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
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QC成果报告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
合肥南站聚丙烯晴纤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QC小组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QC小组简介 2
三、选题理由 3
四、现状调查 3
五、目标设定 4
六、原因分析 5
七、要因确认 5
八、对策及实施 9
九、效果检查 11
十、效果巩固 12
十一、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2
一、工程概况
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北广场工程场址位于合肥南站的东、南、西、北侧的场地范围内,整个厂区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南二环外龙川路(规划路)以南,繁华大道以北,徽州大道以东,泸州大道以西,连接主城区组团和滨湖新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4.61万平方米,建筑基地总面积3.9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7300平方米,属于大型多层公共民用建筑,大型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
由于本工程结构尺寸大,主体结构顶、底板及外墙厚度较大,通过技术及借鉴已有工程经验,通过采用预应力、设置后浇带、混凝土中添加聚丙烯腈纤维等措施来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
本工程地下室外墙采用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其具体主要参数设计如下表一。
表一:聚丙烯腈纤维主要性能指标
抗拉强度(MPa)
>5600
弹性模量(MPa)
8000-9000
断裂伸长率(%)
20-25
长度(mm)
12
直径(um)
12±0.5
建议参量
0.8-1.0砼
二、QC小组简介
表2.1 QC小组成员及活动统计表
QC小组名称:
合肥南站聚丙烯晴纤维混凝土应用QC小组
成立时间:
2012年10月20日
小组类型:
现场型
活动时间:
2012年10月—2013 年2月
小组人数:
10
注册号:
SC-30
合理化建议:
采纳实施6条
教育时间:
平均58小时
活动次数:
20
小
组
成
员
概
况
序号
姓名
单位职务
文化程度
组内职务
组内分工
1
冀振茂
项目经理
本科
组 长
总策划,技术指导
2
李宏飞
技术负责
本科
副组长
协调组长,对策实施
3
熊新林
技术负责
本科
副组长
数据分析,报告撰写
4
何长高
安全总监
大专
组 员
监督指导
5
冯玲
实验室主任
本科
组 员
策划指导,成果审核
6
冯立军
生产经理
中专
组 员
督促指导
7
王玉
质检员
本科
组 员
制定对策,督导实施
8
黄大桥
质检员
本科
组 员
现状调查,过程控制
9
姜士斌
施工员
中专
组 员
现状调查,效果检测
10
陈晓辉
办公室主任
大专
组 员
负责人员培训安排
制表人:王玉 制表时间:2012年11月1日
三、选题理由
1、纤维混凝土是近年来在国际与国内迅速发展的新型复合材料,其中尤以聚丙烯晴纤维混凝土发展最快,它以优良的抗渗、抗冻、抗冲磨、抗冲击等性能而广泛用于公路、机场、桥梁、水工、建筑等领域。目前,美国合成纤维混凝土的使用量己占混凝土总产值的7%,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已有数以千计的工程采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并取得显著成效。
2、聚丙烯腈纤维可明显地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及抗冲击性能,并有效地阻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等耐久性能。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决定以“聚丙烯晴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为课题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
四、现状情况
由于北广场总长191米,总宽218米,为地下2层、地上1层建筑(地下二层为纯地下室,地下一层北侧有土、东西南侧无土)。地下二层层高5.1mm(局部6.2m),地下一层层高5.2m(局部5.6m),首层层高5.25m(局部5.45m)。地下二层功能为地下停车库;地下一层主要功能南侧为与高铁站房北换乘厅。
结构实属超长结构。
聚丙烯腈纤维作为国际与国内迅速发展的新型复合材料,其对本工程超长结构的裂缝控制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措施。
五、目标设定
(一)确定目标
结合该工程质量目标及公司相关要求,为保证施工质量要求,确保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在结构中应用作用的发挥,小组必须制定出高效并且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发挥其有效作用。避免达不到设计作用要求,影响结构早期裂缝及抗渗性能。
图5.1 聚丙烯腈纤维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制图人:王玉 制图时间:2012年10月17日
图5.2聚丙烯腈纤维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二)目标可行性分析
1、施工方案经公司审定,报业主、监理审批通过,并获得设计单位认可,技术措施可行。
2、根据设计及现场实体要求,掌握聚丙烯晴纤维的性质及添加技术参数,针对施工方法确保纤维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纤维混凝土达到质量要求,发挥其有效作用。
3、 本QC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技术管理水平,有丰富的施工经验,质量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
4、集团公司和公司领导对本工程都相当重视,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于了大量的支持。
六、原因分析
