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 究开题报告范文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 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 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 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在我校组织的几次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课堂教 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同问题: 1、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2、教师讲得 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3、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 学生的学;4、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等等。存在这
2、些问题的课 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 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 为空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 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 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也提 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 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教学
3、质量,我们 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核心概念界定1.1 对“高效课堂”的界定“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 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 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 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 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 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
4、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 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 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 学生的发展”。1.2 对“教学模式”的界定“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 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 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 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 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
5、,同时又直 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2、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 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 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 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 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以 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自教学活动诞生之日起,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
6、究者就在“追求教学成效,降低 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这一功利性动机的驱使下研究和探索它,不断孕育、萌 生和形成了丰富的有效教学模式思想。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 式)与途径。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以对话法为主要特征的“讽刺 定义 助 产”,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有效教学模式奠基的,无疑是夸美 纽斯的大教学论。他总结确立的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改变了自古以来 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 特直接以“普通教育学”提出有效教学的追求,设计了“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 “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在前苏联
7、,凯洛夫提出了“五环节教学”模 式,即“组织教学 检查作业及复习旧课 揭示新课题及讲授新课 巩固新 课 布置作业”。至此,由夸美纽斯引领,经过赫尔巴特的充分发挥,加上凯洛 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这种以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基本发展成熟。后 来,人们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概括为“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 心”、“课堂中心”。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三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有效教学产生了 质疑。基于此,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以“学生”、 “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 发现”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人们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 非好即
8、坏的思维方式,开始重 新审视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更多的 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一面。所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教改理论和实 践,都是摒弃极端,博采众长。反映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表现为有效教学模式的 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 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 同 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 等。进入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
9、 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 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 教学模式有:“指导 自学”教学模式、“引导 发现”教学模式、“目 标 导控”教学模式、“情境 陶冶”教学模式等。此时的有效教学开始朝着 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 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 “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 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研本课题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 意义:一是探索出适合新湖中学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 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 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