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12474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5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1. 阅读“前言”,完成各题。三年的语文学习,是一段且行且歌的旅程。我们品读了古朴典( y) _的诗词、意蕴 丰富的小说、各具风情的游记、真实生动的传记、客观鲜活的新闻这些作品浸(rn) _着智慧,承载(A.zi B.zi)着文化。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学们, 让我们梳理不同文体的阅读路径,走进异彩纷(chng) _的文本世界。(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典(y) _浸(rn) _异彩纷(chng) _(2) 给文中加点字“载”选择正确的读音 _A.ziB.zi2. 古诗词填空。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意象把握情感。 如“征蓬出汉塞,(

2、 1) _ ” (王维使至 塞上 )中的 “雁”带有飘零之感; “正莺儿啼,(2) _ , 蝶儿忙” (秦观行香 子 )中的 “燕”带有愉悦之情; “ (3) _ ,(4) _ ” (陶渊明饮酒 (其 五) )中的 “菊”隐含归隐的闲适。阅读古诗词, 我们可以通过直抒胸臆的词语把握情感。 如“ ( 5) _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 钱塘湖春行 )中的 “爱”流露出白居易对早春西湖的喜爱; “ (6) _ , 独怆然 而涕下” ( 登幽州台歌 )中的“怆然”表达了陈子昂生不逢时的感伤; “ (7) _ , (8) _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的 “愁”道出了李白对友人的同情与

3、担忧。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典故把握情感。 “ ( 9) _ , 何日遣冯唐” ( 江城子密 州出猎 )中苏轼以魏尚自比, 期盼得到朝廷重用; “ (10) _ ,(11) _ ” ( 渔家傲秋思 )中范仲淹感慨无法像窦宪一样勒石燕然, 表达自己功业未成的愁思。3. 阅读下面古诗, 补全对话。旅次石头岸唐张祜行行石头岸, 身事两相违。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 水声寒不尽, 山色暮相依。第 1 页,共 23 页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小语:老师,我发现尾联中有一个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 ( 1) _ ”,还有一个意象 “ (2) _ ”,从中可以读出这首诗的情感。老师: 是的。我们还可以通过诗题

4、中“ ( 3) _ ”一词知道诗人身处异乡。他想起“旧 国”“故人”,流露出(4) _ 之情。小语:我不理解“身事两相违”这句诗。老师:这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经历。张祜性格耿直,被他人排挤,最后无奈归隐,所以这句诗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4. 【概括情节】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述与插图相关的故事情节。我选 _ , _5. 【分析手法】请选择“阅读锦囊”中的一种讽刺手法, 结合一本备选名著的内容,分析这一手法的讽刺效 果。备选名著: A. 儒林外史 B.格列佛游记 C. 镜花缘6. 【迁移品鉴】阅读小小说歌唱家 ,从讽刺手法的角度探究其主题。歌唱家张超山有一次, 歌唱家去到外地演出。他登上舞

5、台, 配乐准时奏响了, 歌唱家慢条斯理地摆好姿势, 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 准备 投入演唱。第 2 页,共 23 页然而,他刚刚吸了一口气,甚至第一句都还没唱出,下面就响起了掌声。 歌唱家怔了一下,就把歌给误了。他往后面挥动了一下手臂,不知是要放弃还是示意重来, 下面却立即响起了更大的掌声。 很快,各种尖叫声、欢呼声、喝彩声也及时而热烈地响了起来,会场顿时沸腾了。歌唱家 忽然受到了感动,也鼓起了掌。气氛更加热烈了。 有人开始跑上台来,他赶紧走过去,热情地与来人握起了手。一会儿,又上来了好几个人, 他一一握手。他握手的时候,神情非常专注,甚至比唱歌还要投入。接着,上来的人越来越 多,歌唱家一只手都

6、握不过来了,他干脆扔掉了话筒, 全力与人们握起了手。歌唱家的手与 善男信女们的手亲密接触的时候,他感到更加激动了,热烈的拥抱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有好几次,他甚至被别人抱得透不过气来,他大声喘息着,人们只知道他实在太激动了。 配乐在继续奏响,没有歌声。 其时,台下的人一群紧接一群, 汹涌而上,好在歌唱家已经 进入了角色,他一个一个地握手,一个一个地拥抱,会场掀起了一阵阵的高潮后来, 音 乐结束了,歌唱家的握手拥抱却还没结束 台下一个人也没有(选自北京文学)7. 阅读锦囊:游记是记述游览见闻, 描摹山水风光, 抒发作者情思的文章。 阅读时可以通 过所至、 所见、 所感等要素体悟作者情思。贺兰山

