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期末试题题库考.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186345 上传时间:2025-02-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期末试题题库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4年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期末试题题库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4年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期末试题题库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4年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期末试题题库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4年国际经济学复习笔记期末试题题库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亚当斯密学说(绝对优势理论) 两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个商品生产中具备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商品生产中具备较高效率,则两国分别具备绝对优势,如据此专业化生产并互换商品,双方均能从贸易中获益,世界可取得分工好处。假定生产也许性曲线为直线。李嘉图模型(比较优势理论)劳动是唯毕生产要素。李嘉图以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两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均占绝对优势,另一国均处绝对劣势,两国仍然存在贸易也许,优势国可专门生产优势较大商品,劣势国可生产劣势较小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互换,双方均能获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机会成本为每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个商

2、品的数量。当一国在一个商品生产上具备较低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种商品生产上就具备比较优势,而在另一商品生产上具备比较劣势。假定生产也许性曲线为直线。对比较优势的三个误解:1,只有当一国生产率达成立足国际竞争时,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正解:贸易的获益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2,如来自外国的竞争建立在低工资上,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会损害他国(贫民劳动论)。正解:本国决定贸易还是自己生产,核心是用本国劳动衡量,与外国低工资率没多大关系。3,假如一国工人比他国工资低,贸易会使该国受到剥削。正解:克鲁格曼实证分析,如外国工人工资比本国低,且外国拒绝与本国贸易从而拒绝被剥削,那么其实际工资将更低。拒绝出

3、口和贸易反而会使一国更贫困。计算参见P5生产也许性曲线 技术不变、资源充足利用下,社会或厂商能取得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阐明减少一个商品产出量可增加另一商品产出量的也许。曲线外任何点都不也许得到,资源不也许实现这种配备;曲线内点都可得到,资源轻易实现这种配备;只有曲线上的点代表资源充足利用下的最优效率。因为边际递减规律,曲线由原点向外凸出。单一要素国家生产也许性曲线是条直线。社会无差异曲线 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所有消费品不一样组合(1) 无数条,每条代表一个效用等级;(2)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3)任意两条不相交;(4)向右下倾斜;(5)凸向原点。特殊: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斜率不变

4、的直线);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一条直角曲线)。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H-O模型,要素百分比理论) 克服比较优势理论只有一个要素投入的假定,设定劳动力和资本等多个生产要素,以为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使各国在不一样商品生产上具备相对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两国生产要素相对丰度差异要素价格差异同一技术水平下生产成本的差异产品价格差异国际贸易和分工。即: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供应能力不一样,引起商品相对价格差异。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禀赋 一国拥有两种要素的相对百分比,与绝对量无关。例如,美国无论资本存量还是劳动绝对数量上都高于瑞士和墨西哥;但美

5、国人均资本存量低于瑞士,相对而言是劳动丰富国家;而美国人均资本存量又高于墨西哥,相对而言属于资本丰富的国家。H-O模型 假定只有两种商品X(劳动密集型)、Y(资本密集型)。要素密集度:两种商品生产投入的资本劳动比(K/L)高的为资本密集型商品,(K/L)低的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要素丰度通过两国要素相对价格或要素总量相对百分比确定,B国资本价格与劳动力价格比小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两国具备相同偏好,有同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HO模型表白资本充裕国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备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备相对优势。萨缪尔森-斯托尔珀定理 某商品相对价格上升,会增加生产所密集

6、使用要素的收入,减少另一要素收入。长期贸易后,出口产品生产所密集使用要素(相对丰富要素)的酬劳提升,进口产品生产密集所使用要素(相对稀缺要素)酬劳下降。国内要素自由流动下,该国对使用相对稀缺要素的部门关税保护,可明显提其收入。贸易使一部分人收入增加,另一部分人收入减少,政府必须采取适当收入分派调整政策和措施。假如出口收入的国内分派有利于对本国产品具备较高消费倾向的集团,会有效提升对本国产品需求,带动本国生产和就业。出口收入增加集中到储蓄倾向较高居民手中,出口扩大会给其他部门增加提供资金,提升投资水平。反之,出口收入的国内分派有利于有较高进口倾向集团或对进口品消费倾向较高的居民,则出口对经济发展

