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小学生创新作文教学.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156826 上传时间:2025-0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创新作文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生创新作文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生创新作文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生创新作文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生创新作文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小学生创新作文教学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城北小学 朱国坤所谓创新作文,就是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写作,写真实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当前,小学生不会留心观察生活,不会积累写作素材,写作题材老套,作文要么千篇一律,要么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因而造成作文假大空的不良现状,与新课程要求相差甚远。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本人一直从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深感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难度大、效率低。为此,在重视作文课堂教学的同时,还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作文,对作文教学的创新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2、,初见成效。一、 引领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是激起学生作文创新的源泉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小学老师。老师的喜好、老师的言行、穿着、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学生面前,我永远都是那么开心、那么充满激情地期待每一个新的日子的到来,仿佛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惊喜。而我的惊喜,就是用发现的眼光去挖掘学生的优点,所以每一天,我都会收获满满的。因此,我的学生也都看上去是那么开心,对学习也兴趣浓厚,作文不再是负担,表达也成为一种需要。当然,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是教师对学生最好的写作引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缤纷多彩的世界里,

3、感受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是写作的三种最重要能力,其中对生活的感受力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感受不但是积聚写作材料的重要渠道,更是生活中提炼主题的触发点。写作需要豪情,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热爱生活,发现人生中的真善美,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坚持要求学生写日记,强调练笔实践;要求学生备一个练笔本,内容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门、最新科技、思考人生为主,篇幅可长可短,要有标题。从这些练笔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灵魂得到洗涤,字里行间体现着爱憎,他们的写作潜能激发出来了,心中的情绪也有了一吐为快之感。二、 随时随地作文课,是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从目前的小

4、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1.从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时观察,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空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有时,我正上着上着语文课,天空忽然彤云密布、狂风大作,我就会把课停下来,让学生去观察雨欲来而风满楼的气势。当雨下得如瓢泼、似雨帘时,又让学生继续

5、观察雨中的水洼,雨中的树木、花草,雨中的行人,还伸出手去感受雨打在手上的滋味。于是,学生有了写雨的素材。同样,当炎炎烈日灸烤着大地,学生会观察到柳树被晒蔫了无精打采的样子,会记录小狗都躲到了空调房里不敢出来每每此时,学生总会迫不及待地拿笔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欣喜之情流露于笔尖。我呢,总是当时批阅,当场宣读范文、有灵性的语句,大肆表扬,学生很有成就感。2. 从训练空间上来看,教师要开展和利用好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总是丰富多样的,其他的技艺课,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习作训练的课堂。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写人,学习写事。比如美术课,学生是十分轻松的,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作

6、画时的神态动作也是千姿百态,这正是学生观察人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在他们笔下,同学们作画时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有时,一场球赛,确实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比分不分上下,作为语文老师,怎能错失这样的良机?因此,学生笔下的球赛同样写出了场上队员和场外啦啦队员紧张的心理,刻画出了主力队员在关键时刻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中队活动或学校大型的专题活动,更是学生们观察人物、刻画人物,写好活动的极好的素材。另外,科学课上的实验操作、劳技课上的手工制作、看电影看视后的感受,都成为了学生不定时的习作训练课。虽然,学生其他的生活体验不多,但至少,我们可以让他们留心观察校内的人和事,再慢慢延伸到课外,以此来拓宽

7、习作训练的渠道。三、 上好阅读课,使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上都会有所得,让阅读“指向写作”。2011版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根据这一定义,“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无疑具有存在的现实基础。学生作文最搞不懂的“构思”跟阅读教学不注意“篇”的教学有重要的关联。阅读教学太应该带领学生领会全文构架上的奥妙。写作文,积累很重要,大多数语文老师只注重语言积累,而篇章段感的积累同样应注意。阅读教学中的“指向写作”,更多的是孕育学生的“写作意识”,如篇的意识、篇的路径、段的意识、段的方式、线索意识、读者意识、剪裁意识、剪裁路径等等。比如,在教学十年后的礼物一课时,我引导学生

8、讨论:为什么写“十年前偶遇”这部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插叙”,并联系上下文,弄懂了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完整,同时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之后,我叙述了一个故事,中间省去了“原因”这一要素,要求学生补充这一内容,于是,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插叙”这种写顺序,并能够灵活运用了。不仅仅是这一课,几乎是每一课,我都会捕捉有效的、有特色的写作方面的技巧,适时加以引导,以此来丰富学生在“篇”的方面的积累。比如月下桨声中对小姑娘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小英雄雨来中对鬼子军官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极好的例子,学好例子,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自然有所提高了。四、 强化创新

9、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般来说,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征:就其思维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就其思维的灵活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很注意根据这三个特征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首先,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比如,在写“委屈”这一话题时,全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写的是:家里来了一个小弟弟,弄坏了家中的

10、文件、花瓶等,爸爸妈妈误会了“我”,让“我”受到了委屈,后来弄清了真相,给我赔礼道歉。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在学校、在社会上受到的委屈上去选择材料。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其次,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创新思维必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从选材上来看,异向思维是一个创新的好办法。比如,写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人心、知天命的了不起的人物。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不知变通、愚忠”等方面来

11、引导异向思维,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启发相关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在教学十年后的礼物时,读到“她仿佛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让学生静静地倾听,然后引导想象: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这样的思维训练,让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更好地训练了其思维的变通性。总而言之,将创新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生机。作为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于困境时,要激起他们兴趣的火花,点燃火花以后,还要帮助他们燃起创新的火把,并使之越烧越旺,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同时,要努力为学生架起创新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从小就有一个独特的创新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