7、凝眸乔洪涛一座山, 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 用宽厚坚实的臂膀, 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 沙, 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 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 征这就是贺兰山。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 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 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 脉、 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这是一座坚硬之山。 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 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 最高处海拔近 三千米的高度, 在这茫茫戈壁, 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 横亘的山脉, 像 雄狮、 像卧龙, 裸露的岩石, 深沉的颜色, 看不到植被, 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 感。 直到走近了, 仰

8、首瞻看, 才发现山石之间, 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 在岩 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 荆棘、 沙柳、 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 它们是如何扎根 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第 3 页,共 23 页【批注:第段写作者俯瞰贺兰山,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走近时,却被巨石罅隙间倔强的植 物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何扎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 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 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 “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 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泄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

9、一座沉寂之山, 死亡之山, 但一 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 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 让自以为擅长奔跑 的人类相形见绌。 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 抬头看我们, 眼神坚毅淡定, 毫无惧色。 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 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 这 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 多么神奇。【批注:第段写_ 】抵达山门, 我们下车, 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 深入腹地, 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 一个山群, 每一座山之间, 相连而又彼此独立。 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 向里面走去 。 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

10、腾而下。 两侧峭壁罗列, 奇形怪状的山石, 悬在头顶, 摇摇欲坠; 黑褐色的巨石, 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 抬头所见的天空, 越来越逼仄, 越来越促狭, 我 这是自投罗网, 成为山石困兽了。 幸亏脚下有一脉水, 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 向远处, 更 深处蜿蜒而去, 让我心悸稍安 。 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 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 的灵长类动物, 捕猎、生火、 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 石头上, 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刻下委屈、 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 用手触摸

11、着这些隐隐 约约的线条, 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 圆圆的太阳, 四射的光芒,峭 壁之上, 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 放射着灼热的光, 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 睛, 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 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 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批注:第段写_ 】起风了, 凝眸贺兰山, 心旗烈烈。 “贺兰山下果园成, 塞北江南旧有名”, 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 “贺兰山下阵如云, 羽 檄交驰日夕闻”, 鼙鼓声声, 古战场雄风犹在; “贺兰之山五百里, 极目长空高插天”,山 势险峻, 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 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这平川耸立的雕塑, 既沉 稳坚硬, 又灵动高拔

12、, 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选自经典美文 2023 年第 3 期)第 4 页,共 23 页【感知文本】(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聚焦所见】(2) 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像雄狮、像卧龙,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 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请从修辞、词语、句式等角度任选其一,体会句子的 表达效果。) 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请从重音、语调等角度 任选其一,设计朗读,并阐明理由。)【体悟情思】(3) 随着景物的变化, 作者对贺兰山的感受也不断深入。 请仿照第段的批注, 给第段或第段做批注。批注:

13、第 _ 段写 _【领悟精神】(4) 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谈谈“西北精神”的内涵。 8. 阅读锦囊: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阅读时可以从传主经历、 细节描写、 他人 评价等角度品析传主形象, 把握作者情感。沈千运元辛文房千运, 吴兴人。 工旧体诗, 气格 高古, 当时士流皆敬慕之,号为“沈四山人”。 天宝中, 数应举不第, 时年齿已迈, 遨游襄、 邓间, 干谒 名公。 来濮上,感怀赋诗曰: “圣朝优贤 良, 草泽无遗族。 人生各有命, 在余胡不淑。一生但区区, 五十无寸禄。 衰落当捐弃, 贫贱 招谤讟 ”其时多艰, 自知屯蹇, 遂释志还山中别业。 尝曰:

14、“衡门之下, 可以栖迟。有薄 田园, 儿稼女织, 偃仰今古, 自足此生, 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 ”高适赋还山吟赠行第 5 页,共 23 页曰: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 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A _, B_ 。眠时忆同醒时意,梦魂可以相周旋。 ”肃宗议备礼征致,会卒而罢。(选自唐才子传卷二,有删减) 注释气格:气韵格调。干谒:拜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衰老流落自当被弃而不用, 贫寒低贱却到处奔走容易引来谤毁和非议。 屯 (zhn) 蹇 (jin): 比喻处境不顺利。【理解字词】(1)

