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自考经济类财务管理学串讲笔记.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8192982 上传时间:2025-02-0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自考经济类财务管理学串讲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4年自考经济类财务管理学串讲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4年自考经济类财务管理学串讲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4年自考经济类财务管理学串讲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4年自考经济类财务管理学串讲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药方剂学1, 含义: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引,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2,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引,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3, 方剂: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引,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4, 治法:即治疗措施。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标准的指引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确定的治疗措施5, 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6, 方剂配伍的目标:增强药力,产生协同作用,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扩大治疗范围,控制药物的毒妇作用7, 药物配伍的形式同类相须;异类相使;相反相成:寒热并用、补泻同施、升降相随、

2、散收同用、刚柔相济、通涩并行。 制毒纠偏; 引经报使8, 方剂变化:药味增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9, 方剂变化的原因: 病情的轻重 兼证的有无 邪正的虚实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10, 常用剂型简介:汤剂 散剂 丸剂 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11, 煎药措施:先煎、后下、包煎、单煎、烊化、冲服12, 一般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以及以芳香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宜武火急煎。13, 补益剂以及部分含毒性药物的方剂,宜文火久煎。14, 服用的时间: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用。滋补剂、泻下剂宜空腹服用;安神剂、涩精止遗剂宜睡前服用;含毒性或对胃肠有刺激性药物的药剂宜饭后服用,急性病不拘时候服用;慢性病

3、宜定期服用。15, 服用的措施:药剂一般宜温服。解表剂、温里剂、补益剂宜热服;清热剂宜凉服。 解表剂1,【立法依据】“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体现“八法”中的汗法。2,【主治】表证;邪在肌表的疾患 3,辛温解表药:【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证 候】发热,恶寒,头痛,脉浮,无汗,项强身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代表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 4,辛凉解表药:【适应证】外感风热表证【证 候】发热,恶寒,头痛,脉浮,口渴,咽痛,舌偏红苔薄黄,脉浮数【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 5,扶正解表药:【适应证】体虚外感表证【证 候】气血阴阳之虚证 + 表证【代表方】败毒

4、散、加减葳蕤汤 6,凡邪已入里(麻诊已透、痈疮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者)不宜应用。表里同病者,宜“先表后里”;表里俱急者,则宜表里双解。 7,煎服法:入汤剂不宜久煎,宜热服以助汗,温覆要适度;药后应避风,以免重感外邪;药后不汗,可再服。 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病伤寒) 【病机】 风寒束表(主),肺气不宣(次)【治法】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方解】 君:麻黄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 散寒解肌刊登, 温通经络。 佐:杏仁 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使:炙甘草 和中,调和药性。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本方为发汗之峻剂,凡表虚自汗、体虚外感、新产妇人、失血者均不宜

5、使用。桂枝汤:【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病中风) 【病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 【治法】解肌刊登,调和营卫。 【方解】君:桂枝 散寒解肌刊登,温助卫阳。臣:白芍 滋养营阴,收敛阴液。佐:生姜 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调卫;温胃止呕; 大枣 补益脾胃;助白芍以和营血。 * 姜、枣相配,助桂、芍以调和营卫。使(兼):炙甘草 调和诸药桂、芍相配: 解肌刊登,调和营卫;散中有收,使祛邪而不伤正,养阴而不留邪桂、草相配,辛甘化阳,以助阳实卫;芍、草相配,酸甘化阴,以养阴和营。辨证要点: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调和营卫:是指能纠正营卫不和,解除风邪的一个治法。风邪自表而入,可引起营卫不和,见头痛发热,

6、恶风汗出,脉浮缓等证候,治疗上可用桂枝汤解肌刊登,调和营卫,纠正这种营卫不和的状态。 九味羌活汤:【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 【病机】风寒湿邪外袭,热蕴于里。表里同病,以表为主;寒热杂夹,以寒为主 【治法】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方解】君:羌活 散寒祛湿,祛风止痛。 臣:防风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苍术 祛风除湿,发汗解表。 * 防、苍相配,助君增强发散风寒湿邪之力。 佐:细辛 搜风散寒止痛 白芷 祛风散寒止痛 川芎 祛风止痛,活血行气。 * 三药辛温香燥,散寒祛风,宣痹止痛。 生地黄 清热养阴,且防辛温之药伤津; 黄芩 清泄郁热。 使:甘草 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头痛,