QC小组成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应用鱼刺图对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说明,如下图所示:
料
机
人
纤维原料质量
搅拌站质量
骨料粒径
水泥砂石质量
原料计量器具
施工人员水平
聚丙烯晴纤维混凝土质量好
管理人员水平
水质量
砼输送设备
配合比设计
施工环境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振捣
环
法
图6.1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制图人:王玉 制图时间:2012年11月8日
七、要因确认
根据因果图分析的原因,小组进行了要因确认。
(一)末端因素逐个确认
1、工人施工水平
确认方法
现场确认
确认标准
施工人员施工水平
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10日
确认人
陈晓辉
确认内容
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检查发现,24人中有18人原来都从事过纤维混凝土浇筑施工,并且有15人经过专业培训,可以熟练完成混凝土振捣浇筑等工序。
确认结论
非要因
制表人:王玉 2012年11月5日
2、末端因素:搅拌站质量
确认方法
搅拌站现场驻场确认
确认标准
搅拌站搅拌质量文件及设计要求
确认时间
2011年11月10日
确认人
冯玲
确认内容
本工程选用合肥市烟墩、双龙叫搅拌站提供的商品砼,此两家搅拌站均为合肥市顶级搅拌站。该搅拌站资质等级符合业主要求。
确认结论
非要因
制表人:王玉 2012年11月5日
3、原料计量器具
确认方法
搅拌站现场驻场确认
确认标准
国家相关标准
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8日
确认人
冯玲
确认内容
搅拌站所有原料计量器具均经过国家相关器具测定单位测定,器具误差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确认结论
非要因
制表人:王玉 2012年11月5日
4、砼输送设备
确认方法
现场调查
确认标准
砼输送设备
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10日
确认人
姜仕斌
确认内容
混凝土输送过程中,输送车辆路程时间局部车辆超过1小时,罐体转速不均匀,且在输送到达现场后发现输送车司机加水进入混凝土中。
确认结论
要 因 ★
制表人:王玉 2012年11月5日
5、纤维原料质量
确认方法
搅拌站现场驻场确认
确认标准
设计要求
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8日
确认人
冯玲
确认内容
搅拌站采用纤维严格按照表一:聚丙烯腈纤维主要性能指标进行选定,进场检测合格。
确认结论
非 要 因
制表人:王玉 2012年11月5日
6、混凝土水泥、砂质量
确认方法
搅拌站现场驻场确认
确认标准
与甲方、设计单位驻场检测
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8日
确认人
冯玲
确认内容
由于聚丙烯晴纤维同混凝土骨料、掺合料、外加剂及水泥不会有任何冲突。因此只要保证混凝土各成分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用材方可。
确认结论
非要因
制表人:王玉 2012年11月5日
7、骨料粒径选用
确认方法
搅拌站现场驻场确认
确认标准
骨料粒径≦20mm
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8日
确认人
王玉
确认内容
在混凝土搅拌站现场驻场过程中发现,混凝土用骨料中存在大量骨料粒径≧20mm。
确认结论
要 因 ★
制表人:王玉 2012年11月5日
8、配合比设计
确认方法
现场调查
确认标准
设计要求
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8日
确认人
冯玲
确认内容
搅拌站严格按照我项目部出具的设计配合比进行计量,按照表一进行纤维添加
确认结论
非要因
制表人:王玉 2012年11月5日
9、混凝土振捣、养护
确认方法
现场调查
确认标准
高频振动器、插入间距30CM-40CM、插入深度50CM
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8日
确认人
黄大桥
确认内容
经检查现场采用普通振动器,存在欠振及过振现象,振动器震动间距及插入深度均为达到要求。
确认结论
要 因 ★
制表人:王玉 2012年11月5日
10、周边环境因素
确认方法
现场调查
确认标准
气温正常、未下雨
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20日
确认人
姜仕斌
确认内容
环境具备浇筑条件
确认结论
非要因
制表人:王玉 2012年11月5日
(二)主要因素确认
QC小组通过对上述10个因素逐一确认,我们找出了以下3项主要因素:
砼 输 送 设 备
2 降水井口未作封闭,导致反浆
3 滤水管不居中
4 地面既有障碍物影响布井
5 滤水管设计不合理,且滤网间隙过大
设 备
主 要 影 响 因 素
混 凝 土 粗 骨 料 粒 径
混 凝 土 振 捣、养 护
制图人: 王玉 制图时间:2012年11月20日
八、对策及实施
根据分析得出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实施,QC小组成员按以下几种措施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施:
[实施一] 砼输送设备
输送系统是连接生产和施工的一条纽带。它包括:混凝土输送车辆、泵机、泵车和输送管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混凝土输送
输送全过程中的任务是要求始终使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保持均匀、不离析、不分层状态。这要求混凝土罐车在输送过程中罐体保持3~6r/min的转速转动,并及时将混凝土送到指定浇筑点。拌合好的纤维混凝土由搅拌站输送至浇筑部位,时间不应超过60min,否则应在混凝土运到工地后再加入聚丙烯纤维。
输送过程中严禁司机、施工人员私自向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中加入生水来调节和易性,否则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聚丙烯晴纤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输送能力,以保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二)泵送
