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28T104-2023智慧景区建设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817876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7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28T104-2023智慧景区建设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4228T104-2023智慧景区建设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4228T104-2023智慧景区建设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4228T104-2023智慧景区建设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4228T104-2023智慧景区建设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03.080.01CCS A 124228恩施州地方标准DB 4228/T 1042024智慧景区建设规范Specification for Smart Scenic Spot Construction2024-02-19 发布2024-05-19 实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4228/T 1042024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架构.2基本描述.2技术要素.25信息基础设施.3感知设备.3通信网络.4平台设备设施.4视频监控.4语音广播.4预警终端.4网络和数据安全.46云平台.5结构要求.5功能要求.57大数据平台.5

2、大数据支撑平台.5大数据分析平台.58数据中台.5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台.5数据业务中台.59智慧管理.6指挥调度.6内部办公.6安防管理.6服务资源管理.6游客管理.710智慧安全.7游览安全.7交通安全.7地质安全.7设施安全.7DB 4228/T 1042024II11智慧票务.7售票.7核销.7优惠券发放和使用.8营销大数据分析.812智慧服务.8在线分时预约.8游玩规划.8智慧导览.8一键呼叫.8虚拟旅游.8在线咨询/投诉.9游玩内容生成与分享.9电子商务.913实施保障.9DB 4228/T 1042024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

3、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湖北民族大学提出。本文件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民族大学、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湖北聚游科技有限公司、恩施州师达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黎、孙先波、谭建军、胡涛、黄勇、易金桥、向勉、华支那、郝智敏、闵天亮、廖克书。DB 4228/T 10420241智慧景区建设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智慧景区建设的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智慧安全、智慧票务、智慧服务、实施保障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恩施州所有景区智慧化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

4、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766-2010 旅游业基础术语GB/T 1777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30225-2013 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GB/T 37694-2019 面向景区游客旅游服务管理的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GB/T 18973-2022 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GB/T 36073-2018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41011-2021 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指南

5、GB/T 26360-2010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技术规范LB/T 034-2014 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LB/T 079-2020 旅游基础信息资源规范LB/T 080-2020 旅游信息资源交换系统设计规范GA/T 1740.1 旅游景区安全防范要求 第 1 部分:山岳型2018-0199T-YD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虚拟现实业务术语DB42/T 2121-2023 智慧景区建设评价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智慧景区 smart tourist attraction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景区全面、透彻、及时地感知,利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智能技术完善景区的组织机构、优化景区业务流程

6、,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智能运营景区.最大承载量 carry capacity of scenic area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DB 4228/T 10420242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通过计算机模拟产生三维虚拟环境,进行视觉等感官的模拟,利用头戴虚拟显示器和耳机等设备,让用户获得沉浸感,同时通过各类带有传感器的交互设备,感知用户状态,实现交互功能,从而构建与真实环境相近的虚拟场景。(以下简称“VR”)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通过将现实

7、世界中难以感知或不存在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后,与物理世界的信息叠加,利用头戴显示器或视频设备展示到同一时空,由人类感官感知,从而实现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信息有机集成,对现实信息进行增强。(以下简称“AR”)混合现实 mixed reality通过合并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产生新的可视化环境,结合VR和AR的优势,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用户之间构建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实现数字化的物理对象和虚拟对象并存,并可实时互动,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融合。(以下简称“MR”)4总体架构基本描述由基础设施、云平台、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和智慧应用五个技术要素组成。描述如图1所示。技术要素4.2.1基础设施是以景区

8、为主体,面向景区内部核心业务、机房、网络监控、办公、消防、调度、智能化设施的规划设计以及相关基础设施。4.2.2云平台为智慧景区提供数据存储、计算和相关软件运行环境资源,保障上层对于数据的相关需求,宜采用国产化软硬件产品。4.2.3大数据平台是基于物理层面的大数据统一采集、存储和数据处理,通过数据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所需的数据资源,为构建上层各类应用服务提供支撑。4.2.4数据中台是介于智慧应用与大数据平台之间的概念。数据中台包括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台和数据业务中台。4.2.4.1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台:将景区数据业务化,为业务和组织创新提供数据支撑,消除数据孤岛、全面梳理数

9、据资产,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统一数据访问接口。4.2.4.2数据业务中台:将景区的核心能力以数字化形式沉淀为各种服务中心,实现通用业务数据化、服务化。4.2.5智慧应用:在基础设施、云平台、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的基础上建立的各种智慧景区应用和服务。DB 4228/T 10420243图 1 喀斯特地貌智慧景区总体架构5信息基础设施感知设备5.1.1景区应组建物联网信息感知平台。5.1.2景区工作人员、大巴、观光车(船)、重要设施设备和重点区域应建立室内外定位技术支撑的位置动态监测网络。5.1.3景区关键基础设施抖动、危岩松动、栈道落石、河流水位应基于传感器网络实现数据自动监测和报警。5.1.4景

