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新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8189650 上传时间:2025-02-0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新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4年新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4年新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24年新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24年新版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01教育基础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实状况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小学教育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 1、具备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标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小朋友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备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近当代的小学教育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2、19,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置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小朋友,同时要求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初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3、19,“中华民国”教育部改

2、小学堂为小学校。当代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履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3、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教育的现实状况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停深化二、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影响品德发展的原因:(一)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

3、培养: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要求;价值辨析;予以恰当的奖励与处罚三、德育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升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重复的、不停前进的过程。德育标准1.方向性标准;2.疏导标准;3.知行统一标准;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标准;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标准;6.因材施教标准;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标准;8.发挥积极原因和克服悲观原因相结合的标准。德育措施1.说服教育法;2.榜样法(榜样示范法);

4、3.锻炼法(指引实践法);4.陶冶法;5.品德评价法。德育途径: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和校外课程;3.社会实践活动;4.团体活动与集会活动;5.班主任工作四、小学生安全常见急症:中暑、溺水、电击、烫伤和烧伤、骨折、中毒心理障碍:多动症、焦虑症、学习困难综合症、强迫症、厌学症心理辅导的标准:(1)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标准;(3)尊重与了解学生标准(4)学生主体性标准(5)个别化看待标准(6)整体性发展标准心理辅导措施:1.行为变化的基本措施: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2.行为演习的基本措施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

5、训练3.改进学生认知的措施理性-情绪疗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团体辅导法五、家庭、社会和社会的协调家校联系的常用方式: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和家长委员会03班级管理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确定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额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级突发事件的类型:组员间的分歧、打架斗殴、顶撞、恶作剧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标准:教育性标准、客观性标准、有效性标准、可接收标准、冷处理标准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从容冷静面对、机智果断应对、公平民主处理、善于总结引导班主任的工作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

6、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开展班会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6)操行评定(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队活动的基本标准:教育性、自主性、组织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班队活动的类型:主题教育活动、班队例会、班队文艺活动、班队体育活动、班队科技活动、班队劳动、班队游戏活动、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游戏活动、课外阅读活动、主题活动课外活动的特点:(1)性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2)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3)形式的多样性(4)活动组织的自主性(5)活动措施的实践性(6)活动评价的综合性教学设计(40分)教学目标的内容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

7、与措施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1.吃透新课标;2.全面了解学生;3.深入钻研教材。教学设计过程1.课堂导入(1)直接导入;(2)直观导入;(3)情境导入;(4)提问导入;(5)复习导入;(6)悬念导入;(7)故事导入;(8)游戏导入。2.新课讲授通过度析、解释、阐明、论证、论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3.巩固练习选择或编制某些与教学内容吻合的、有代表性的题目供学生练习4.课堂总结封闭型总结(认知型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要点上;开放型总结:把所学知识向其他地方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使知识系统化。综合课程1.学科本位综合课程;2.社会本位综合

8、课程;3.小朋友本位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1.实践性;2.开放性;3.自主性;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1.研究性学习;2.小区服务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2教学实行(材分+单项选择)教学的特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标;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学具备多个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输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伎俩;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

9、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步骤;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标准。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智能,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性,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教学过程的要素三要素:教师、学生、教材。1.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筹划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学生:教学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在教学过程中处在主体地位;3.

10、教材: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认识对象;4.教学方略:把教师、学生与教材联系起来的中介和桥梁;5.学习环境:教与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必须条件。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详细体现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况性;2.认识方式的简洁性与高效性;3.教师的引导性、指引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教育要求:教学中要充足利用学生已经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所必须的感性认识,以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11、(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在组织者的地位,应充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在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升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预防脱离知识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两种倾向,实现教学的教育性。我国

12、小学教育应坚持的标准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标准;2.直观性标准;3.启发性标准;4.巩固性标准;5.循序渐进标准(系统性标准);6.因材施教标准;7.理论联系实际标准;8.量力性标准。小学常用教学措施1.讲授法;2.谈话法(问答法);3.讨论法;4.读书指引法;5.演示法;6.参观法;7.练习法;8.试验法。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1.基本组织形式班级讲课制在中国,1862年北京京师同文馆首先采取这一形式。班级讲课制基本特点:1.在教学人员的安排上,以“班”为基本的活动单位;2.在教学活动程序安排下,以“课”为组织单位;3.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以“学时”为基本单位。班级讲课制的优缺陷优点:(1)有

13、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活动。不足:(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2.课堂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1)现场教学;(2)个别指引。3.课堂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4.其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1)分组教学制;(2)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3)贝尔-兰喀斯特制;(4)特朗普制。教学实行的步骤1.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2.上课(教学工作中心步骤)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措施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

14、;(7)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4.课外指引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课堂总结的意义1.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清知识脉络;2.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做好衔接过渡;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探索创新。课堂总结的措施1.归纳总结式2.启迪思维式(1)设疑;(2)伏笔;(3)延伸。3.分析比较式4.比照式总结5.交流评价式6.活动激趣式7.渗透式小结8.悬念式总结9.前呼后应式总结10.延伸式小结课堂管理的基本标准1.重视课堂管理自身的教育功效;2.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3.坚持面对全体学生;4.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因1.教师的领导格调;2.

