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漳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第卷为必考题,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本试卷共?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耕作区abcdefg河流湖泊Aabcdefg河流湖泊Ah图1图1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h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13题。1. 影响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海陆位置C地形 D人类活动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 ae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
2、湖3.若此时A地多云,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A.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表1是“我国主要苹果产区气候资源与苹果生态适宜指标的比较”,回答45题。主要指标辅助指标年均温()年降水量(mm)1月中旬均温()年极端最低温()夏季均温(6-8月)()35天数夏季平均最低气温()生态适宜指标812560750-14-27192361518黄土高原区812490660-1-8-16-26192361518渤海沿岸区913580840-2-10-13-242224031921黄河故道区1415640940-22-1
3、5-23262710252123西南高原区1115750110007-5-131921015174最能反映渤海沿岸区成为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条件A. 夏季平均最低气温 B. 年降水量 C.夏季均温 D. 年均温 5四地区苹果生产优势,正确的是A. 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 地区夏季气温高C. 地区满足所有生态适宜指标 D. 地区降水量丰富NDVI是指大尺度植被覆盖和植被生产力的良好指标。图2示意我国部分省区1982-1999年单位面积NDVI年均值与NDVI年变化率(%),回答67题。ks5u图26图中信息表明 A. NDVI年均值北方普遍大于南方 B. NDVI年变化率甘肃比贵州大2倍多
4、 C. NDVI年均值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D. NDVI年变化率黑龙江大于新疆7对单位面积NDVI年均值与NDVI年变化率的正确解释是 A.浙江NDVI变化率最小,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 B.河南NDVI变化率较大,与城市化密切相关 C.新疆NDVI年均值最小,得益于绿洲面积扩大D.海南NDVI年均值最大,得益于植被覆盖率高图3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回答810题。全球性事件: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现代季风形成黄土堆积与侵蚀古人类出现与发展区域性事件: 新构造运动剧烈三大自然区演化趋向图38图中、代表的地理事件正确排序的是 A.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B
5、.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C.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D.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9气候冷暖交替对我国地理事物变化的影响 A.气候暖湿有利于黄土堆积 B.气候冷干有利于黄土侵蚀 C. 最暖时期海平面显著上升 D. 最冷时期温度带显著北移 10青藏高原是否隆起与地理环境变化不吻合的是 A. 青藏高原隆起导致内部出现寒旱化B. 青藏高原隆起加剧西北地区干旱化 C. 若青藏高原移走,东亚季风将增强ks5uD. 青藏高原隆起,与黄土高原堆积无关图4中a为北半球的一段纬线,b为晨昏线,c为经线。据图回答1112题。图411若M、P两点重合
6、,且离北极点距离最大,PM为东经60,A漳州刚好日出 BP点昼长12小时CM点的夜长可能为0小时 D厦门正处上班高峰期12若M点在极点与P点之间来回移动,则当M、P两点相距最远时A中国候鸟可能北飞 B哈尔滨举办冰雕节C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D太湖水域面积最大13.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A.血缘亲疏 B.地位尊卑 C.长幼有序 D.先帝遗愿1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 B.战国 C
7、.秦朝 D.西汉15.图5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图5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16.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A培养人才 B开启民智 C普及科学 D废除八股17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到,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巨大变化。这巨大变化是指ks5uA民族工业发展 B社会生活变迁 C政治制度变革 D文化思想进步18.“
8、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以上史料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A.1924年 B.1931年 C.1937年 D.1945年19.表2为新中国历年高等院校招生数统计表(注: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年份1949195219651966-1970197719791984199219982008人数(万人)1.26.616.402728.44875160599下列各项对此表分析不正确的是A共同纲
9、领的颁布促进了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发展B三大改造的完成推动了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C政治动荡导致了“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瘫痪D.“科教兴国”战略促使高等教育发展迅猛20.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曾在美国立国之初访美,指出美国未来会迎合民众而出现民主政治的庸俗化倾向。这种倾向最早出现于A.古代希腊 B.古代罗马 C.近代英国 D.近代法国21.有学者研究发现,广东佛山生产的铁器和福建福州生产的漆器,从16到19世纪持续外销南洋和美洲将近三百年。其外部原因是A.中国工艺水平领先世界 B.世界市场孕育发展 C.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国门 D.区域经济初现端倪22.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10、。”他主要强调A.用法律保护人民的自由 B.人民自由不容践踏C.自由和权利受制于法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3.“每个物体如果没有外界影响使其改变状态,那么该物体仍保持其原来静止的或等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该论断出自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C.天演论 D.论动体的电动力学24.对两极格局形成的解释有误的是A.大国政治的博弈 B.意识形态的对抗 C.发展模式的冲突 D.传统文化的差异25科技进步使光伏产业的发电价不断降低,预计到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将低于传统电力上网电价。由此可见光伏发电与传统发电的电力是互补商品价值决定价格,成本低的东西价格就低 科技发展是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下降
