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节 压强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压力的特点和压力的作用效果。2.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3.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4.通过学习能联系生活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5.了解水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以及压强的大小跟水的深度之间的关系。6.能用压强计探究水的压强的特点,并由此得出一般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重点:压力概念与重力的区别;压强概念的建立;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教学: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PPT(1课时、2课时、3课时)和实验仪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实验仪器准备:气球、
2、铁打、钉板、探究压力影响因素的实验装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个小魔术。(拿出气球)提问:如果我用一枚铁钉去刺它。会有什么现象? 换成很多枚铁钉,就像一块钉板,又会怎样?演示:气球压钉板。在气球上加砝码(200g8)。现象:气球并没有破。设疑:为什么一枚铁钉轻轻一碰, 气球就会破,而很多铁钉一起刺它,却不破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新课教学:一、 压力:提问:气球压钉板时,你们观察到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分析气球受到了钉板对它的力的方向、产生的原因。分析课本中的图片的压力产生的原因和作用在物体的哪个位置以及它们的方向:多媒体展示1.手指按
3、瓶子:手与瓶子相互挤压,手的压力作用在瓶的表面上,并与接触面相互垂直。2.压路机压地面,滚筒与地面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并与地面垂直。3.钳子夹核桃,钳子与核桃之间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核桃壳上,并与核桃壳表面垂直。1.概念: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2.成因: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设疑:有人说,压力都是由重力所产生的,对吗?请举例说明。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三图,比较F和G的关系,试回答: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吗?4.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在水平面上静止时:F=G提问: 你还能举出一些压力的实例吗?
4、 当物体受到压力,会产生什么效果呢?5.压力的作用效果:会使物体的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展示图片:让学生明确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二、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回顾课前的小魔术,让学生思考:用一枚铁钉去刺气球,破了而换成很多枚铁钉去刺它,为什么就不会破呢?课本19页第2题让学生实验体验: 手压铅笔猜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建立假设: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说明:控制变量法学生讨论:在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条件?如何做实验?探究过程: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三、压强:当压力与受力面
5、积都不相等时,怎样比较他们的作用效果呢?在此,我们需要一个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新的物理量压强。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2.公式:提问:那么压强的公式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回顾密度的定义和公式,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符号公式:注意: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水平支持面上静止时 F=G 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或面积。单位统一 N/m23.单位:1帕1牛/米2介绍帕斯卡生平,了解帕的大小(百帕、千帕、兆帕)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学生回答:气球会破。学生回答:发生形状改变;是由于受到力的作用。学生分析压力的方向和产生的原因。学生分析各种不同情况的压力。学生画图,并思考
6、压力和重力的关系。学生举例学生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思考学生体验学生猜想学生假设学生讨论,交流师生一起探究学生归纳结论回顾密度的定义和公式第二课时教学实验仪器准备:小块肥皂、较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硬纸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引课: 压强的定义、公式分别是什么? 压力等于重力吗?为什么? 只有什么时候压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新课讲授:一、压强公式的应用计算:课件展示课本15页例题分析解题的步骤已知:m=60kg S=196cm2*2=392cm2=0.0392m2求:P=?解:F=G=mg=60kg*9.8N/kg=588NP=F/S=588N/0.0
7、392m2=15000N/m2=15千帕补充例题: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已知:对演员来说F1=G1=475牛,S1=9.5 厘米2=9.510-4米2对大象来说F2=G2=60000牛,S2=600 4 厘米2=2400厘米2=0.24米2求: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P1,大象对地面的压强P2。解:P1= P2= 强调公式中受力面积和单位的换算。根据压强公式讨论:1.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增大压强?举例说明。2.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减小压强?举例说明。二、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补充实验:(1)学
8、生随堂实验: 学生桌上放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细棉线,请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样才能较容易地把肥皂块切断?做完后举手发言,说一说你的做法和你这样做的理由。(2)教师演示实验:分别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纸片或布条。用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向硬纸片穿孔。做时请学生观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断布条?什么锥子对硬纸片穿孔较容易?(3)读图:课件展示:课本16页图130组织学生讨论:这些物体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压强的大小课件展示:火车铁轨与枕木让学生分析铁轨铺设在枕木上的好处。(4)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事例。三、 小结:四、 巩固练习:用课件展示。五、 布置作业
9、:学生回顾旧知,回答问题学生做练习让学生注意受力面积和单位的换算。学生做实验相互交流学生观察实验回答原因学生讨论:这些物体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压强的大小。学生分析铁轨铺设在枕木上的好处。学生举例。第三课时教学仪器准备:可乐瓶,薄膜,细线,压强计,刻度尺,烧杯,水,浓盐水,白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出示:可乐瓶里装满水上有三个不同的小孔,用胶带纸粘着。问:“如果拿掉胶带纸,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演示实验一通过这个实验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引出课题:水的压强新课讲授: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演示实验二:可乐瓶的底部去掉,包上一薄膜,往里面倒水,你有什么发现?问:这个实验又说明了什么?如果把上
10、述的水换成其他液体,也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结果。总结:大量实验表明,水和其它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会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追问: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会产生压强,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吗?你们有没有生活体验可以告诉我说明水的内部确实存在压强。学生举例。那么,水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探究 水内部压强的特点1.提出问题:你认为水内部的压强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2.进行猜测:水内部压强可能跟水的深度,水的密度,水的方向等有关 。 怎么样比较水的压强大小呢?压强计3.介绍压强计压强计构造:装有红色液体的U形管,刻度板,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连接U形管和金属盒的橡皮管。压强计原理:、观察U形管左右液面液面相平、
11、用大拇指压一下金属盒的橡皮膜,观察压强计U形管左右液面变化出现高度差、用手指加重压橡皮膜,看U形管又有什么变化?高度差明显简述压强计原理:当压强计一端金属盒上橡皮膜受到挤压时,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两边高度差也越大.让学生说说压强计对探究水内部压强的特点有什么作用。这个实验中还需要刻度尺,你认为有什么用呢?4.制定实验方案,并设计实验登记表叫3-4位学生介绍实验方案(切换实物投影)你们觉得他们组设计实验方案如何,需不需要改正。实验方案:不同高度,相同的方向;不同方向,相同的高度进行比较。5.学生小组实验,教师辅导实验结束后,收集部分学生实验登记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要求学生概括出水的
12、压强特点:6.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水的内部存在着压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推广:一般液体的压强和水的压强特点一样。总结:四、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处处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说明:1.同种液体的压强只跟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而与液体的多少和容器的形状无关。2.所谓深度,与我们平常所说的高度是相反的,它是从液面开始往下计算,而高度是从下往上计算,也就是说越高的地方是深度越浅,越深的地方位置越低。五、巩固练习:六、小结:七、布置作业:课外探究水内部压强跟容器的形状以及容器中水的数量有没有关系。学生猜测实验结果。学生观察实验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学生猜测。学生观察压强计学生观察U形管左右液面,回答。学生观察U形管左右液面变化,回答。学生观察液面的变化,并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学生介绍自己组的实验方案,相互交流评价。学生做实验分析结论学生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学生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