15、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 方法当时士流皆敬关联课内慕之遂释志还山中 _别业 _有薄田园 查阅字典:稀薄,不浓; (土地) 贫瘠; 减轻,减损;迫近。(填序号)儿稼女织 结合语境 _ _关联课内解释【补填诗句】(2) 从下面选项中选择相应的诗句填入文中的A、 B 处。(填序号)明月相随何处眠白云劝尽杯中物A _B _【梳理经历】(3) 根据文章内容, 补全沈千运的人生轨迹图。 _第 6 页,共 23 页 _ _【探寻心路】(4) 根据文章内容,写出沈千运归隐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品析形象】(5) 请将陈涉和沈千运进行关联,完成表格。传陈涉主出司马迁 _ 处从“当时士流皆敬慕之”“肃宗事从

16、“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看出陈涉足智多谋。件_语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一个“哉”字表示反问,陈涉 “谁能作小吏走风尘下乎! ”一言 自比鸿鹄,可见他青年时代就具有远大的志向。 个“乎”字 _议备礼征致”看出沈千运辛文房唐才子传沈千运9. 阅读锦囊: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们可以从标题、结构、 语言等方面进行新闻 阅读;还可以确定主题, 选择对象, 拟制提纲,进行新闻采访。(1)大学生兴起“特种兵式旅游”: 一天 8 个景点、晚上只睡 3 小时近日,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 “特种兵式旅游”“军训式旅游”等词条成为热门话题。大学生朱玳莹分享了自己已规划好的五一长沙之行。 她告诉记者,

17、目前已经独自前往 9 个城 市, 累计打卡景点破百, “最强的一次, 应该是寒假八天跨越浙赣皖三个省份, 打卡了几十 个景点。 ”她还分享了去四川广元的一日军训式旅游体验, 上午九点多到达广元,当天打卡 了 8 个地点, 包括皇泽寺、明月峡、 千佛崖、凤凰山公园等, 晚上 23 点左右才回到学校。(2)(根据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官方账号”2023.4.5 整理) “特种兵式旅游”火了! 专家解析火爆背后原因记者: “特种兵式旅游”为何爆火?马世罕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经历了疫情三年的相对封闭, 不少大学第 7 页,共 23 页生的出行计划都被搁置了。如今, “终于放开了,

18、赶紧出去玩”的心理被放大,很多人对于 旅游都抱有一种“补偿心理”,对于旅游的渴望和急迫感成为了 “特种兵式旅游”迅速发酵 的推手。其次, “特种兵式旅游”爆火的一大原因是依托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宣传和放大效益。 “挑战 24 小时狂吃”“主打的就是一个极限”各类极具吸引力的标题,为这类短视频和帖子带来上亿 的播放量,也引发了中国各地大学生的效仿。最后, “特种兵式旅游”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于旅游消费“性价比”的渴望与追求。很多大 学生可能会选择通宵火车或者红眼航班, 以降低旅游成本。(根据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账号”2023.5.6 整理)(3)“特种兵式旅游”致受伤,旅游应遵循自己的节奏5 月

19、5 日 ,一 则新闻迅速冲上了热榜,引发关注。 青年小胡在一天时间内打卡杭州 7 个热门 景点, 总共行进三万多步,最终导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无法走路。有网友留言: 再也不敢“特 种兵式旅游”了。“特种兵式旅游”指的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游览数量尽可能多的景点,具有时间紧, 花费少, 游览景点多的特点。 笔者认为, 它并非适合所有人,旅游出行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旅游 的目的选择适合个人节奏的旅游方式。(根据 “腾讯网”2023.5.5 整理)【关注标题】(1) 从以上三个新闻标题中任选其一, 分析这个标题的特点。【设计提纲】(2) 如果你是记者, 要采访新闻( 一 ) 中的大学生朱玳莹或新闻(三

