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科成因与转化策略.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198648 上传时间:2025-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科成因与转化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科成因与转化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68112250767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科成因与转化策略 清河路第一小学:罗玉川 由于传统的、历史的原因,现实教育中无视学生在认知水平上的差异,教学内容一锅煮、教学要求一刀切的“理想化”教学,仍或多或少地困惑着我们;另外以“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教材、课标、进度的弊端造成一些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上的困难。这些外部的诸多因素,导致了相当数量的中下学生游离在我们教学活动之外,使其形成学习障碍、滋生厌学情绪、造成“学习失能”。因此,在“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就如何规避“一统化”的教学误区、矫正对“学困生”放任自流的教学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我在转化学困生方面采取的几点策略与大家分享: 策略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以学校开展的“十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我一生”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对“学困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强化养成教育,促使“学困生”形成“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我班王侯同学,写字很慢天天都是最后一个交本子,教师让他当小组长不光要管好自己的作业还要求管好全组的作业,培养他的责任心,后来写字速度提高了很多,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 策略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困生”创造展示个性的机会。 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多给提供这些孩子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如每学期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发挥“学困生”的特长为老人表演一个个自编自导的节目,义务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在活动中让“学困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还可以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入社区,组织学生为社区服务,开展“社区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活动。 在这些舞台中“学困生”展示了自我,使“学困生”捕捉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变得更自信、自立、自强,从而发掘自己的潜力,促进自我觉醒、自我辅导、自我发展。班上的王悦悦同学,学习的落后一直让她很自卑,平时沉默寡言。在今年“身边的故事”讲故事比赛中,他在班级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这帮助她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人也变得开朗了许多。班上的毕凯同学,调皮好动,脾气倔强,很难管教。在“一粒小豆”节目表演中,让他担任领诵角色,他在集体的活动中,明白了守纪的重要性,懂得了自我约束。 策略三、家校携手,充分发挥教育合力 “学困生”的家长大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状况和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引导,与学校失去沟通和联系,孩子的教育往往在学校进行得很顺畅,回到家里又回到了“起点”。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为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了一下方法: 1、开好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 通过家长会或家长学校,传授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人们常说,“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长或问题的家庭”。通过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开展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有助于引导学生家长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主动跨出家庭教育误区的第一步,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赖,从而打消孩子心中焦虑、恐惧的情绪,改掉任性、贪玩的不良习惯,培养正常的心理。 2、平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教师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其子女有在校的学生习情况,要求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协调好“学困生”与家长的关系。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家庭、学校相互合作,促进父母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构建“学困生”全方位、全天候、和谐的健康的成长环境。班上的张雨晴同学在一年级时常常不写课后作业,课堂作业书写的字迹潦草,听课不专心,嘴巴闲不住总爱讲话,整天脏兮兮不讲卫生。考试经常不及格。我及时与家长联系,帮助她制定习惯养成计划,并督促执行,如今干净整洁的小姑娘,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的字迹工整、美观了许多,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 策略四、以爱浇灌,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多数教师深深地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要想解决“学困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以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去对待“学困生”。 教育离不开一个“爱”字,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对于“学困生”,应倾注更多的关爱,因为他们往往自卑心理强,自信心不足。如果老师对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和尊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出现奇迹。学生们在结题座谈会上说得最多的是:“老师的无微不至关怀,让我们重新树立了信心,鼓起了进步的勇气。”“老师像妈妈一样,没有嫌弃我们,给了我们成功的希望。”“那次活动我当主角了,真好”等等 2、要以广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艺去征服“学困生”。 作为老师,除了具备爱心、责任心外,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深刻钻研和领会教材,挖掘教材中知识间的联系和美的因素,引领学生去体会学科学习的快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堂始终充满生机,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自主探究式”“师生互助式”教学。小学教学不是要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教会学生怎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等。我们要以自己人格魅力和学识去征服那些对学科兴趣不浓,能力有所欠缺的“学困生”,使他们“爱其师,信其道”。 3、帮助“学困生”学会学习是“学困生”转化的根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困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因此,掌握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是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的重要内容。 我在平时教学中结合学科教学,指导“学困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预习、怎样阅读、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怎样复习和做练习、如何掌握记忆的技巧、知识的组织以及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实践运用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学困生”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了解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旦他们发现自己近来的学业成功得益于学习方法的运用,就会增强学习动机,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策略之五,运用多样的评价策略,促进“学困生”发展 评价的尺度,随着“学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针对“学困生”自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我以学生的优点为支撑点,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如果他上次测试得了53分,这次得了58分,就应该加以鼓励,让他知道这5分是努力的结果,通过努力就能提高,就会成功。自我接班以来班上的学科“学困生”大大降低了,一些孩子重新找到了自信, 12名“学困生”的各科成绩合格率达到了85%,其中有5名学生还踏进了中上游行列。消灭了不及格现象。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效益,使家长们对孩子也刮目相看,“我的孩子现在喜欢学习了。”“我的孩子不再任性了,懂礼貌了。”“我孩子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真得好好谢谢你们老师的教育。”这是家长们在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以上是自己在“学困生”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不断的“反思”,用我的研究、积累、学习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来拓展新的思路,去追求更新更多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