11、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使光伏企业在竞争中具备优势A B C D我国居民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ABCD年份图6注:国际上通常把CPI指数3%作为通货膨胀警戒线。26CPI是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化情况的指标,图?为19982010年我国居民CPI走势图,从理论上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和C点,商品销售正处于卖方市场BB点和D点,社会经济发展效益比较好CB点和D点,应该适度控制纸币发行量DA点和C点,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272011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这要求我国各级政府ks5u促进经济发展
12、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促进就业观念转变,灵活地选择就业改善就业结构并直接提供就业岗位 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A B. C. D.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发改委启动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规划建言献策”的活动,请全国人民出谋献策。回答28-29题。28公民“提建议”,这是在履行法律赋予的政治性义务 行使法律赋予的基本的民主权利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行使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和自由A B C D29发改委开展此项活动,表明了我国政府保障人民的各种政治权利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问计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A B C D302010年10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纽
13、约联合国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将继续寻求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在涉及主权、领土完整等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这主要表明了我国 A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尊重其他国家的一切利益C顺应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D重视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31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我国许多在日华侨、留学生与家人失去联系,为了寻找他们,许多家属用微博发布了寻人消息,一场“微博寻亲”活动就此展开。可见微博A.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最重要手段 B.能最大程度超越时空、汇集信息C.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D.对经济、政治发展起积极的反作用 32起源于莆田湄洲的妈祖文化如今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精神纽
14、带,也让世代牧渔的湄洲人走上了旅游致富的新道路。这表明A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B妈祖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C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D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的崛起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33文化部和财政部日前联合出台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意见,全面启动所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免费开放工作。这体现的道理是A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中国先进文化发展 B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C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34.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海西
15、发展的战略中,厦漳泉要拓宽发展空间,形成城市联盟、优势互补,使闽南“金三角”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此,我们应该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 重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A. B. C. D. 35.“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下列选项与该名句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图7A合抱之木,始于毫末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C吐故纳新,革故鼎新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6图7漫画路在自己脚下主要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A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B社会提供客观物质条件C走曲折、迂回的道路 D全面提高个人身体素质第卷本卷共156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
16、739题为必考题;第404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 【必考部分】(116分)37(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8中M国国土面积位居所在大洲的第三位,工农业发达,是所在大洲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国。铀矿资源丰富,核电占总发电量比例高达78%。M国00500N河流褶皱带盛行风运河等高线图8材料二 表3 是M国能源消费结构(占全部能源消费%)1973年1992年1993年煤炭15.28.16.4石油69.141.240.4天然气7.312.813.3电力(核能和水电)7.33638新能源1.11.91.9合计100100100自给率22.549.351.8(1)分别说明、两地地貌
17、差异的成因。(6分)(2)图示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试分析该地区修建运河有利的自然条件。(9分)(3)分析M国成为该地区小麦输出大国有利的自然条件。(10分)(4)指出M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说明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12分)38.(37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材料二
18、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
19、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6分)(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
20、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12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14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5分)39(4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材料一:古希腊泰勒斯曾指出:水是形成万物的始因,一切均由水产生、最后还原于水。春秋的管仲也说:水,万物之本源也 。“水是珍贵的”、“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是世界人民普遍认同的文化理念。ks5u(1
