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 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专业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学生姓名孙倩学号07380126指导教师陈慧婷职称合作导师职称论文题目杭州市体育旅游开发研究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随着人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全民体育健身和旅游意识的增强,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的推出,人们拥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外出体育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在与秀丽的山川、浩瀚的海洋、广袤的沙漠、辽阔的草原零距离接触中实现了人的生命自然回归,使得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休闲体育旅游集知识、健身、娱乐、消遣、休闲、冒险等新、奇、特的功能十一身,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了旅游者的一种全新体验方式,现代生活中
2、的一种文化时尚。作为拉动21世纪的经济发展最强劲朝阳产业,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吸引力极强的体育旅游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对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缓解就业压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已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旅游正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研究意义自1896年雅典奥运会以来,体育旅游发展的强劲态势促进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复苏。当我们今天回首奥林匹克运动时,发现这种象征意义更加深远,它清晰地折射出现代体育旅游具有的历史意义与无形魅力。1、 理论意义。体育旅游是社会休闲的组成部分,即在大休闲范畴中包含了体育旅游的内容。探讨体育旅游与
3、社会休闲的互动关系的前提下不是把二者并列,也不是将二者分裂,而是在这样一种包容关系中分析休闲生活方式的发展与变化如何为体育旅游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推动其发展,体育旅游的发展是怎样丰富休闲活动的内容促进人们健康的休闲。2、 实践意义。以杭州西湖风景区为主要对象,如何更大力度开发杭州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潜力成了杭州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课题。杭州作为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不仅要有适应一般观光需求的主流产品,也应有针对各种特殊需求设计的专项产品作为补充。将优化内部结构,整合外部资源,继续加强与各个体育社团、旅行社、景区等社团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发杭州体育旅游市场,主办影响力较大的赛事,打响杭州体育休闲品
4、牌。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一)国内体育旅游20世纪末,作两门独立的学科体育与旅游的内在联系日益紧密。尤其近年来,随着体育旅游的不断发展,两门学科的切合点和交叉点日益扩大,体育旅游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研究领域也日益扩展。但我国的体育旅游研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完善的学科研究体系。体育在我国由于受主客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除少数地区外,体育旅游仍是一个尚待开发的行业。即便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在规模、效益、档次和吸引力等方面差距很大。但正是由于我国的体育旅游业还未真的正起步,因而其开发与发展的前景广阔。我们的产品缺乏自己的特色,多为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而现代旅
5、游市场需要的是休闲旅游、专项旅游等特色产品和新型产品,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开发,旧的传统型产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马耀峰等认为 : “体育旅游是一种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形式 , 它以一定的体育资源和体育设施为条件 , 采用旅游商品的形式 , 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韩鲁安则从广义与狭义上对体育旅游进行了概括 : “广义地概括为 : 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地可以理解 : 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 , 借
6、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 充分发挥其诸多功能 , 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 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汪德根等人在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中对体育旅游概念所做的解释是 : “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 , 它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 , 以旅游商品的形式 , 能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 谭白英、邹蓉在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中认为体育旅游即以非盈利目的离开家庭所在地 , 以前往某一目的地参与或观摩相关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旅游。它是体育产业与旅
7、游产业结合的产物 , 具有集体育竞技与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征。闵健在体育旅游及其界定一文中认为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 , 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 一些学者还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体育旅游定义这样来界定 : “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和观赏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总和。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具有体育和旅游特点的新兴产业”。还有人认为应该从复合型产业的角度来认识体育旅游 , 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界定体育旅游。现阶段 , 可以从旅游的角度定义 , 认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专业性旅游 , 是
