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3_T1791-2013公路路面基层振动成型施工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815847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_T1791-2013公路路面基层振动成型施工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DB13_T1791-2013公路路面基层振动成型施工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DB13_T1791-2013公路路面基层振动成型施工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DB13_T1791-2013公路路面基层振动成型施工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DB13_T1791-2013公路路面基层振动成型施工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P 66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 13/T 17912013公路路面基层振动成型施工技术规程2013 - 11 - 04 发布2013 - 11 - 30 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13/T 17912013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材料15 配合比设计26 施工47 质量控制8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振动压实试验方法11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振动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15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

2、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河北省高速公路邢汾筹建处、河北省高速公路承赤筹建处、北京路桥中交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王国清、杜群乐、高民欢、李作恒、李彦伟、王书斌、周卫峰、郑利卫、赵文忠、宋晓燕、苗乾、党奇志、郑卫华、段海军、李慧珍、靳进钊、王青书、罗新宇、何占军、于晓峰、姜磊。II公路路面基层振动成型施工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振动成型法设计的基层材料技术指标、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本规程适用于各级公路,城市道路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3、(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3.1振动压实试验方法在与现场压实机械匹配的配重、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实时间条件下,利用振动压实试验仪进行粗粒式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获得的技术参数,控制和指导现场混合料施工的试验方法。4 材 料4.1 结合料4.1.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ft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强

4、度等级42.5的水泥,水泥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其中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 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1JTJ 03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表1 水泥技术要求项目细度(%)凝结时间(h)安定性抗压强度(MPa)初凝终凝3d28d质量要求1036合格1742.54.1.2 石灰石灰的技术要求应符合JTJ 034中的要求,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如存放时间较长,应采取覆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4.1.3 粉煤灰粉煤灰中 SiO2、Al2O3 和 Fe2O3 的总含量应大于 70%,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应超过 20%;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宜大于 2 500cm2/g

5、(或 0.3mm 筛孔通过率达到 90%,0.075mm 筛孔通过率达到 70%)。4.2 集料4.2.1 集料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并经除尘处理,其技术指标符合 JTJ 034 中的要求。4.2.2 集料宜采用 4 种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其中 4.75 mm 以下集料宜分为 02.36mm 、2.36mm 4.75mm 两档。根据实际情况,4.75 mm 以上集料可从 9.5mm 或 19mm 处分档。4.3 水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5 配合比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和混合料指标要求

6、,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结合料剂量(级配碎石除外)、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5.1.2 基层混合料应按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良好的施工性能,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应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特性。5.1.3 利用振动压实试验仪,按照本规程附录A 和附录B 的方法获得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技术指标,用于指导现场施工。5.2 组成设计5.2.1 在基层施工前,应选取现场有代表性的原材料进行试验。5.2.2 基层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设计应符合表 2表 6 中的级配范围要求,并控制 4.75mm 筛孔的通过率接近级配范围中值。水泥稳定碎石和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宜采用骨架密实

7、型级配。2表2 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级配范围要求筛孔尺寸(mm)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通过率(%)上限100100857972634535262015117下限100957569625335271812730表3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级配范围要求筛孔尺寸(mm)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通过率(%)上限10010085776758382819151185下限10095756656462820118530表4 悬浮密实型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集料级配范围

8、要求筛孔尺寸(mm)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通过率(%)上限1001009589837247332215643下限10095908374573218126320表6 级配碎石集料级配范围要求5.2.3 水泥稳定碎石和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的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表 7、表 8 规定的技术要求。5.2.4 级配碎石 CBR 值应符合表 9 规定的技术要求。表7 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要求3表5 骨架密实型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集料级配范围要求筛孔尺寸(mm)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

9、50.075通过率(%)上限100100685848342116106543下限100954842352411630000筛孔尺寸(mm)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通过率(%)上限10010085726454382718141195下限10095716054442817128530项目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抗压强度(MPa)水泥剂量(%)抗压强度(MPa)水泥剂量(%)基层4.53.5 4.54.03.04.0底基层4.03.04.03.53.03.5表8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技术要求项目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抗压强度(

