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节光合作用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过程与方法:通过光合作用原料的研究,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科学检测的一般方法及实验设计的变量控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实验的设计思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确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欲望和信心。2学情分析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部分中一个复杂的概念。因此通过实验分析探究它的产物和原料及条件,场所,从具体到形象,总结概念,学生更易理解。而且学生已对绿色植物根茎叶三个器官的基本知识上,对叶的功能进行进一步探
2、讨,从而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并能写出文字表达式;对照实验探究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形成淀粉的过程。教学难点:对照实验探究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形成淀粉的过程。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馒头汤中滴碘液,观察现象。我们知道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色,那么馒头汤里的淀粉是怎么产生的?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坐着巴士参加探索光合作用之旅。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探索第一站公元前4世纪亚里斯多德 提供并展示亚里士多德的照片及他关于植物所需物质来源的观点。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是否正确?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探索第二站。活动3【
3、讲授】探索第二站1648年海尔蒙特 观察海尔蒙特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海尔蒙特通过实验得出观点: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分。以我们现有的知识看,海尔蒙特对光合作用的贡献在于?结论:水是光合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活动4【讲授】探索第三站1771年普利斯特利 科学家光合作用的研究到这里远没有结束。我们进入探索第三站。站长普利斯特里,他在1771年做了普利斯特里实验,播放视频。他通过实验得出:植物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1779年,英格豪斯通过实验指出:光照下,植物才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以我们现有的知识,你会怎么解释:污浊的空气是什么,更新的空气是什么?从这里我们主要得到关于光合作用的什么?结论:氧气
4、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得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水+二氧化碳 有机物(淀粉)+氧气活动5【活动】探索第四站1864年萨克斯 1864年萨克斯最早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让我们也做一回站长,重温萨克斯当年的实验。实验:先照片展示课前对天竺葵的暗处理,遮光再光照的步骤,询问学生接下去该如何操作检验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生成?教师直接在未脱色的叶子上滴加碘液观察。不能观察到淀粉变蓝。为什么?(若学生答不出,课件提示)如何去掉叶子的颜色?展示过程:酒精脱色(加热酒精加快叶绿素溶解)清水漂洗 滴碘变色过程。让学生按步骤操作实验。活动6【练习】旅程的收获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之一是( B)A氧气B水C淀粉D叶绿素2、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罩内各放置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甲罩照光,乙罩用黑布遮光,在这两个玻璃罩中小白鼠的生活情况是(B)A甲罩内的小白鼠先死了B乙罩内的小白鼠先死了C甲、乙两罩内的小白鼠一起死了D甲、乙两罩内的小白鼠都能长期生存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必须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实验材料:银边吊兰,银边吊兰的叶片周边为白色,没有叶绿体,而叶片中间绿色含有叶绿体)方法:选一片银边吊兰,进行脱色处理,再滴上碘液,如果叶片周边不显蓝色,而中间显蓝色,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