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资料.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8194309 上传时间:2025-02-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绪论一、 填充题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 研究 )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处理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措施 )的科学。2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标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重要是民族的(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不过,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

2、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4 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5 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大纲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备(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D 政治性 3 民族理论学科不但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怎样正确地处理或处理( D )的问题。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B经济发展 三、 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

3、究范围、内容,重要应包括( ABDE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 研究民族问题处理的措施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大纲、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 民族理论的研究措施包括( ACE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措施B 信息综合措施C 抽象归纳研究措施D 定性分析措施E 定量分析措施3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A 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 仔细、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 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 对民族研究工作具备重要指引意义4 民族理论( ABCDE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 是一门理论科学C 是一门实

4、践科学D 是一门交叉学科E 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错,研究怎样正确的处理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引。(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引)3 有关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首先体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见解,另首先反应在人们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措施上。(错,民族改成民族观)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怎样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

5、系的问题。(对)五论述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7第二章民族一、填充题1伴随(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并且有了新的含义。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重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区 )渊源和( 族体 )渊源等。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尤其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性 )为基本依据。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性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谨慎稳妥地甄别确定的。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

6、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B )。B族类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C南朝 3孙中山以为,导致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D自然力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D斯大林5.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很快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D1987年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作为一个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备( AC )等基本属性。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以为,导致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

7、括( ABCDE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性是( ABCDE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区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能够把民族划分为( ABCD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是( AD )。A民族特性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四、辨析题1民族是一个社会人们共同体,具备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错,尚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备共同的特性的稳定

8、的人类共同体。(错,尚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备共同特性)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性理论进行民族考查的。(错,辩证的科学的利用)五、论述题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性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一样?13 15 25 第三章民族发展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此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 )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2 民族的形成,是( 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成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瓦解,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 胞族 )( 部落 )(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

9、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 次生形态 )民族。4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 机制 )不停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足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5 民族( 融合 )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6 民族( 消亡 )是民族融合的实现成果。7 自然同化是指不一样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收另一个民族的特性,变化本民族特性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它是由不一样民族之间( 生产 )、( 生活 ) 、( 文化 )发生发展的。

10、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区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民族2 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原因,民族所处的自然原因、社会原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演进)的质与量的提升。3 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性,接收其他民族的特性,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D 同化4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C 自然三、多项选择题 1各民族的多个多样的发展过程,能够归纳为几个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BE )。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2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CD )。A 社会生产B 社会分工C

11、内部交往程度D 外部交往程度E 地理位置3 民族发展包括 ( BCD )等。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4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A 民族结构B 民族素质C 民族关系D 自然环境E 社会环境5 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性,接收其他民族特性的变化过程是( ABCD ) 。A 用强制伎俩,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B 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C 是民族压迫的体现形式D 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四、辨析题1 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导致的。(错,一部分改为某些,多是由民族

12、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区的隔离而导致的)2 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通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对)3 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错,这个概念是民族组合)4 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通过长期的共同性增加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异最后整体消失的现象。(错,这个概念是民族融合)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对)五、论述题怎样区分和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44 48第四章民族关系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个( 社会 )现象,

13、也是一个( 历史 )现象,还是一个社会关系。2我们观测不一样民族的组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组成民族关系时,核心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备( 民族性 )的内容。3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扬大会上的发言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友好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深入完善与( 民族间实际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体现形式是( C )的关系。C民族群体之间 2目前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

14、系。D各族劳感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性,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B性质 4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标准是( D )。D友好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重要体现为( ABCE )。A. 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E民族友好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

15、心问题是( BCE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原因可概括为( ABC )。A自然原因 B民族自身原因 C社会原因 5从微观角度看,常常影响详细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因包括( ABCD )。A民族居住混杂情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四、辨析题1我们不能把不一样民族组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对)2民族关系的基本体现形式是不一样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包括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

16、,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原因。(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某些悲观原因的作用)五、论述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展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61 65第五章民族问题一、填充题1 民族问题是伴随( 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有着不一样的内容。2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社会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 国家 )之间的关系具备重要的意义。3 民族问题是一个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 民族问题理论 )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4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

