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结题报告XX小学 XXXX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兴起和蓬勃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它不仅对人类的的生产方式、 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而且必然会对教育教 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可以用一名话来概括: 信息技术的普及将会改变教学模式、 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根本变革。因此,要更好地实施素质教 育,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2、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 的变革, 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教和学, 发挥信
2、息技术的优势, 为改进教师的 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增强小 学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这是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学生们的需求。 为此,近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在我校, 运用网络技术,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入广大教师的心中, 在常规教学活 动中广泛使用网络技术, 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 因此,结合我校的实际, 我校 选定“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课题进行研究, 以期能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实 践的深度, 体现出学校文化价值这一重要因素;也必将有利于
3、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根本提高,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以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教 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素质教育思想、理论3、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4、系统论原理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课题研究内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1)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过程整合,实施创新教育,促进教学优化的理念、规律、方法、 途径。2)开展实施“整合”的学科教学平台,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关理念、理论、教学策略、方法与途径,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3)学生信息技术素质
4、、技术技能的培养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目标1、 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 揭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起“一 个突出,四个有利于”的现代教学模式, 即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学生创新 意识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多媒体的充分发 挥。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教育中, 注重进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 研究,使学生能够进行创新性学习,加大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3、 通过课题研究, 促使教师尽快适应信息技术新环境, 积极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做到能符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
5、要求。4、 改革教学模式, 促进教育的信息化、 多元化的目标。 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学习,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 帮助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各种信息来学习, 提高学 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四、课题研究方法和步骤(一)主要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托学区教研指导组和广大的学科骨干教师,积极发挥实验学校的基地作 用, 将本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方式改革、 教师角色转变等具体问题紧密结合, 使教师在实践 研究中获得锻炼、在锻炼中得到提高。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应用性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二)主要研究过程:1组建课题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按我学校实际组建了以学区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为主的研究小组,并
6、建立一个课题研 究实验基地学校(东岭中心小学为本课题的研究试验基地学校)。2 研制课题方案举行培训会,让参与研究的广大教师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及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步骤:课题准备阶段(20XX 年 5 月 20XX 年 7 月)1、成立课题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研组为龙头,信息课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体 系,并建立一个子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学校(惠安东岭中心小学)。2、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工作,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3、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会。课题组主要负责人潘能华、张惠平组织进行 专题讲座, 讲授先进的整合教育理论、 介绍国内外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状况; 让参与研究
7、的广大教师要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用步骤,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4、探讨各个学科“整合”思路和常规方法,初步形成整合的建构模式。课题实验的研究阶段一:软硬件环境建设阶段(20XX 年 8 月20XX 年 12 月)1、参加课题研究和实践的教师,进行整合的各种途径和实现方法的培训,并逐渐积累相关 的课程资源。2、设计并制作出整合示范课,便于学习、交流和拓展;3、组织学区性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模式”比赛,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 教学策略体系。二:优秀教学设计建设和实验阶段(20XX 年 1 月20XX 年 4 月)1、总结第一阶段实验工作的进展与效果。2、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8、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 20XX 年 3 月组织教师对“整合”概念再次进行专题学习和讨论。通过这些学习,使教师们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及本课题研究中的相关概念、新的教育理念加深认识、达成共识, 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大幅度提 高。3、全面深入地开展实验,每学期完成 2-3 节观摩课,研讨重点为观摩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实现方式、信息技术的呈现时机及作用,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说明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效果、 学生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并形成初步研究结论,形成书 面材料。4、紧密结合教
9、学实际, 研究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有效进行学科教学的方式, 自 20XX 年以来开 展了 4 次具有一定规模的专题研讨会, 推出研究课例 8 节; 进行两届专题论文评比, 有多篇 论文获奖,多篇论文在学区、县、市级刊物上发表。5、每年选拔优秀课和优秀实验教师,参加学区、县、市组织的小学的优质课观摩大赛,并 及时将大赛的优质课及时推进并推广,优秀论文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议。6、总课题组及时了解和掌握课题具体实施情况,定期在校园网中及时发布本课题研究的最 新动态,展示部分教师的教学体会、课例、论文、课件等内容,实现资源共享,使全校教师 能及时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7、总课题组通过日常资料的积累,总结实
