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5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前习题(1).doc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12142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1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前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5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前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前习题(1)   1.燃烧生成气体一般指(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A.氧气   B.一氧化碳   C.氮气   D.氨气   【答案】B   【解析】大部分可燃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它们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组成,燃烧生成的气体一般有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氢、二氧化硫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对于t2火灾的类型,国际标准《火灾安全工程第4部分:设定火灾场景和设定火灾的选择》(IS0/TS l6733),根据火灾增长系数a的值,定义了4种标准t2火灾:慢速火、中速火、快速火和超快速火,它们分别在一定时间内可达到1MW的火灾规模,其中中速火达到1MW的火灾规模所需时间为(  )。   A.600s   B.300s   C.150s   D.75s   【答案】B   【解析】t2模型描述火灾过程中火源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当不考虑火灾的初期点燃过程时,可用公式Q=at2表示,其中Q为火源热释放速率,kw;a为火灾发展系数,a=Q。/t2,kW/S2;t为火灾的发展时间,s;to为火源热释放速率Q0=1MW时所需要的时间,S。根据火灾发展系数a,火灾发展阶段可分为极快、快速、中速和慢速四种类型,表l给出了火灾发展系数仅与美国消防协会标准中示例材料的对应关系。 技术实务习题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引起物质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   A.沸点   B.闪点   C.燃点   D.自然点   【答案】C   【解析】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下列属于引火源的是(  )。   A.电火花   B.纸   C.空气   D.煤炭   【答案】A   【解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电弧、电火花是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5.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为(  )。   A.<10%   B.>10%   C.≤l0%   D.≥l0%   【答案】A   【解析】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6.可燃液体表面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引火源时,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  )。   A.自燃   B.闪燃   C.爆炸   D.蒸发   【答案】B   【解析】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引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下列属于B类火灾的是(  )。   A.天然气火灾   B.木材火灾   C.汽油火灾   D.变压器火灾   【答案】C   【解析】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例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8.阴燃是(  )燃烧的一种燃烧形式。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气体、液体、固体   【答案】C   【解析】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成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这就是熏烟燃烧,又称阴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9.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是(  )。   A.较大压力持续时问较短   B.连续性爆炸   C.爆炸所需点火能量小   D.爆炸压力上升较快   【答案】B   【解析】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0.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为(  )。   A.<28℃ B.≤28℃  C.>28℃   D.≥280C   【答案】A   【解析】实际应用中,通常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将闪点≥28℃且<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险物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1.若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汽油燃烧,将其冷却到(  )之下时,燃烧就可能会中止。   A.燃点   B.自燃点   C.0℃   D.闪点   【答案】D   【解析】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在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在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可能会中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2.木材燃烧属于(  )。   A.蒸发燃烧   B.表面燃烧   C.分解燃烧   D.熏烟燃烧   【答案】C   【解析】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成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3.窒息灭火的灭火机理是(  )。   A.降低温度   B.降低燃点   C.减少可燃物   D.降低氧浓度   【答案】D   【解析】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不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蒸汽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4.下列属于不完全燃烧产物的是(  )。   A.CO   B.C02   C.H20   D.S02   【答案】A   【解析】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C被氧化生成的C02(气)、H被氧化生成的H20(液)、S被氧化生成的S02(气)等。而C0、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5.某建筑发生火灾,造成15人死亡,60人重伤,直接财产损失达8000万元,该火灾属于(  )。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答案】B   16.挡烟垂壁装于建筑顶棚、横梁或吊顶下,能对烟气的扩散流动造成障碍的垂直分隔体。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高度不小于(  )固定的或活动的挡烟设施。   A.40cm   B.50cm   C.60cm   D.70cm   【答案】B   【解析】挡烟垂壁是用不燃材料制成,垂直安装在建筑顶棚、横梁或吊顶下,能在火灾时形成一定的蓄烟空间的挡烟分隔设施。挡烟垂壁常设置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烟气控制区域的分界处,和排烟设备配合进行有效的排烟。其从顶棚下垂的高度一般应距顶棚面50cm以上,称为有效高度。当室内发生火灾时,所产生的烟气由于浮力作用而积聚在顶棚下,只要烟层的厚度小于挡烟垂壁的有效高度,烟气就不会向其他场所扩散。