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 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 20分)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A )上来的战略决议。 A. 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2. 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在于( C ) ,在于不停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中前进。 A. 与时俱进 B. 革命 C. 创新 3.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两大标准是( A )。 A. 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 B. 公有制和按劳分派 c.改革和开放 4.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B )。 A. 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富强、 高度
2、民主、 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当代化国家 B.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当代化国家 c.把我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当代化国家 - Page 2- 5.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 C )是我们的一条基本标准。 A. 开放我国市场 B. 依托外援 C.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6.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重要体目前( C )上。 A. 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B.数量上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7. 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 A )。 A. 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 B. 政治制度发展的积极成果 C . 政治思想发展的积极成果8. 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 B
3、)。 A. 勤劳勇敢B.老实守信 c.热爱祖国 9.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 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 B )。 A. 高度自治B.一国两制 C. 共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0. 在党的建设中, 处在首要地位的是( C )。 A.组织建设 B.作风建设 C. 思想建设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 分, 共30 分 1 1.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CD )。 A.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互为前提B.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互为目标 C.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D.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标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者之间(ABC) A. 改革是动力 B. 发展是目
4、标 C. 稳定是前提 D. 稳定是目标 1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BD ) A. 全面发展 B. 协调发展 C. 优先发展 D. 可连续发展- Page 3-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 ABCD )。 A.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B. 提出实行科学发展观 C.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 D. 作出了社会友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 15. 公有制经济包括( ABCD )。 A. 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 C.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份 16. 我国现阶段仍处在社会主义初
5、级阶段, 重要体现为( ABCD )。 A.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没有根本变化 B.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 C. 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健全 D.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尚有广泛的影响 17.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 BCD A.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酝酿阶段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的提出阶段 C. 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渐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最后确立指引地位的阶段 18.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包括( ABCD )。 A. 经济
6、基础B.上层建筑 C. 经济、 政治、 文化等体制D.思想观念 19. 公有制为主体, 多个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确实立, 是由( AB )决定的。 A. 社会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C. 所有制形式D.分派制度 20. 下列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BD )。 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是我国的国体 c.是我国的政体 D.实行首长负责制标准 3- Page 4- 21.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 包括( ABCD )。 A. 经济实力的竞争B.科技实力的竞争 C. 国防实力的竞争D.文化实力的竞争 22.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 人与自然
7、友好相处就是( ABC )。 A. 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 C. 生态良好D.生命健康 23. 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中, 一国和两制的关系能够概括为( ACD )。 A. 两制的前提是一国 B. 一国必然要求实行两制 C. 两制是主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 只有实行两制, 才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24. 我国外交工作的方针是( ABC ) A. 坚定不移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维护世界和平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5. 广大人民群众包括( ABCD )。 A. 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和最基本
8、的动力 B. 广大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数最多的依托力量 C. 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负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D. 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三、论述题第 26小题20分,第 27小题 30分,共 50分)26. 联系实际论述, 什么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哪些特点?答题要点: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充足考虑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科技进步为基础、质量与效益相统一、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我国工业化、当代化可连续发展之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具备如下特点:一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
9、信息化;二是科技含量高;三是经济效益好;四是资源消耗低;五是环境污染少;六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足发挥。 27. 阅读下列材料, 利用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现存三农问题。 材料 农业为何艰辛,农村为何落后,农民为何贫穷?需要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仔细加以分析,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答题要点 (1)重要明确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的大问题。 (2)分别论述三农问题及处理思绪: 第一,农业问题,重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依照市场配备资源的经济形态,应遵照市场规律,健全农业产购
10、销体制。产供销一条龙是目前农业在市场经济 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一供一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加入世 贸组织后,中国农业怎样彻底变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情况,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充裕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 业机械化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第二,农村问题,目前突出体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镇予以分割,形成了城镇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日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
11、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深入解放农村充裕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充裕劳动力假如得不到合理的安置 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导致相称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镇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第三,农民问题,能够分为素质和增收两个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 亿,占全国人口 70%。农民问题首先是农民素质问题,重要是指文化素质。在普九未能覆 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个别农村甚至形成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升农民素质,
12、培育型农民是富民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次是农民增收问题,这不但关系到农民生活的改进、农民对农业的投入,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农业当代化问题。因此,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3)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处理好三农 问题, 要做到 四个必须。 第一,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绪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 第二,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镇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第三,推进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连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促进社会友好,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总之,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核心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 战略机遇期,愈加好地处理好三农问题,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