2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这一文化理念具有共性的原因,并列举两条世界人民普遍认同的正确文化理念。(8分)材料二: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建议,要求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用5年到10年时间,建立起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等四大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我省水利建设滞后局面。(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福建省委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的基本道理。(12分)(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可采取哪些举措节
22、约水资源?(12分)材料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别让“人类的最后一滴水,成为环境破坏后悔恨的泪”。 珍惜水资源就是珍惜人类的生命已成为全球的共识。(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这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10分)【选考部分】(40分)40(15分)地理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A【选修2海洋地理】图9赤潮多发区集中于工农业发展水平高的河口、内湾海域。南海区,几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35月份最为多见;东海,主要发生在57月份;黄、渤海区,则大多数出现在79月份。图9示意20世纪中国近岸海域赤潮统计图(单位:次) (
23、1)描述中国沿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6分)(2)指出我国赤潮发生总数最多的海域,并分析其原因。(9分)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图10(1)描述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分) (2)比较西安与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9分)C【选修6环境保护】图11图11示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区域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盐渍化土地的分布特点。(分)(2)水土流失引起水土资源再分配,说明其对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9分)41(15分)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
24、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材料二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则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 以上材料均摘自蒋廷黻中国近
25、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和“伟大的方案”的基本特点。(6分) (2)与材料一“伟大的方案”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什么认为“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9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下)材料二 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
26、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在那个年代,资本主义的弊病已受到社会主义的挑战,孙中山将自由经济与公民权力节制配套的观念毋宁有其及时的特色。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6分) (2)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9分)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土耳其革命,虽由青年军官发动军队起义,却是诸种力量的联合行动,包括当时工商业间的领导分子、农村的小区领导、教育界与文化界的新知识
27、分子及伊斯兰教中主张比较温和的教士们。土耳其自革命以来,即是伊斯兰世界唯一摆脱宗教影响的共和国,也是中东地区最为安定的国家。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二 为改变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制度,凯末尔采取了三项带有决定性的政治措施:消灭苏丹制、宣布共和国、废除哈里发制。土耳其政府撤销了宗教基金事务部,废除了宗教法和宗教法院,确定了国民议会的立法权;规定学习必须提供非宗教的现代化教育,加强土耳其民族意识的教育;废除伊斯兰旧历,正式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元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耳其革命的性质。(6分)(2)指出两则材料对土耳其革命和改革的
28、相同看法。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材料评述凯末尔的历史贡献。(9分)42(10分)思想政治 请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报告指出: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夯实了立国兴邦、长治久安的法制根基,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各民族大团结。(1)下列国家既实行民主共和制,又实行联邦制的是( )(4分)A法国B英国美国日本()请
29、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6分)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西方经济发展的萧条期,消费需求的萎缩导致许多企业解雇职工甚至倒闭。在萧条期,被解雇的职工很难找到新的工作,这就增加了失业人数。萧条之后的复苏,是指消费需求的增加和社会投资能力的扩张。这种扩张要求增加劳动力。但是经历了萧条之后的企业主大都丧失了经商的自信,他们尽可能地推迟雇用新的职工。(1)上述断定如果为真,最能成立的结论是( )(4分)A萧条之后的复苏至少需要两三年B经济复苏不一定能迅速减少失业人数C萧条通常是由企业主丧失经商自信引起的D萧条期的失业大军主要由倒闭企业的职工
30、组成E在西方经济发展中出现萧条是解雇职工造成的(2)假设某企业主丧失经商自信,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请你对这种思维的可靠性为该企业主提几点建议(6分)2011年漳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卷共36小题,共144分。(每小题4分)1A 2D 3D 4D 5A 6B 7D 8B 9C 10D 11C 12A13B 14A 15C16B 17C 18C 19B 20A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28.D 29.C 30.A 31.B 32. D 33. B 34. A 35. D 36.A第卷共6大题,共156分。必考部
31、分(116分)ks5u37.(37分)(1)处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3分); 处由河流侵蚀和地壳抬升作用形成(3分)(2)地势相对平缓,河流众多(3分);河流之间的分水岭海拔较低,便于修建运河(3分);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而平稳(3分)(3)F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分);耕地面积大(2分);水系众多,灌溉便利(2分);降水适中,分配均匀(2分);纬度较低,光热条件好(2分)(4)该国1973年以来,大量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费;发展核能与新能源(3分);能源自给率上升很快。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3分);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3分);铀矿资源丰富,污染小,技术力量雄
