅的意象入诗的老式,而延续了
27、象征主义诗歌,尤其是恶之花选用病态、丑恶、卑微意象的理念;2)荒原具备思维上跳跃幅度大的特点;3)荒原用词之多,在20世纪欧美文学作品中师相称少见的;4)荒原具备明显的音乐结构,仿佛一首宏大复杂的交响诗;5)荒原采取了经典的自由体,诗句长短不一,不用规律的韵,但节奏分明,舒展自如,收放有致;6)荒原既有历史的透视,又有现实的观照;7)荒原是一首经典的当代主义的诗作。 4、什么是意识流小说中的“内心独白”?意识流小说最擅长人物的心理描写,在这方面它独创了一系列的体现技巧,内心独白,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所谓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体现人物心理和意识的常用手法,它是“默默无声,一人独操的心理语言,或者说是
28、无声无息的语言意识。”内心独白又可分间接内心独白与直接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是在小说论述者的论述中插入人物的内心活动,一般有“他想”、“他感到”等类似的揭示语作引导。直接内心独白是没有任何揭示语的小说人物意识的直接展现,是论述语言和人物意识的直接转换。直接内心独白在乎识流小说中最为常见,它能够导致人物内心无保存地直接初露给读者的真切效果,又因为没有作者的介入而最接近人物意识的原生状态。内心独白的特点1,发自内心2,独自操作3,借助话语尤利西斯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作者以“尤利西斯”(希腊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的罗马化名)作为书名,并且把这一天内自己小说人物的活动和希腊史诗奥德修纪中的人物加以
29、对应,还完全搬用了奥德修纪各章的名字,作者的目标似乎就是通过古往今来的对照看一看今日的世界和今日的人,从而引起人们的某些思考。小说中的几个重要人物都是普一般通的人。他们有缺陷,却也不乏好的品质。但时代和社会,总之,是当代的西方文化(物质的和精神的),把他们造就成今日的这个样子。布卢姆意志薄弱、苟且偷安、庸俗猥琐;斯蒂芬精神空虚自甘堕落,生命力的下降,上进心的缺失;他俩的这肯性格特性不是偶然显现的一个特殊品质,而是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朝气蓬勃、精神高昂、奋勇向上的时代精神日已成为过去。作业3一、 填空题1、 存在主义思想出目前19世纪中期。早期的存在主义代表人物是丹麦人克尔凯郭尔。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后,德国的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将存在主义发展为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并命名为存在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萨特。2、 加缪最 重要小说是鼠役,(长篇)和局外人(中篇小说)。3、 女作家西蒙.德.波伏瓦的第二性是一部影响巨大的社会问题著作。其中的知名论断是“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导致的”。4、 19世纪、20世纪之交,俄国出现了一个当代主义文学(重要是诗歌)的繁荣时期。俄国文学史上称其为白银时代。5、 将来主义最初出目前意大利,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传入俄国后,出现了许多派别,这些派别的基本倾向大体相同。其中有代表性的如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6、 阿克梅主义的影响延及整个20
31、世纪,当初俄国的某些重要诗人,如古米廖夫、c.戈罗杰茨基、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等都是阿克梅主义的骨干。阿赫玛托娃的诗集黄昏集和念珠的问世,曾引起当初文坛的轰动。曼德尔施塔姆的第一本诗集已显现一个大诗人的气质。7、 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重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地槽(1930,1987年刊登)等。8、 1924年到1925年布尔加可夫刊登了魔障、不祥之蛋、狗心三个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作家吧辛辣的讽刺笔触、幻想性的怪诞手法和敏锐观测到的莫斯科生活细节融为一体的成功尝试。布尔加可夫的代表作是哲理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二、简答题1、后期象征主义有哪些基本特性?p1152、存在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性?p1
32、663、西西福斯的神话体现了加缪怎样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怎样体目前他的小说中?p1754、简述厌恶的思想内容。P174三、论述题大师和玛格丽特提出了哪些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体现了作品怎样的思想内容?p194后期象征主义有哪些基本特性?一是更强调诗歌的复杂性、暗示性、神秘性和音乐,强调通过象征实现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实现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的对话; 二是创作变得愈来愈隐秘与个人化,诗人仿佛神庙中祈祷的神甫,试图在喃喃自语是创造某种奥秘的迷; 三是愈加强调形式的“纯粹”,试图创造一个“纯诗”。在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看来,诗作为一个最高的艺术创造形式,完全超越了自然,是使人类超脱自然死亡唯一的精神途径。
33、2.存在主义文学有那些基本特性?首先,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都关心现实问题,因此他们的作品都与现实紧密有关。 第二,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差不多都是哲学学生出生,而他们在哲学思想上的共同理念就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宣传存在主义哲学,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位存在主义者,人物性格具备明显的抽象性和哲理性,某些人物甚至能够说是存在主义理论的传声筒。同时,哲理化的特性也是20 世纪当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的发展趋向,反应了20 世纪人类对自身命运和存在状态的困惑以及执着的探索。 第三,从形式方面看,存在主义作家基本上是遵照老式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西西福斯的神话体现了怎样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怎样体目前