8、人们以参与或者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 , 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完善 , 体育旅游也可定位于体育 , 从体育的角度解释体育旅游 , 则认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休闲体育或假日体育 , 是人们参与体育的一种形式或活动的一种方式。 根据以上学者的看法 , 本着简明实用的原则 , 本人认为 , 体育旅游的概念界为 : 旅游者在闲暇时间内 , 为了满足欣赏风景、放松心情、强身健体、增进体验、增长知识、增加阅历、陶冶情操等需求 , 暂时而有计划地离开居住区域进行异地游览体育名胜、参与或观摩体育运动 , 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行活动。 同时许多学者的论文都客观分析了当地的体育旅
9、游资源,提倡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并对资源进行了分类评价。但这些资源的规划与开发缺乏宏观理论的指导和市场导向的营销规划,体育旅游的开发过于宏观,多集中于区域体育旅游开发,尚未涉及具体景区的体育旅游开发。(二)国外体育旅游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今作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内容之一,体育旅游业在世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发和叫充分的利用。早在1921年,国外的体育社会学就对体育旅游进行了初步研究,但涉及内容较少。当代国外有关机构、学者对体育旅游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对体育旅游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1997年美国出版的Sport Market Place
10、 Directory一书中收录了130多种适于开展体育旅游的运动项目。Chalip等人(1998年)通过378名现场观看奥运会的美国人进行调查,提出了将奥运会面向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的多维模型,并探讨了其适应性。由Joy Standeren和Paul Ddknop编著的Sport Tourism一书,深入分析了体育与旅游的本质和二者的关系,研究了体育旅游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式,探索了当前形势并预测了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总的来看,国外对体育旅游的研究侧重于体育旅游具体内容和体育旅游市场相关方面的细节性研究,而我国对体育旅游研究的焦点目前还局限在对体育旅游的定义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国外体育旅游研究进行对
11、比,也可以反映出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进步,我国对体育旅游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具体。三、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的内容一、体育旅游概述1、体育旅游的概念2、体育旅游的特征3、体育旅游的内容分类二、杭州发展体育旅游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1、杭州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杭州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趋势3、影响杭州市城市居民体育旅游需求因素分析4、杭州的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对发展体育旅游的影响分析三、基于RMP理论的杭州体育旅游可行性分析(一)R性分析(Resource Analysis)1、休闲、健身体育旅游资源2、刺激体育旅游资源3、野战体育旅游资源4、观战体育旅游资源(二
12、)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1、市场条件分析(1)国际客源市场有发掘潜力(2)国内体育旅游市场客源广阔(三)P性分析(Product Analysis)1、产品选择2、产品开发的控制性框架(1)凸显重点旅游产品层次(2)组织优化的旅游空间(3)构建体育旅游产品理念系统四、杭州市体育旅游开发策略(一)市场策略1、明确市场构成并选择有利的目标市场2、根据市场定位大力拓展市场(二)产品策略1、因地制宜开发适宜性产品2、满足目标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策略3、重点旅游市场产品转化(三)宣传策略1、畅通的宣传渠道2、有效的促销活动(四)品牌策略五、体育旅游开发对杭州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积极作用。
13、1、增强内聚力2、增强竞争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文之所以研究杭州体育旅游,主要原因如下:1、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健身休闲方式,因其兼有健身、娱乐、休闲、刺激等独特的魅力,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借以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举办,发展杭州市市民休闲旅游,将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2、休闲旅游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方向观光旅游以其经济实惠的优点一度占据了旅游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成为人们出门旅行的主要方式。但观光旅游的诸多弊端也日益暴露,如线路安排过于紧凑,旅游成了疲于奔命;旅游过程中的各项服务不到位;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方式导致游后缺乏深刻感受等等。休闲旅游以其闲适、放松、
14、自由的特点脱颖而出,为现代人们所青睐。休闲旅游的游览方式更加随心所欲,自助、半自助皆可;旅游目的地更加注重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对象更加多元化等诸多优势的具备,促使休闲旅游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方向。3、西湖风景区带来的优势杭州的旅游业一向以山水风光为传统主题,旅游产品缺乏参与性和动态性,这是造成近几年杭州在全国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的一大原因。要进一步发展杭州的旅游业,必须在确立观光度假旅游大格局的前提下,给观光度假旅游注入新的活动内容。集娱乐性、享受性、竞技性为一体的体育旅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杭州的中心都市区,特别是以西湖为核心的城市建成区,辐射和带动整个杭州旅游的
15、发展。4、环西湖徒步 近几年来,徒步旅游已经提到杭州旅游发展规划的议事日程上来,政府开始重视并引导。杭州总规提出建设“环西湖徒步系统”,推荐包括“运河徒步旅游线路”、“西溪徒步旅游线路”在内的12条徒步旅游线路。为迎接2011年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杭州规划在西湖群山打造一条周长107.9千米的户外徒步线路,举办一系列山地休闲体验之旅活动,组织户外旅游爱好者共同探讨游步道建设和徒步健身旅游的发展,为第二届休博会宣传预热,同时打造杭州作为“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的山地休闲营地品牌。5、旅游度假区开发体育旅游的可行性度假区的特征是健康、休闲、生态、文化,这与休闲体育旅游的内涵是相互吻合的。西
