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pdf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15440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3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课题研究第三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课题研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课题编号:js0603)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耿文超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李洪帅陈涛周颖辉蔡娟娟田婷婷王文文张聪聪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研究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二 0 一七年七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核心素养”

2、就是“关键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强调获取知识的能力。2014 年 3 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中指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 年 9 月 13 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首次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 个方面,综

3、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 个基本要点。语文的核心素养应该是阅读、表达、思维与修养。这里的阅读、表达与思维直接指向“学习素养”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这里的修养,也与“人格素养”的“尊重”“责任”与“向善”密切相关。再加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与“交往素养”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变通能力”相契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是以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开发研究,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

4、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涉及高中语文课程内容整合、教学策略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和评价原则多元化等多个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力求开发形成适于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程。基于以上分析,我校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和课程建设方面的存在的问题。(一)我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现状分析1.语言积累零散,缺乏结构化的知识体系。2.思维方式较单一,探究意识还不强。3.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不够灵活,审美能力有待提高。4.人文底蕴普遍缺乏,文化传承意识较淡薄。(二)我校语文教师落实核

5、心素养及课程研究存在的问题1.高考备考的功利性影响着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2.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忽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3.关键能力和人文修养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4.4.对课堂关注较多,构建课程的观念不强。对课堂关注较多,构建课程的观念不强。二、本课题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述评二、本课题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述评21 世纪,每一个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美国提出“21 世纪技能”,日本采用“能力”,OECD 提出“胜任力”。那么,中国学生到底需要拥有哪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才能顺利地在新世纪生存、生活与发展?教育部2014 年印

6、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国内一些学者结合我国的教育文化背景,也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提出了自己见解。例如,朱永新教授认为习惯养成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行动路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修2订)组组长巢宗琪教授认为构建实践活动为主线的语文课程是落实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全国中语会会长顾之川认为落实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学习内容便于学生系统的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构建开放的课堂,激发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兴趣;三是帮助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习惯;四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与强

7、烈的创新欲望。成尚荣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性素养,“核心”即基础,是起着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决定着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他还强调了核心素养是发展的概念,既可以表述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可以表述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褚宏启则具体描绘了21 世纪核心素养所应包含的三大类素养,分别是学习与创新素养、数字化素养、职业和生活技能。辛涛、姜宇、刘霞则提出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在核心素养的遴选时遵守素养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面向未来且注重本国文化这三个原则”。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是由语文教学转向

8、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姜树华从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思维力、阅读力、表达力,三者之间,思维力又是核心。顾之川从宏观角度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大领域,具体来说,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审美、人文素养等知识,二是具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能力,三是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四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孙双金认为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可以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其中人文修养的内涵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底蕴三个维度;语言能力包含说写表达的

9、维度和听读吸收的维度,孙双金老师的分类主要依据传统的语文能力分类方法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规定。林嵘春、刘仁增认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这四大要素,并且基于此着重分析了应该构建怎样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语文课程改革是新课程改革中最热闹、最活跃的领域。其间,经历了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其后,聚焦到“语言文字的运用”。当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更多地扮演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正是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2016年 1 月,北京市海淀区积极探索学科纵向贯通的大教研模式,基于对课标内容的

10、纵向梳理和学科本质的深入思考选点突破。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阅读上,然后分布实施,围绕着跨学段的教研,构建纵横交织的专题学习体系,用开放的教学促进学生现场生成。浙江省台州中学也于 2016 年 4 月进行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在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选修课程精品化、必修课程校本化、语文老师的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课程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和最终呈现形式,学科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主要是国家对于“立德树人”的要求、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和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提到,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简

11、言之就是“核心语文能力”。综合借鉴活跃在一线名师的教学主张,语文核心素养至少包阅读理解能力、规范书写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因此,审视、调整课程内容应该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起点。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卫东也提出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四对关系:价值引领和文学熏陶之间的关系、篇章阅读和书册阅读的关系、自主阅读和导读监控的关系以及名著阅读和考试评价的关系。最好能将名著阅读和书册阅读课程化,做好不同年级的阅读计划,开发一系列新的课型,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在前几轮语文改革实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反思与总结,充分认识到要想提高学生3的语文核心