10、区可安装空气质量、水质、噪声、温度、湿度、风力环境、雨量大小监测装置,自动探测与对外发布相关环境指标。5.1.5声光设置、出入门禁、温湿控制设施设备可根据环境变化实现智能开启、关闭和调整,并支持人工远程智能管控和自动日志管理。DB 4228/T 10420244通信网络5.2.1应保障景区游览区域范围内、复杂地质环境下的有线和无线通信能力,有线网络能提供稳定的门禁票务、视频监控、电子商务服务,无线网络能提供稳定的语音通话、网络通讯服务。5.2.2有线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应覆盖景区主要景点、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资源相关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景区出入口、停车场、游客中心、交通枢纽地带、地质和安

11、全设施监控点;旅游资源相关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游乐设施。5.2.3有线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应符合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的要求,能提供免费、稳定的上网服务,满足视频、语音、数据等信号传输带宽基本要求。平台设备设施5.3.1应采用自建、托管或租赁云服务方式建设数据中心。5.3.2景区应建设集大屏展示、坐席操作、研判决策为一体的指挥调度中心,应具备游客呼叫服务、指挥调度、态势分析、日常值守等功能。5.3.3景区出入口、主要景点、交通枢纽地带可根据功能需要提供大屏显示设备,大屏外观和设立位置应与周边环境协调并便于维护保养;游客中心应安装大屏或触摸屏或具备 AI 互动能力的机

12、器人或数字虚拟人等信息查询设备,可安装虚拟现实体验设备。5.3.4景区出入口、主要景点安装闸机系统,提供纸质票、电子票、身份证等多种数据验证方式。5.3.5可安装无人售卖机、智慧厕所、智能水电桩、智能垃圾箱或智能路灯等服务设施。视频监控5.4.1景区出入口、主要景点、客流密集区、电梯和索道进出口、交通枢纽地带、地质安全隐患点位、事故多发地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5.4.2关键区域应布设红外或云台监控或高空瞭望等设施,支持客流数据采集和危险监测。5.4.3可支持人脸识别、轨迹抓取、游客统计、越界报警、人流拥堵预警等视频结构化应用。语音广播5.5.1景区主要景点、主要游玩线路、游客聚集地、安全隐患点位

13、、事故多发地等区域安装数字音频广播设备,并提供数字音频广播服务。5.5.2具备统一广播、分组广播、交互广播等功能。预警终端5.6.1景区出入口、主要景点、客流密集区、交通枢纽地带、地质安全隐患点位、事故多发地安装预警终端,提供数字音频广播、声光报警等预警服务。5.6.2交通枢纽地带、地质安全隐患点位、事故多发地的预警终端与景区集控中心具备稳定的网络通信质量支持。5.6.3预警终端可用人为远程开启和关闭功能。网络和数据安全5.7.1按照 GB/T22239 和相关法律规范网络和数据安全建设,应达到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二级或以上。5.7.2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网络和数据安全运维规

14、范、定期安全检查与风险评估制度、游客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等。DB 4228/T 104202455.7.3宜配备网络和数据安全专业管理队伍,开展日常运行维护,并建立运维记录。6云平台结构要求6.1.1云平台采用业界主流的、标准的、开放的云操作系统,支持业界主流厂商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6.1.2云平台兼容国产化 CPU、存储、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6.1.3云平台应配备 UPS 或双重电源或发电机组等备用电源。功能要求6.2.1云平台提供物理机、虚拟机服务和自动化配置及部署,实现云资源统一管理。6.2.2云平台具备开机自动恢复业务系统和数据功能。7大数据平台大数据支撑平台7.1.1数据

15、资源层应依据 GB/T 16766-2017、LB/T 019-2013 等国家、旅游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统一景区数据分类、结构、编码和描述,应建立景区“人、物、空间、安全、文化”等全要素数据资源体系。7.1.2数据融合层包括分布式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调度。7.1.3数据服务层包括对底层数据提供统一的采集、存储和处理服务,对上层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开发、集成、应用服务及相关工具。7.1.4提供数据资源备份管理,重点视频监控数据至少保留 90 天。大数据分析平台7.2.1应提供景区旅游资源、交通路网、商业网点、服务设施等地理空间大数据分析服务。7.2.2应提供景区售检票、客流、停车场、视频监控、财