10、MPa)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抗压强度(MPa)基层1.00.8底基层0.80.8表9 级配碎石技术要求项目CBR(%)基层300底基层2505.2.5 混合料的设计步骤:a) 选择满足设计级配的材料,按不同比例的结合料配制成混合料;b) 按振动压实试验方法确定各混合料试件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并采用重型击实法进行复核;c) 按要求的压实度,分别计算每个试件的干密度;d) 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水泥稳定碎石和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采用振动压实成型试验方法制备试件。试件在规定的温度下保湿养生 6d,浸水 24h 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5.2.6 级配碎石采用振动压实成型试验方法制备试

11、件,试件浸水 4d 后,进行 CBR 试验。5.2.7 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混合料振动压实成型试件的强度代表值,选定合适的结合料比例, 与振动压实试验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共同作为配合比设计结果,形成配合比设计报告。此比例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应符合式(1)的要求:(1)式中:Rd设计抗压强度(表10);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Za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取保证率95%。5.2.8 进行生产配合比调试时,应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通过试拌确定混合料的拌制用水量。6 施工6.1 一般规定6.1.1 基层宜在气温较高季节

12、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 5以上。6.1.2 在雨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避免水泥和混合料遭受雨淋;夏季高温作业时,水泥储存温度不应高于 50。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经摊铺的水泥稳定碎石及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应尽快碾压密实并采取养护措施。6.1.3 基层施工时:4a) 基层采用摊铺机施工。应严格控制结构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时,水泥稳定碎石尽可能缩短从加水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并不应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b) 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组合的方式进行碾压。单层压实厚度宜为 16cm25cm。c) 碾压完成后,水泥稳定碎石及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应覆盖

13、保湿养生。6.1.4 基层施工时,在铺筑上层之前,应将下承层表面清扫干净,宜撒布水泥净浆,撒布量为 1kg/m2。6.2 施工准备6.2.1 施工时应配备足够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等施工设备。6.2.2 应配置与实际摊铺能力相匹配的拌和设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一般采用产量不小于 500t/h 的拌和设备。拌和设备应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成品料料仓。电子动态计量器应经计量部门标定后方可使用。同时原材料料仓顶部应安装剔除超粒径石料或其他杂物的钢筋筛。6.2.3 根据路面底基层、基层的宽度、厚度,选用合适的摊铺机械。摊铺宽度 10m 以下时宜用一台摊铺机摊铺,10m 以上时可采用 2 台摊铺机摊铺。6.

14、2.4 压路机的吨位和台数应与拌和设备及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匹配,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施工按车道数,应配备 35 台自重 20t 以上的振动压路机、12 台自重 30t 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和 1 台自重 11t 以上的双钢轮压路机。6.2.5 自卸汽车、装载机、洒水车的数量应与拌和设备、摊铺设备、压路机相匹配。6.2.6 根据拌和楼生产能力确定水泥钢制罐仓的容量(至少 2 个罐,一般不宜小于 50t),罐仓内应配有水泥破拱器,以免水泥起拱停流。6.2.7 各种施工机械宜有备用设备及配件,其数量至少应满足每个工点、每日连续正常生产及工期要求,以使施工始终处于一个正常连续的作业状态。6.2.8 施

15、工前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修、调试。6.3 下承层处理6.3.1 每一层基层施工前,下承层须满足相应的质量指标,表面应平整、坚实,路拱满足设计要求, 不得有松散和软弱点。对于产生松散、离析的路段,应进行返工处理。对于一般裂缝应作相应封闭处理, 裂缝严重路段应作返工处理,施工前应保证下承层表面湿润。6.3.2 摊铺前进行测量放样,为保证基层边缘压实度,各填筑层边缘增加 5cm 宽度,并牢固立好钢侧模,据此调整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做出标记,并打设好厚度控制线支架(一般在直线段间隔为10m,曲线段为 5m),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挂好高度控制线,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不小于 800N。6.4

16、混合料的拌和6.4.1 混合料应采用拌和厂(站)集中拌和。6.4.2 拌和前,应对拌和设备反复检试调整,使生产的混合料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同时每天开始拌和前应作筛分试验,如有问题应及时调整,全天拌和料应按规定的检测频率进行抽检。当材料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56.4.3 混合料拌和要均匀,拌和含水量一般较最佳含水量提高 1%左右,确保混合料运到现场碾压时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6.4.4 拌和现场应随时监测拌和时的结合料剂量、含水量和各种集料的配比,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6.4.5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拌和设备计量装置、检测仪器等设备的检查、维护。对料仓过滤筛网应经常进行检查,发

