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的认识评测练习1. 自己数出10根小棒。2.3.看尺子口头回答,8的后面是谁?9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等问题。4.用手势判断数的大小。 10 9 9 105. 背诵10的组成儿歌。6. 给数字找朋友。 10 10 10 10 10 1 8 3 6 57. 书写10。10的认识效果分析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要满10进位,破10退位,因此单独安排一课时。从我的实际教学来看,基本达到了原来所定的学习目标,感觉得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我体会比较深的是: 一、熟悉生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课前让学生在广场上数出鸽子的数量和小棒的数量后与课尾让学生
2、观察生活中的数字首尾呼应,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里让学生开拓了思维的门锁。通过生活的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生活中的大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创设生活中的游戏,吸引学生参与,形成新知并巩固新知。 民主和谐的气氛加上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各种各样,教师可以创造性的把游戏移植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长知识、长智慧。如在教学10的组成
3、的时候,改变了以往的数字的组成的教学方法,而是采取了将知识溶入到有趣的分苹果的游戏中,因为我认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对于10的教学我就尝试的开放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设计了配乐儿歌和找朋友两个小练习,学生在这两个环节里同到了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三、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便于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新课程下提倡多样化
4、,在现实的、主动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综观整节课,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决不包办代替。课上每个环节都是通过各种评价及时的反馈来看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的各项要求。本课做到了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10的认识观课报告 张老师是我们学校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一位教师,一直从事小学数学研究,听了张老师的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0,就一个10,应 该 说 内 容 是比 较 单 调、枯燥无味的,但是张 老 师 通 过 精 心 设 计,课 堂 气
5、 氛 很 高,教 学 效 果 很 好,学 生 都 能 很 好 地 掌 握 对 10的 认 识、和 10的组成及10的数字结构。从复习到 新 授 到 练习 都 过 渡 得自然,在新授 部分,教师通过观察挂图、现场人数、自己的双手等活动进行教学10的认识,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切身认识10;在练习部分,张老师也设计了多种练习形式,玩游戏等练习,练习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有所得张老师得课很流畅,尽管内容非常的丰富,还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木棒,但是整节课很有序,没有一点乱得感觉,什么叫得心应手在张老师身上得到了很好得体现。另外,张老师在课前让学生背诵得儿歌很好,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得注意力,另
6、一面可以警告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例如,铃儿响,进课堂;要发言,先举手“等等特别适合一年级的孩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张师充分发挥了评价多元化的功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参与度高。如在学生答对题时,给予掌声鼓励;在学生表现得不错时,教师很自然地竖起拇指给予表扬鼓励或是奖励小红花;在一些地方如学生书写10时,写得不是很好,教师不是一口否认,而是挑个好看点给予表扬,再要求学生回去要认真练习写“10”。我认为这些评价是非常恰当、合理的。我认为在这节课中,张教师的良好素质在于她的语言、智慧、评价等这几个方面。在分组齐读10的组成时,教师不断地竖起拇指,表扬这组好点,那组好点,形成组与组之间的
7、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最后齐读10可以分成5和5,教师的一个手势,更是把课堂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充分体现出了教师具有较高素质。更像一位台上的表演家。总之,张老师的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体味。10的认识课后反思: “10的认识 ”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很多个方面:10的数数经过,10的认数,读数,写数,10与数的大小比较,10的组成分成,10的基数序数意义,以及10在生活中所表示的各种实际意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课改为多种丰富、有趣的形式呈现,学生们学习的十分有兴趣,整个教学过程感到多而不乱,忙中有序, 一、创设情境有激趣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思
8、源于疑。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常为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悬念,有意地创造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在渴望解决悬念的亢奋心理状态中,激发追根求源探索奥妙。我在教“10的认识”一课时,创设数字宝宝们的争论,以数字9瞧不起比它小的数字,让0和1跑到一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9一看就低下了头。你猜是什么办法?这样情境的创设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学习气氛也随之浓厚起来。 二、基标教学扎实有效本课的处理,每一环节都紧扣学习目标,让评价与学习紧密联系,力求学生学得扎实有效。如:在学生学习了主题图后,紧跟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的活动练习,学习与评价的融合,使得每个环节都有反馈,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三、充满关怀的开放性课堂设计 了解学生的学前情况,因对前面的数字组成学生的学习有了一些经验,所以我把10的组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总结。老师在整节课当中,只是引导学生去学,时时关注学生,通过老师的表扬,学生之间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价值,激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知道如何评价别人。四、富有生活气息 开头的情境,美丽的主题图,有趣的火箭升空,以及最后欣赏生活中的数,设计中充斥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在其中渗透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