泵送浇注混凝土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1)开始泵送时,混凝土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反泵的状态。泵送速度,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时,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后,方可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2)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 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3)将高强混凝土倒入料斗时,应注意下料的高度和方向,以免高强混凝土离析或骨料过于集中在一个缸内。
4)输送时,料斗中高强混凝土存量不低于搅拌轴,以避免空气进入泵管而引起管道的振动。
[实施二] 混凝土粗骨料粒径
对骨料的要求:骨料粒径越大,纤维越容易受骨材排挤压迫,单位体积内纤维含量增加[1],如图8.2所示,纤维容易互相纠结成球,纤维球又会造成骨材间分离。为了避免上述情形发生,必须选用粒径较小的骨材。因此,粗骨料粒径应≤20mm。
图8.1 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对纤维束分布的影响
[实施三] 混凝土振捣、养护
1、混凝土入模后,处于松散状态,不仅不能很好填满模具,而且其强度和对钢筋的握裹力都不能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浇筑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采用高频振捣器。分层与布点合理,避免欠振与过振。
2、使用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捣实。振动频率和时间以能使拌合物中的所含空气成分逸出为准,达到表面平整,从而使强度等各种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振动器震动间距控制在30~40cm,插入深度约50mm,板面使用二次振捣工艺,20~30min后进行复振。
3、浇筑完毕后应根据季节不同及时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保证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表面处于温润状态,保证早期强度的增加。
九、效果检查
(一)目标检查和对比
经以上对策的严格实施,2013年2月20日,经合肥市质量监督站及第三方巡查组结构检测,检测结果如下所示:
第一:通过对现场取样留置的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试件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的破碎检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场效果渐下图9.1;
图9.1 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能对比图
第二:混凝土掺入少量纤维后,抑制了早期干缩裂缝及离析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使混凝土孔隙率大大降低,从而使混凝土抗渗能力大幅度提高;
图9.2 聚丙烯腈纤维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第三:混凝土掺入少量纤维后,抑制了早期干缩裂缝及离析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具体效果如下图9.3、9.4。
图9.3 采用聚丙烯腈纤维后混凝土表面无裂缝
图9.4 未采用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表面有裂缝
(二)活动效益
1)本工程为合肥市委市政府2012年度10项重点工程之一,市领导及地方主管部门极为关注,本次活动的成功,为提高项目质量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赢得了各方的好评,为企业在合肥市扩大市场占有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通过QC活动,运用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开拓了小组成员的思维方式,培养和锻炼了人才,也培养了大家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本次活动使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对聚丙烯晴纤维混凝土施工有了新的认识,对工艺原理有了全面的掌握
十、效果巩固
为了使本次QC活动成果得以巩固和推广,做到质量管理制度化、施工方法标准化、规范化,我部对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QC小组及时总结了相关经验和方法,编写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施工功法和技术总结。
2、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对重点、关键工序指派专人负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难题以会议的形式进行研究讨论。
3、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检测程序,确保各分项工程一次成优,确保实现总体创优规划。
4、及时总结和完善施工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机具产生的效果及其优缺点,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相关资料。
十一、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一)总结
通过项目部全体人员及有关领导的共同努力,按计划攻克了聚丙烯晴纤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各项难题,全体参与人员感到高兴和自豪。大家一致认为只要领导重视,技术干部发扬吃苦奉献和拼搏精神,施工人员发扬不畏艰难困苦,大家高度负责,集思广益,充分利用科学理论依据,一定能够克服制约施工生产的各种困难和难题。
(二)今后打算
1)进一步提高和普及QC教育,实现QC活动经常化、标准化、全员化、制度化、程序化,实现全员质量管理,以适应今后社会发展及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
2)在下一步的施工中,我们将充分运用QC方法指导各工序施工,完善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