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133519 上传时间:2025-02-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内容摘要: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无不论证了一国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离不开真实的会计信息。目前,我国尚未能从总体上遏制虚假信息的蔓延。本文针对上市公司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试图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分析。阐明了由于产权不明晰,会计制度不完善,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不够等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明晰产权,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

2、,等一系列的改进对策。以便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市场经济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治理对策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formation Distortion 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reflect the accounting value of physical activity, the main economic information, the value of sport and its properties is an

3、objective expression, is the core of the system of accounting behavior, and its essence is a reflection of the various interests.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people on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ependent. Economic history of

4、the worlds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all demonstrated a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economy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re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t present, China can not generally contain the spread of false information. This serious distortion of information by listed companie

5、s phenomenon,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xplained the lack of clarity as property rights, the accounting system is imperfect, inadequate supervision of CPA and othe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s caused by the root cause, made clear property rights, improve

6、 the accounting norm system, strengthen law enforcement and punishment, an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To a fundamental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n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promote a healthy and orderly market economy direction.Key words: Account

7、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reasons; countermeasures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1(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恶化现象1(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手段2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3(一)经济利益的驱动3(二)信息失真的处罚力度不够3(三)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3(四)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不够4(五)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4(六)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5三、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5(一)加大会计违法打击力度5(二)理顺产权和委托代理关系5(三)健全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组织的自我管理6(四)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7(五)加快推动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执

8、行8结论11参考文献12以会计信息为核心的投资决策机制是现代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还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因而无论是在西方还是我国,“客观性原则”都被当作是现代会计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要求上市公司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础上,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客观、真实、公正、可信的企业会计信息,保证投资者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与风险能够做出准确地评估,进行正确地投资判断,实现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作用。在过去的10多年间,虽然我国在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规则以及证券市场监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层出不穷的

9、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事件,以及投资者信任度下降,显示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完整与不及时的问题仍然很严重。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企业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但是我国企业大量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乃至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恶化现象上市公司是股票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决定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前景。然而,自1990及1991年上海证交

10、所和深圳证交所相继成立到现在,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披露频频出现。从9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有“郑百文”、“银广夏”、“蓝田股份”、“四川长虹”、“五粮液”、“张铜股份”等国内上市公司的虚假招股说明、虚假报表、虚假配股报告等。广大投资者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看着上市公司如期公布的季度报表报、年度报表以及公司通告,不知有多少信息是可以相信的,而根据这些会计信息所作的统计分析更是令人难以相信。人们对上市公司的信任达到了最低点。还有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显示,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虚增资产的有18.48亿元,虚减资产的有24.75亿元,利润不实的有157户,虚增利润的有14.7

11、2亿元,虚减利润的有19.43亿元。2001年度,国家审计署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质量抽查,在被抽查的32份审计报告中,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造假金额达70多亿元。因而,一个先后在国企、私企和股份公司工作过的资深会计,竟然找不到一家不做假账的企业,于是发出了“社会需要假账”的感慨。由此可见,企业假账黑幕惊心。不仅如此,连会计师事务所也主动背离行业操守,与审计对象合谋不正当利益,目前它们垄断的不仅是审计、会计咨询等业务和会计人才等市场资源,甚至在会计准则、法规标准的制定上也有相当大的话语权,甚至连国家监管

12、机构对它们也是无可奈何。2002年,原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因陷入安然财务丑闻而宣告破产,引发了整个会计师行业的信任危机。当时的安达信执行总裁贝拉迪诺曾说:“我们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陷入这种困境的会计师事务所。”事实已作出验证。2002年7月28日财政部发布了一份署名为第十一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在这份公告中,普华永道也“榜上有名”,被财政部责令限期整改。据公告显示,2004年财政部对普华永道中天等15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了重点检查,并抽查了55户相关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发现10家上市公司为粉饰业绩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财政部依法对其中8家公司进行了处理和处罚

13、。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去反思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顽症的真正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手段1.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资产不实;权属不明,计量、确认随意性大。违规处置资产,进而造成国资流失。二是盈亏不实;随意调节成本、费用及收入,盈亏由己,操纵会计利润,以满足私利或小团体利益。三是负债不实;通过舞弊手段,制造名有实亡、有名无实的债务。或债权债务不对应,手续不合法、不完善以及债务确认不及时。四是资本不实;资本公积来源虚假。虽实收资本巨大,而实收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抽调资本形成“空壳”。有的虚盈实亏,无利分红、蚕食资