7、的贡献力量就受到了减弱。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无论两国生产要素供求模式怎样,作为自由贸易成果,两国劳动取得相同工资率,两国资本取得相同利息率。自由贸易不但使商品价格均等化,且使要素价格均等化。列昂惕夫悖论 H-O理论以为,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列昂惕夫分析美国20世纪40-50年代对外贸易发觉,美国相比他国有较高资本-劳动比,是资本密集型国家,但美国却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即通过对外贸易安排剩余劳动力和节约资本的。经典解释有:(1)人力资本。美国工人劳动比他国更有效率,得益于人力资本投足,假如将其折算考虑,美国出

8、口商品就是资本密集型(2)要素密集度逆转。某种商品在美国是资本密集型,而在他国家眷于劳动密集型的(如小麦在非洲与美国的生产);(3)自然资源与资本有一定替代性,假如自然资源不足,就要投入大量资本替代。贸易的利益的分解 来自互换的利益:原有生产结构下,仅因按照国际价格进行商品互换即可取得的利益;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国内厂商依照国际价格调整生产,变化了一国产业结构,从而带来福利的提升。贸易的利益的分解布粮食PAOBCAB 来自于互换的利益BC 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雷布津斯基定理 假如商品价格不变,一个生产要素增加,导致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生产绝对扩张,而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产品生产绝对收缩。荷兰病模

9、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发觉海岸线盛藏天然气,原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荷兰,迅速成为出口天然气为主,农业和其他工业逐渐萎缩,减弱了出口行业竞争力。这种资源产业繁荣时期价格膨胀,牺牲了其他行业的现象称为“荷兰病”。假设一国经济充足就业,忽然发觉某种资源或资源价格意外上涨,将导致两方后果:一是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出口资源增加外汇收入使本币升值,再次打击制造业出口(资源转移效应)。二是资源出口增加收入会增加对制造业和不可贸易部门产品需求,却是通过进口国外同类价格相对便宜制成品满足的,对本国制造业又是一个灾难。该现象也也许因任何外汇大量流入事件诱发,包括自然资源价格急

10、剧上升、外国援助和直接投资等。20世纪70-80年代初分享石油价格暴涨横财,及日后新开发资源的国家(如沙特、尼日利亚、墨西哥、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都出现了类似经济症状。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1)行业中有多家企业,不存在进入与退出的障碍;(2)不一样厂商的产品是非同质的 (实际的或感觉的),每个企业同能够差异化自己的产品;(3)每个厂商制定价格时,都假定竞争对手价格已定;(4)实际上每个厂商都面临着其他厂商的竞争,但其行为更像垄断厂商;(5)所有厂商面临相同的需求函数;(6)所有厂商采取相同的技术,因此生产函数相同。除完全竞争外,分为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垄断竞争 既存在垄断又存在竞

11、争。重要特性:(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2)产品相同(具备不完全替代性)又彼此差异(具备高度替代性)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差异所在,因而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3)企业市场势力大小取决于与其他企业产品差异。差异越大,垄断程度越高;差异越小,替代性越强,竞争程度越高。每个企业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4)企业进出不受限制与完全垄断市场的差异所在,资源能够在行业间转移。寡头垄断 由少数卖方(寡头)主导。特性:(1)一个行业只有少数几个企业相互竞争;(2)这些企业的产品能够是同质产品,也能够是差异产品;(3)存在市场势力,但取决于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是合作还是竞争;(4)新企业进入有障碍。完全垄断 完全排斥

12、竞争。特性:(1)卖方垄断企业产品难找到替代品;(2)卖方垄断企业有控制产品价格和产量能力;(3)政府干预或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原因,市场存在着新企业进入障碍。克鲁格曼-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老式国际贸易理论不能很好解释贸易重要发生在要素票赋相近的发达国家,而不是要素禀赋差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且贸易大量发生在相同产业中。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以为,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存在规模经济的商品中,国际贸易有也许使生产规模扩大,从而减少成本。国际贸易的利益在于实现了规模经济。贸易前,垄断竞争企业只面对内需,贸易后加入外需使总需求增加,企业生产扩张,平均成本比产品价格下降得更快,形成超额利润。吸引更多国内

