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二)难点:误差的产生,差与错误的区别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二)讲授新课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长度的单位:kmmdmcmmmnm
2、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2)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3)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4)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2、时间的测量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1)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2)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三)课堂小结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