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义1)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的各种利益矛盾不断凸显 ,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学校意外伤亡事故及其他各类安全事故明显增多 ,并且具有复杂性、 突然性、 多样性等特点。所以 ,以保障校园内师生员工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必不可少。2)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教学、 科研、 学习、生活等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稳定的校园秩序和安全的校园环境 ,高校的一切建设都无从谈起。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采取各种措施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 ,因此 ,它是高校一切活动的根本保证。3)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
2、重要内容。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指高校的科研、 理及教学等多方面、 全方位的相互协调、 有机结合 ,能够促进高校持续发展 ,凸现优势或特色学科 ,在竞争中能显示自身能力的一种运作模式。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涉及高校建设的方方面面 ,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保障作用 ,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4)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师生员工安全素质的根本途径。校园安全的保证 ,不仅仅是保卫部门的事情 ,更需要靠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维护 ,坚持防范与打击相结合 ,管理与控制相结合 ,宣传与教育相结合 , 群策群力、 群防群治。要达到此目的 ,就必须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高校师生员工自我防范意识的增强也有赖于其安
3、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 ,只有切实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才能真正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短期目标1) 火灾、触电、坠楼、踩踏等事故零起;2) 食物中毒、传染病等事故零起;3) 打架斗殴、盗窃诈骗等恶性事件零起;4) 全院师生刑事犯罪零起;5) 校园内交通类事故零起;6) 体育、实训、社会实践等课程意外事故零起;7) 全院师生接受安全教育比率达到100%;8) 全年安全教育、安全演练次数10次以上;9) 学校内各分区责任到人落实率达到100%。安全管理文化结合学校实际,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安全台帐、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分解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
4、任网络。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行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逐步构建学校安全管理科学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行政安全管理制度1)明确安全管理第一负责人,高校“一把手”就是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明确学校其他负责人、教师对出现安事故应承担的法律2)设置校园安全管理小组,建立三级管理制度。对校园安全由院、系、班进行三级管理,并实行逐级问责制。3)将学校划分为若干板块,实行区域责任管理制度。每个区域配备一名负责人,实现责任到人。4)制定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制度。每周一次安全负责人会议
5、,进行本周安全工作的总结以及下周安全计划。5)制定安全档案记录制度。对每周(月、年)安全情况进行记录存档,对每次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进行详细的记录与总结并单独存档。6)制定安全奖励制度。对完成月、季度、年度安全计划的负责人实行奖励政策,对为校安全计划做出贡献的教职工以及学生实行奖励政策。7)制定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事故发生后负责人应逐级上报,在妥善处理后对责任按人逐级问责,并进行处罚。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务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教师教学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每名教师上课期间维持课堂秩序,预防课堂意外事故的发生。2)建立课堂安全工作考评制度。要求教室每节课后填写课堂情况简介表,以便学校进行记录管理工作。3)建
6、立学生指导监督工作。每班选择一名教学安全监督员,要求记录填写每日班级上课活动介绍表,及时上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便学校及时进行整改。建立和完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制度1)定期开展全员教育活动。对在校学生,教职工及其家属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如安全知识讲座等,确保每位师生教职工家属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2)编写校园安全知识教材或手册。将校园安全教育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发现危险,预防危险的能力,培养学生。3)定期进行安全技能演习活动。如消防安全技能演练等,确保广大师生在面对危险时的能够进行自救。4)定期进行学生干部培训。如班长、宿舍长培训等,利用学生教育学生的形式更好地将安全知识传播到学生中去。5)
7、定期进行安全宣传活动。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校报、学校网站等宣传媒体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实现多种途径安全教育。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门卫安全管理。把好校园入口关,一是严格出入出示证件制度,二是严格门卫询问登记制度,三是严格学生请假出校登记制度。 2)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控制车辆出入校园,禁止在人流量高峰期时车辆进入校园,禁止学生开车进入校园,禁止无证车辆进入校园。3)加强校园饮食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定,严把食品从业人员健康、食品采购、运输储藏、烹饪配餐、餐具消毒、保鲜留样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4)加强校园疾病预防管理。经常性的对校园公共场所(包括食堂、宿舍、
8、教室等)进行消毒杀菌,若出现疾病传染时及时处理并上报有关部门。5)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内消防设施建设,定期检查并进行维护管理,确保校园消防安全。6)加强校园用电安全管理。经常检查校园内的电路和用电设施,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对学生宿舍用电严格规定,禁止在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7)加强校舍安全管理。要严格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十六字方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疏不漏,不留死角。8)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在学生出操、均由教师组织学生在走道列队有序下楼,要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楼道、厕所等照明工程。9)加强体育安全管理。切实加强体育课、课
9、间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做好技术要领、运动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10)加强社会活动管理。不组织学生参加有危险的课外实践或社会考察活动,禁止不正规的企业单位或社会组织进入校园开展活动。11)加强学生刀具管制。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协同班主任对学生所携带的刀具统一清查、管制,并通过电话、书信或家访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为了预防紧急事件的发生以及降低突发事件对校园安全造成的不良影响,学校应该建立入校应急预案。1)食物(饮用水)中毒事故应急预案2)校园交通事故应急预案3)校园火灾事故应急预案4)校园治安事故应急预案5)校园传染病事故应急
10、预案6)自然灾害(地震等)应急预案安全物态文化建设从优化校区规划与建设入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科学规划校园建筑设施布局,严格实行校园功能分区,确保学校安全设施符合相关标准。5.4.1 校舍建筑安全达标1)无地灾隐患,无危房、危墙、危坎,有校门和围墙;2)有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食堂和厕所;3)在部分易滑倒地面、楼道、边坡等地带设置防滑标志并进行防滑处理。4)有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5)按规定配备宿管室、校园警务(门卫)室、卫生室等;6)校内所有建筑设置符合标准的消防通道、应急通道等。5.4.2 校园设施设备安全达标1)有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且无安全隐患的体育场所和活动器材;
11、2)有合符规范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消防水带、应急灯等)、防雷设施;3)有校园报警点等物防设施以及有必要的技防设备;4)校园饮用水源、水质、供水设施达标,食堂食物、餐具、座椅达标;5)校园内门、窗、讲台、课桌凳、学生床铺等完好整洁,没有损坏现象;6)校园主要干道上设有车辆减速、禁止停车、禁止鸣笛等标志;7)学校各处均设置监控设施并保证其处于工作状态,保证无监控盲区。5.4.3 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达标1)校门口有交通警示标志、标线和标牌;2)校园周边池塘、渠堰要有安全围栏和标识;3)校园周边无乱搭、乱建、乱堆现象;4)校园周边无无证经营的小摊点;5)校园周边赌博、传销等违法组织集聚场所;5)校园周边
12、无不良社会青年游荡。5.4.4 校园安全管理人员落实1)对学校警卫室、学生公寓、学校食堂等地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要落实;2)对各区负责人相应的职能职责要求以及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要落实。5.4.5 校园安全宣传阵地落实1)在校园各大公示栏有固定的校园安全宣传专栏;2)在学校网站、校报、等媒体有固定的安全宣传版面;3)有季节性校园安全宣传标语;4)有班级安全宣传栏,具有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5.4.6 校园安全教育教材落实1)有安全教育教师用书和教学光盘,各班有一套学生用书和挂图;2)有安全教育资料,人手一本校园安全事故防范及应急手册。3)要落实安全教育课时和师资,做到有计划和总结,有教案或讲义、有知识检测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