13、企业进入,行业取得更低的长期平均成本,从而取得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既是贸易形成基础,也推进规模经济实现。福利影响:各国可用更有效的规模专业化集中生产,通过贸易使得消费所有商品成为也许;规模经济使得贸易减少了世界平均生产成本,消费者能够更低价格买到商品。存在规模经济时,生产也许性曲线凸向原点,一国只生产一个商品。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 产业间贸易反应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反应规模经济;产业内贸易模式不可预测;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国家间相同性。若本国和外国资本劳动比相同,行业间贸易会较少,行业内贸易会较多。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 单个厂商生产越多,成本越低;单位产品成

14、本取决于单个厂商规模。形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外部规模经济 厂商效率提升是由更大行业规模,而非厂商规模形成;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形成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两种都是国际贸易重要原因,对国际贸易有不一样影响。外部规模经济行业,贸易模式不能依照比较优势确定,先形成规模经济的国家俱备先发优势,虽然该国不再保持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使其仍能继续过去的生产模式和贸易模式。存在规模经济的生产也许性曲线 生产也许性曲线凸向原点一国只生产一个商品商品2 商品1提供曲线 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表白一国为进口一定数量商品而乐意向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数量,反应一国在不一样相对价格下所愿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两国提供曲

15、线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互换价格(互换比率)。 贸易条件OYXx3x4y3y4R1P1C1三角形CRP形成贸易三角形,即该国用PR的出口商品换取CR的进口商品贸易条件: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出口商品价格除以进口商品价格,显然贸易条件改进时,一国福利水平提升从贸易三角到提供曲线Oxy不一样贸易条件,一国出口数量有所不一样。其进出口产品组合轨迹称为提供曲线贸易与增加理论 经济增加意味生产也许性边界向外扩张,也许由资源增加引起,也也许由技术提升(利用资源的效率)引起。生产也许性边界偏向于出口产品(进口产品)的增加称为出口偏向型增加(进口偏向型增加)。出口偏向型增加会使本国贸易条件恶化,对他

16、国有利;进口偏向型增加有利改进本国贸易条件,他国会受损。一国福利会随贸易条件的改进(相对价格的提升)而上升,随贸易条件的恶化(相对价格下降)而下降。经济增加、贸易与福利(小国情形):当资本增加快于劳动增加,即人均资本存量增加时,人均消费水平才会提升。经济增加与福利(大国情形):出口增加,贸易条件恶化;提升了人均产出量;人均福利改进必要条件:福利效应不小于贸易条件效应;对于某些贸易大国来说,出口产品增加所带来的利益小于贸易条件变化所带来的损失时,福利水平会下降,形成所谓贫困化增加。生产要素流动 生产要素在不一样国家间的流动。包括劳动力流动、以国际借贷等的短期资本流动,及跨国企业长期投资等。要素流

17、动和商品流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互替代;因为社会、政治和文化老式等差异,要素流动远比商品流动困难和复杂。商品流动越来越便捷,要素流动尚有诸多限制,大多数国家仍对移民做出严格限制,东道国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性和冲击力提升了警觉,大多数国家对跨国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领域和股权百分比做出了限制性要求等。图解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 劳动力流动导致实际工资率趋同,导致输出国工人工资上升,输入过工人工资下降,直到两国边际劳动产出一致,最后劳动力总收益提升。劳动力流动变化输出国和输入国的资源配备,进而对两国间贸易产生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替代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作用。劳动力流动使世界福利水平及总产出增加,但仍

18、有某些人会因为这一变化受到损害。高技术劳动力的流动导致输出国优秀人才损失。初始:两国劳动力总存量为OO1,其中日本的劳动力为O1L2,中国为OL2。显然日本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高,工资水平高为WJ。中国劳动力很丰富,劳动的边际产出低,由劳动边际产出所决定的工资水平也低,为WC。因为两国之间存在工资差异,有一部分的中国劳动力在高工资的驱动下,进入日本工作 。均衡:中国的劳动力取得了比国内工作更高的工资收入WE。日本的企业以低于国内工资水平的价格WE雇用中国的一部分劳动力,并从中获益。最后,世界各国的实际工资率会趋同。劳动力的总收益提升。劳动力流动使世界福利水平及总产出增加。OO1MPPLCMPPLJ

