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观潮课型新授课教材简析观潮是第一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先总的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看到、听到、感到的壮观景象。在重点部分潮来之时又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潮声、潮形写出了潮来时的惊心动魄。作者这样清晰的行文顺序,既向学生们揭示了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也提供给学生读文,理清文章脉络的一个扶手。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时,会比
2、较容易抓住文章的行文顺序,也会在自由读书中相继找出直接描写潮水的语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能自读自悟的,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但对于潮来时“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精妙、生动的描写,从而感受到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一次次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是四年级的小学生难以自读自悟到的。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透过文字描写去想象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使学生受到自然美的
3、熏陶。 ;RF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TiVwXY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读懂三、四自然段,即引导学生抓住潮来时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的从而深切体会到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 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
4、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3、 了解一些观潮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 师用自己的方法导入新课。2、 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观潮的资料展示出来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渎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同桌交换课本读书,把对方读错的地方用笔标出来,读完后双方交换,检查自己都读错了哪些地方。3、 运用课件上出示的内容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1)、生字读音(2)、容易读错的字(3)、辨字组词4、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三、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
5、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学生回答之后课件出示课文的写作顺序)2、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一下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想一想第一自然段和下文有什么关系?3、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边读书辨抓住有关描写潮水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想象画面,从而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与他人交流。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3、4自然段。3、 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上课开始,师用平和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在轻松的氛围中走进文本。可以展开这样的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
6、们初读了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那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课件出示四组词语:平静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教师相机提问: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有什么不同吗?师生在轻松的问答中自然而然的重新走进文本。二、 细读文本,总体感受潮来时的景象。细读文本时教师可以借助课件上的图片依次展示大潮的变化情景1、 自由读课文,总体感受潮来之时的景象: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用直线画出描写潮来时声音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写潮来时样子的句子。2、 指名读课文,听读,总体感受潮来之时的巨大变化。实际教学中学生画出的句子顺序
7、可能会打乱,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适时进行设计和整合,师可以亲自读课文,把表示作者观察、写作顺序的四个词语读的重些,让学生在头脑中呈现出潮水变化的画面。3、 细读默读,深入体会潮来之时的雄伟气势。4、 师可以相机引导:请你再细致的读读刚才你画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看看从哪儿感受到潮来时那壮观的景象,把你由此想象的批注在书旁。一会儿,你可以借助你的批注,用语言描述你所想象到的,也可以通过朗读,再现你想象到的。5、 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品读,深入体会潮的声音和形态之奇。可以根据刚才学生画出的表示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再近些”、“越来越近”,引导学生按照记叙顺序,来边读边谈谈自己想象到
8、的。(1)、“远处”学生很容易抓住第一句的“好像闷雷滚动”,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朗读,引起大家的发散思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平时大雨来之前,听到那由远而近的滚滚而来的雷声的,你想到的是什么?那潮水的来势会怎样?(让学生自己谈)(2)、“过了一会儿”教师在此时可以追问: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终于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样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师再问,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的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能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在发言中让学生通过朗读再现壮观的景象,教师要播放大潮由远及近的视频画面,让学生更加如临其境,还要让他们齐读这两句话
9、,顺势导入下一个情境。(3)、“再近些”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借助数学常识“两丈相当于6米多”来深刻感受到“两丈多高的水墙”是多么壮观呀!(4)、“越来越近”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值得品味,可以用句子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深入体会这些词句的意思。A、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B、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C、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请三个同学依次读出这三个句子,要求一个比一个读的更有气势,其他同学闭眼欣赏,以强化这些关键词语的作用。6、 有感情的朗读,领略大潮的变化奇观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潮来时的
10、景象,使我们仿佛置身钱塘江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看到的潮水越来越近,浪头也越来越高。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7、 略读潮过后,感受大潮气势犹在。三、 拓展练习(1)、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让学生注意词语的体会、想象、编写和积累,可以利用课件让学生补充导游词,使意思表达更清楚、通顺、生动: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渐渐的,潮过去了,可是( )。(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自己修改文字:午后一点左右,会从远处传来响声。过了一会儿,大潮就会出现。很快,离我们近了,浪头宽了。再近些,浪更高了。浪潮越来越近,浪会更急,声音会更响。(3)、按顺序排列下列句子,用序号表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好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Taj$,;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