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二节 内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124982 上传时间:2025-0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二节 内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二节 内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二节 内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二节 内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二节 内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二节内能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四个,一是物质结构的基本图像,即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二是固体、液体、气体的宏观特征;三是物体的内能;四是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基本观点。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一些物质组成的基本知识,但这些内容较为抽象,同时考虑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式为引导学生观察一系列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学习由宏观现象推导出微观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进行内能概念和改变内能方法的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举出生活中相关的实例,可以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从中体会物理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在探究知识过程中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的转化与守恒的例子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很多,但是并未引起学生的认真思考,尤其是在各种能量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缺乏定量的数据事实和依据,因此教学中要适当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例子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既认识到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确可以相互转化,同时知道能量的总和是保持不变的。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图像,即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2.知道什么是扩散现象,会解释一些简单的扩散现象。3.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宏观特征和微观分子运动情况。4.知道物体的内能

3、。知道通过热传递和做功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5.通过观察气体、固体和液体的扩散等一系列实验现象,学习由宏观现象推知微观本质的研究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相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内能的概念。教学难点:对分子动理论内容和物质三态的特征的理解。观察分子动理论相关实验现象是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础,教学中要注意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起来。对于内能,可以通过学过的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知识去类比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进而理解内能。让学生通过联想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动能,分子间有相互作用而具有势能。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学生已经学过物质的三态,但对于不同状态物质的特征

4、并没有形成抽象的认识。教学时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的知识做载体,在学生获得对物质状态进一步系统的认识的同时,学习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联系。教学中要精心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避免“灌概念”,要让学生在列举实例、交流讨论等活动中理解本节的内容。四、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从古至今,人类始终没有停止对物质结构的探索,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这节课的任务就是通过一些宏观实验现象来了解分子。2.“知识点”教学物质结构的基本图像问题引导:阅读下面资料,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展示资料:通常情况下,1cm3的空气里大约有2.71019 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

5、到每秒100亿个,要把这么多分子一个个数完,得花80多年。将1cm3水中的分子一个挨一个的排起来,能排8.71109 km,而太阳与地球相距1.5 108km,这些分子可以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排58排。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特点:体积十分小、质量非常小。一般分子直径大约为10-10m。问题:分子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如何得知分子所处的状态?引导学生认识:由宏观实验现象推知分子运动状态的研究方法。教师演示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简单介绍实验装置;抽走中间的玻璃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抽去中间玻璃片后,上下两个瓶子的颜色逐渐变得均匀。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和空气中分子在运动。教师演示浓硫酸铜和水之间

6、的扩散实验(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将装有浓硫酸铜和水的烧杯放在教室里,让学生观察浓硫酸铜和水之间的扩散)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硫酸铜溶液分子和水分子在运动。播放铅板与金板之间扩散的课件(或者录像资料)。引出:两种不同物质接触时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证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学生举例:每位同学列举2个生活中扩散现象的例子,相互交流。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引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过渡:既然粉笔是由分子组成的,而且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那么为什么粉

7、笔没有变成一个一个的分子,而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呢?引导学生观察下面的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与上述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演示:把两根铅柱的端面削平,将削平的端面相对,用力挤压。这时两根铅柱“连接”在一起,在铅柱下面悬挂重物,它们不会分开。引出: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教师设问: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为什么没有将分子吸引到一块呢?学生猜想:分子之间是否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引导分析:物体能够压缩,但压缩时要用力,而且压缩得越狠,用的力越大,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不可能靠得很近,进一步推知,分子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教师提问:分子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又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引力和斥

8、力是同时存在的吗?什么时候表现出引力?什么时候表现出斥力?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的相关内容。教师补充: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模型。强调: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之间的距离足够小时,分子之间的斥力作用比较显著(引力仍然存在);当距离进一步增大时,分子之间的引力比较显著(斥力仍然存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到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教师设问:为什么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一定的形状?学生思考并交流。教师讲解:固体分子彼此靠得很近,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大,分子有

9、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宏观上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小,分子只能在一定限度内运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一定的形状,是因为分子离得很远,每个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我们通常称气体的分子为自由分子。我们可以把固体、液体、气体分别比喻成正在做广播操的整齐的队伍、在舞池中跳舞的队伍、在大操场中自由活动的队伍;由于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因此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变得激烈,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这也就是物体的体积一般都会有“热胀冷缩”性质的道理。物体的内能问题:物质的分子也在永不停息地运动,运动的分子具有动

10、能吗?相互作用的分子之间具有分子势能吗?引出: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分子势能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教师强调:内能和机械能是不同形式的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问题:内能能够被利用吗?(内能能够发生转移或转化吗?)观察如图10-2-1所示的实验。图10-2-1思考:(1)高温水蒸气把橡皮塞喷出,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谁对谁做功?图10-2-2(2)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后内能如何变化?(3)采用哪些办法可以使锯条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学生讨论观察如图10-2-2所示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生的现象:迅速压下活塞时,使花

11、燃烧起来。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迅速压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硝化棉的着火点,使硝化棉迅速燃烧起来。引出:外界对物体做功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不同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得出: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表示,国际单位为焦耳,用符号J表示。学生举出内能改变的例子,并分析内能改变的方法。引出: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不同形式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在各种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转化前和转化后相比,能量的总量会如何变化?增加,还是减少,还是不变

12、?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再次演示单摆实验。问题:在单摆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吗?减小的机械能到什么地方去了?学生讨论交流:对于滚摆在摆动的过程中,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速度也逐渐减小,机械能也逐渐减小,减小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了。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形式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3课堂小结(1)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2)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4.课堂练习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气体和液

13、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2)把装满空气的瓶子倒扣在装满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间先用玻璃隔开。当抽掉它们之间的玻璃片后,可以看到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 ) A二氧化氮比空气密度大 B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C二氧化氮分子很小 D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固体、气体、液体 D液体、固体、气体 (4)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

14、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入睡。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是( )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 (5)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一个平衡位置,在此位置时分子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B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C当物体被拉长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D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了现象教学的作用,设计了一系列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必要的物理图景。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相应的结论。从中也使学生初步认识了通过大量宏观现象的分析、推理来对微观世界进行判断的方法。并通过回忆已学过的各种能量知识,使学生初步建立能量与运动形式的对应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二 内能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二 内能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
  •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一 机械能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一 机械能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
  •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五 火箭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五 火箭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
  •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四 热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四 热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
  •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一节 机械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一节 机械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
  •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四节 热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四节 热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
  •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五节 火箭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第五节 火箭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
  •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三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三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
  •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六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六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
  •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第一节 机械能教案4 (新版)北师大版.doc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第一节 机械能教案4 (新版)北师大版.doc
  •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