19、WJWEABCDWc存在失业的劳动力流动 初始条件:两国劳动力总存量为OO1,其中日本的劳动力为O1L1,中国为OL1。日本劳动力边际产出高,市场上工资水平为WJ,由某些工人不乐意接收低于WJ 的工资,形成失业L1L2。虽然WE也远远高于中国的工资水平WC;于是有一部分劳动力从中国进入日本。移民之后:中国的劳动力取得了比国内更高的工资;日本企业通过雇用中国劳动力而获益;同时在日本出现了一部分失业现象(L1L2)。日本的工人失业是否因为中国工人引起?OO1WCMPPLCWJMPPLJWJWEABCDL1L2图解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资本边际收益不一样是资本流动原因。一般,资本丰富国资本边际收益低;

20、资本匮乏国资本边际收益高,资本一般从低收益国向高收益国流动。各种风险原因或躲避风险也导致资本流动。风险一定期,资本流向高收益国;收益既定期,资本流向低风险国。资本流动促进福利水平和资源配备效率提升。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分派是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的重大问题,因此而产生的跨国企业在今日的世界经济中有着重大影响。东亚地区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同时因为在开放和引进外资中存在问题等又导致了1997年开始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图形分析见PPT 资本流动前:日本因为资本丰富,因而资本的边际收益利率较低:中国因为资本稀缺因而利率较高;因此一部分日本的资本因为高额利息的驱动来到中国市场。

21、资本流动后:日本的资本取得了高于国内的利息收入:中国的资本稀缺得到了缓解。从世界范围来看,福利水平提升了。资源的配备效率提升了。任何资源价格的差异都是资源配备没有达成最优的体现OO1MPPCCMPPCJICWEABCDIJK1K2贸易三大政策(关税、补贴、配额)关税的影响(一般分析)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通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个赋税。关税有各种形式,如从价税、从量税以及具备针对性的处罚性关税,如反倾销税。P70-关税对价格和贸易量的影响。对每单位商品征收t美元关税,无关税时,本国和外国的小麦价格均为世界价格PW,征收关税后,出口商品只有在本国的价格比外国高出最少t美

22、元时,才会发生贸易。假如没有贸易,本国就会出现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外国则出现超额供应,价格下降;直到二者差距为t美元为止。小国关税一般均衡分析CC1PP1Export Import 小国关税局部均衡分析小国情形:小国无法影响外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关税会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幅度等于所有关税额。征收关税的成果是进口量下降。如图,价格从Pw升至Pw+t,本国产量对应从S1上升到S2,而消费量会由D1降为D2.大国关税一般均衡分析CC0PP1Export Import 关税会把国内价格由Pw提升到Pt,把外国出口价格由Pw降至Pt*。国内生产由S1扩张至S2,消费从D1下降到D2。价格上涨使生产者剩余

23、增加了面积a;使消费者剩余减少了a+b+c+d;政府通过征收关税获益,大小等于税率t与进口量Qt=D2S2的乘积。t=PtPt*,政府收益为c+e。关税的社会净福利影响净福利影响=消费者损失生产者所得政府收入(a+b+c+d)a(c+e)=b+de关税的负面影响由三角形b、d组成。b表示生产扭曲损失,由关税导致国内过多生产该种产品导致;d表示本国消费扭曲损失,来自关税导致的消费下降。矩形e表示贸易条件改进所得,来自关税导致的外国商品出口价格下降。小国情形下,关税无法对外国价格产生重要影响,e不存在,关税成本明显超出收益。关税的有效(实际)保护率 假如一个产业在生产最后产品的过程中,需要投入进口

24、原材料或其他中间品,那么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就是指整个关税制度对产业所生产的附加值提供保护的程度因为关税制度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升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的百分比。 可用公式表示如下:有效保护率=(国内加工增值-国外加工增值)/ 国外加工增值100%。国内加工增值=成品国内市场价格减去投入品费用。(附加价值=最后产品价格减去用来生产该产品的进口投入品成本) EG:最后产品的A在不征收关税时的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为V,征收关税后的附加价值增加到V,那么附加价值的增加率,也就是有效保护率G=(V-V)/V 举例:假定在自由贸易情况下,一辆汽车的国内价格为10W,其中8W是自由进出口的钢材,橡胶等的中间