17、现堵塞和破损现象应及时清理和更换,以便准确控制混合料配合比。6.5 混合料的运输6.5.1 在混合料运达工地之前,应对具体摊铺位置、运输路线、运距和运输时间、施工条件、摊铺能力以及所需混合料的数量等作详细核对。6.5.2 混合料应确保有足够的运力,宜采用 30t 以上的运料车运输,车料总重不宜超过 45t。6.5.3 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应清扫干净。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 以减少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应用苫布覆盖。6.5.4 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应保持轮胎洁净。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混合料,当混合料运到工地超过水泥初凝时间时,应予以废弃。6.5.5 摊铺过程

18、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 l0cm30cm 处停住,空档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缓缓卸料, 避免撞击摊铺机。6.6 摊铺6.6.1 宜采用先进抗离析设备全幅摊铺。采用性能相同的两台摊铺机摊铺时,摊铺机前后相隔 5m10m 呈梯队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 5cm10cm 左右的纵向搭接宽度,搭接位置应避开车道轮迹带。6.6.2 摊铺机行进速度要与拌和厂(站)能力相适应,保持匀速前进,摊铺不停顿、不间断,摊铺速度宜控制在 1m/min3m/min。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检查是否出现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局部粗集料“窝”和含水量超限点应及时铲除,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6.6.3 摊铺机外侧宜采用钢丝绳引导

19、的高程控制方式,摊铺机内侧分别采用架设钢梁或雪橇式控制基层的摊铺厚度。钢丝绳应张拉平顺,铺料时,严禁人为干扰基准钢丝绳。6.6.4 根据摊铺速度,摊铺机螺旋布料器应保持稳定的转速,两侧料槽内应满埋螺旋布料器的混合料, 以减少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中离析。摊铺机料槽前挡板下须加装挡料胶皮以避免出现上下离析。6.6.5 基层的松铺系数和初始压实度由试验段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松铺厚度和初始压实度。当此两项参数达不到试验段确定值时,应及时调整摊铺机控制参数,保证松铺厚度和初始压实度均匀、稳定。6.6.6 摊铺时应合理选择摊铺机的振幅和振动频率,切实保证混合料的初始压实度和平整度。6.7 碾压6.7.1

20、 施工时,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碾压,一次碾压长度宜为 50m80m。碾压段落应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66.7.2 碾压程序和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路段确定。碾压应遵循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驱动轮朝向摊铺机方向,由路边向路中、先轻后重、低速行驶碾压的原则,避免出现推移、起皮和漏压的现象。压实过程中,遵循初压复压终压的程序,压至基层表面无轮迹为止。注意初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碾压设备组合及程序如下:a) 初压: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一前一后组合,同进同退,各静压 1 遍;b) 复压:弱振动碾压时,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低幅高频弱振与轮胎压路机一前一后组合,同进同退,各碾压 1 遍

21、;强振动碾压时,振动压路机高幅低频强振碾压不少于 5 遍;c) 终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不少于 1 遍,直至无明显轮迹。压路机碾压时至少重叠 1/3 轮宽。碾压完成后应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6.7.3 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初压为 1.5km/h1.7km/h,复压、终压应为 1.8km/h 2.2km/h。6.7.4 水泥稳定碎石碾压宜在水泥初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无明显的轮迹。6.7.5 压路机倒车应自然停车,无特殊情况,不许刹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基层。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应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端换挡倒车位置

22、应错开成齿状,一旦出现个别拥包时,应进行铲平处理。6.7.6 严禁压路机在刚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6.7.7 压路机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相隔间距不小于 3m。6.7.8 在碾压过程中,对于基层路侧边缘等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区域,应采用小型平板式振动器进行压实,并保证基层表面平整、密实。6.8 接缝6.8.1 基层的施工应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基层的纵缝应错开 20cm 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基层的横向接缝应错开 1m 以上。接缝施工应用 3m 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6.8.2 基层的施工应尽量避免设置纵向接缝。当需要设置纵向接缝时,纵向接缝部位

23、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 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b) 当不能在允许的延迟时间内完成后续部分摊铺而产生纵向接缝时,宜采用加设挡板方式,挡板的高度与基层压实厚度相同;但不宜在养护后采用切割机做纵向切缝。养生结束后,在摊铺后续部分之前,拆除挡板;后续摊铺机摊铺后做跨缝碾压以消除轮迹。6.8.3 当一个工作日结束、两个相连作业段连接或摊铺途中其他情况造成的停机均会形成基层横向接缝。横向接缝宜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不宜采用自然碾压接缝或阶梯型接缝。接缝部位的施工,应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铺筑新混合料后,压路机应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6.9 养生及交通管制76.9.1