7、肢体酸痛,口苦微渴,脉浮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病机】风寒束表,(主证)表里同病,水饮内停。(兼证)表证为主。 【治法】散寒解表,温肺蠲饮(平喘止咳) 【方解】君:麻黄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桂枝 散寒解肌刊登;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臣:干姜、细辛 温肺散寒化饮; 佐:五味子 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白芍药 养阴和营,防麻、桂发汗伤阴。 半夏 燥湿化痰,蠲饮降浊。使:炙甘草 调和药性。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苔白滑。止嗽散: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风热表证)“辛凉平剂” 【病机】 风热袭表,热毒偏盛。【治法】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

8、解】君:金银花 a.清热解毒,芳香辟秽; b.轻散透表。 臣:薄荷、牛蒡子(辛凉解表,利咽解毒)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邪) 佐:桔梗 宣肺化痰止咳。 竹叶、芦根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使:甘草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桔梗、甘草相配,为“桔梗甘草汤”;功效:清利咽喉,化痰止咳。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制性存用:指在方剂配伍中,一味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物所制约,但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银翘散中之荆芥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辛凉轻剂” 【治法】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方解】君:桑叶 清宣肺热而止咳,疏散风热而透邪; 菊花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桑、菊相须为

9、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臣:桔梗 宣肺化痰而止咳。 杏仁 宣降肺气而止咳。 * 桔、杏相配,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薄荷 辛凉透表,疏散风热。 佐:连翘 清热解毒,轻透散邪。 芦根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使:甘草 调和药性。 辨证要点:咳嗽,微热微渴,脉浮而数麻杏甘石汤:【主治】表邪化热,壅遏于肺之喘咳证。“辛凉重剂” 【病机】外感邪气化热,热壅于肺 肺失宣降 喘咳 【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方解】君:麻黄 (制性存用)宣肺平喘,辛散透邪。 (臣)石膏 清泄肺热,生津止渴。 * 麻、石相配,以寒制温,清宣肺热,平喘止咳。 臣佐:杏仁 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 麻、杏配伍,宣降肺气,增强平喘

10、之力。使:炙甘草 和中,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喘咳气逆、发热、口渴、脉浮数。 忌用:风寒实喘、虚证喘逆者,禁用本方。 败毒散:【主治】气虚而外感风寒湿邪之证。“逆流挽舟” 【病机】风寒湿邪外袭肌表,正气虚弱(气虚)。 【治法】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方解】君:羌活(发散风寒,祛湿止痛)独活(以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而止痛) 臣: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柴胡(解肌刊登) 佐:桔梗、枳壳(宣肺、降气) 前胡、茯苓(祛痰渗湿,宣肺止咳)生姜、薄荷(辛散解表而和中) 人参 益气扶正以驱邪外出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使:甘草 调和药性。 辨证要点: 憎寒壮热,无汗,头身重痛,脉浮而重取无力 “逆流挽

11、舟”法:对于表邪内陷入里而成之痢疾,治疗上用此方疏散表邪,使内陷的邪气还从表 (外)而出,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 仿佛在逆流中挽舟上行,故称“逆流挽舟”。 方 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麻黄汤麻、桂同用,辛温发汗之峻剂外感风寒,无汗而喘之表实证桂枝汤桂、芍同用,调和营卫,辛温解表之和剂外感风寒,有汗恶风之表虚证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四时感冒之通剂外感风寒挟湿兼热证小青龙汤麻桂与姜辛味合用,外散风寒,内化寒饮素有寒饮又感风寒的外寒内饮证止嗽散温润和平,宣肺利气,疏风止咳外感咳嗽,表邪已微,肺气不利者方 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银翘散辛凉平剂,解表、清热力强温病初起,表热重证桑菊饮辛凉轻剂,解表

12、力弱,重在宣肺风热轻证,以咳嗽为主症者麻杏石甘汤麻、石同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外邪入里,肺热咳喘证柴葛解肌汤柴、葛同用,解肌清热三阳合病,以阳明为甚者升麻葛根汤解肌清热透疹麻疹透发不畅 泻下剂【组成】 泻下药为主; 【作用】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 “下法”。 【立法依据】 “其下者,引而竭之”、 “留者攻之”、 “其实者,散而泻之”。【治证】里实积滞证:腹实便秘证;水饮内停证:胸腹积水、水肿。 大承气汤:【主治】1、阳明腑实证(燥、实、痞、满)2、热结旁流证“通因通用”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病机】 热邪、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治法】 泻下泄热,行气消积。

