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滑轮及其运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3.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2.通过“合作使用滑轮提升钩码”等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精神、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和难
2、点重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和工作特点。难点:1.学生自主探究动滑轮的使用方法。 2.理解动滑轮的实质及工作特点。三、教具1. 演示实验器材:单滑轮2个,铁架台1个,自制简易刻度板1个,绳子2根,大钩码1个,小钩码若干个,弹簧测力计1个,红色记号笔1支。2. 学生实验器材:每组有:铁架台1个,简易刻度板1个,绳子2根,大钩码1只,小钩码若干个,单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1个,红色记号笔1支。四、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引入教师叙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生产中使用简单机械可以带来方便。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1
3、.滑轮的概念及使用方法:教师活动 讲述: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 想一想滑轮的这些结构在提升重物时有什么功能吗?学生活动 观察滑轮的结构特点。(板书滑轮: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教师活动 举例: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教师讲述:下面我们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乙工人提起
4、重物。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体验实验、观察比较)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交流滑轮的使用方法。教师活动 用PPT再现滑轮的使用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师生互动总结:(板书)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2.探究滑轮的使用特点教师活动 叙述:工地上来了工人丙,他没有使用滑轮,而是直接用绳子将货物提上来。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认为提升重物时使用滑轮与不使用滑轮相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活动思考并猜想。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滑轮的使用特点“这一个实验探究的一系列过程。(在实验前对实验中的一
5、些注意事项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演示。)巡堂指导,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纠正。并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体验、主动参与实验、认真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过程,并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从而验证猜想。师生互动 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板书) 定滑轮的使用特点: 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3.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师活动 物理建模,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设问:使用滑轮,有省力、不省力等等情况,使用杠杆,也有省力、不省力等类似情况,能不能将滑轮看成杠杆呢?(
6、引导学生观察定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运动情况)利用PPT动画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并得出结论)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师生互动 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板书)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的省力的杠杆。教师活动 问题:从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来看,使用动滑轮的拉力应该是不使用动滑轮时拉力的一半,但实验的结果似乎并非如此,只是将近物体重力的一半。你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活动 讨论并回答师生互动 总结:动滑轮本身也有重力,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所用拉力是滑轮与物体总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省力一半只
7、是一种理想状态。教师活动 使用动滑轮省了力,你认为付出了什么代价?能不能用实验证明?需要比较哪些物理量?学生活动 实验:利用简易刻度板测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上升的距离s。师生互动 得出结论:绳子自由上升的距离s是钩码上升的距离h的两倍。4.滑轮的应用(1)请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滑轮的应用。( PPT图片,升旗竿顶端有定滑轮;起重机上有动滑轮等等)(2)教师叙述:古今中外,滑轮都被广泛使用。(用PPT图片展示)(三)课堂反馈练习如下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均为6N,滑轮重均为2N,则甲图表示_滑轮,乙图表示_滑轮,(选填“定”或“动”)。若A、B两物体均匀速上升5cm,则FA=_N,FB=
8、_N。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A=_cm,SB=_cm.(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四)本节知识延伸教师讲述: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起来方便;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许多情况下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那么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想改变用力的方向,该怎么办呢?滑轮组 (引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五)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 完成学练优2.思考: 怎样组装既省力又方便的滑轮组呢?(六)板书设计: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一、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叫滑轮。二、定滑轮:使用时轴不随物体移动。1.工作特点: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工作原理:实质是等臂杠杆。三、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移动。1.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一倍距离。(S绳=2h)2.工作原理: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的省力杠杆。(注: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