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1平面镜成像特点【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象,了解虚象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象的含义。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故事导入】同学们还记得“猴子捞月”的故事吗?请大家来欣赏这个动画。问:为什么猴子以为月亮掉进了水里?学习内容:平面镜成像特点【
2、自学检测】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面镜有哪些?1练功房矫正舞姿的镜子。2平静的水面。3光滑的瓷砖表面。【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2设计并进行实验(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白纸、薄玻璃板、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_。刻度尺的作用是_。选用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3进行实验要领:在白纸中央画线、玻璃板压在线上、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物和像的位置作标记。完成实验,做好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设计表格如下:实验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的大小比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4.分析论证:(1)平
3、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为用刻度尺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可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如下几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物等大)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等距)。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5图示讲解:成像原理(如下图)(1)问:镜子后面有点燃的蜡烛吗?用纸板能接收到这个像吗?(教师演示给学生看)(2)教师点燃蜡烛,拿走镜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了烛焰?
4、(要看到物体必须有光射入眼睛)(3)放上镜子,看到烛焰的像,问:你为什么看到了烛焰的像?(还是要有光射入眼睛,是反射光射入眼睛)小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原理)形成的,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叫虚像。【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照镜子时,平面镜中“人”的大小取决于(A)A人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的大小C人到平面镜的距离 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分析:我们远离平面镜时感觉自己在镜中的像变小是由于视角变小引起的,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平面镜大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即时练习】1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像高1.6_m,像离镜0.5_m。人后退0.5_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_m。2P80第2题和第3题作图。【巩固练习】见课内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