13、峻下热结(急下存阴)(釜底抽薪)。 【方解】君:大黄(后下) 苦寒泄热,清泻肠胃积滞。 臣:芒硝 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黄、硝相须为用,攻柔相济,清泻热结力强,燥、实并治) 佐:枳实 破气散结,消积除痞。厚朴 -宽肠下气消胀除满 枳、朴配,助黄、硝以推荡积滞,攻下热结。 【使用方法】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冲服。 急下存阴:指通过峻泻通便以祛除实热邪气,从而达成保存阴津的一个治法。如大承气汤。 釜底抽薪:指用通导大便以泻去实热邪气的一个治法。好比抽去锅底下燃烧的柴草以减少锅的温度。 通因通用:为反治法之一。指用通利的方药来治疗通泄病证的一个治法,如应用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证 温脾汤:【

14、主治】脾阳不足,寒积中阻之便秘证 【病机】 脾阳不足,寒积内结(肠胃) 【治法】 攻下寒积,温补牌阳 。 【方解】君:附子 温壮脾阳; 温散寒凝,以宣通寒积; 大黄 荡涤泻下,攻积通滞,(制性存用)-附、黄相配,以温制寒,温中阳,下冷积。 臣:干姜 助附子温中阳以散寒凝; 芒硝 软坚泻下攻积; 佐:人参 补脾益气,防大黄泻下伤中; 当归 养血润燥,防泻下不伤正; 使:甘草 和中调药。 辨证要点:便秘,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胃肠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证) 【病机】肠胃燥热,脾阴不足,肠道失润 【方解】麻仁、杏仁、白芍、蜂蜜润肠通便。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泄热通便

15、济川煎: 【主治】肾虚精亏,肠燥便秘证.十枣汤: 【主治】悬饮,水肿实证。 【病机】水饮内停,正邪俱盛。 【治法】攻逐水饮。 【方解】君:甘遂 善攻逐经遂络脉中之水湿痰饮。 臣:大戟 善泻脏腑中之水湿痰饮。 芫花 善消胸胁间的伏饮痰癖。 佐、使:大枣 益气护胃;缓解诸药的峻烈、毒性,使下不伤正。 辨证要点: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 和解剂含义:凡具备和解少阳、调和脏腑功效、调和寒热等作用,用以治疗少阳病半表半里证、脏腑功效失调、寒热错杂等病证的一类方剂,统称为和解剂.分类:1.和解少阳 用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小柴胡汤2.调和肝脾 用于肝脾不和之证。四逆散、逍遥散3.调和肠

16、胃 用于肠胃不和,升降失调之心下痞证。半夏泻心汤用药特点:柴胡、青蒿、生姜 透邪外出 半表半里人参、大枣 益气扶正 正气不支 黄芩、青黛 清利胆热 胆火上炎 柴胡、陈皮、枳壳 疏畅气机 气机阻滞半夏、茯苓 祛除水湿 津液壅滞小柴胡汤:【主治】1.伤寒少阳病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3.疟疾、黄疸及内科杂病见少阳证。 【病机】热犯少阳,正邪相争,枢机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透表泄热,疏畅枢机) 【方解】君:柴胡 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 辛散疏畅少阳枢机的郁滞。 臣:黄芩 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柴、芩相配: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佐:半夏、生姜 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扶

17、正以祛邪外出; 使(兼)炙甘草-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 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脉弦。大柴胡汤:【功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蒿芩清胆汤:【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胆热偏盛,痰湿内阻) 【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和解少阳。 【方解】君:青蒿 清透少阳邪热,芳香“辟秽宣络”。 黄芩 清泄少阳邪热;清热燥湿。(蒿、芩相配,透邪泄热,引邪外出,和解少阳)臣:竹茹 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佐: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赤茯苓(清热利湿解毒,导邪从下而去) 枳壳 (行气消痰,散结除痞)陈皮(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使:甘草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

18、: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吐酸苦水,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四逆散: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病机】肝郁脾滞,阳气不升 【方解】君:柴胡 疏肝理气,透邪解郁。臣:白芍 养阴柔肝,缓急止痛 佐:枳实 行气导滞而理脾。(柴、枳相配,疏肝理脾,调畅气机。)使:炙甘草 调和诸药。(芍、草相配:酸甘化阴,增强养阴柔肝,缓急止痛之力 ) 辨证要点:胸胁、脘腹疼痛,脉弦。逍遥散: 【主治】肝气郁结,血虚脾弱之月经不调证。 【病机】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方解】君:柴胡 疏肝理气而解郁。 臣:当归 养血补肝,调血行滞; 白芍 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佐:白术、茯苓 健脾益气,资营血生化,又实土以御木乘;