14、本,或将无形资产任意高估。有的为虚增公司规模和注册资本,在待处理科目上大做文章。五则是有意少计漏提,达到偷逃税款目的。通过虚列进项、关联交易任意降低计税价格,违规冲抵销售收入或隐匿收入,偷流转税。违规摊销成本费用,收入不进帐,不按原则结转成本、费用,收入不及时入帐等手段偷逃所得税。六是资金及披露,信息不实。资金帐产帐实不符。披露信息报喜不报忧,或夸大业绩回避隐患,误导会计信息使用人。2.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会计信息失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手段可以达到:首先是操纵利润:公司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提前确认收入或滞后确认成本的方法来虚增利润或通过相反的操作手法来虚减利润,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其次是

15、调节资产:包括通过虚假的资产评估和虚拟资产的方法虚增企业资产和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的方法虚减企业资产。最后是其他方法:如为了逃税虚减应纳税所得和增值税销项税额,虚增进项税额等等。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一)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利益是最为常见的造假动机,是造假者最强大的内在动力,是造假者通过造假旨在得到直接的或间接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利益,为逃避税收将收入做小,成本费用做大;为挥霍公款以及行贿、贪污、挪用方便而设立“小金库”等等。对那些准备上市或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说,要想上市或再融资,起其经营业绩必须达到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而对于那些经营不善的公司来说按规定的标准“造”出一份会计报表,其收益远

16、远大于造假的成本。而对于私营企业来说,会计报表是企业纳税的依据,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少缴所得税,就会千方百计在报表中多报亏损少报盈利。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会计人员为了中饱私囊,贪污公款而造假或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造假。(二)信息失真的处罚力度不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的主要根源在于公司的经理人员对会计过程的非法干预,如果不追究他们的责任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原会计法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本法”,同时又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既要服从领导,又要对领导实行监督,这本身就是矛盾的,会计人员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为了个人利益只

17、有听命于单位领导。可见,会计人员是没有能力承担信息失真的责任的。另外,在会计法“法律责任”一章中,诸如“情节严重”、“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等词,由于缺乏具体的量的标准,而且对于惩处方法的解释较为模糊,也使上市公司敢于一再违规。(三)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由于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最大限度的增加自身的利益,会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更可能会利用另一方信息的缺乏,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过程偏离信息缺乏方的愿望。而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总希望从企业

18、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利于未来投资决策;另外,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向维护所有者方面倾斜。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而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很难预测,这就使经营者有可能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他们更看重的是短期经济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而不会关心企业长远发展,采取与所有者期望相反的会计政策,使会计信息失真。(四)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不够在现代公司制中,股东通常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其所有权约束机制:一是“用脚投票”;二是参与股东大会的民主决策程序;三是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为确保公正性,

19、注册会计师应超然独立。而我国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上市公司审计的委托人不是资产所有者,而是公司经营管理层,即由管理者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管理者自己的行为,并且审计费用等事项由公司管理层来决定,因而审计工作做得如何,关系到注册会计师的聘用、续聘及注册会计师的报酬问题。这从根本上破坏了审计的独立性,使审计机构过多地迁就上市公司,甚至与上市公司合谋。另外,少数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意识不强,风险意识不够,工作不深入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和不规范。(五)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20、:一是通过竞争的市场实施的间接控制,称为外部治理结构,其中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和兼并市场等;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称为内部治理结构,它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组成的一个三级结构。我国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是不健全的,虽然公司面临着产品市场和兼并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但仍缺乏来自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竞争,难以给经理人员形成足够的压力。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方面,董事长往往由企业的经理人员担任,董事会其他成员大多亦由企业内部人员兼任,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和控制经理人员的作用。经理人员在现代公司中,具有很大的经营自主权,公司的经营管理可完全操纵在经理手中。与经理控制权的强化相对应的

21、产权关系的另一面是所有权关系的淡化,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极其分散,而且绝大多数股东所关心的是股票行情,对公司的管理并不感兴趣,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从以所有者利益为核心转向以经理人员的利益为核心,上市公司的经理为了自身利益就会操纵会计报表,披露虚假信息。(六)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只有制定科学的会计准则,才能对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经济业务、市场工具在不断涌现,具体会计准则的缺位会给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来很大的弹性。另外,我国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甚至矛盾和冲突的地