20、) 中的青年小胡, 请设计采访提纲。采访对象 _采访目的 _采访问题 _【表明观点】(3) 对于“特种兵式旅游”, 你是否赞同?请写一则短评, 要求 100 字左右, 观点明确,理由 充分, 表达合理。第 8 页,共 23 页1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经网络投票, 2022 年“中国大书法年度汉字评比”结果出炉, “开”字当选。汉字溯源“开”字两旁为两扇门,中间一横代表门栓,下面为两只手,表示用双手拉动门栓开门。词典释义开: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打通;开辟。解除(封锁、禁令、 限制等);放开。开始。(选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请从 词典释义中任选一个义项,展开联想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21、,可以记叙经历,可以阐述 道理,还可以 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2)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3)不少于 600 字;(4)文中不要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 校名、 人名等。第 9 页,共 23 页答案和解析1. 【答案】 【小题 1】雅,润,呈【小题 2】A【解析】 答案:(1)雅 润 呈(2) A(1)本题考查字形。典雅, din y,(形)优美不粗俗。浸润, jn rn,一指沾濡滋润,亦谓恩泽普施;二指浸染熏陶;三指逐渐渗透,引申为积久而发生 作用。异彩纷呈, y ci fn chng,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2)本题考查字音。承载, chng zi,托着物体

22、承受它的重量。故选: A。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 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 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 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 【答案】归雁入胡天,燕儿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爱湖东行不足,念天地之悠悠,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持节云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 答案:(1) 归雁入胡天 (注意“雁”字写法)(2) 燕儿舞 (注意“燕”字写法)(3) 采菊东篱下(4) 悠然见南山(5) 最爱湖东行不足(

23、6) 念天地之悠悠(7) 我寄愁心与明月第 10 页,共 23 页(8)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 “郎”字写法)(9)持节云中(10)浊酒一杯家万里(11)燕然未勒归无计(注意 “勒”字写法)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 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 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 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徙、窈窕、

24、 逑、 愿”等字词的书写。3.【答案】 惆怅,鸦,旅,思乡、 怀人【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二空, “惆怅未成语, 数行鸦又飞”,意思是心中惆 怅,无法用语言表达,此时又见几行乌鸦飞过。 “惆怅”一词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乌鸦往往 是以萧瑟、 衰败的意象出现, 而表达情感呈现出压抑、 苍凉、 凄苦的特点。第二空, “旅次石头 岸”,意为旅途中暂时停宿在石头岸, 由“旅”或“次”可知诗人身处异乡, 正在旅途漂泊。第 三空, “旧国日边远, 故人江上稀”,意思是故乡远在天边, 而友人在江上旅途中也难以相逢 。 流露出诗人思乡、 怀人的伤感、 孤独 (惆怅) 之情。答案:(1) 惆怅

25、(2) 鸦(3) 旅 (次、 旅次均可)(4) 思乡、 怀人 (伤感、 孤独、 惆怅)译文:行到石头岸, 回想自己的事与愿违。 故乡远在天边, 而友人在江上旅途中也难以相逢。 寒冷的 水潺潺流不尽, 山色和暮色相依相偎。 心中惆怅,无法用语言表达,此时又见几行乌鸦飞过。诗人行到石头岸, 身处异乡, 看到此地萧瑟、 衰败的景象, 想起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境遇以及远在 天边的故乡,不免流露出诗人思乡、 怀人的伤感、 孤独、 惆怅之情。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 把握作者思想 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 品味词句、 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四、

26、 探究诗词中人、第 11 页,共 23 页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4. 【答案】 A,祥子连人带车被大兵抓走,后来趁乱逃走,并牵走兵营里的三匹骆驼。【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观察第一幅图,这幅图是骆驼祥子中的插画,里边的一个人牵 着三匹骆驼。结合名著情节内容可知,这个人是祥子,祥子在凑钱买了新车后,被宪兵连人带车 抓去当壮丁。这是祥子的“一起一落”。后来祥子趁乱抓住机会逃跑了出来,还顺手牵了三匹骆 驼,卖了三十五元。逃出来后祥子大病了一场,昏迷的时候老是唠叨着骆驼,于是大家就送他一 个外号叫“骆驼祥子”,既形容他人力车夫的身份, 像骆驼一样任劳任怨, 也形容祥子性格像骆 驼一