24、水泥稳定碎石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开始养生,养生宜采用透水土工布等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并及时洒水。在养生期内应始终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养生结束后,将覆盖物清除干净。6.9.2 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洒水车的喷头采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喷头,以免破坏基层结构,每天洒水次数应满足整个养生期间始终保持基层表面湿润。6.9.3 半刚性基层养生期不应少于 7d。养生期间应采取封闭交通措施,严禁施工车辆通行。6.9.4 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应尽快铺筑上层。6.9.5 养生完成的基层上禁止一切超载车辆通行,同时应采取措施避免车辆集中快速行使,以保护基层不受破坏。7 质量控制7.1

25、一般规定7.1.1 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以及级配碎石基层应按本规程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的规定执行。7.1.2 质量管理包括所用材料与设备的检查、铺筑试验段、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7.1.3 按照有关规定,应建立、健全工地试验室、质量检查及工序间交接验收等制度。试验、检验应做到原始记录齐全,数据真实可靠。7.1.4 工地试验室应能进行所用基层材料的各项试验,还应具备进行现场压实度、平整度和完整性等检查的能力。7.1.5 每道工序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凡经检验不合格的段落,应进行返工处理,直到满足要求。7.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7.2.1 施工前应检查各种材料的

26、来源和质量。对水泥、石灰、粉煤灰、集料等重要材料,供货单位应提交最新检测的质量证明材料。对集料,还应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加工机械、覆盖层的清理情况。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7.2.2 各种材料都应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本规程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材料试验的取样数量和频度按规定进行。7.2.3 工程开始前,应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7.2.4 施工前应对拌和设备、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

27、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7.2.5 正式开工前,各种原材料技术指标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书面报告, 经批准后,方可使用。7.3 铺筑试验段87.3.1 在底基层和基层正式开工前,应铺筑试验段。 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宜选在主线上铺筑,长度为 300m600m。7.3.2 试验段铺筑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a) 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b) 通过试拌确认拌和机的拌和效果,考察各种材料计量装置的精确度,以及试验检测仪器是否满足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c) 通过试铺确定运输车数量,摊铺、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

28、d) 验证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用水量;e) 确定压实度和平整度的标准检测方法。7.3.3 试验段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编写试验路段总结报告,明确试验结论。试验路段总结报告经批准后作为今后施工现场控制的依据。混合料级配、结合料剂量不得再变,因特殊原因要调整时,应重新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和试验路段验证。7.3.4 经检验合格的试验路段可作为永久工程的一部分。对不合格的试验路段应及时清除并重新铺筑试验段。7.3.5 试验段的检测频率应是正常施工路段的 2 倍以上。对水泥稳定碎石 7d、石灰粉

29、煤灰稳定碎石 14d 时应能取出完整的芯样(芯样直径为 150mm)。7.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7.4.1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当发现有质量低劣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追加检查。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否已经返工补救,所有数据均应如实记录,不得丢弃。7.4.2 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按批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应按 JTJ 034 规定的检查项目与频度进行抽样试验,其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的技术要求,未明确的材料检查项目和频度,按材料相应的质量要求确定。7.4.3 拌和厂(站)应按下列步骤对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按 JTJ 034 规定的项目和频度检查混合料的质量,如实计算

30、合格率。单点检验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试验规程的试样平行试验要求:a) 从料堆和皮带运输机随时目测各种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检查泥块及超粒径碎石,检查料仓材料有无窜仓。目测混合料拌和是否均匀,含水量是否合适,检查集料和混合料的离析情况;b) 检查控制室拌和机各项参数的设定值、控制屏的显示值,核对计算机采集和打印记录的数据与显示值是否一致;c) 检查混合料拌和前的矿料级配,应至少检查 2.36mm、4.75mm、9.5mm、19mm 和公称最大粒径等5 个筛孔的通过率;d) 取样成型进行振动压实试验,测定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确定压实度标准。7.4.4 基层铺筑过程中应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检查,质量检查的内