22、方,这必然增大了经营者、会计人员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博奕空间”,使具有违法动机的上市公司管理者与会计人员有机可乘。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有自身的工作规律。会计法规的制定应符合会计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尤其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规定,必须符合会计科学的一般规律。如果会计法规缺乏科学性,就会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带来困难,从而影响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会给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以可乘之机,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三、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一)加大会计违法打击力度会计造假者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为了经济利益常常铤而走险,例如单位负责人为了偷税漏税而指使会计人

23、员造假、中介机构为收取高额中介费而造假等。另一方面,由于会计违法打击力度不够,如处罚金额太小等,会计造假的风险成本远小于其风险收益,造假行为自然难以避免。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扩大查处范围。执法部门应不满足于小范围的抽查,而应加以全面的有重点的调查,及时发现问题。第二、加大查处力度。该进行罚款的,严格按照新会计法执行;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追究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等人的行政责任不能流于形式,应真正起到惩罚教育的作用。第三、建立公告制度。对违法的单位、个人应在重要的报刊、网站上予以公告,对其曝光,促其改正。(二)理顺产权和委托代理关系1.明晰产权。产

24、权是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这是因为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

25、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产权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的研究成果得到验证,即会计信息失真在私营企业大都表现为虚减利润,以逃避交税;而在国有企业则大都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业绩良好的形象,使经营者获得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此外,产权明晰有利于改善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博弈的充分性。当会计主体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要按严格市场规律办事的时候,由上至下而制定的会计制度便会凸现出更多的不足之处,从而产生变革的力量。利益主体的变革要求

26、博弈更新进行,从而改善博弈不充分的情况。2.理顺委托代理方的利益关系。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的多层级的,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就极为重要。经济行为的后果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实施经济行为的个体的选择,即决策是由于环境的原因,造成经济行为最后显现如此的后果。委托方只能观察到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知经济行为的过程本身。因此委托方应当根据某些假设,根据经济行为的结果为代理人确定一个报酬方案。委托方应当使得在这个方案下,代理人将不但最大化自已的效用,同时也最大化委托人的效用。这样,委托人和代理人有了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基础,使利益关系清楚,减少利益冲突,从而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原因而产

27、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三)健全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组织的自我管理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在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之间,在将投资者资金引进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是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真实的一道屏障,在政府监管机构之外起到了一种间接监管的作用,弥补了政府监管在效率及专业性上的欠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的执业质量取决于会计师的执业能力,执业独立性和职业道德规范。注册会计师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尤其大舞弊识别能力。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粉饰问题之所以未被察觉,并不完全是因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差,往往是由于他们缺乏独立性,或为了“利”而放弃了职业道德操守。如果注册会计师不能勤勉尽责,甚至参

28、与造假,沦为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进行欺诈的帮凶,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害,将会极大地动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可信程度,损害资本市场的效率,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四)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子系统,还受到内部企业管理状况的环境影响,公司治理结构作为重要的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将产生重要影响。1.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减少国有股比例,增加法人股和个人股比例,让个人持股者所拥有的股份足以使其具有监督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就可以有效解决经营者的激励问题,进而提高公司的治

29、理效应。但是,如果公司股权过于分散,由于治理成本与获得的增量收益的不对称,尽管他们有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的内在需求,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产生“搭便车”的企图,导致股东对公司的监督和约束不力,进而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因此,在国家这一行政主体从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逐步退出的过程中,通过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改变独资控股所带来的治理结构中的缺陷,建立起与国际化公司通行的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战略投资者进入后,作为公司的股东和出资人之一,他们将对公司的重大决策、经营者选择、发展战略的确定、组织结构的调整、激励和惩罚制度的完善等重要方面,起到非常重

30、要的作用,资产的监管机制就成为制度化,这就在制度上有效地保障了资产的安全性,防范了企业的风险。2.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行规范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分配,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3. 设置内部组织机构。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形成严格的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约束,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弊端。(五)加快推动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与

31、发布,适应了日新月异的会计环境变化,对会计务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规范,如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以及一些重要表外信息的会计处理,都已作出相应规定,同时适时增加新的会计科目,使其尽可能涵盖现实会计务实中所有交易行为或可能发生的会计事项,使会计准则与会计实务保持同步,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客观性。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实施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在我国当前已是一个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还需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快推动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执行。 (1)推行新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完善与统一会计标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