25、投入品的价格,那么另外2W就是国内生产汽车的附加值。目前假定对每辆汽车进口征收10%的名义关税,而对钢材仍然免税进口,同时假定进口汽车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名义税率即10%。那么国内汽车的价格上涨到也就是10+10*10%=11W。保护关税使国内的制造的汽车的附加价值增加到11-8=3W。这时,国内的汽车的有效保护率=(3-2)/2=50%。配额基本原理:对进出口数量实行直接限制,具备明显计划特色。进口数量限制与WTO精神违背QuantityPrice PdPi PiqOQ0Q3Q4Q1Q2CDABEC1D1Quota 进口配额会提升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关税之间的差异在于政没有了收入。左图:进口

26、量: Q1Q2_ Q3-Q4 (Quota) ;消费量: OQ2OQ4;生产量: OQ1 OQ3;福利影响: 消费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余增加;福利总水平受配额分派机制的影响右图:食糖进口配额使美国食糖进口量维持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二分之一左右,成果使美国食糖价格达成466美元/吨(世界价格为280美元/吨)。美国食糖生产者因此受益,消费者蒙受更大损失。净福利扭曲损失是(b+d)加上配额的“租”c,c被国外政府拿走了。出口补贴 指对出口国内产品的企业或个人的支付分从量补贴和从价补贴。该措施提升了出口国本国商品的价格,但减少了这些产品在进口国的价格。出口国国内价格由Pw上升至Ps,进口国价格由Pw下

27、降至Ps*,价格增幅比补贴额要少。在出口国,消费者受到损害(a+b),生产者获取收益(a+b+c),政府支付补贴蒙受损失(b+c+d+e+f+g),社会净福利损失为(b+d+e+f+g)。其中(b+d)为消费和生产扭曲损失;因出口补贴恶化贸易条件,从而出现一个额外的贸易条件恶化损失(e+f+g)。因此,出口补贴的成本超出了收益。经济增加的贸易视角 含义:生产也许性曲线外移,表白能够达成更高的收入水平;总量增加与人均增加;能够享受更高的满足水平;变化了资源配备和生产模式和消费结构;变化了贸易额和贸易量;能够由生产要素的增加引起,也可又由技术进步引起;总体上看,技术进步相称于增加了生产要素的供应。

28、二元经济 当代化的、高工资的、资本密集的工业部门与落后的老式农业部门并存,是市场不能正常运行的标志。(1)当代部门比老式部门的人均产出与人均工资高诸多;(2)资本在当代部门的回报不是很高,有时回报率甚至更低;(3)当代部门人均产出高是因为生产中资本密集度较高、一般也要求有一定技术;(4)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长期失业问题,这些城市的失业人口与酬劳相对丰厚的工业工人并存。通过国贸易让边际产出为零或者很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部门,国家福利整体增加。原因:贸易政策是产生经济二元化的原因之一。工资差异反应了在进口配额保护下免受国外竞争的工业中工会的垄断力量。假如进行自由贸易,制造业工资将下降,农业工资

29、将会上升。贸易政策,尤其是那些以进口替代为名的进口限制将会导致更严重的经济二元化问题及失业问题。工资差异论 指在制造业和农业部门间拉开工资差异,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制造业,或通过贸易保护政策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能够提升国民福利。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一般远高于农业部门,这阐明制造业的边际劳动产出高于农业部门,制造业雇佣了过少的工人。假如政府采取一定的政策来促进制造业发展,将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制造业部门,就必然会提升该国的总经济收益和国民福利。因此,在国内政策上通过牺牲农业部门来促进制造业部门的发展,在国际政策上采取保护本国制造业的贸易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工资差异对经济

30、中劳动配备的影响。(图解参考书P96及PPT)国际收支平衡(外部平衡)当一国国际收入等于国际支出时,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即:国际收支净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或BPNXF。一国国际收支的情况重要取决于该国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入流出情况。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依照交易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和帐户,并按照复式记帐法对一定期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的统计,对各笔交易进行分类、汇总而编制出的分析性报表。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帐标准系统统计每笔国际交易,要求对每一笔交易要同时进行借方统计和贷方统计,贷方统计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借方统计资产的增加、