27、样忠厚老实。观察第二幅图片,这幅图是海底两万里的插图,图中有一艘潜水艇和一只 硕大无比的章鱼。 联系名著情节可知,这是在大西洋留卡斯群岛附近的海域, “鹦鹉螺号”遭到 章鱼的袭击。 “鹦鹉螺号”被迫浮出海面, 众人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用斧子刀叉展开血战。 战 斗中一名船员惨死, 尼德兰也遭遇危险, 幸为尼摩船长所救。 经过持续一颗中的战斗, 终于打败 了章鱼。观察第三幅图片,图中一个人指着被打倒在地的另一个人说话, 旁边好多围观的人。这 是水浒传中鲁达拳打镇关西的情节。 鲁达本是渭州经略提府辖, 武艺高强, 性格豪爽, 疾恶 如仇 。一 日,他与李忠、 史进于酒楼饮酒, 遇见落难金氏父女。 女

28、子自诉名翠莲,被财主镇关西 郑屠户强娶作妾, 又被大娘驱逐并讨要三千贯赎身钱。 鲁达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他安排父女离 开此地, 然后去郑屠户的肉店,三拳将郑打死。答案:示例 1: A.祥子连人带车被大兵抓走,后来趁乱逃走,并牵走兵营里的三匹骆驼。 示例 2: B.在遭遇章鱼围攻时, 尼摩船长带领船员与章鱼英勇搏斗。示例 3: C.鲁达(鲁智深)为解救金氏父女为他人伸张正义) 三拳打死恶霸郑屠(镇关西) 。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 如作者、 背景、 特色、 涉及人物及故 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得心应手。5. 【答案】 本

29、题考查名著写作手法分析。“阅读锦囊”中, 对小说的讽刺手法进行了提示, “阅读讽刺小说还要关注夸张、 对比和细节描 写等讽刺手法”。 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种讽刺手法,结合某本名著中的人物进行简要分析。 如, 选择儒林外史中的范进, 作者在刻画范进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夸张, 对比和细节描写 的讽刺手法。第 12 页,共 23 页夸张。 文中写到范进参加科举考试 20 多次, 总也考不中, 终于考中却高兴得疯了, 可怜又可笑。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他的丑态,使他热衷于功名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既有喜剧效果,但又 让人生出深深的悲凉。 对比。范进中举后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胡屠户由之前看不起

30、范进转变为变为奉承。 作者用对比突出地表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量。 细节描写。当范进在守孝之时,不使用银镶杯箸,甚至也不用磁杯和象牙箸,却在燕窝碗里拣 了一个大虾丸子, 这一细节描述就像一把利剑, 将范进虚假面具击得粉碎, 从而也深深地刻画出 了受到封建礼教影响下的文人内心深处的虚伪。 这一白描手法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挖掘人物内 心的矛盾,展示其喜剧性的讽刺效果。答案:A.示例 1: 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画面,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 读书人的毒害。示例 2: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 老丈人对他的称呼从先前的“癞虾蟆”到“贤 婿”的变化

31、,讽刺了老丈人势利的丑恶嘴脸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社会风气) 。示例 3: 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的虔诚态度,讽刺了当时封建科 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B示例 1: 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小人国因改变鸡蛋的吃法而与邻国发生 36 个月的战争这 一事件,讽刺了英法之间连年征战的现实。示例 2: 作者运用细节描写,描写了小人国通过绳技选拔官员的场景,讽刺了英国政坛的腐败黑 暗。示例 3: 作者运用细节描写,描写了慧驷国中耶胡经常争抢闪光的石头, 吃从别处抢来或偷来的 东西的行为, 批判了人性的贪婪、自私和嫉妒。C示例 1: 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无肠国中富人将排泄物收藏给

32、奴婢下顿再食的情节,讽刺 了富人的刻薄吝啬。示例 2: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 将淑士国国人表面上的举止斯文与内心的酸腐形成鲜明的对比,讽 刺了他们的表里不一。示例 3: 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之洋在女儿国被迫入宫, 缠足, 穿耳洞, 受尽 折磨等遭遇,讽刺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解析】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 全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士人对于“功名 富贵”的不同表现, 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 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 科举第 13 页,共 23 页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 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