31、容、频度符合JTJ 034 的要求。7.4.5 施工厚度的检测按以下方法执行,并相互校核,当差值较大时通常以总量检验为准:a) 利用摊铺过程在线控制,即不断地用插尺或其他工具插入摊铺层测量松铺厚度;b) 利用拌和厂(站)混合料总生产量与实际铺筑的面积计算平均厚度进行总量检验;9c) 利用基层压实度用灌砂法检测时,通过量取在基层上挖坑的深度进行检验;d) 在钻孔检测芯样完整性的同时,测量基层的厚度。7.4.6 基层压实度要重点对碾压工艺进行控制,并用灌砂法抽检压实度:a) 碾压工艺的控制包括压路机的配置(台数、吨位及机型)、排列和碾压方式、压路机与摊铺机的距离、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碾压速度、碾压

32、段长度、调头方式等;b) 压实度测点随机选择,与标准值比较;c) 在基层养护完成后,随机选点钻取芯样,待芯样充分干燥后测定密度,与标准值比较。7.4.7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基层进行外观检查,基层表面应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离析现象。确属施工质量差的,应予铣刨或局部挖补,返工重铺。7.4.8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用 3m 直尺检测接缝以及与构造物的连接处平整度,正常路段的平整度可采用连续平整度仪测定。7.4.9 基层施工的关键工序或重要部位应拍摄照片或进行录像,作为实态记录及保存资料的一部分。7.5 交工控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7.5.1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将全线以 1km3km 作为一个

33、评定路段,按 JTJ 034 的规定频度,随机选取测点,进行全线自检,将单个测定值与表中的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进行比较,计算合格率,然后计算一个评定路段的平均值、极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进行初步评定。施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全线检测结果(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及施工总结报告,申请交工验收。7.5.2 压实度、厚度和强度试件的现场随机取样位置应按 JTJ 034 确定。7.5.3 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应取钻件检验其整体性。如果路面钻机取不出完整的钻件,则应找出不合格基层的界限,进行返工处理。级配碎石应采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密度检测。10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振动压实试验方法A.1 目的和适用范围

34、本方法适用于在室内对基层混合料进行的振动压实试验,以得出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A.2 仪器设备A.2.1 振动压实仪:静压力1900N,振动频率为30Hz,振幅1.4mm,配有148mm的压头。振动压实仪结构示意图见图A.2.1。1-试件安装夹紧装置2振动压实机构3电动机 4升降连接机构5升降机构6吊环图A.1 振动压实仪结构示意图A.2.2 钢模:内径150mm、高230mm、壁厚12mm;钢模筒内金属垫块直径149mm,厚度20mm;钢模底座: 直径300mm、厚10mm。以上各部件可用螺栓固定成一体。A.2.3 游标卡尺:可量深度,量程不小于300m

35、m,分度值0.02mm。A.2.4 电子天平:称量4000g,感量0.01g;电子秤:称量30kg,感量1g。A.2.5 量筒:50ml、100ml、500ml的量筒各1个。A.2.6 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泥刀等。11A.2.7 液压脱模器。A.2.8 测定含水量的铝盒、烘箱等其他用具。A.3 试验准备A.3.1 在预定做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样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粗集料,试样应不少于10 00g;对于细集料,试样应不少于500g。A.3.2 在试验前应将试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准备齐全,测量设备应满足精度要求;调试振动压实仪, 检查其

36、运转是否正常。A.4 试验步骤A.4.1 将准备好的各种粗、细集料按照设计确定的集料比例配制56份混合料试料,每份试料的风干质量应不少于7000g。A.4.2 预定56个不同的含水量,依次相差0.5%1.0%。注:一般情况下,在最佳含水量附近取0.5%,其余取1.0%。A.4.3 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事先计算得的该份试料中应加水量减去50g后,将剩余用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袋内浸润备用。依次完成所有试样的闷料,如当天进行闷料,其浸润时间不少于2h。应加水量可按式(A.1)计算:wQ =(Qn+Qc) 0.01W -Qn 0.01W

37、 -Qc 0.01W (A.1)1+ 0.01Wn1+ 0.01Wc1+ 0.01Wn1+ 0.01Wcnc式中:Qw 混合料中应加的水量(g);Qn 混合料中集料的质量(g),其原始含水量为Wn ,即风干含水量(%); 混合料中水泥的质量(g),其原始含水量为WcW 要求达到的混合料的含水量(%)。A.4.4 检查振动压实仪的振动参数,安装压头。(%);A.4.5 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称取预定质量的结合料;将所需结合料和剩余的50g水加到浸润后的试料中,并用小铲、泥刀或其它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从加入结合料拌和开始到振动压实试验结束,以及测定含水量的试样放入烘箱中应在lh内完成,超过