19、薄荷 疏达肝气,助柴胡以解肝郁。 烧生姜 温胃和中。 使:炙甘草 配白芍以养阴缓急止痛;益气和中调药。 配伍特点:气血并调,肝脾同治,升降兼施 辨证要点:两胁作痛,目弦,食少体倦,舌淡,脉弦细而虚。半夏泻心汤:【主治】肠胃不和,寒热互结之心下痞证。 【病机】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 【治法】调和寒热,散结消痞,和胃降逆。(辛开苦降法) 【方解】 辨证要点: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利,舌苔薄黄腻。 辛开苦降:指用辛味药如干姜、半夏以开结消痞;配合苦味药如黄芩、黄连,苦寒以清降泄热,从而用治寒热互结,肠胃不和所致的心下痞证的一个治法,如半夏泻心汤。 清热剂应用标准: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

20、已盛尚未坚固的情况下使用。 若邪热在表,应当解表;里热已成腑实,则宜攻下;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又宜表里双解。 白虎汤: 【主治】气分热盛或阳明经热盛证 【病机】温病热邪内传气分,气分热盛,阴津损伤 【治法】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方解】君:石膏清热泻火,除烦生津。 臣:知母清热除烦,润燥生津。 佐、使: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生津止渴 辨证要点: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 如下情况不可勿用: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竹叶石膏汤:【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末清,气津两伤证。 【病机】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

21、和胃 【方解】 君: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竹叶清热除烦臣:人参益气生津 麦冬养阴生津 佐:半夏降逆止呕 粳米养胃和中 使(兼):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辨证要点: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口干,舌红少苔,脉虚数。清营汤:【主治】热入营分证。 【病机】热邪内传营分,营阴损伤。 【治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君: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 臣:生地黄清营解毒,助君清解营分热毒.养阴生津,以治营热伤阴。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佐:银花、连翘 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竹叶、黄连 清心除烦丹参 清心除烦,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引药入心 辨证要点

22、: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降而干,脉数。 透热转气法:指清营汤治疗温邪初入营分,故用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清透泻,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详细应用。犀角地黄汤:【主治】1. 热灼心营证。2. 血伤血络证。3. 蓄血瘀热证。 【病机】热毒深陷血分,以致耗血、动血。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 【方解】君:水牛角清心凉血,清热解毒。 臣: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使:芍药养血敛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辨证要点:各种失血,斑疹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 应用宜忌:(1)本方宜于热毒深陷血分及热伤血络之动血证候;(2)阳虚失血及脾

23、不统血者不宜使用。黄连解毒汤:【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苦寒直折:针对炽热毒盛实热证的一个治法,炽热毒盛充满三焦,直需泻火解毒,集多个苦寒之品于一方苦寒直折,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导赤散: 【主治】心经有热证;心热移于小肠证。 【组成】生地黄(养阴增液) 木通(利水通淋) 生甘草 竹叶(引热下行) 辨证要点: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龙胆泻肝汤:【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胆湿热下注证。 【病机】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循经下注。 【治法】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方解】君:龙胆草 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 臣:黄芩、山栀 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佐:泽泻、木通、车前子 清

24、热利湿,导邪从下而去 柴胡 疏肝清热,使气疏而热郁解;引药归入肝胆(兼使药) 生地、当归-补血养阴,防热伤阴血,又防苦燥、 渗利伤阴。 辨证要点: 胁痛目赤,耳聋耳肿,口苦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清胃散: 【主治】 胃火上攻证。 玉女煎: 【组成】生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芍药汤: 【主治】湿热痢疾 便脓血,赤白相兼 腹痛,里急后重 通因通用:是指治疗因湿热积滞而致泄泻时,顺从其泄泻下利的表面现象,采取泻下除积治其本的方药治疗,使积去而泄泻止的一个治法。白头翁汤: 【主治】热毒痢疾,泻下脓血,赤多白少 【病机】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 【治法】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方解】君:白头翁清

25、热解毒,凉血止痢 臣: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厚肠止痢。 佐、使:秦皮清热解毒,收敛止痢 辨证要点: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青蒿鳖甲汤:【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病机】温病后期,热伏阴分,耗伤阴液。 【治法】透热养阴。 【方解】君: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 鳖甲滋阴清热,入络搜邪 两药合用,有“先入后出之妙” 臣:生地黄养阴凉血,使阴复而热退。 知母滋阴降火,助鳖甲退虚热 佐:牡丹皮清热凉血,退阴分伏热 辨证要点: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香薷散: 【主治】夏月伤于寒湿之阴暑证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六一散: 【主治】感冒挟湿,暑