33、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镜花缘整个故事主要描写了百花仙子因女皇武则天在严冬乘醉下诏要百花齐放,被罚贬到人 世间,从而在人间发生了一些委婉曲折的故事。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先后按顺序写) 等地的经历。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 如作者、 背景、 特色、 涉及人物及故 事, 还要知道一些细节, 并且及时做笔记, 做到积少成多, 常读常新, 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 能信手拈来, 得心应手。6. 【答案】 本题考查小说主旨的探究。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 如:在夸张变形的描写 中曲折地揭示主旨; 抓住传神

34、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通过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等。 解答本题时, 选择其中一点,从歌唱家或者观众的角度, 结合 具体情节进行分析。示例一: 在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主旨。 如段“他刚刚吸了一口气, 甚至第一句都还没 唱出,下面就响起了掌声”、 段“有好几次, 他甚至被别人抱得透不过气来”可知,作者以夸 张手法,写出了观众还没有听到歌声, 就表现出对歌唱家的无比热情和肯定,讽刺了社会上盲目 崇拜的现象。示例二:通过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如段“他刚刚吸了一口气, 甚至第一句都还没唱出,下面就 响起了掌声”、 段“他甚至被别人抱得透不过气来”可知,歌唱家一句都没

35、唱, 但是观众就用 掌声、 握手、 拥抱来吹捧他。作者运用夸张手法,讽刺了社会上盲目崇拜的现象。示例三: 在传神的细节描写中表现主旨。 段“歌唱家一 只手都握不过来了, 他干脆扔掉了话筒, 全力与人们握起了手”、 段“一个一个地握手,一个一个地拥抱”、 段“他握手的时候, 神 情非常专注”、 段“歌唱家已经进入了角色”等细节描写,写出了歌唱家与观众互动时的忘情, 讽刺了那些忘记本职工作、 沉浸在别人的赞美中的人。答案:示例 1: 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歌唱家没有表演就坦然接受他人肯定、 抬举的行为 (歌唱家 一句都没唱, 就和观众握手, 甚至扔下话筒, 全力握手拥抱的行为) ,讽刺那些忘记本

36、职工作、 利令智昏 (虚荣/因受到别人吹捧而忘记自己 /喜欢被人吹捧, 沉没在别人的赞美里) 的人。(从歌 唱家角度分析)第 14 页,共 23 页示例 2: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观众没有听到歌唱家演唱就给予肯定的行为(歌唱家第一句 都还没唱,观众就响起了掌声,后来响起了更大的掌声,甚至有人跑上台来与他握手,把他抱得 喘不过气来的场景),讽刺了社会上盲目崇拜的现象。(从观众角度分析)示例 3:歌唱家一句都没唱,观众就用掌声、握手、拥抱来吹捧他,最后歌唱家沉浸在互动中忘 记了唱歌这个本职工作。作者运用夸张手法,讽刺了社会上盲目崇拜的现象以及那些忘记本职工 作(虚荣/因受到别人吹捧而忘记自己 /

37、喜欢被人吹捧,沉浸在别人的赞美里)的人。(从观众和歌 唱家角度分析)示例 4: “干脆扔掉了话筒, 全力与人们握起了手 ” ( “好在歌唱家已经进入了角色,一个一个 地握手,一个一个地拥抱 ”“他握手的时候, 神情非常专注,甚至比唱歌还要投入 ”) 等细节描 写,写出了歌唱家忘情地与观众互动的场景,讽刺了那些忘记本职工作(虚荣/因受到别人吹捧而 忘记自己/喜欢被人吹捧,沉浸在别人的赞美里)的人。 【解析】 文章写了歌唱家一句都没唱,观众就用掌声、握手、拥抱来吹捧他,最后歌唱家沉浸在 互动中忘记了唱歌这个本职工作。作者运用夸张手法,讽刺了社会上盲目崇拜的现象以及那些忘 记本职工作(虚荣/因受到别人吹捧而忘记自己/喜欢被人吹捧,沉浸在别人的赞美里)的人。 说起讽刺, 必然离不开夸张。 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将人或事的丑陋面放大或者缩小,以突出特征 , 达到讽刺的目的。 7. 【答案】 【小题 1】 【小题 2】作者原以为贺兰山是一座沉寂、 死亡之山, 但是沿着山路蜿蜒而上时,他被陡峭的山 岩上腾掷而下的岩羊改变了看法,不禁发出了 “它们多么神秘, 多么神奇”的赞叹 。 【小题 3】 【小题 4】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根据第段“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 除此 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