挡烟垂壁分固   定式和活动式两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7.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A   【解析】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因此,本题的   正确答案是A。   18.建筑高度大于100 m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   A.1.00h   B.0.75h   C.2.00 h   D.1.50h   【答案】C   【解析】参见《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58页: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9.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的屋面板应采用(  ),但屋面防水层可采用(  )。   A.不燃材料,易燃材料   B.难燃材料,可燃材料   C.难燃材料,易燃材料   D.不燃材料,可燃材料   【答案】D   【解析】参见《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58页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板应采用不燃料,但屋面防水层可采用可燃材料。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0.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  )。   A.闪点   B.燃点   C.蒸气压   D.爆炸极限   【答案】A   【解析】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最直接的指标是蒸气压,蒸气压越高,越易挥发,闪点也越低,由于蒸气压很难测量,所以世界各国都是根据液体的闪点来确定其危险性)。闪点越低的液体,越易挥发而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燃也越容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1.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  )。   A.自燃点   B.熔点和燃点   C.燃点和自燃点   D.熔点   【答案】B   【解析】对于绝大多数可燃固体来说,熔点和燃点是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熔点低的固体易蒸发或气化,燃点也较低,燃烧速度也较快。许多低熔点的易燃同体还有闪燃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2.以下属于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的物质特征的是(  )。   A.闪点小于28℃的液体   B.闪点大于或等于60℃的液体   C.可燃固体   D.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气体   【答案】D   【解析】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时生产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包括:①28%≤闪点<60℃的液体;②爆炸下限≥l0%的气体;③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④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⑤助燃气体;⑥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3.以下属于建筑物的是(  )。   A.水塔   B.堤坝   C.学校   D.烟囱   【答案】C   【解析】建筑也是一个通称,通常将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居住以及从事生产和各种文化、社会活动的房屋称为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影剧院等;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则叫作构筑物,如水塔、烟囱、堤坝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4.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是(  )。   A.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   B.建筑高度大于40m的公共建筑   C.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   D.藏书超过50万册的图书馆   【答案】A   【解析】民用建筑的分类见表4。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5.按照《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为(  )级。   A.A、 A1、 B1 B1   B,Al、A2、B1、B2   C.A、B、B1、B2   D.A、B1、B2、B3   【答案】D   【解析】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l、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6.以下建筑构件属于难燃性构件的是(  )。   A.钢材   B.竹子   C.沥青混凝土   D.石膏板   【答案】C   【解析】凡用难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性材料做成而用非燃烧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统称为难燃性构件。难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碳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经阻燃处理后的木材、塑料、水泥、刨花板、板条抹灰墙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7.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以(  )的耐火极限为基准。   A.柱   B.楼板   C.梁   D.吊顶   【答案】B   【解析】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是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准,再根据其他构件在建筑物中的重要性以及耐火性能可能的目标值调整后确定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8.一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为(  ),二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为(  )。   A.3.0h,2.5h   B.1.5h,1h   C.2.0h,1.5h   D.0.75h,0.50h   【答案】B   【解析】根据火灾的统计数据来看,88%的火灾可在1.5h之内扑灭,80%的火灾可在1h之内扑灭,因此将一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l.5h,二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lh,以下级别的则相应降低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9.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  )。   A.上风侧   B.下风侧   C.侧风向   D.上风或侧风向   【答案】A   【解析】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独立设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0.乙炔站严禁布置在(  )的地方。   A.地势较高   B.多面环山   C.附近无建筑物   D.被水淹没   【答案】D   31.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不得用于扑救(  )。   A.石蜡火灾   B.火药火灾   C.沥青火灾   D.