31、负债的减少。国际收支平衡表由常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组成。常常项目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它包括三个重要的收支项目:(1)贸易收支指具备一定物质存在形式,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进出口收支;(2)劳务收支 因为重要包括的是看不见实物的“服务”;(3)单方转移收支 指免费取得或免费提供财富,即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在国际间的不需要偿还的转移。 资本项目反应金融资产移动,包括资本输出和输入。平衡项目包括官方储备资产、错误与遗漏,是为了在技术上调查填补这一收支的不相抵所产生的净差额。汇率 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以一个货币表示的另一个货币的价格。名义汇率 一国货币价值的比

32、率与另一国货币价值的比率,即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实际汇率 扣除两国价格变动原因的汇率,为名义汇率外国价格水平与本国价格水平之比。两国价格水平不变时,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同方向同百分比变化,当名义汇率不变时,实际汇率与外国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化,与本国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化。短期货币供应和汇率 货币供应增加会使该国货币贬值,反之升值;外国货币供应增加会导致本币升值,反之外币升值。货币流通速度是怎样随利率R和国民产出Y的变化而波动的?答:由M/P=L(R,Y)和V=Y/(M/P) V=Y/L(R,Y),利率R上升,L(R,Y)减少,货币流通速度V变大,货币流通加快。因为产出的货币总需求弹性小于1,(Y/Y)

33、/(L/L)1,因此伴随Y的增加,L(R,Y)会以较小幅度增加,流通速度相对加快。故利率升高和产出增加均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因为利率和产出增加都会导致本币汇率增加,因此流通速度加快也会导致本币升值。1984-1985年,美国的货币供应从5703亿美元增加到6410亿,巴西的货币供应从244亿克鲁扎多增加到1061亿。同期美国消费价格指数从96.6升至100,巴西的消费价格指数从31升至100。分别计算两国的货币供应增加率和通货膨胀率。怎样解释两国价格反应存在明显差异?答:美国货币供应增加率=(6410-5703)/5703=12.4%巴西货币供应增加率=(1061-244)/244=334

34、.8%美国通胀率=(100-96.6)/96.6=3.5%;巴西通胀率=(100-31)/31=222.6%美国实际货币供应增加率=12.4%-3.5%=8.9%巴西实际货币供应增加率=334.8%-222.6%=112.2%两国价格变动比率与实际货币供应量变动百分比差异较大。与巴西相比,美国价格水平上涨幅度小于货币供应量增加幅度,也许是因为美国短期价格刚性所致,美国价格变动是货币供应量变动的28%,儿巴西是66%。两国价格水平变动幅度与货币供应量增加幅度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对短期货币中性假说的怀疑。承上题。已知美国1985年总产出的货币价值是40100亿美元,巴西则为14180亿克鲁扎多。计算

35、两国1985年的货币流通速度。巴西的货币流通速度为何如此高?答:V=Y/(M/P)=PY/M巴西的货币流通速度=(14180/1061)=13.4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40100/6410)=6.3两国货币流通速度差异,阐明持有克鲁扎多的成本比持有美元的成本高,这是因为巴西的高通胀导致的。利率平价(外汇市场均衡) 指相同货币衡量的任意两种货币存款的预期收益率相等的条件。R美元=R他国货币+【(Ee美元/他国货币E美元/他国货币)E美元/他国货币】在慕尼黑一根腊肠卖2欧元;在波士顿一根热狗卖1美元。当汇率为每欧元1.5美元时,以热狗表示的腊肠的价格是多少?其他条件相同,当美元升值为每欧元1.25

36、美元时,相对价格会怎样变化?与最初相比,热狗相对于腊肠是变贵了还是便宜了?答:汇率每欧元1.5美元时,以热狗衡量的腊肠的价格:每份腊肠3个热狗(2 1.51=3)美元升值后,以热狗衡量的腊肠的价格:每份腊肠2.5个热狗(2 1.251=2.5),相对价格下降了。此时热狗相对于腊肠变贵了。存在一家伦敦银行的10000英镑的一年期存款,英镑利率为10%,美元/英镑汇率由每英镑1.5美元升至1.38美元。请计算英镑资产的美元收益率。答:该存款的收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因为美元升值或英镑相对贬值导致的损失,英镑相对贬值率为(1.38美元1.5美元)1.5美元100%=-8%;另外一部分收益是,伦敦银行