12、素养首先要调整课程结构,同时更要丰富课程内容,让“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热爱科学、追求卓越,关注师生生命成长”的理念贯穿高中语文三年学习,让课程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爱好特长,提供学生多样选择的可能,进而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需要。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开展语文教学,顺应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潮流,为教育改革确立新方向,同时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途径。三、本课题与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三、本课题与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联系与区别1 1本课题同相关研究成果的联系本课题同相关研究成果的联系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联系紧密、密不可分。主要联系在于:(1)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

13、升。和其它相关研究相同的是,我们的研究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力求提升高中生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2)注重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其它相关研究相同的是,我们的研究鼓励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个大的方面,而每个方面又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逐层递进的,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

14、的发展提升。(4)注重学生的综合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行探究活动的态度,并尽量思考自己的生存方式。2 2本课题同相关研究成果的区别本课题同相关研究成果的区别我们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与实验,同相关研究成果的区别在于:(1)强调语文学科教学整体改革。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不同的是,我们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强调语文学科整体改革。本课题强调的语文学科教育则是在更加宽泛、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富有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范畴内的教育活

15、动,旨在让学习方式、学习范围、学习内容等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它不仅囊括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还能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记忆”,将学习方式最优化,使学习方法最多样,将传统知识与个体体验进行链接,让学生学习更积极、更主动。(2)强调语文课程的整合和开发。课程整合与开发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重要途径。本课题的研究强调融合教与学、既有资源与生成资源,同时将课程校本化,根据语文学科属性、学习规律及学习方式,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将高中语文课程内容整合,调整课程结构,

16、同时丰富课程内容,力求开发形成适于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程。(3)强调学习活动的互动性。和其它相关研究相同的是,我们的研究创设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开展对话式教学,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相探讨过程中形成思想大碰撞,培养创新精神。(4)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原则评价学生。4本课题将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的知识的积累,培养起语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整合信息、分析与构建语理的能力。我们将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利用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进而发展到实证与推理,再提升到批判与发现的层次。我的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主要是表达的训练,重点是书面表达即写作训练。四、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

17、突破点四、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突破点1.1.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相脱离的问题。目前高中生语文学习无论从学习内容,还是学习形式上都存在着盲目性。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小组整合了课程内容,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活动,意在解决学生语文学习盲目性的问题。(2)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也是“蜻蜓点水般”,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谈不上什么真正的体验和感受,不能学以致用,也没有真正促

18、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体验知识的内涵与逻辑脉络;体验知识呈现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阅读、观察、调查、讨论、辩论、表达等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其中也包括对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乐趣的体验。(3)解决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以往的教学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造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以对学生阅读感悟体验和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论文为主要评价内容,提倡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制定了较为科学和规范的评价体系。2.本课题主要解决的突破点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突破点是解决高

19、中生语文学习的体验和语文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我们重视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不是改变教学内容,也不是抛弃以前我们使用的所有教学方式方法,更不是放弃基础知识的积累。只是改变教学观念,把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变为培养核心素养为中心,变教师讲授为主为学生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五、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或意义五、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或意义1.1.研究的实践意义研究的实践意义(1)提升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能力。本课题依据新课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用科学的方法开发、构建适合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课程。整合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让学

20、生在一系列的语文探究与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能力。(2)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基于语文教育和社会脱节的现实情况,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不能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见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实验中改变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枯燥繁重的应试训练的语文教育现状,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实验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21、,而不只是体现在试卷上的单一的知识结果。(3)优化语文教学策略,改变课堂组织形式,促使评价原则多元化。5本课题通过丰富课程内容,组织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的学习形式向多元、高效迈进。与此同时,教学相长,以前单一的“满堂灌”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复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适应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内容,教师的教学策略、课堂组织形式、评价原则也日趋多元化,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在评价范围之内,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结果,而且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和体验、多种能力和品质,对当前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2.2.研究的理论

22、价值研究的理论价值(1)实验实行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实施策略本课题将课上学习时间和课下学习时间进行整合,采取课下重在阅读、积累、梳理,课上重在探究、鉴赏、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并大胆整合教材内容,以研究教材课本文章带动研究相关作家,进而形成研究专题,促进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能力的提升。(2)本课题采取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的实施是在学生个体自主阅读与学习,形成个人思考和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研讨、质疑、反思等环节,进而形成展示成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能够保护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本课题运用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感悟或论文交流,也可以是口头答辩、出黑板报、编刊物,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举办论坛等等。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表达与交流方式进行思维碰撞,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六、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六、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聚焦核心素养培育,推进启发式教学。课程改革以后,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在课堂上仍然存在教师把控过多、缺少学生质疑问难等问题。因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深入推进启发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设计有思维梯度和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启发学生

