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压的测量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压的测量是义务教育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过电路图、电流、电阻的基础上进行,为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打下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用电流表测电流的知识和技能,且电压表不象电流表容易出现短路,用干电池供电也不会触电,所以这节课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失败,体验成功的良好时机。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初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压是提供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推动作用”。(2)知道常见的一些电压值。(3)会把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4)会根据不同的量程读出电压表
2、的读数。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3、重点、难点的确定重点: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难点: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根据我校教育的特点,考虑到初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采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在教学中贯彻了类比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探究、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师生活动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活跃课堂气氛。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一)实验引课首先叫学生上台把电灯接亮,并画出电路图,从电灯不亮得出电路中没有电流,也没有电压,从而很自然引出课题。这样比较直观、形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师生互动知识的学习1.电压(1)电压的作用电压的形成原理学生较难理解,所以教材上安排了水流的形成原理,在教学上运用了类比的思想,从直观的水流形成来讲解电流的形成,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这样学生容易理解。电源作用与抽水机的作用相似,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中的电流提供了能量,使
4、电路存在一个稳定的电压,以保证电流得以持续。(2)符号与单位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学生较易理解,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时,我讲述了更多与生活有关的知识,如交流电等,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常见的一些电压值2.电压的测量从常见的电压值引到如何测量电压。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采用了类比法来进行教学,从学生已知的电流测量到未知的电压测量,这样一类比,学生也较容易理解。(1) 电压表、电流表在外表上有何异同学生观察电流表与电压表,基本能够得出异同点,相同点(都有2个量程、3个接线柱),不同点(量程大小、符号表示、刻度大小不同),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能够得出结论。(2) 电压表、电流表在功能上有何异同从结构上的异同猜想功能上的异同,学生很快能得出两点:正确选择量程“+”接线柱正极;“-”接线柱负极。接下来重点放在电压表在电路中该如何来连接的问题上,并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电压表该如何来连接才能测量电压的问题。通过实验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由他们自己得出的知识相信学生也容易理解一点,记的也牢一些。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电压表使用的巩固训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巩固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教学时我设计了两项任务,测量1节和2节电池的电压。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对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加深印象,起到巩固的作用。三、小结本节内容四、巩固练习、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