32、厚,大力发展核电(3分)38(37分)(1)仅限于局部世界的认知;受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以本民族为中心。(6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变化:从局部地区扩大到整个世界。(3分)原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形成有机整体;汉朝以来,中国对外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鸦片战争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军事实力的差距和抵御外侮的需要,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将眼光投向世界。(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变化:由西方中心史观发展到全球史观。(3分)评析: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是进步的,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3分)二战后欧洲丧失霸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些因素使得以西方为中
33、心的史观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扩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论证了全球史观的正确性。(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世界史观带有主观性;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受到宗教思想、民族意识、科技水平、交往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世界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5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9(42分)(1)文化理念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2分)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此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关于“水”的文化理念中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2分)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可用名言名句来回答。如:关于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等)、关于金钱(
34、金钱不是万能的)。考生也可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述某一正确文化理念。如:关于地球、环境(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珍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关于生命(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人固有一死,但要重于泰山等等)。(4分,考生只要答出两条即可。)ks5u(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分)解决好水利建设问题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2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2分),
35、这就要求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高度重视水利建设(4分)。(3)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加快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高耗水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形成合理的利益机制,使节约水资源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等现代消费方式和节俭、文明的消费理念。(每点4分,考生只要回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分)我国的国情和水情决定了珍惜水资源已刻不容缓。(2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为标准;(4分)珍惜水资源符合经济
36、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2分)选考部分(40分)40(15分)地理A.(1)赤潮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2分);具有南高北低特点(2分);赤潮发生时间由南向北推迟(2分)(2)东海(1分);纬度较低,水温较高(4分);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农业废水与生活废水排放量大(4分)B.(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3分);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左右(东北与西南)两侧递减(3分)(2)成都小于西安(1分);西安位于寒潮路径上,影响大,降温剧烈(4分);成都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侵入,影响小,降温较小(4分) C.(1)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灌区内(3分)与
37、下游的灌区内(3分)(2)中游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悬河(3分);促成三角洲的形成与扩展(3分);容易造成旱涝灾害(3分)41(15分)历史A.(1)历史特征: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时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方案。(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基本特点: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2分)(2)进步之处:提出越早越快接受近代文化才能实现国家富强。(3分) 说明:确立君主立宪体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推行文明开化,实现文化转型;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6分)B(1)认识: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混为一谈。(2分)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尚未成熟
38、;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仍然巨大;对西方民主的认知有限。(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不同:对西方民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弥补西方民主模式的不足。(5分)说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可以相互借鉴;孙中山政治视野广阔,善于学习勇于创新。(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C(1)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6分)(2)相同看法:世俗化、民主化。(4分)评述:废除素丹制度,建立共和国;在立法、教育和历法等方面去除伊斯兰教的影响,实现了政教分离;使土耳其成为中东地区最安定的国家。(5分)42(10分)思想政治A(1)C(2)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分)。全国人大制定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从法律上保证各民族平等团结、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分)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2分)ks5uB(1)B(2)第一,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2分);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广些(2分);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