24、的思考,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师要学会有效地接纳和利用,注重课堂的生成和探讨。2.努力创设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但是这些课堂上的教学多数仍以教师讲授、提问和学生被动回答为主要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究,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3.推进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素养不断进阶提升为目标,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知识,贯通价值观、思维力和创造力,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并借此激发

25、学生志趣、引导学生制定生涯规划、形成自我修持、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跨学科、跨领域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4.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核心素养的获得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但是素养的功能不仅仅包括升学和就业,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因此,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6的重要素养。七、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七、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本课题

26、依据新课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按照十五个任务群的内容,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主题活动课程。本课程以“语文素养”为纲,实践活动为主线,分类分层,有差异地实现各自的目标。通过整合学习内容,设计活动方案,优化教学策略和评价原则,变革课堂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实践中,进一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使“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本课题的总体框架:“语文核心素养”为纲,实践活动为主线;分类分层,有差异地实现各自的目标。【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策略

27、】【变换组织形式】【改变学习方式】【形成多元评价】【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二)本课题具体研究内容(二)本课题具体研究内容1.课程内容整合研究探索整合教材的策略,打通课内和课外的界限,按照任务群形成最适合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主题互动。目前语文教材单篇、单元的教学单薄且零碎,很难给学生整体和关联上的感知。短效的、碎片式记忆型而非思辨型的语文学习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核心素养”超越了传统的“知识”和“技能”,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更高层次的整合与提升。在这一体系下,学会学科知识本身

28、不是教育目的的全部,形成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任务的能力与价值态度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来说,语文课堂应凸显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于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与语文学习的和谐统一,让学生通过语文教育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让多元文化、个性化解读,独特的体验,创新思维,为语文教育插上神思飞扬的翅膀。这就必然要求语文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为学生量体裁衣地开发一些个性化的特色语文课程。在具体的教材内容的整合上,遵循从学科内到学科外的整合路径,进行一种“生长式”突破。整合内容的过程中,依托高中语文十五个任务群的学习

29、目标和内容,本着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通过重组、取舍、替换、拓展和调整等策略对教材课程进行整合,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实际状况,还原知识的整体面貌。学科内的整合,主要根据十五个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以一个个具体的“专题”形式重新组织语文教材。一是将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将单篇文章作为子单位放在一个个“专题”的母单位里进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使每个专题的学习形成一个序列化。这个时候教学内容变了,不是为了教课文而教课文,而变成专题学习,加大研究性学习的比重,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特定的成果,并在成果构建过程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二是课内文本和课外7文本的有机结合,由教材引申出对相关专题和作家作品的阅读研

30、究。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蕴意,常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学生若能以自已新的创意去研读课文,把教材直接作为研究对象,就有可能超越文本,产生出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博采众长、兼听则明,最终帮助学生生成“自己的思想”,乃至丰富人格体验。组成专题后的阅读内容会更有条理性,更有利于理解掌握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学科外的整合。本着贴近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现实的原则,精选与教材相关的学科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及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课标为本,以

31、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以语文学习专题为依托,就相应专题在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寻找到共通点的课内课外教学资源进行统领、整合,再开发。让语文学习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放到更为广泛的研究构架中,与其他知识和生活任务建立连接,并生发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迁移。2.教学策略研究(1)探索十五个任务群的不同教学策略,注重不同文体、课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力求形成相对固定、科学、合理、先进、高效的课堂教学思路和基本模式,为全校的语文教学提供成功范例和模式引领。教材整合的价值尚需在课堂中升华,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为促进语文学习回归其综合性、实践性的本质创造了有利条件。要适应学习

32、任务群的要求,教学策略上需进行适应性改变:一要有“任务”意识,善于将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二要增强“整体”意识,用任务群的整体目标统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三是提高“统筹”能力,恰当处理不同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使其互相渗透、互相支撑,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我们采取“三步走”战略,即“定模入模出模”。定模:模式形成阶段开展“研究型教师”评选,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形式,验证教学模式的普适性,最终确定模式。入模:模式实践阶段举行“达标教师”评选,深化模式的研究;出模:模式成熟阶段进行“创新教师”评选,让老师以模式为引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特色。最终力求形成相对固定、科