电气火灾   【答案】B   【解析】参见《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226页: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不得用于扑救:硝化纤维、火药等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钾、钠、镁、钛、锆等活泼金属火灾;氰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2.泡沫灭火系统一般由泡沫液、泡沫消防水泵、泡沫混合液泵、泡沫液泵、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压力容器、(  )、火灾探测与启动控制装置、控制阀门及管道等系统组件组成。   A.泡沫产生装置   B.报警阀   C.水流报警装置   D.驱动气体瓶组   【答案】A   【解析】参见《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240页:泡沫灭火系统一般由泡沫液、泡沫消防水泵、泡沫混合液泵、泡沫液泵、泡沫比例混合器(装置)、压力容器、泡沫产生装置、火灾探测与启动控制装置、控制阀门及管道等系统组件组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3.泡沫从储罐底部注入,并通过软管浮升到液体燃料表面进行灭火的泡沫灭火系统称为(  )。   A.液上喷射系统   B.液下喷射系统   C.半液下喷射系统   D.泡沫喷淋灭火系统   【答案】C   【解析】半液下喷射系统是指泡沫从储罐底部注入,并通过软管浮升到液体燃料表面进行灭火的泡沫灭火系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4.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选用的泡沫灭火系统是(  )。   A.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B.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C.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D.全淹没泡沫灭火系统   【答案】A   【解析】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选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单罐容量不大于5000m3的甲、乙类固定顶与内浮顶油罐和单罐容量不大于10000m3的丙类固定顶与内浮顶油罐,可选用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5.移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  )。   A.发生火灾的部位难以确定或人员难以接近的较小火灾场所   B.流散的B类火灾场所   C.不大于100m2的流淌B类火灾场所   D.发生火灾时需要排烟、降温或排除有害气体的封闭空间   【答案】D   【解析】移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①发生火灾的部位难以确定或人员难以接近的火灾场所;②流淌B类火灾场所;③发生火灾时需要排烟、降温或排除有害气体的封闭空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6.属于BC干粉灭火剂的是(  )。   A.以磷酸盐为基料的干粉灭火剂   B.以碳酸氢钾为基料的紫钾干粉灭火剂   C.以聚磷酸铵为基料的干粉灭火剂   D.氯化钠类干粉灭火剂   【答案】B   【解析】属于BC类的干粉灭火剂有:①以碳酸氢钠为基料的钠盐干粉灭火剂(小苏打干粉);②以碳酸氢钾为基料的紫钾干粉灭火剂;③以氯化钾为基料的超级钾盐干粉灭火剂;④以硫酸钾为基料的钾盐于粉灭火剂;⑤以碳酸氢钠和钾盐为基料的混合型干粉灭火剂;⑥以尿素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的反应物为基料的氨基干粉灭火剂(毛耐克斯Mon-nex干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7.将驱动气体(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单独储存在储气瓶中,灭火使用时,再将驱动气体充人干粉储罐,进而携带驱动干粉喷射实施灭火的干粉灭火系统称为(  )。   A.储气式干粉灭火系统   B.燃气式干粉灭火系统   C.储压式干粉灭火系统   D.全淹没式干粉灭火系统   【答案】A   【解析】储气式干粉灭火系统是指将驱动气体(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单独储存在储气瓶中,灭火使用时,再将驱动气体充入干粉储罐,进而携带驱动干粉喷射实施灭火。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8.干粉灭火系统不适用(  )火灾。   A.油罐   B.变压器油箱   C.金属钠   D.煤气站   【答案】C   【解析】干粉灭火系统不适用于下列物质火灾:①火灾中产生含有氧的化学物质,例如硝酸纤维;②可燃金属,例如钠、钾、镁等;③固体深位火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39.用以接收、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发出控制信号和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控制指示设备称为(  )。   A.火灾警报装置   B.火灾报警按钮   C.火灾探测器   D.火灾报警装置   【答案】D   【解析】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接收、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发出控制信号和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控制指示设备称为火灾报警装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适用于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的报警系统是(  )。   A.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B.区域报警系统   C.集中报警系统   D.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答案】B   【解析】区域报警系统适用于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1.响应某一连续路线附近的火灾特征参数的火灾探测器是(  )。   A.点型火灾探测器   B.可复位探测器   C.可拆卸探测器   D.线型火灾探测器   【答案】D   【解析】参见《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265页:线型火灾探测器:响应某一连续路线附近的火灾特征参数的探测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2.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用的火灾探测器是(  )。   A.感温火灾探测器   B.感烟火灾探测器   C.火焰探测器   D.气体火灾探测器   【答案】B   【解析】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火灾探测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3.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  )。   A.10m   B.15m   C.20m   D.30m   【答案】D   【解析】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4.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  )。   A.2%   B.3%   C.4%   D.5%   【答案】A   【解析】参见《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296页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m2。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5.排烟窗设置在外墙上时,应在储烟仓以内或室内净高度的(  )以上。   A.1/2   B.1/3   C.1/4   D.1/5   【答案】A   【解析】排烟窗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窗应在储烟仓以内或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并应沿火灾烟气的气流方向开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6.发生火灾时,高层建筑内四个安全区进行机械加压送风的压力比较正确的是(  )。   A.防烟楼梯问压力>走道压力>前室压力>房间压力   B.防烟楼梯间压力>房间压力>走道压力>前室压力   C.