37、对这笔存款支付的10%的利息。因此,假如以美元计算,在伦敦银行存款能够得到的年收益率为:-8%+10%=2%。(1)假设美元利率和英镑利率均为每年5%.目前美元/英镑均衡汇率与预期美元/英镑汇率之间有什么联系?(2)假设预期美元/英镑汇率为每英镑1.52美元,英国年利率升至10%,假如美国的利率仍保持不变,新的均衡利率是多少?答:(1)依照利率平价条件有R美元=R英镑+【(Ee美元/英镑E美元/英镑)E美元/英镑】当美元和英镑的利率都为5%时,即R美元=R英镑=5%,目前的均衡利率必须和预期的将来水平相等,即Ee美元/英镑=E美元/英镑,因为当名义利率相等时,人们预期均衡的美元/英镑利率不会上

38、升也不会下降。(2)依照利率平价条件有:R美元R英镑=【(Ee美元/英镑E美元/英镑)E美元/英镑】=5%10%=5%因此只有当目前的汇率变化使得人们预期美元将升值5%时,利率平价条件才成立。由上式可得新的均衡利率为1.6美元/英镑。一价定律 不存在运输费用和贸易保护的自由市场上,同种商品在任何国家出售,按统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当相等。费雪效应 通胀率和利率在长期同百分比变化。从国际资本流动看,通胀上升导致该国货币贬值,依照利率平价理论,最后导致该国货币存款利率上升。购置力平价 纸币本位下汇率决定与其激烈波动的原因。绝对平价和相对平价:前者为每一时点上,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Ra=Pa

39、Pb或Pa=PbRa ,Ra:代表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的汇率,Pa:代表本国物价指数);后者为当两国都存在通货膨胀时,名义汇率过去汇率两国通货膨胀比本国货币新汇率=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货币购置力变化率/外国货币购置力变化率) =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物价指数/外国物价指数)。甲国通膨,货币购置力下降,若乙国物价不变,则甲币在乙国价值下降。该学说以为,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置力之比,购置力取决于通胀,而后者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故其理论基础为货币数量论。其他条件不变时,外币的汇率和本国的物价水平成正比,与外国的物价水平成反比。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是对内价值的体现。该理论在各国放弃金本位下,指出以国内外物

40、价对比作为汇率决定依据,阐明货币的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揭示了汇率变动的长期原因。缺陷:实际上,以为两国纸币互换决定于纸币购置力,因为人们是依照纸币购置力来评价纸币的价值的,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假设所有商品都是贸易品,忽视非贸易品的存在;忽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过度强调物价兑汇率的影响;忽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冲击;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所产生的冲击;只是静态析,没有对物价怎样影响汇率的传导机制进行详细分析。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简称巴萨效应) 一国经济增加率越高,国民收入增加越快,工资实际增加率也越高,实际汇率的上升也越快。当贸易产品部门(制造业)生产效率迅速提升时,该部门工资增加率会提

41、升。国内无论哪个产业,工资水平都有平均化的趋势,尽管非贸易部门(服务业)生产效率提升并不大,但其他行业工资也会以大体相同的百分比上涨。这会引起非贸易产品对贸易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我们假定贸易产品(按外汇计算)的价格水平是一定的话,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在固定汇率的条件下,会引起非贸易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引起总体物价水品的上涨。假如为了稳定国内物价而采取浮动汇率的话,则会引起汇率的上升。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一夜暴富因为早几年北海油田成功开发,及1970-1980年间石油价格飞涨,国民收入忽然迅速增加。然而到了80年代早期,因为世界性的经济滑坡和对石油需求的减少,油价下降。下表列出了英镑对某些外币

42、的平均实际汇率指数,数值升高意味着英镑世纪升值。请解释英镑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原因。答:1977-1981年英镑升值,紧接着一段时期贬值。其中,在1979年早期油价上涨后,英镑升值幅度最大;1982年油价上涨减缓后,英镑贬值幅度最大。油价上涨增加了该国石油出口商的收入,并增加了他们对实际商品的需求。劳动力转移到石油部门,效果类似于生产效率的提升,这也能使实际有效汇率上升。油价的下降效应则相反。(注:油价并不是唯一影响英镑实际有效汇率的原因。撒切尔夫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也会影响实际有效汇率。)DD曲线 开放经济下产品市场均衡时产出Y和名义汇率E(外币的本币价格)之间的所有组合。假如国内物价水平P和