16、务管理、应急指挥、投诉建议等业务大数据分析服务。7.2.3应具备运营商大数据、互联网大数据、电商大数据等数据资源分析服务。7.2.4应具备景区出入口、主要景点、客流密集区、交通枢纽地带、地质安全隐患点位、事故多发地的智能传感大数据分析服务。8数据中台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台8.1.1应根据景区业务运行和服务需求,结合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和主管部门规定要求,建立标准统一、资源开放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台,实现景区旅游数据的统一集成和管理。8.1.2应建立规范通用的数据共享接口,以消息通知方式与景区各信息系统应用交互。8.1.3可实现与政务大数据中心、旅游大数据中心等主管部门平台的数据交换,并按照规定要求实

17、现各类监管数据的定期自动报送。数据业务中台DB 4228/T 104202468.2.1应将设备、商品、营销、会员、订单、积分、支付、统一认证、安全预警等景区数据资产对象化、流程化和标准化。8.2.2应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景区所有信息管理系统和智慧应用系统用户的集中认证和单点管理。8.2.3应统一管理景区系统用户、角色和权限资源。9智慧管理指挥调度9.1.1应建有 GIS 电子地图,实现对景区的地形地貌、公共交通、人流分布的实时监测,以及发送相关指令信息。9.1.2应接入重点旅游设施、环境、气象、危险区域侵入、地质灾害防范区域实时监测数据、紧急求助等信息数据,以及实现信息数据的分级推送。

18、9.1.3应配置电话、广播、视频等交流设备,通过音视频连线,实现外场工作人员的实时调度。9.1.4应配备景区车船调度系统,利用物联感知和位置服务技术实现对观光车船的运行状态和交通状况的在线可视化管理。内部办公9.2.1应配备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流程管理、文档管理、审批管理、会议管理、考勤管理、公文流转、公告信息发布等内容。9.2.2应配备业务报表分析系统,为景区管理层提供运营及管理决策制订的依据。9.2.3可配备人事管理系统,包括员工档案管理、合同管理、入(离)职管理、绩效考核、薪资福利管理等,实现对工作人员信息的实时更新。安防管理9.3.1应配备电子门禁管理系统,利用条码、二维码、R

19、FID 等方式实现门票的智能管理、防伪自动识别和游客流量控制。9.3.2应配备电子巡更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防火监测报警系统、电子围栏系统、应急处置管理系统等。服务资源管理9.4.1应对景区内的名木古树、牌坊碑文、文物遗迹、重点设施设备(如供电、消防、安防、特种设备、游乐设施等)等建立数字档案,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9.4.2宜配备景区设备可视化管理系统,具备设施设备的位置分布、维保有效期提醒等功能。9.4.3应配备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实现对停车位监测、泊车位统计、车辆进出电子指示、在线支付和停车场可视化管理。9.4.4宜配备周边商户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商户基本信息、主营产品、行政及市场监督

20、动态、评价信的数字化管理。9.4.5宜配备合作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旅行社基本信息、经营资质、年检信息、行政及市场监督动态的数字化管理。9.4.6应配备旅游产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景区景点、演艺票务、索道交通、停车场、酒店住宿、餐饮、土特产供应商、游客评价等信息的数字化管理。DB 4228/T 10420247游客管理9.5.1建立景区门票和服务预约制度,为游客提供分时预约服务。9.5.2通过预约预订、电子门禁、游客量监测、停车场管理、智能 WIFI、运营商信令等技术实现对主要景点、关键位置的客流量实时统计,实现客流数据的追溯查询、分析预测和客流疏导。9.5.3通过设置最大承载量的方式,客

21、流量超限自动报警,实现入口流量有效管控。9.5.4在景区公共大屏、APP、官网、公共网络平台等媒体公布当前游客人数及景区容量,提示并推送游客预警信息。9.5.5客流数据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信息系统实时对接。10智慧安全游览安全10.1.1应在景区出入口、景点、客流密集区、地质安全隐患点位、事故多发地等场所配备视频监控系统,有条件的景区宜提供人脸识别和运动跟踪系统。10.1.2应在客流密集区、地质安全隐患点位、事故多发地配备声光危险提示系统。10.1.3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位、事故多发地配备电子围栏系统。交通安全10.2.1应在急弯、长下坡、临水道路、滑坡处、涵洞、隧道等处配备声光警示系统。10.