15、班级规模;3.班级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课堂气氛及其类型1.积极的课堂气氛: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2.悲观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体现出担心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课堂纪律问题较多,师生关系疏远,教师不能有效控制课堂;3.反抗的课堂气氛:是一个失控的课堂状态。影响课堂气氛的基本原因1.教师的原因;2.学生的原因;3.课堂物理环境原因。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方略1.正确地判定分析课堂气氛;2.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3.树立经典,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课堂纪律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

16、我促成的纪律。维持课堂纪律的方略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1.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要求不当、滥用处罚伎俩、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2.学生的身心原因(包括学生的生理障碍、心理缺失、倾向性);3.环境的原因(家庭、大众媒体、课堂环境等)。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和处置1.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2.协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3.予以精准而严格的指引;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5.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6.协调同伴关系;7.与家长合作。学习动机的分类1.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的、低下的学习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还是

17、利己主义、自我中心)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动机作用效果明显,稳定性较差)3.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4.认知内驱力、自我提升内驱力和从属内驱力。(奥苏贝尔)学习动机的功效1.激发功效:唤起、引起学生的学习行为;2.定向功效;3.维持功效。“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不足或过度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一样而不一样,在比较轻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升而上升;伴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强化理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取得某种报偿,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

18、种外部伎俩,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对应的学习行为。维纳成败归因理论成败归结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等原因,按照性质归属到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形成原因:1.直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的唤起。功效: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取得和习得行为的体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成就动机理论德维克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就是成就行为的目标和原因,具备认

19、知、情感和行为特性,代表人物德维克。目标分类:掌握目标(学习目标、任务目标)和成绩目标(能力目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由低到高逐层上升,最低层次为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习动机的原因1.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1)要防止学生出现高度的焦虑;(2)要有合作化的教学取向;(3)要满足学生的某些合理要求,这可为促进学生发展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创造条件;(4)要善于调整学生的情绪。2.适当的任务难度水平;3.具备价值和意义的学习任务。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的标准:(1)

20、问题小而精;(2)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有关;(3)有适当的难度;(4)要有启发性。2.设置适宜的目标3.控制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体现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常常性的反馈6.合理利用外部奖惩7.有效利用表扬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概念教学的详细措施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2.突出有关特性,控制无关特性;3.正例与反例的辨别;4.利用变式;5.恰本地利用比较。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足而有效地反馈;4.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积极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21、;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性,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迁移的分类1.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正迁移:一个学习对另一个学习的积极影响;负迁移:一个学习对另一个学习的悲观影响;零迁移:两种学习不发生影响。2.顺向迁移、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逆向迁移:背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3.水平迁移、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处在同一抽象和概况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处在不一样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4.一般迁移、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一个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措施、方略、态度和动机等迁移到另一个学习中去;特殊迁移:一个学习中习得的

22、、详细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个学习中去。5.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不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性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顺应性迁移: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个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基本经验成份不变,但各成份之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化理论;4.关系转换理论;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6.产生式理论。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1.改革教学内容,促进迁移;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3.教

23、授学习方略,提升学生迁移意识;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认知方略1.复述方略;2.精加工方略;3.组织方略。元认知方略1.计划方略;2.监控方略;3.调整方略。资源管理方略1.时间管理方略;2.外援资源管理方略;3.环境管理方略;4.心境(努力)管理方略。3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的功效1.诊疗功效;2.反馈功效;3.导向功效;4.检查功效。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一)依照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疗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疗性评价功效1.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2.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3.辨别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形成性评价功效1.改进学生的学习;2.为学生的学习定步;3.强化学生的学习

24、;4.给教师提供反馈。总结性评价功效1.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2.确定学生在后续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3.预言学生在后续教学活动中成功的也许性;4.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二)依照评价采取的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三)依照评价主体的不一样,分为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四)依照评价措施的不一样,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小学教学评价的步骤及措施1.建立评价目标(1)与学业成就直接有关的评价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情意目标);(2)与学业成就间接有关的评价目标(学生的智能、性格倾向、环境、身体)。2.搜集评价

25、信息(1)观测;(2)检查作业;(3)考试;(4)家访;(5)轶事统计法。3.报告评价成果(1)学业成绩以及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品质和特点;(2)参加的课外活动以及个人兴趣及特长;(3)学业成绩以外的品质与技能。教学测验的标准1.效度;2.信度;3.难度;4.辨别度。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1.反思教学理念;2.反思教学过程;3.反思教学得失;4.反思教学再设计。教学反思的重要类型1.依照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2.依照反思的主体,分为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3.依照反思对象,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4.依照教学理论深浅程度,分为理论反思和经验反思。教学反思的重要措施1.行动研究法;2.自我提问法;3.教学诊疗法;4.比较法;5.阅读新知法。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