33、学、合理、先进、高效的课堂教学思路和基本模式。(2)积极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充分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探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度,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知识的价值、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认知,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开展时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让学生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并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有效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既构建了开放的语文教育教学体系,更充分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全面提高。3.课堂组织形式研究采取以“小组合作”

34、为主的课堂组织形式,重点在小组的建设,小组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有意义和价值的策略。小组合作,引路自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整个教学活动基本都是教师自己在唱“独角戏”,学生多是其看客或者听众。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其能力提升不明显。因此,在新课标要求下,必须重新划定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教与学共融共生,采取以“小组合作”为主的课堂组织形式。这并不意味着淡化教师的作用,相反,这种模式对教师的引导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化有行为无形,从台前走向幕后。科学建组,合理分工,明确规则。合作小组不是若干名学生的简单组合,也不是前后桌的随意拼凑。而是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观

35、察研究,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8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格特点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差学生,中差学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的学习环境。此外,在合作中,对于小组的成员,有一定的分工,每位学生担任的角色都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定,如指挥者、组织者、记录者、报告者、补充者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在组中的位置,不让某个学生无所事事,并可适当进行角色可以互换,以增进他们的积极性。明确目标,合作学习。明确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状况,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思考瓶颈的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和品质,当小组合作出现观点

36、冲突时,要注意协调与指导。教师在敏锐捕捉合作时机时,更要设计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需要集体合作完成的题目,在思索与合作中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在集体智慧下感受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的成功快感。优化评价,提高效率。小组合作是一个团体活动的活动,为此,在活动后的评价的针对性和侧重点要倾向于团体。不针对整体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对整个小组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为集体而骄傲,为集体而努力,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4.学习方式的研究旨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方面探索更有效的“前置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学习结构简单,却高度尊重了学习者;课堂学习过程简单,却

37、焕发着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的学习,通过前置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高,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深入。前置性学习问题的设计要能体现知识的根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能够为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式改变后,教师要明确目标,让学生有章可循;要指导方法,让学生操作从容;要组织交流,让学生会学乐学。最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会主动、自主、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会交流、互助、探究的能力;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取得知识,获得真知。5.评价策略的研究探索

38、多元化的评价策略,着力在分数评价、活动评价和氛围评价等方面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探索多元化评价策略,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评价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设计评价内容,同时,要根据每个专题、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有所侧重。要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手段和方式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状况,重视过程性评价,重在促进学生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语文学习。高度重视学生作为学习评价主体的意义及教育价值,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评价中的作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动。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理解学习目标,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合适的行动路径以获得预期的学

39、习结果。学生要有效地完成这样的学习,就一定要不断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通过自我评价,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这样的评价不仅具有诊断和反馈的功能,同时具有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评价中的作用,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关注过程,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评价不仅要判断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也需要判断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所采用的路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是否需要根据现有的学习结果和学习经验,调整或改变学习的路径和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学习结果。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构成要素设计评价内容,

40、不同专题、不同任务群的评价要有所侧重。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评价内容的设计必须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课程开发整合了多种学习活动、方式和资源,各个专题、任9务群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配合、密切相连,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不同发展阶段,在设计任务群的评价内容时,既要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又要考虑不同专题、任务群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有所侧重,相互配合,统筹安排。八、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八、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 1研究思路研究思路组建“课程开发研究”实验团队,按照新课程标准(修订)有关核心素养的要求,确定不同任务群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41、、课时安排及具体实施过程,按照研究过程与阶段的任务分工,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与实验,注重过程性的交流和反馈,编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校本课程。利用教研组活动定期进行交流,在不断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顺利完成实验课题,形成预期研究成果。2 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的研究方法,辅以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试验和研究。(1)行动研究法:我们主要采用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与联合性的行动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单个教师进行的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进行的协作性的问题行动研究;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我校在实施

42、研究性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活动时间、阅读内容等问题。(2)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与网络,一是给实验教师提供大量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国内外提升学生素养的大量研究成果与相关文献资料,掌握有关核心素养和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案例。二是为实验教师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让教师对进行了解和研究,以期进一步。三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书籍和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实验研究。(3)调查研究法:包括谈话研究法和问卷研究法。注重信息、资料、数据的积累,注重有效统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的调查研究主要凸现前期的调查研究与过程实施研究,主要调查专家、教师