17、能铲除民族压迫的( 社会 )根源,实现民族平等。5 只有进行( 社会主义 )建设,才能不停处理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6 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性及其详细形式,即民族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反应出来。7 民族自身的发展情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 矛盾 )的情况,即民族问题。8 民族间( 经济文化 )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目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重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重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亲密有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处理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整民族间经济的发展、( 利益的分派 )、文化发展的需求。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

18、争,说到底,是一个( 阶级斗争 )问题。二、单项选择题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重要根源是( C )。C社会原因 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A 民族与阶级3 现今世界上共有( C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C 3 000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重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体现出来。以民族差异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体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D 经济利益三、多项选择题 1如下各项中,属

19、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性的有( ABD )。 A普遍性 B国际性 D敏感性 2 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目前民族诸特性及详细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D 民族的活动中E 民族的交往联系中3 虽然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因为( ABDE )等原因的影响而体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A 地区B 民族D 经济E 文化4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体现为( BCDE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某些鲜明特点。B 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 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D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 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四、辨析题1 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

20、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备长期性,并具备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停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错,封建社会改为社会主义社会)2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对)3 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亲密的联系。(对)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体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错,结尾加上文化事业)五、论述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展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86第六章 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一、填充题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大杂居 ),( 小聚居 ),(

21、交织居住 )。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大分散、小聚居 )。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 1.9万 )公里。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一样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 政教合一 )制度、( 土司 )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 原始居民 )制度等。 5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目前( 民族发展 )方面,又表目前( 民族关系 )方面。二、单项选择题1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C )个国家接壤。C10多 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 A )以上民族共居。A两个 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C )。C64% 4我国大陆地区的( B

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B31个 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B )。B18个 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目前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B )的问题上。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1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BD )。B壮族 D满族 2如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BCD )。B格萨尔 C江格尔 D玛纳斯 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ABCE )。A封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 E原始公社制度残存4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CD E )。

23、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辨析题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份均已确定。(对)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目前民族关系方面。(错,表目前民族发展方面与民族关系方面)五、论述题怎样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99第七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一、填充题1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 提升民族素质 ),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 民主的组织形式 )。2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奉自由权利

24、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3 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 压迫 ),反对民族( 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 地位 )和( 权利 )。4 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日后成为资产阶级( 民主 )运动的一个标准。二、 单项选择题1 ( A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A 民族平等团结2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C )。C 根本标准3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

25、、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B )。B 1/3三、多项选择题1 民族平等是指不一样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备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ABCD )的平等。A 地位B 待遇C 权利D 利益2 ( BCDE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B实现民族平等C加强民族团结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渐得到处理3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重要是( ABE )。A 认可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果断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B 认可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E 认可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实际上的完

26、全平等4 民族团结是指不一样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 ABDE ) 。A 和睦B 友好D 联合E 协调5 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备如下重要意义( ABCDE )。A 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B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C 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D 有利于国家的稳定E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四、辨析题1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对)2 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

27、奉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错,保障的是权利和利益)五、论述题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含义。102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一、填充题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 ),设置( 自治机关 ),行使( 自治权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 设置和建设 );二是自治机关的( 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 )、( 自治州 )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4自治权不但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的权利。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28、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和(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二、单项选择题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C )。C自治权的行使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 )。A自治机关的设置和建设 3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C )个。C155 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C )个。C44 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标准是( B )。B民主集中制 三、多项选择题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标准是( ABCDE )。A坚持民族平等的标准 B坚持民族团结的标准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标

29、准 D维护国家统一的标准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标准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重要有( BCDE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ABCDE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 B经济原因与政治原因的正确结合 C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的正确结合 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4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 ACE )。A民族干部 C民族语言文字 E民族形式5处理好民族自

30、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照的重要标准有( ABC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果断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四、辨析题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错,把人民政府去掉)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置自治机关。(错,尚有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但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4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错,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处理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标准。(错,不是创造,是依照马克思主义有关民族问题的理论标准,结合我国详细的历

31、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五、论述题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其重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110第九章民族干部政策一、填充题1 少数民族干部所具备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托(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2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通过各民族干部的努力,才能同各民族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3 少数民族干部具备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意义 )。4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依照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迫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定了以“培