26、湿下注证。清暑益气汤:【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温里剂 理中丸: 【主治】脾胃虚寒证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等 【病机】中焦虚寒,不能运化,升降失常 【治法】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方解】君:干姜温中祛寒 臣:人参补气健脾 佐:白术健脾燥湿-人参、白术相须为用,既补中气而助祛寒,燥脾湿以促运化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腹痛喜温、喜按,吐利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吴茱萸汤: 【主治】肝胃虚寒或中虚胃寒证 【病机】肝寒犯胃;或中虚胃寒,浊阴上逆 【治法】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方解】君:吴茱萸温肝暖肾,降逆止呕 臣:生姜温胃散寒,和中断呕 佐:人参补脾益气,养胃生津 既扶中气之虚,又顾津液之伤

27、 使:大枣益气健脾,调药和中 制约吴茱萸烈性 辨证要点:呕吐,或干呕吐涎沫,舌淡苔滑, 脉细迟或弦细小建中汤: 【主治】1、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腹痛2、虚劳心悸3、虚劳发热 【病机】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 【治法】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方解】君: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配伍要点: “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 辨证要点:腹疼喜温喜按,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四逆汤: 【主治】1、少阴病之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2、太阳病汗多亡阳者 【病机】阳气衰微,阴寒内盛 【治法】回阳救逆 【方解】君:附子温肾祛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温阳散寒 佐、使:炙甘草益气温中,调和诸药助制约附子毒性 辨证要点:四

28、肢厥冷,恶寒惓卧,神衰欲寐,脉沉微细当归四逆汤: 【主治】血虚寒凝经脉证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营卫虚弱之血痹 补益剂分类:补气 气虚证(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补血 血虚证(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 气血双补 气血双亏证(八珍汤、炙甘草汤) 补阴 阴虚证(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补阳 阳虚证(肾气丸)阴阳并补 阴阳两虚证(地黄饮子)煎服法:文火久煎,空腹服用 四君子汤: 【主治】脾胃气虚证【病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治法】益气健脾 【方解】君: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甘温苦燥,补气益中,健脾燥湿(参、术相须为用,增强补气健脾益胃之效)佐:茯苓健脾渗湿 使:炙甘草益气

29、和中,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异功散: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滞。六君子汤: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香砂六君子 【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参苓白术散: 【主治】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病机】 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治法】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方解】君:人参甘温益气,补气健脾 白术益气补中,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臣: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佐: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 大枣补脾养

30、胃 使:甘草调药和中。 辨证要点: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培土生金法:即补脾益肺法,指用补益脾土的药物,治疗肺脾两虚之证,使脾气健 运,能正常化生水谷精气,止养于肺,以治疗肺脏亏损病证的一个治法。代表方如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主治】脾不升清证;气虚发热证;中气下陷证 【病机】 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治法】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甘温除热。 【方解】君: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肺实卫 固表止汗 臣: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助君益气升阳。 佐:当归养血补虚 陈皮理气和中,使全方补而不滞 佐使: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引药上行 炙甘草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体倦乏

31、力,少气懒言,面色恍白,脉虚软无力。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甘温除热: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以治疗机体因虚而发热的一个治法。诸如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证,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发热证,小建中汤治疗阳虚发热证。生脉散: 【主治】 气阴两伤证 【病机】 气阴耗伤。 【治法】 益气生津,敛汗生脉 【方解】君:人参甘温,益气生津,固脱止汗臣: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佐:五味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辨证要点:体倦气短,自汗神疲,口燥咽干,舌红脉虚 四物汤: 【主治】营血虚滞证 【病机】 营血虚滞,血行不畅 (虚、瘀)。 【治法】 补血、和血。 【方解】 君:熟地黄甘润味厚,滋阴养血 臣:当归补

32、血养肝,活血调经 佐: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 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气,调经止痛 辨证要点: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对于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归脾汤: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2、脾不统血证 【病机】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 【治法】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解】 君:人参甘温,补脾益气 龙眼肉甘温,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臣:黄芪、白术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当归补血和营,助龙眼肉补血养心 佐:酸枣仁养心血,安心神 远志安神益志 白茯苓健脾宁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使全方补而不滞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当归补血汤:【主治】1血虚发热证 2妇女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八珍汤: 【主治】气血两虚证 炙甘草汤: 【主治】 1、脉结代,心动悸2、虚劳肺痿证 【病机】阴亏血少,气虚阳弱,心脉不得充养宣通 【治法】滋阴养血,通阳复脉,滋阴补肺 【方解】 君:生地黄滋阴养血,充脉养心 炙甘草补气生血,养心益脾 臣: 人参、大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