43、外国物价水平P*短期内固定,本币贬值(E上升)导致Y增加;本币升值(E减少)导致Y减少。DD曲线斜率为正,表白Y和E具备正向关系。影响DD曲线的原因 Y=D(EP*/P),(YT),I,G 政府需求、税收、投资水平、国内外价格水平、国内消费行为的变动,以及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等原因的变化都也许使DD曲线移动。政府支出G增加,DD右移;G减少,DD左移。E给定,税收T增加,DD曲线左移;T减少,DD曲线右移。投资支出I增加,DD右移;I减少,DD左移。给定E和P*,P上升,本国商品较外国商品变得相对昂贵,净出口减少,总需求下降,DD左移;P下降,DD右移。给定E和P ,P*上升使外国商品相对昂贵

44、,本国净出口增加,右移;P*下降,DD左移。消费函数中自主消费增加,DD右移;自主消费下降,DD左移。世界需求由外国商品转移到本国商品,本国常常项目改进,总需求曲线上移,DD右移;反之左移。AA曲线 开放经济下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均衡时汇率和利率水平之间的所有组合。给定实际货币供应、外国利率和预期将来汇率,任一产出水平Y都有唯一的满足利率平价条件的汇率E与之对应。其他条件不变时,Y增加将使本币升值,汇率E将下降。AA曲线斜率为负。影响AA曲线的原因 国内货币供应量Ms、国内物价P、预期将来汇率Ee、国外利率R*、实际货币总需求的变动都也许导致AA曲线移动。Ms增加,本币贬值,E上升,AA上移;M

45、s减少,AA下移。P上升,实际货币减少,利率上升,E下降,AA下移;P下降则AA上移。Ee上升会使本币贬值,Ee上升后,使外币市场保持均衡的汇率也将上升,AA上移;Ee下降后,AA下移。R*上升与Ee上升对AA曲线的影响相同,都使AA曲线上移;R*下降,AA曲线下移。实际货币需求减少犹如货币供应量上升同样,使AA曲线上移;实际货币需求增加,AA曲线下移。政府对进口获取所有征收关税,请用DD-AA模型分析该措施对经济将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暂时性关税和永久性关税)。答: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消费将转移到国内产品,国内总需求增加,DD曲线右移至DD。假如增加关税是暂时性政策,均衡点由0转到1,产出增加

46、,本币名义汇率升值。假如增加关税是永久性政策,长期被导致预期本币升值,AA曲线下移至AA,均衡点移到2,本币名义汇率再度升值,产出水平回复到最初的充足就业水平。长期来看,总产出水平不会发生变化。假设国会要求政府执行平衡预算政策,假如政府希望变化政府开支,必须同时等额变化税收,即G=T。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将无法采取财政政策影响就业和产出?答:政府仍然能够采取暂时性财政政策影响就业和产出。政府开支和税收对消费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假设政府支出增加1美元,同时税收增加1美元,总需求将增加,因为消费者被征收1美元税收后,收入减少1美元,但其消费减少许少于1美元(消费者能够选择减少储蓄以保持消费),依照D

47、=C+I+G+CA可知,总需求将增加,导致产出增加,失业率下降。不过永久性的财政政策不会对产出有影响,因为本币升值将制止产出增加。假设对一国产品的私人总需求忽然发生了永久性下降(即总需求曲线向下平移),它对产出有何影响?你提议政府采取何种政策?答:私人总需求永久性下降使得DD曲线从DD1左移到DD2,因为预期本币贬值,AA曲线将从AA1上移到AA2,两条曲线移动的最后止果是产出没有变化。基于同样的原因,连续性的扩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产出均没有影响。因此政府不用采取任何政策。J曲线效应 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贸易收支情况恶化而非改进,只有通过一段时间后收支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好转,最后收支情况改进。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与J相同,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改进的时滞被称为J曲线效应。贬值后国际收支先恶化后改进,原因是出口增加需要投资增加生产,因此有时滞;进口自身也有惯性,在认识、决议甚至找到进口货物的替代品和生产这些替代品都需要时间,因此贬值的作用难于即刻到位。BOP0JTBOP0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下,哪个政策更为有效。画图阐明财政政策更为有效。(1)货币政策。固定汇率使央行失去利用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能力。固定汇率制下,央行能够抛售国外资产换回本币抵消任何本币贬值倾向,这将消除由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