10、验过程的经验教训,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XX 年 5 月20XX 年 8 月)(1)收集整理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分类装订成册。(2)组织实验人员进行成果总结,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3)汇编课题优秀论文、教学设计、课件、教学案例等内容,并刻录成光盘。(4)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总结表彰大会,推广应用研究成果。五、研究的成果以及成效分析:“以教科研为先导, 向教科研要质量”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我校力争通过“信 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的研究, 使学科课程的教学与信息技术得到有机结合, 借以推动学 校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两年来,在校领
11、导的指导与帮助下,在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下, 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并在各方面的共同努 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不断有机整合,逐步使教师达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 目标内容、 教学形式方法以及教育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 适应了当前教育的新要求、 新 挑战。(二)、以我校的校园网为信息平台与信息载体,逐步形成各个学科的学科资源网站,达到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完成提高教学效益的最终目标。课题研究具体成果如下:1、课题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集。自从开展信息技术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 积极
12、撰写论文,共收集教师优秀论文近 20 篇。2、建成了适应教学和教育管理要求的校园网,搭建了课题研究的网络平台。我校在网站上 开辟了科研动态专栏, 为学科教师进行教学交流、 为学生学习互动提供了良好平台, 打开了 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推动了教学改革。3、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汇编了论文集、课例集。收集了优秀教案设计、典型课例课件、教 学反思 10 多人次,构成资源库。在实验过程中,学校教师们均能随时将实验体会、感想和 收获, 冠以理论依据, 撰写成教育论文, 在 20XXXX 年, 有 8 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参加了学区、 县信息论文征集,其中林舜贵老师撰写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初探入选“泉州市基 础教
13、育优秀论文选”及惠安教育第 2 期。 在近两年内自制课件达 10 多个, 如 应用题、 捐书活动 (庄惠华老师制作)、 让我走近你 (王雪凤老师制作)、统计 (张惠平老师 制作)、there is one birthday n(a平y霞老师制作) 等, 内容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均有。 特别是在课改中, 由于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我校的老师们潜心投入课改实践, 所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说课稿已有多篇发表在惠安教育上,并多次担任县、学区公开 教学观摩课任务,均取得好成绩。4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教师成 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14、学生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在建立学科资源为学生 的个性化学习和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的同时,也促使自身业务素质的有效提高。5、探索并形成了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 有效学习创设条件, 构建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 使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积极促进了教学的实效性。 如语文 只有一个地 球一课, 教师将有关地球上的资源,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地球的构造等等知识做成网 页,虚拟了网站,让学生通过自学,上网查找资料,在短时间内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学生们 在网上看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看到了我们依赖生存的地球
15、正一天天被毁灭, 资源不断 的减少而不能再生,都情不自禁的发出: “保护地球,爱惜大自然的每一点资源,因为我们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学生注意力集中, 教学效果良好。 又如六年级数学平 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复习课, 教师将小学阶段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图 形推导过程全部设计成动态形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动感强, 直观效果好等优势,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 让学生自己去操作键盘来对图 形进行平移、旋转、化静为动,最后形成平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网络图,扩大了知识面,提 高了课堂教学效率。6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骨干教师队伍。我校积
16、极组织教师全员参加计算机培训, 目前大部分教师能较为熟练地操作 WINDOWS 系统,运用 EXCEL MICROSOFT 、 FOR WORD ,自己进行文稿处理,及列表绘图。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经过这两年的培训、自学, 基本掌握了用 POWERPOINT 制作 CAI 简单课件的方法, 均有自己的 E-MAIL (电子信箱) , 在网上浏览收集资料。学校还成立了制作课件组,自制系列课件。计算机室、多媒体室,有 专人负责,全天开放。这都极大地挖掘了学科教师的潜力,学校骨干教师的队伍不断壮大。7全面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和学生的信息 素养得到明显提高,使
17、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有力推动者, 让新课改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标向,快速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八、研究的体会及思考:实践证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 有效地改变了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教学模式,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 活动,独立思考,探索知识,获取能力的场地,弘扬了学生创新意识和主体精神。在实验过 程中,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在市、县、学区的研究课、公开课、示范 课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 为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开辟了新天地, 因此可以说, 学科教学 已经从信息技术的初级应用
18、阶段开始走向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阶段。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优点很多, 但要恰当选择, 应用有度。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做到“三 适 ”: 一是“介入适时 即教师依据课标,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出周密的多媒体介入 方案, 把多媒体用在关键时刻。 二是: “选择适当”。即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三是: “掌握适度”。即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合,通过音、色、形的和谐运用,能 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同样发现一些问题,引起思考:思考之一、虽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目前还处于一种实 验阶段,还未真正普及。这主要原因是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的
19、实践者的观念转变问题 ,所 以我们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要过度悲观。思考之二、 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所以我们研究的思路主要是从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整合最佳的切入点来展开研究。课题研究的深度远远不够。 如如何解决在课题实验中需 要的开放式的教学时空与传统的固定课时场所限制及班级人数超额所产生的矛盾。思考之三、课题实验逐步带来的教师负担渐重(如:大量的课前准备,写教案、做课件)且 考试评价体系没变所产生的矛盾(考试重分数)。等等这些矛盾怎样日趋完善,都有待我们去探索。总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势已展露出端倪。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给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也对每一位教师提出挑战, 只有不断创新, 勇于 进取,才能跟上时代潮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征程上的弄潮儿,为教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