16、湖风景旅游区、千岛湖风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旅游资源丰富。浩瀚的水面、众多的山体、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现代化的设施为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资源保证。结合人们休闲度假对健康的需求,国家体育总局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度假区开发体育旅游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必将有所作为,且大有作为。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难点 本论文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杭州作为以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在实现旅游活动日常化、亲近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随着现在各种各样的旅游形式的出现,这对杭州的休闲旅游显然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杭州体育旅游的研究,来带动其休闲旅游的发展以及对杭州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积极作用。在旅
17、游业从单纯观光型旅游从参与型旅游过度的过程中,研究和发展体育休闲旅游将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难点在于:第一,本文把杭州体育旅游引用到旅游业的发展研究,目前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研究缺乏深度,使得相关资料搜集比较困难;第二,由于受现在产品开发的低层次和产品雷同影响,要突出资源特色进行适宜性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相对较困难。五、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体育旅游有关的资料,主要收集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体育产业和旅游学书籍,以及与体育旅游有关的报纸新闻和政府公告等相关资料,为本课颗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基础。 2、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演绎、归纳、类比、联想、推理
18、、图表分析、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3、实地考察法笔者徒步、骑车深入到各个景点进行实地调研,有整体的掌握和了解。用文字和照片的方式记录下了沿途考察内容,并收集了大量信息,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4、形象思维法简单地说,形象思维是依靠形象材料的意识领会得到理解的思维。形象思维最早起源于黑格尔,形象思维利用典型,是个别表现一般,是引起联想、产生想象,以致启发灵感和直觉的重要诱因,是构成新假说、新理论和新设想的必不可少的主要思维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活动。六、论文的进度安排20103初 学习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指导课程,掌握查找文献的基本方法20107初 选定指导教师,确定选题方向2
19、01078 在中国期刊网上,根据选题的方向,查阅大量的 文献资料2010. 9 撰写论文大纲以及开题报告2010.12初 开题报告定稿并答辩2010.122011.1 撰写论文初稿2010.3中旬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2011.4底5月初 毕业论文定稿2011.5中旬 毕业论文第一次答辩七、主要参考文献1郑少平,郑 富 体育旅游及其项目开发探讨 长沙大学学报. J. 长沙大学学报.2008, 22(2):110-112.2宋和平.陕西体育旅游市场的现状与对策川.商场现代化,2007(5):235一236.3冯瑞 广东省体育旅游资源现状与发展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J.2008, 7(2):46
20、-48.4郭科伟.体育旅游资源的市场开发和分析J. 集团经济研究,2007(2) :193.5余可红.基于RMP分析的城市体育休闲旅游开发与管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30(5) :597-599.6陈静. 我国观赏型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企业管理, 2009 7马宏丽.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J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4) :7 108 刘德谦.2006-2007年中国国内旅游的发展分析与趋势预测。 content 9375055.htm.2007-12-129 Bentley, T. A., Page, S. J. Macky,
21、K. A. Adventure tourism and adventure sports injury: The New Zealand experienceJApplied Ergonomics, 2007, 38(6): 791-79610 Tassiopoulos, D. Haydam, N. Golf tourists in South Africa: A demand-side study of a niche market in sports touri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 29(5): 870-882.11 郭建洲 . 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分析及
22、开发对策研究 J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2): 33-36.12 张兰,王涛,孟峰年. “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 2007,(01) .13 陈庆熙,陈荔妮. 体育旅游对促进地区发展作用探讨与策略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03) .14 熊姿,龙芬. 南岳衡山体育旅游开发初探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08,(01) .15 张丹宇,余绍华. 云南省发展体育旅游的市场分析与对策研究J. 昆明大学学报, 2008,(04) .16 周立华. 体育旅游资源“多类多元”开发模式构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3、10) .17 李保宁 . 中原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优势及对策以河南省为例 J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2):40-4718 曲进,曹卫.广东省滨海体育休闲发展现状调研与对策探析 J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4):11-12.19 薛盈洲.体育旅游魅力无限N . http:/www. .2006.8. 2220 戴光全,杨丽娟.城市体育旅游产品及其产品策略研究川.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12-15.八、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20 年 月 日九、开题审查小组意见开题审查小组组长签名: 20 年 月 日(这部分内容不少于3000字左右,页面不够可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