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4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124255 上传时间:2025-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4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4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4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4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4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课题 2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目标要求: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实验准备:1、澄清石灰水,水 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重点:重点: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观察实验现象以及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难点难点:培

2、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回顾旧识: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一、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生阅读 P6P7,初步认识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发给每组学生的仪器及药品:一支蜡烛、一盒火柴、一个烧杯、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小刀、盛有半烧杯水的烧杯(可以再加其他仪器药品)要求:运用出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在下表中作详尽的、客观的

3、描述和记录。看谁观察到的现象多,谁描述得更准确。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约七分钟后,学生表述实验现象,交流进行观察和描述的体验。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完成丢漏的实验。完成表格。实验操作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分析与结论 点燃前 取一段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嗅气味;用小刀切一块蜡烛放入水中。燃着时 点燃蜡烛 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后取出。火柴梗中间被烧痕迹最()两侧被烧的痕迹()按教材图实验 熄灭时 按教材8 图实验 白烟为石蜡小颗粒 探究观察提示: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

4、,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探究参考:1、点燃前: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2、点燃时: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3、熄灭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迅速用火柴

5、点燃白烟,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时间为 2S 左右。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时,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提问)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回答)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设计探究方案:简要叙述实验步骤,注意方案的可行性 教师边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边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提问:1)如何收集某地的空气样品?2)什么情况下可用排水法?3)从冰箱

6、中取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杯子外壁有水珠,为什么?完成下表: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向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震荡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中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吹气,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探究提示: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探究指导: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提问: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演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

7、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呼气导管应用饮料吸管,不要用实验室中的玻璃管。2、呼气换气时不要把集气瓶中的水吸入口中。3、实验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应相同(同体积同浓度),且量要足。4、伸入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情况应相同。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为了测定教室中空气中的成分,化学教师让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提前收集一瓶教室中的空气,以备上课实验时用。小明从实验室中拿了一只空集气瓶,带进教室,敞口放置

8、了一会儿,盖上了玻璃片。(1)你认为小明的收集方法正确吗?。(2)请你叙述正确的收集方法 。(3)用 生 活 中 的 日 用 品 代 替 集 气 瓶 来 收 集 教 室 内 的 空 气,你 的 方 法是 。答案:1.(1)不正确(2)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拿进教室后将水倒出,静置一会,盖上玻璃片即可(3)用矿泉水瓶子进行上面同样的操作。或用注射器抽取教室内的气体。其它合理的答案也可。2.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 2.C 解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品质,是取得重大发现的首要条件。课后小结:课后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对你触动最大的环节是什么?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科学探究报告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