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121632 上传时间:2025-02-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摘要本文在分析人民币持续升值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尤其是不利的影响,同时又指出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外贸顺差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对外贸发展应采取的几点对策关键词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外贸易;对策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是一国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中执行着价格转换职能。它的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我国从2005年7月21日起,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日

2、人民币兑美元外汇牌价为l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2。此后,人民币一路飙升,截至2008年2月28日,1美元兑7.1455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10。到2008年4月16日,1美元兑人民币突破7,跌至6.99元人民币。本文旨在研究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原因,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其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实际影响以及我国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原因 从短期来看,全球油价高企、国内通胀和国内巨额贸易顺差,美国经济近期走弱,美元连续走软,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100美元桶大关,国内外汇市场供求状况是推动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原因。但从长期来看,推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因素主要有: (一)人民币

3、币值长期被低估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币实行盯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相对美元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由于美元发行不受约束以及采取的低利率政策,致使美元在全球的供给过剩,给美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人民币的高利率及外贸优惠政策,大量的海外资本纷纷涌入中国,投资者一来可以享受优惠的政策和人民币低估,获取更多的人民币利益的同时,也在赌人民币升值所创的外汇差价利润。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押注人民币升值的热钱流入中国的数量在逐年攀升。2005年,总规模达787.14亿美元;2006年,热钱占中国GDP的36左右;2007年1至3月,总规模估计为300多亿美

4、元。这些热钱的大量涌入,无疑给人民币升值造成很大的压力。 (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根据经济学理论,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必定会起该国货币的走强。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经济处在长期的增长状态,人民币走强也是必然的。但是在目前,我国经济的连年增长,外贸顺差和高额的外汇储备使得西方的一些大国感到了不安,他们不断给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他们通过各种政治外交手段,不断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施加压力。2005年4月6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舒默和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提出一项修正案:如果中国不能让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就要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美国所有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2006年3月28日,美参议院财政

5、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查尔斯格拉斯利与该委员会民主党首席参议员马克斯鲍卡斯联手,提出针对中美贸易的新议案:要求美国财政部确定中国货币是否存在损害了美国经济利益的根本性“失真”问题,如果美国财政部认定人民币“汇率失当”,并损害美国经济的话,那么中国将有180天的时间争取解决双方分歧,否则将面临一系列制裁措施。 (三)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攀升 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资本项目顺差,甚至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外贸顺差还在不断攀升,2006年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突破2600亿美元。2007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同比增

6、长43.32。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外汇供大于求,人民币的国外需求增加。此外,美国的赤字经济和贸易逆差一直得不到解决的办法,他们认为,中国的双顺差是美国赤字的主要原因,中国成为美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因此,在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强。 (四)贸易摩擦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国际贸易市场所占份额比重逐步扩大,对外贸易出现强劲势头,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威胁论”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涉及的产品和范围广泛,成为遭遇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根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

7、调查86起,同比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2007年前11个月,我国共遭受各类贸易救济调查近70起,依旧处于全球贸易摩擦漩涡的中心位置。在连续12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遭受的337调查的全球之最之外,我国又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共遭受8起反补贴调查。西方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发展,也要求人民币升值,抑制中国廉价产品竞价倾销国外市场,减少贸易摩擦。 二、人民币升值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格局。200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比上年末增加2

8、475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2007年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2.1738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万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2亿美元,增长20.8。全年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2008年第一季度,实现贸易顺差414.8亿美元,同比下滑10.9。1月份,我国以进口额为901.7亿美元,27.6的进口增幅超过了出口额为1096.6亿美元,26.7的出口增幅。2月份,受春节、次贷危机、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我国进出口增幅下降。出口874亿美元,只增长了6.5,比去年同期的增幅回落45,比1月份也回落20;进口。额7

9、88亿美元,增长35.1。3月份,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出口1089.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6;进口为955.5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3月份实现贸易顺差134.07亿美元。在我国2007年的对外贸易中,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香港、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并呈逐年扩大趋势。 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很多方面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出口企业海外市场发展 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商品出口比重接近55,加工贸易进口,外商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的