22、2.2应在急弯、涵洞、隧道配备物联感知系统。10.2.3宜配备景区交通运营大数据分析平台。地质安全10.3.1应在具有滑坡、落石、岩溶塌陷、突发性涌水等地质安全隐患处部署智能感知系统和声光报警系统。10.3.2应在景区河流、水库等具有山洪和泥石流地质安全隐患处部署智能感知系统和声光报警系统。10.3.3地质安全智能感知系统应与上级管理部门应急指挥系统进行数据对接。设施安全10.4.1应对景区栈道、桥梁等基础设施部署智能感知系统。10.4.2应对景区游乐设施部署智能感知系统。10.4.3景区特种设备应按照相关规范和安全标准进行正确安装和使用。11智慧票务售票11.1.1提供人工、自助机购票、互联

23、网购票、旅行社在线办理等多种购票方式。11.1.2对有需要的景区、场馆,可通过在线预定来控制景区、场馆的客流量。核销11.2.1应在景区出入口配备核验闸机、手持验票终端设备,对门票进行快速验证。DB 4228/T 1042024811.2.2应为特殊游客配备人工核验通道。优惠券发放和使用11.3.1应积极加入各级政府官方发放旅游消费券行动。11.3.2宜在景区 APP、官网、公共平台上发送面值和使用期限确定的电子优惠券。11.3.3宜在旅游集散地、交通枢纽、景区游客大厅等重要场所发送纸质优惠券,纸质优惠券仅在景区售票窗口使用。营销大数据分析11.4.1应按照时间段、产品类别、销售渠道等维度配置

24、销售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销售大数据自动统计、自定义分析和可视化展示。11.4.2宜利用电子票务、旅游分销、旅行社报团等数据配置散客和旅行团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数量、比例和发展趋势等游客团散分析。11.4.3宜配备游客画像预测系统,对游客数据进行多维分析,为景区的客群定位、商业业态优化、市场营销、广告推送提供决策辅助。12智慧服务在线分时预约12.1.1可通过景区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APP、OTA 平台等渠道为游客提供在线分时预约服务。12.1.2在线分时预约数据应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信息系统实时对接。游玩规划12.2.1应提供景区导览电子地图,可推荐游览路线,并支持查找当前位置附近的景点、

25、旅游设施和服务场所。12.2.2可根据游客位置信息或智能感知终端触发推送图文或语音导游信息。智慧导览12.3.1可通过自助终端、APP、官网等平台向游客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导航服务。12.3.2向游客提供的智慧导览服务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景区景点自动语音导览及讲解、全景虚拟游览、周边景点、交通设施、公厕、ATM 机等公共服务设施及智能行程规划等。一键呼叫12.4.1应在景区客流密集区域、主要景点、地质安全隐患点、事故易发区等位置提供一键救援服务。12.4.2支持救援位置、类型等信息自动上传,并能快速接收应急指挥中心提供的救援响应信息。虚拟旅游12.5.1可在游客中心、重点场馆等地建设 VR 虚拟体

26、验系统,展示景区景观、历史和文化。12.5.2可将 AR 技术集成到景区 APP 等平台,实现景区的导航导览、景点简介、文化介绍等服务。12.5.3可利用 MR 技术建设沉浸式虚拟旅游系统,融合景区传说故事、自然风光、数字虚拟 IP 等内容。12.5.4可在官方指定平台和自媒体平台上提供高清视频直播服务。12.5.5可在重要景点提供基于智能感知的声光电交互服务,辅助景观和场馆资源的展览展示。DB 4228/T 1042024912.5.6可建设夜间虚拟游览产品。在线咨询/投诉12.6.1建立电话、网络、终端设备等咨询投诉联动机制,实现完善的咨询投诉和及时反馈,有条件的景区宜开通 AI 服务。1

27、2.6.2可通过景区官网、APP、微信公众号、计算机终端等多种方式在线查询投诉的受理状态和处理结果。12.6.3有条件的景区可利用大数据开展游客满意度分析。游玩内容生成与分享12.7.1可在重点景点部署音视频采集设备,具备游客实时音视频数据采集功能,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游客数据与景区风光融合的游玩内容生成。12.7.2游玩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像、音频和视频。12.7.3宜支持游客通过景区 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下载游玩内容。电子商务12.8.1应建设景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旅游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酒店、餐饮、交通、特色商品、数字纪念品)的在线预订、支付和分销。12.8.2电子商务平台应配置标准化接口,能与景区官网、各旅游分销平台、景区电子票务系统及手机终端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12.8.3可支持将实时销售、预订和支付数据接入到智慧景区管理平台。13实施保障可成立智慧景区建设领导小组和景区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推进不同阶段智慧景区建设。景区应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持续开展智慧旅游相关建设及提档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