34、它的小说中的?西西福斯的神话是加缪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著作。西西福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暴君,遭到神的处罚:在冥土推巨石上山,但将及山顶时,巨石滚下,他再重新推石,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加缪借这个故事来阐明自己的哲学观点。人的存在就犹如西西福斯的生存状态同样荒诞和徒劳无益。西西福斯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也为此感到烦恼,然而他仍不停地把巨石推向山顶,因为“爬上山顶所要作出的艰辛努力就足以使一个人的心里感到充实”,因而他又是幸福的。加缪甩的是这个神话英雄的“清醒意识”,这种“清醒意识”既给西西福斯带来痛苦,又造就了分的胜利,因为他的清醒韵味着对痛苦和命运的藐视,加缪的报有作品几乎都是这种哲学观
35、点的形象化阐释。简述厌恶的思想内容?厌恶作为萨特的第一部存在主义小说,也是法国第一部有影响的存在主义小说,明显地在老式小说的故事论述中融入许多有关“存在”的思考,这是它突出的存在主义特色。如小说主人公洛根丁感觉到“厌恶”并最后发觉其根源在于“偶然性”,就是说,从定义上说,存在不是必然。一切都是完全没有依照的。洛根丁的体验和感觉其实是萨特日后在存在与虚无和苍蝇等作品里体现的思想:生活是荒谬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意义;生活的荒谬会使人厌恶。这也是萨特提出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基本含义。大师和玛格丽特提出了哪些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体现了作品怎样的思想内容? 首先,魔王沃兰德为何来到人间?实际上,沃兰德
36、在和莫斯科的杂技观众网页时,就开诚布公地讲明了此行的目标,那就是要透过城市外貌变化,看一看“我市居民的内心是否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他此行只不过是要莫斯科居民的生活来一次揭露性试验,他揭示出人们一般体面的那个貌似坚强的精神支柱,竟是这么脆弱? 于是小说提出另一个问题:莫斯科的精神文化的理论权威、莫斯科文联主席柏辽兹为何应当受那么严肃的处罚?其实,沃兰德惊怒柏辽兹“无论提起什么,一切没有”的历史和文化虚无主义态度,“从死变灰、一切化为乌有”的没有道德责任感、没有精神皈依的庸俗唯理论势必泯灭掉人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导致的是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精神支柱的行尸走肉的世界。小说出现了一个新的耶稣
37、形象,那么这一精神支柱怎样才能在人的心中树立起来?为何说怯懦是人类最可怕的缺陷?另外,小说还提出为何永生不死是恐怖的?大师为何只配得到“安宁”等等。作业4一、填空题1、1950年5月1日,法国剧作家欧仁.尤奈斯库的一知名为秃头歌女的戏在巴黎“夜游者剧院”首演,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的诞生。尤奈斯库重要的作品尚有椅子、犀牛等。2、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重要有:贝克特、尤奈斯库、阿达莫夫、热内、品特、阿尔比等。3、贝克特的戏剧代表作是等等戈多。4、新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重要有:萨洛特的向性;罗伯-格里耶的橡皮、嫉妒;克洛德.西蒙的(代表作)弗兰德公路;布托尔的变、度等。5、黑色幽默重要的代
38、表作家作品有冯尼格特的五号屠场、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6、玉米人的作者是阿斯图里亚斯。7、马尔可斯的代表作是百年孤单。二、简答题1、等候戈多怎样体现荒诞派戏剧的特性?p2162、新小说有哪些重要理论?p2193、什么是“黑色幽默”?p2304、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有哪些基本特性?p253三、论述题分析百年孤单的思想内容。P2601、等候戈多怎样体现荒诞派戏剧的特性? 老式戏剧要求一出戏要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情节要有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戏剧语言要富有动作性,能推进剧情向前发展。但荒诞派戏剧却拒绝遵守上述标准,等候戈多充足体现了这一流派在形式上的特点。
39、全剧没的戏剧冲突,也谈不上情节,只是无聊的闲谈。等候戈多因情节结构的这一特点又被称为“静止剧”,这恰恰体现了作品的内容:生活如一潭死水,单调乏味,机械重复,毫无希望。新小说有哪些重要理论? 首先,反对过度强调小说的思想性、社会性、倾向性。 其次,强调探索新的小说体现方式。如,新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无名的“我”,他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3、什么是“黑色幽默”? 美国当代文学流派 。盛行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后期,1965年 ,弗里德曼将12位作家的作品编为一本短篇小说集 ,题名黑色幽默,流派的名称由此而得。黑色幽默是人们感到自己生存在一个令人绝望的、不可理喻的环境之中,作家对现实社会怀着既沉痛、愤懑
40、又无可奈何的绝望心情。黑色幽默小说力求突出生存环境的荒谬冷酷,嘲讽讽刺和袭击老式价值与美学观念,体现世界的异化、人性的沦落与情感的破碎。不过,他们的愤懑并没有发展为反抗,而是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耸耸肩膀,一笑置之。黑色幽默是能够说是反理性、反理想主义的文学。 1961年,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开创了“黑色幽默”的先河,为美国文学当初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4、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有哪些基本特性?第一,用神话了的“现实”,反应生活的真实。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魔幻并不是虚幻,而是以现实为基础,执着于描写拉丁美洲的现实;第二,引进带有神奇色彩的特殊的人和事,增强体现生活的艺术魅力。 作家往往负有为现实斗
41、争服务的使命感;作品的基本题材来自现实,其内容富有社会意义。第三,夸张手法,荒诞描写与魔幻色彩的结合。它不追求如实地描写现实,作品的题材和内容被魔幻化。三、简析百年孤单的思想内容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单,重要体现的是“拉丁美洲的孤单”。百年孤单的标题非常简洁地概括了书中的内容:“百年”指作品中所写的时间跨度,即马孔多的历史;“孤单”指马孔多人的性格,即他们的封闭与落后。1.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布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导致马孔多百年孤单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挣脱这种孤单?2.“孤单”,马孔多地处偏僻,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再向外便是大海,它孤单,同时生活在这里的人孤陋寡闻,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作家以为他们生活悲剧的原因,即精神上的“孤单”,他们缺乏受惊,意志薄弱,缺乏理想,缺乏动力,于是遇到挫折便离群索居,失去进取精神。作品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单,走向觉醒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