32、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时,我们也应加强会计准则的前瞻性研究,使其对未来可能发生或变化的会计事项具有较为科学的分析功能和应用作用,以增强会计制度与政策在会计环境变化情况下的规范性与约束力,从而避免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会计处理的消极影响,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性渊源。 (2)执行新会计体系以稳定会计信息质量。克服会计政策与方法本身的不确定性,以避免因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于不确定会计事项和行为的处理,应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事项的确认与计量严格按照相应会计处理标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努力使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选择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降低会计务实中

33、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和人为估计与现实情况的差异,以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稳定会计信息质量。 (3)在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不断发展会计理论。创新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基础,在发展中不断修正会计信息反映实际经济状况的可能偏差。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而制定出适应我国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特点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4)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建立健全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与透明度。当然,在推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同时,政府还须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力度,强化企业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与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机结合,鼓励企业对可能影响企业重要决策

34、的财务事项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以有效弥补企业会计表内信息单一披露的缺陷和不足。 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 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素质。职业道德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决定因素。只有让会计人员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水平,才能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其次,会计人员还应熟悉和掌握现行的有关政策,法规及各项财经制度,应精通会计业务,全面掌握会计操作技能,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还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清正廉洁的合格专业人才。 3.

35、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维护其财产完整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手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可以减少会计工作的差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应依法设置账簿,编制或取得能证明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合理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经审核无误后才能登记账簿。要进行成本核算,定期进行账证,账账和账实核对,做到相符一致。必须根据正确无误的账簿记录来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账面相符,报表准确可靠。在目前的情况下,应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的规定,使证、账、表的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标

36、准规范的要求。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的建设,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有统一的规范,克服手工操作所出现的失误。 4.强化监督。 要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认真开展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审计,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工作,把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监督力度,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从法律法规上约束企业经营者的行为,企业内部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企业领导财会工作责任制,明确企业领导人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有最终责任,要充分发挥企业财会人员的监督职能,依法核算,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加强政府监管。在治理会

37、计信息失真问题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干预的程度及效果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提高民间审计队伍的执业水平和道德水平。建立一支独立的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增强其独立性,完善审计委托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提升其社会公信力,建立行业诚信,避免行业恶性竞争,加强行业自律。严格执法,补充惩处条款,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单位领导授意指使强迫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的,必须追究主要领导者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对于同流合污的会计人员也应重处。应补充制定针对企业的惩处条款,使企业因提供不实会计信息而受到的惩罚超过其信息披露成本,进而解决成本披露导致的会计

38、信息不实。结束语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的市场工具的不断涌现,我们应从提高准则,制度自身的完美性和改善法律环境来着手防治,这也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我国会计未来改革和发展中应着力考虑的问题,只有为社会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才能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要使会计信息的披露真实,可靠,使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针对经营管理,理财营运中的问题,找出问题存在之症结,寻求对策,改善经营管理,使社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而要从根本上遏制会计信息的规则性失真,需要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和共同努力,需要政府

39、等其他各个层面的积极推行、配合和完善,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社会顽症才能得以消除和根治。参考文献1李威.试论会计信息失真J.商业现代化,2006(2):31-352黄伯平.对于上市公司财务做假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4(2):56-61.3黄世忠,林启云. 后安然时代如何监督会计职业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3):49.4吴珊.新会计准则与财务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2006(9):21-27.5罗韵轩,彭志军.从安然公司破产看根治上市公司造假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7):35-36.6徐学党.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之友,2005(3)75-78.7徐迅.假帐的五大破绽J.财务

40、与会计导报,2002(4):66-68.8王艳.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与治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1-22.9罗红.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治理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3-27.10勤锋敏.会计信息失真不确定性对策探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3(11):11-12.11史明俊.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2(8):24-25.12王军华.会计造假与信用危机J.经济师,2002(8):35-37.13张玉霞.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J青海师专学报, 2006,(01):42-28 .14张忠诚.试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个因素J.上海会计,2000(12):4-10.15葛家澎.当前财务会计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1):4-13.16王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几点思考J,广西轻工业, 2007,(02):102-10517李艳平.会计监管信息披露的理性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 2007,(02):87-93 .18王俊秋,张奇峰. 公司治理机制与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02):35-42 . 19李健.我国上市公司风险信息披露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7,(08):79-83. 20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507-52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管理学资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