10、原料进口以占我国进口的60左右,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我国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中低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我国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就缺乏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成本提高,一些弱小的依靠规模扩张和廉价劳动力生存的企业,不利于扩大海外市场,甚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将被淘汰。 (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商品结构变化将影响中西部地区的利益 资源性商品、一部分大宗农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放慢甚至下降,对中西部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农业比重较大地方的经济发展,对一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农民的收入、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三)增加我国就业压力 人民币

11、升值,将导致我国国内就业压力增大。一是我国目前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促使企业优化产品,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技术性人才,降低对低素质廉价劳动力的需求,造成失业及就业压力。二是我国目前提供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是出口和外贸企业,外贸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7000万人。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将会增加外商的投资成本,根据测算,当人民币升值5,汇率的出口弹性和外资弹性分别为0.8和1的情况下,出口增速将下滑4,外商投资增速下滑5。外商投资和出口贸易的下滑,也将会造成劳动力需求下降。 (四)人民币如果升值过快过猛。将造成出口下滑。影响

12、国民经济平稳增长 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和幅度过大,那么它对进出口增长的影响可能就不那么温和了。一是将造成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或下降,那样不仅对资源性和低附加值商品,也会对整个出口加工产业发展以及就业产生较大打击;二是可能刺激一部分商品大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甚至引起一定的通货紧缩。 三、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外贸顺差不降反升的原因 人民币升值两年多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并未如理论预期的那样减少巨额贸易顺差,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 (一)外贸结构失衡 我国外贸结构的特殊性即加工贸易出口,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此外,一些学者对我国进口和出口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成果显示,我国进口对出

13、口的弹性为0.818,即近82的进口经过加工后复出口。进口对出口是正相关性,“两头在外”,人民币升值,原材料进口的价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出口效应。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总额为1775亿美元,而加工贸易进出口顺差则高达1889亿美元,超过了贸易顺差总额。由此可见,当前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二)出口产品弹性需求小于1 根据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当一国汇率上升时,只有当一国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与一国进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才会对贸易收支产生负面影响。按照该模型认为,本币升值将减少一国的进出口,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将抬高中国出口商品在海外市场的售价,进而可以放缓中国出口的步伐,同

14、时拉动进口的增长,从而使得贸易顺差收窄。但由于我国的进出口产品价格弹性小于1,如厉以宁对我国19701983年的数据分析后认为,我国的进口、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只有0.6871和0.0506,谢建国、陈漓高采用19782000年的年度数据,利用协整分析法,计算出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仅为0.089,我国出口弹性小于1,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的影响不大。 (三)劳动要素禀赋存在比较优势 廉价劳动力是我国出口产品“价格战”的重大因素。2001年,中国制造业工人周工资为22.35美元,是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地区的1/5、是香港和新加坡的1/10、是美国的1/35,可见,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节约了

15、一大笔出口成本。我国国民接受的教育水平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的廉价优势还可以持续20多年,人民币升值很难消除此影响。 (四)外汇储备高速增长 根据储蓄与投资之差、出口与进口之差(S-I=X-M),即储蓄过多会产生贸易顺差;反之,储蓄过少会产生贸易逆差。中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2006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2007年达到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这无形中造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持续上升推波助澜。 (五)政府相关的出口优惠政策 我国政府实行“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出口,在税收、外汇留成、出口补贴

16、、贸易信贷等方面给予各项优惠措施,刺激出口。近两年,国家对“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相继调低或取消出口退税,企业根据政策调整日期提前出口或突击出口。如2006年钢材、服装等产品集中突击出口。企业出口数量增多,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抵消了出口退税的调整。 四、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对外贸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一)我国进出口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增强汇率意识,规避汇率风险。我国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美元升值,相对于欧元,人民币是贬值的。这就要求进出口企业在签订进出口合同时,慎重考虑收付汇方式,正确判断汇率走势和汇率水平,并采取一定的套期保值方式,规避汇率风险。根据汇率风险防范原则,应尽力争取