38、1h的试样,应予作废。A.4.6 将钢模、底座紧密连接,放入垫块,然后将其放在坚实的地面上。将拌和好的混合料按四分法分成4份,依次取对角的试料倒入钢模内,试料边倒入边用直径1cm2cm的铁棒插捣,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覆盖一片事先剪好的塑料纸。将钢模连同混合料放在振动压实仪的钢质底板上,用螺栓将钢模底板与振动压实仪底板固定在一起。12A.4.7 将振动压头对准钢模后,放下压头,使振动压头与钢模内的混合料紧密接触。检查振动压实仪上的螺栓及相关连接处,确定振动压实仪上没有任何物品,启动仪器开始振动压实,振动时间为120s。振动压实结束,提起压头,松开钢模底板螺栓,将钢模连同经过振动压实后的混合料

39、一起卸下,松开螺栓后取下钢模,连同钢模量取振动压实后试件的高度,振动压实后的试件高度应控制在150mm3mm范围内,不在这个范围的试件应作废,并应通过调整试料的质量来达到这一要求。A.4.8 小心取下垫块,擦拭钢模表面(振动形成的浆体也应擦去),连同钢模一起称重得G1,准确到1g。A.4.9 用液压脱模器推出钢模内试样,擦净试筒,称重得G2。在试样内部从上到下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可将脱出试件用锤打碎后,用四分法采取),称重后立即放入110的烘箱中烘干12h,测定其含水量,计算至0.1%。所取样品的数量应不少于2000g。A.4.10 按上述A.4.5A.4.9方法进行其余含水量下水泥稳定碎

40、石的振动压实和测定。用过的试料,不得重复使用。A.5 计算及制图A.5.1 按式(式A.2)计算每次振动压实后试样的湿密度:式中:r = G1 - G2wV(A.2)试样的湿密度(g/cm3);钢模与湿试样的合质量(g);G2 钢模的质量(g);V 试样的体积(cm3),根据振动压实后试件的实际高度计算。A.5.2 按式(A.3)计算每次振动压实后试样的干密度(用两位小数表示) :r =drw1+ 0.01W(A.3)式中:rd 试样的干密度(g/cm3);W 试样的含水量(%)。A.5.3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以含水量为横坐标,在普通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A.6 最佳含水量

41、和最大干密度的确定A.6.1 如果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呈抛物线状(如图 A.2A.3),则峰值点的纵坐标、横坐标分别为试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13图A.2图 A.3A.6.2 如果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前半部分呈抛物线状,后半部分呈平滑状(如图 A.2A.3),则取抛物线转向平滑段的转折点所对应的纵横坐标分别为试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A.6.3 如试验结果不足以连成完整的上述2种曲线,则应进行补充试验。A.6.4 最大干密度用三位小数表示。最佳含水量则取一位小数 (即精确到0.1%)。A.7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应做两次平行试验,两次试验最大干密度的差不应超过0.08g/cm3,

42、最佳含水量的差不应超过0.5%。14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振动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B.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基层混合料振动成型法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B.2 仪器设备B.2.1 振动压实试验仪,结构示意图见附录A中图A.1。B.2.2 试验仪压头:148mm。B.2.3 试样筒:内径150mm、高230mm、壁厚12mm;钢模筒内金属垫块直径149mm,厚度20mm。B.2.4 游标卡尺:量程不小于300mm,分度值不大于0.02mm。B.2.5 电子天平:称量4000g,感量0.01g;电子天平:称量15kg,感量0.1g。B.2.6 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或合适的压力机

43、。B.2.7 脱模器、烘箱。B.2.8 标准养护室或标准养护箱。B.2.9 养护水槽:深度大于试件高度5cm。B.2.10 其它:试盆、量筒、铲刀等小工具。B.3 试料准备B.3.1 在预定做试验的前一天,将具有代表性的试样风干,并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单个试件的试料备样数量应不少于7000g,试料总量应满足通过四分法分样后至少14个试件制作的需要量。B.3.2 按照确定的最大干密度、结合料剂量以及试件体积计算各档集料、结合料和水的用量,并按计算结果按单个试件分别备好料。B.3.3 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称取应加水量减去50g的水,将其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和均匀,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袋内浸润备用。依次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