43、、学生、家长对核心素养以及核心素养提升的认识的变化与受益等等。(4)案例法:一是通过对具体的一个实验班级,进行具体的研究,通过直接与间接的调查了解,分析学校课程变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并据此设计实验的相应措施,引领全校语文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然后把对这些条件、措施与结构之间的联系的认识和结论推广到一般上去。二是通过对具体学生的分析研究,对比实施实验前后学生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变化,为实验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科学参考。九、本课题的实施步骤九、本课题的实施步骤第一阶段(第一阶段(2017.012017.01-2017.042017.04)前期准备阶段)前

44、期准备阶段(一)课题组成员积极协作,初步探索整合高中语文教材的策略,努力打通课内和课外的界限,力争形成最适合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课程教材。(二)多措并举,针对我校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情况积极展开调研与反馈。做好课题实施前的宣传、发动、准备工作。以课题组老师为核心,以学校为依托,发动学生初步进行相关书籍和资料的准备。第二阶段(第二阶段(2017.052017.05-2017.062017.06)申报立项阶段)申报立项阶段确定课题组成员及课题实验对象。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课题规划与实验,多次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论证课题实施方案,反复研讨课题的具体实施细节,积极进行课题申报。10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45、(2017.072017.07-2019.052019.05)具体实验阶段)具体实验阶段组织开展好三个阶段的具体研究与实验工作,具体规划如下:(一)(2017.07-2018.02)组织开展第一阶段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实验教师方面:在初步整合高中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策略、课堂组织形式、学习方式三个维度上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力求传统语文课堂的新突破。召开第一阶段的课题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制定措施,为实验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布置实验教师为撰写论文积极准备第一手资料。实验学生方面:结合实验的展开,适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调研,分析学生在新的语文教学环境与模式下遇到的问题及建议;及时总结学生在

46、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二)(2018.03-2018.08)组织开展第二阶段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实验教师方面:巩固形成较为成型的整合后高中语文教材,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与课堂组织形式,定位实验学生学习方式的模式探索并进而展开课堂评价策略的研究,探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机制。召开第二次阶段性经验交流会,在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制定措施,保障实验的实效性,要求实验教师积极撰写相关实验论文。实验学生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努力在听说读写多个维度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以论文、读后感、读书交流会、辩论会、演讲、讲坛等形式展示第二阶段研究的成果;总结学生在实验过

47、程中的收获。(三)(2018.09-2019.02)组织开展第三阶段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实验教师方面:形成成型的高中语文校本实验教材,形成成熟而高效的教学策略与课堂组织形式,全体实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较高的提升,课堂评价策略的科学而完善。召开第三次阶段性经验交流会,在第二阶段基础上进一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制定措施,保障最终实验的丰硕成果。实验教师完成并发表有一定影响力的相关实验论文。实验学生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在展开深层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个人形成相应科研成果;班内课题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相应科研成果。实验班级形成相应科研成果,以论文集、论著等形式呈现;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总结,以各种

48、形式展现实验结果。第四阶段(第四阶段(2019.03-2019.062019.03-2019.06)实验结题阶段)实验结题阶段召开课题组会议,总结探讨收集课题实验成果,形成课题总体研究报告;编制形成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桓台一中校本教材”;编辑相关论文集;展评各实验班级的科研成果;集中展示各课题小组和实验教师的科研成果;撰写普及性与发展性报告;进行结题鉴定。十、预期研究成果十、预期研究成果十一、课题研究条件保障十一、课题研究条件保障序号完成时间12019.06最终成果名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结题报告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活动案例设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

49、究校本教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课程开发研究实践活动案例集11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负责人耿文超22019.06论文耿文超32019.06其他耿文超42019.06其他耿文超1.实验单位高度重视。实验单位高度重视。实验学校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的领导非常重视此课题研究,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相关会议,部署准备工作,并为实验研究提供相应的物质和技术支持。2.2.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具有较强课题研究和实验的能力。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具有较强课题研究和实验的能力。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六十年办学历史的省级重点中学,有着丰厚的办学历史和学术积淀,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二

50、十余项,均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学校语文组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确定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实验,省教研室课题“语文阅读三级目标达标实验与研究”并顺利结题,承担的省级课题“山东省高中语文整体改革实验研究”顺利结题。承担的淄博市“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实验与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得“第四届淄博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以上相关课题的开展,为我们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意义。课题负责人耿文超现任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校长助理兼科研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2015 年 9 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确定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开题报告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