17、出口贸易采用硬币计价,以避免汇率贬值造成的汇兑损失;进口贸易适宜采用软币计价,以避免汇率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我国进口企业在贸易进口时,采用软币美元,防止人民币升值造成汇兑损失;出口贸易宜采用硬币欧元计价,以防人民币贬值造成汇兑损失。此外,选择金融衍生产品,避免远期汇率风险。 2技术创新,提升出口商品高附加值,打造品牌效益。我国被称为“世界加工厂”,是世界贸易大国,但非贸易强国。我国加工贸易仍处在传统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出口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人民币升值迫使企业在出口结构上转变,即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导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转变。企业形成自主开发、生产、制

18、造能力,研发自有技术,创新需求产品,打造自主品牌,获得品牌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 3倡导“绿色”产品,减少遭遇的贸易壁垒。我国企业出口遭遇贸易摩擦主要原因:一方面,本土企业生产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将“夕阳产业”中的部分环境污染重大的产业转移到我国境内加工生产后复出口。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日渐升级,贸易保护主义设置种种障碍拒绝我国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因此,我国出口产品不断遭受来自欧盟等海外市场的针对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倡导“绿色”产品,是我国企业在国外市场可持续发展必须迈出的一步。抓住人民币升值的机遇,一方面,因进口原材料的价格相对下降,引进先进设备和高

19、新技术,节约资源能耗,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产品出口转变,按照国际惯例技术和环保标准生产质量认证的产品。另一方面,与外商协商合作,选择投资领域,加工出口环保产品。4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外贸出口依赖。“欧元之父”蒙代尔明确指出,人民币升值会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减少经济增长,增加失业压力。通货紧缩给进出口企业的融资和国内需求都将产生负面影响。而人民币升值从长期来看,能够迫使我国出口规模收缩,加大国内就业压力。我国出口企业应积极调整市场战略,开拓国内市场,刺激国内需求,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以弥补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抑制的损失。(二)我国政府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建议1加强与区域货币合作。20世纪60年代,

20、蒙代尔提出了最佳货币区理论。他认为,经济密切相连的许多国家形式的区域,他们之间由贸易和要素移动相联结。如果他们之间产量水平较高和要素贸易移动较多,采取固定汇率对成员有利,他们决定加入货币区是因为取得效益大于失去自我宏观调节稳定经济(通过汇率变动)的益处。最佳货币区理论提出了以生产要素流动性作为建立最佳货币区的标准。在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是可行的。最佳货币区实施的典范即为欧元区。基于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密切联系在一起,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加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区域货币合作,一方面,减小因盯住美元的东亚货币,因人民币对美元浮动而与人

21、民币汇率关系不稳定,从而稳定东亚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另一方面,避免我国的人民币因大量依赖美元而带来的贸易冲击。2加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稳定汇率。汇率变动会影响外汇收支的变化,导致国内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利率水平。一般而言,本币对外汇率上升,会抑制出口和外资流入,进而减少国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利率便产生上升的压力。本币对外汇率下降,结果便相反。另一方面,利率水平也作用汇率水平,利率平价论认为,高利率国家,汇率远期贴水;低利率国家,汇率远期升水。因此,我国中央银行为避免人民币无限期地升值,需要相应地提高利率,产生国际利差,促使资本流入,带来国内基础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应量上升的效应

22、;在远期投资者将人民币换回外币,对人民币的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远期贴水。稳定人民币的汇率。3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循序渐进地进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切实落实真正意义上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滤波器的作用,追求汇率区间值的稳定性,使人民币汇率稳定实现从管理基础上的浮动向浮动基础上的管理机制转变;同时,循序渐进地开放资本账户,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增加人民币抗风险能力,使人民币汇率逐渐向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靠拢。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改革:首先,理顺市场的供求关系。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逐步放松对外汇需求的管制,实现从需求单向管制向供求双方调控的转变。其次,实现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既包括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也包括结合一定的宏观经济条件,通过调节本外币的供求量以及调整利率水平等方法进行综合调节。最后,适当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和波动幅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管理学资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