32、养( 一般政治干部 )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和尽也许吸取培养( 知识分子 ),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 从事民族工作 )的汉族干部”的标准。5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二、 单项选择题1 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 ),要求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A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2 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D )的中心步骤。D 长治久安3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B 真正实行

33、民族区域自治三、多项选择题1 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A 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B 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C 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确保D 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2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包括:ABCDEA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深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确保。B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C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率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34、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核心所在。D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长治久安的中心步骤。E努力培养一支具备高度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和彻底处理民族问题的可靠确保。3 伴随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 ABDE )的方针、标准。A 科学技术干部B 理论干部D 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E 建立起一支又红又专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队伍四、辨析题1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重要体现形式,

35、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重要标志。(错,其中团结字样删除)2 少数民族干部具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3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使用方法律的形式要求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停走向法制化。(对)五、论述题目前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136第十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一、填充题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 城镇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人与自然友好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协助和( 少数民族自力更生 )相结合的方针。34在国家协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

36、源的时候,必须坚持( 国家利益 )和( 本地民族的实际利益 )相结合的标准。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 开发式 )式扶贫。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重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加方式,应采取( 集约型 )的、( 素质和效益较高 )的经济增加方式。二、单项选择题1二十一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D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现阶段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是( 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引思想是( C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4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

37、北京增援内蒙古、河北增援贵州、江苏增援广西和新疆,山东增援青海,天津增援甘肃,上海增援云南和宁夏,全国增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增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增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 D )。D对口增援三、多项选择题1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协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原因重要是( ABCE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情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有( ABC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加方式、道路 C完善分派结构和分派方式 四、辨析题1发展少数民族

38、地区的经济建设重要靠国家的协助。(错,不是重要的,是必要的必须的)2目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错,民族地区依照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防止“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3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激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对)五、论述题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147第十一章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一、填充题1 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 标志 )和反应,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也许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 前提 )。因

39、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 )和作用。2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 民族教育专门法 )和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 办学形式 )、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要求及其制度。3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 物力 )、( 财力 )保障的法律要求,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对应的物质确保。4 少数民族文化重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 文学 )、科学、( 艺术 )、哲学、( 宗教 )、风俗、节日等。5 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 条件

40、)之一,并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 先导 ),因而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具备重要的( 意义 )。二、单项选择题1我们一般所说的民族文化重要是指( B )。 B精神文化 2因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导致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A ),导致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A 科技人员和教员3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D )。D 必然要求和必然成果4 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后都体目前( A )上。A 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三、多项选择题1 民族教育( ABCD )。A 是提升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B 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C 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41、组成部分D 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 我国民族教育具备如下特点( BCDE )。B 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 民族教育受民族原因影响制约很大D 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 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进3 少数民族在不一样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DE )。B 形成了不一样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C 组成了不一样民族的文化心理D 组成了不一样民族的价值观念E 组成了不一样民族的思维模式四、辨析题1 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备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2 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

42、平衡。(对)五、论述题试述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159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一、填充题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重要特点所体现( 语言意识 )和( 语言感情 ),即通过语言来体现民族特性、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 基本成份 )和( 体现形式 )的长期稳定。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 形成的 )规律、( 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变化 )规律和(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繁荣 )规律。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自身( 发展水平 )和( 分布情况 )以及民族关系情况的

43、影响。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后止果是( 语言的融合 )和( 文字的统一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老式文字,一共( D )种。D15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A )。A满、回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协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A11 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特点是( ABCE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 E民族语言的交融性2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标准态度是( BCDE )。B平等 C尊重 D使用 E发展3党和国家在落实民族语言

44、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重要有( BCDE )。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简志 C协助某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重视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4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知名的有( ABCE )。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E蒙文八协四、辨析题1民族语言具备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错,并不是永远存在,稳定性不排斥语言文字伴随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而发展)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错,是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繁荣的时期)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160第十三章民族风俗习惯政策一、填充题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认可和坚持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看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2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 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个反应。3 民族风俗习惯是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变化常常落后于( 生活条件 )的变化;它集中反应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 价值观念 )和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