防烟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   D.防烟楼梯间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前室压力   【答案】C   【解析】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是通过送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流动的,即在建筑内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有关区域进行送风加压,使其保持一定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为保证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以及使人员安全疏散,发生火灾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依据上述原则,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问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同时还要保证各部分之间的压差不要过大,以免造成开门困难影响疏散。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7.人防工程中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是(  )。   A.甲、乙类生产车间   B.电影放映间、舞台   C.总长度大于15m的疏散走道   D.建筑面积小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   【答案】B   【解析】人防工程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①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②丙、丁类生产车间;③总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④电影放映间、舞台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8.用于指示疏散出口、疏散路径、消防设施位置等重要信息的灯具是(  )。   A.消防应急照明标志灯具   B.消防应急照明标志复合灯具   C.持续型消防应急灯具   D.消防应急标志灯具   【答案】D   【解析】消防应急标志灯具是用于指示疏散出口、疏散路径、消防设施位置等重要信息的灯具,一般均用图形加以标示,有时会有辅助的文字信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9.系统连接的消防应急灯具均为自带电源型,灯具内部自带蓄电池,但是消防应急灯具的应急转换由应急照明控制器控制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是(  )。   A.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   B.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   C.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   D.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   【答案】B   【解析】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连接的消防应急灯具均为自带电源型,灯具内部自带蓄电池,但是消防应急灯具的应急转换由应急照明控制器控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5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  ),高危险区域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  )。   A.10s.0.5s   B.10s,0.25s   C.5s,0.25s   D.5s,0.5s   【答案】C   1.灭火的基本原理包括(  )。   A.冷却   B.窒息   C.隔离   D.稀释   E.化学抑制   【答案】ABCE   【解析】为防止火势失去控制,继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将火扑灭,通常有冷却、隔离、窒息、化学抑制,这些方法的根本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E。   2.对于商业综合体建筑,在进行性能化评估时火灾场景的设计应考虑的内容包括(  )。   A.火源位置   B.火灾的增长模型   C.楼梯的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D.防排烟系统是否有效   E.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否有效   【答案】ABDE   【解析】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是一门专业要求较高的技术性工作,是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涉及的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从业人员不仅应该熟悉消防技术法规,能够根据设计对象的功能与用途、高度和内部建筑特征确定其消防设计目标(如保证建筑物内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结构稳定性等)以及相关的定量性能标准,而且能比较准确地确定和描述设计火灾场景和设定火灾,采用合适的方法(如选择或建立建筑物内火灾蔓延和烟气运动等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等),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分析预测工具,对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消防系统有相当了解,能够预测和分析、评价其可行性、有效性与可靠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E。   3.根据国家标准《火灾分类》的规定,火灾分为(  )   A.固体物质火灾   B.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C.气体火灾   D.金属火灾   E.带电火灾   【答案】ABCDE   【解析】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 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例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例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例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例如,钾、钠、镁、钛、锆、锂等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例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火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E。   4.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  )。   A.自然危险性   B.易燃易爆性   C.扩散性   D.带电性   E.可缩性和膨胀性   【答案】BCDE   【解析】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包括: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性、毒害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E。   5.可燃粉尘爆炸的条件是(  )。   A.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B.粉尘必须在密闭空间内   C.粉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   D.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E.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   【答案】ADE   【解析】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3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E。   6.