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1 编制依据22 工程概况33 预应力框架柱施工难点44 施工方案4 4.1 先穿式施工.4 4.2 后穿式施工.5 4.3 钢管之间的连接.9 4.4 灌浆孔的设置10 4.5 张拉端部构造12 4.6 预应力张拉施工13 4.7 预应力孔道灌浆14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CECS 180:2005;本工程2、3、4和5区的H轴、2E轴混凝土框架柱(在14轴49轴之间)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柱共64根。框架柱基础有承台基础、独立基础及板式基础三种类型,基础顶标高自-1.300m-11.650m不等。框架柱截面呈矩形,有16002400mm及18002400mm两种规格。柱
2、顶标高为19.650m,H轴预应力框架柱局部高度为21.654m,如图1所示。图1 预应力框架柱示意图本工程预应力框架柱在6.100m以下截面配4束预应力筋,6.100m以上截面配8束预应力筋。通长束预应力筋固定端埋置在-6.200m、-3.800m、-3.200m、-2.300m标高处,局部固定端设置在基础内。张拉端设置在柱顶。6.100m以上增加的4束预应力筋下部为固定端,柱顶为张拉端。张拉端和固定端节点大样如上图所示。本工程设计图纸中预应力筋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tk=1860MPa,公称直径15.2mm低松弛钢绞线(s)。张拉锚端锚固体系采用符合国家规范和质量要求类夹片锚具及其配套的锚
3、垫板及螺旋筋,固定端采用群锚锚固体系,局部采用挤压锚具。预应力孔道采用波纹管成孔。预应力框架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50C60。本工程框架柱竖向预应力钢绞线最长达27.854m,与6个层面相连,且预应力束底部固定端最深埋置在框架柱-6.200m标高。因为钢绞线和金属波纹管均为柔性材料,施工时波纹管和钢绞线束固定困难,无法一次施工到顶,故建议预应力框架柱采用钢管成孔,预应力束采用分段预埋钢管、后穿钢绞线的方式(其中48、49、14、15轴与H轴、2E轴相交处的框架柱通长束在浇筑基础底板时需事先预埋钢绞线)。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提出以下预应力框架柱的施工方案。4.1 先穿式施工H轴
4、、2E轴相交处的框架柱图2 框架柱通长束固定端类型1(49、14轴与H轴、2E轴相交处)图3 框架柱通长束固定端类型2(48、15轴与H轴、2E轴相交处)图4 基础部分固定端及灌浆示意图4.2 后穿式施工式施工为先预埋钢管待框架柱混凝土浇筑至顶后再穿设钢绞线的方法。图5 通长束-3.200m固定端图6 通长束-2.300m固定端类型1图7 通长束-2.300m固定端类型2图8 通长束-6.200m固定端图9 通长束-3.800m固定端图10 非通长束6.100m固定端类型1图11 非通长束6.100m固定端类型24.3 钢管之间的连接 图12 钢管连接示意图 图13 专用脚手架4.4 灌浆孔的
5、设置由于预应力框架柱的高度影响,为确保预应力孔道灌浆的密实性,在预应力束固定端设置灌浆孔(先穿法施工,见图4),或利用固定端部的灌浆孔(后穿法施工),并在孔道中部分段设置23道灌浆孔,每一灌浆孔在楼面上部约300mm的位置。灌浆孔采用20钢管与钢管焊接牢固。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减小由于高度影响造成的灌浆压力损失,确保孔道的密实性。(见下图)图14 灌浆孔设置示意图1图15 灌浆孔设置示意图24.5 张拉端部构造图16 外置式张拉端布置图图17 内置式张拉端布置图4.6 预应力张拉施工图18 张拉操作平台 图19 预应力张拉设备孔道规格100%张拉力(KN)103%张拉力(KN)15-101953.02011.615-122343.62413.915-132538.92615.115-152929.53017.415-173320.13419.715-183515.43620.94.7 预应力孔道灌浆张拉完成后即可进行孔道灌浆。灌浆时自下而上逐层进行直至框架柱顶部。灌浆采用52.5普硅水泥,灌浆强度M35。灌浆完成后应进行二次重力补浆以确保灌浆的密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