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表现在(  )。   A.易燃性和爆炸性   B.受热膨胀性   C.毒害性   D.带电性   E.流动性   【答案】ABCDE   【解析】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包括: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E。   7.粉尘爆炸的特点是(  )。   A.连续性爆炸   B.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低   C.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   D.释放能量大   E.破坏力强   【答案】ACDE   【解析】粉尘爆炸的特点如下。①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②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③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E。   8.总体上看,粉尘爆炸受(  )条件制约。   A.粉尘浓度   B.颗粒的尺寸   C.空气的含水量   D.含氧量   E.可燃气体含量   【答案】ABCDE   【解析】①颗粒的尺寸。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②粉尘浓度。粉尘爆炸与可燃气体、蒸气一样,也有一定的浓度极限,即也存在粉尘爆炸的上、下限,单位用g/m3表示。粉尘的爆炸上限值很大,例如糖粉的爆炸上限为13500g/m3,如此高的悬浮粉尘浓度只有沉积粉尘受冲击波作用才能形成。③空气的含水量。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④含氧量。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⑤可燃气体含量。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E。   9.下列关于不同耐火等级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二级耐火等级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500m2   B.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3000m2   C.一级耐火等级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400m2   D.三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200m2   E.四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600m2   【答案】ADE   【解析】不同耐火等级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见表5。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E。   10.防火阀是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用于管道内阻火的活动式封闭装置,其设置部位有(  )。   A.穿越防火分区处   B.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C.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D.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E.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   【答案】ABCDE   【解析】防火阀的设置部位如下。①穿越防火分区处。②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③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④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⑤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⑥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150℃的防火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E。   11.设置防烟分区应满足哪些要求?(  )   A.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B.防烟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结构梁等划分   C.防烟分区可以跨越防火分区   D.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规范要求   E.采用隔墙等形成封闭的分隔空间时,该空间宜作为一个防烟分区   【答案】ABDE   【解析】设置防烟分区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①防烟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结构梁等划分;②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③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规范要求;④采用隔墙等形成封闭的分隔空间时,该空间宜作为一个防烟分区;⑤储烟仓高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同时应保证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最小清晰高度应由计算确定;⑥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E。   12.下列关于办公建筑的人员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   A.普通办公室按每人使用面积3m2计算   B.研究工作室按每人使用面积5m2计算   C.设计绘图室按每人使用面积8m2计算   D.有会议桌的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80m2   E.无会议桌的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0.80m2   【答案】BDE   【解析】办公建筑包括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部分。办公室用房包括普通办公室和专用办公室。专用办公室是指设计绘图室和研究工作室等。人员密度可按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为4m2,设计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为6m2,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面积为5m2。公共用房包括会议室、对外办事厅、接待室、陈列室、公用厕所、开水间等。会议室分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m2,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0m2。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E。   13.关于疏散楼梯的布置正确的有(  )。   A.疏散楼梯宜靠内墙设置   B.疏散楼梯宜远离电梯设置   C.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   D.应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线相互交叉   E.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   【答案】CDE   【解析】疏散楼梯平面布置原则如下。①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以便于为人们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②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发生火灾时,人们习惯于利用经常走的疏散路线进行疏散,而电梯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靠近电梯设置疏散楼梯,可将常用疏散路线与紧急疏散路线相结合,有利于人们快速进行疏散。如果电梯厅为开敞式时,为避免因高温烟气进人电梯井而切断通往疏散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